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名将袁崇焕简介:袁崇焕被杀之谜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明朝名将袁崇焕简介:袁崇焕被杀之谜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947 更新时间:2024/1/16 10:32:11

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了解袁崇焕的生平故事,探寻袁崇焕被杀之谜的真相究竟是什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袁崇焕简介: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 )。明朝末年蓟辽督师。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袁崇焕虽为抗清名将,但也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有《袁督师遗集》存世,今人辑有《袁崇焕集》。

袁崇焕生平故事介绍: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袁崇焕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在任时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的老兵时,袁崇焕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所以对边塞的状况比较了解,自认为有镇守边关的才能。

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往京城觐见明熹宗朱由校,御史侯恂破格提拔袁崇焕在兵部任职。不久之后,广宁被后金军攻陷,于是朝廷商议,应该派人镇守山海关。袁崇焕得知后,随即一个人往关外查阅地形。回朝之后,袁崇焕上言称:"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朝中大臣也夸赞袁崇焕的才能,于是又破格拔袁崇焕为兵备佥事,督关外军,拨给帑金二十万,并让其招兵买马。

时关外地都被哈剌慎诸部所据,所以袁崇焕到任后,驻守于关内。没多久,哈剌慎诸部归顺,经略王在晋令袁崇焕移军驻扎中前所,督参将周守廉、游击将军左辅的军队,管理前屯卫所的事务。之后王在晋又命袁崇焕前往前屯安置辽东的失业人群,袁崇焕当即于夜间出发,冒着被虎豹袭击的危险穿梭于荆棘之间,四更天入城后,将士们都夸赞袁崇焕有胆量。

王在晋非常倚重袁崇焕,上言提拔袁崇焕为宁前兵备佥事。但是袁崇焕觉得王在晋没有长远战略目标,所以并不是事事都遵从王在晋。王在晋在八里铺修筑城墙,袁崇焕认为此举不是很好御敌策略,但他争辩不过,于是奏书给首辅叶向高。

十三山困有难民十余万,大学士孙承宗巡行边塞时,袁崇焕向孙承宗请示道:"在宁远驻扎五千兵力,以壮十三山的声势,然后派遣将领带兵去救援十三山。宁远距离十三山只有两百里,可以轻易占据锦州,如果不行再退守宁远,怎么能放弃十万难民?"

孙承宗于是与总督王象乾商议,王象乾认为驻扎关上的军队刚刚打了败仗,士气沮丧,不如调动插部护关的军队三千人前往宁远,孙承宗同意后一方面调兵前往宁远,一方面让王在晋去救难民,但王在晋却救援失败,十万难民只救回六千人。孙承宗对此非常生气,驳斥王在晋修筑重墙的建议,于是召集众文武将官商量重点防守的地方。

阎鸣泰主张驻守觉华,袁崇焕主张驻守宁远,而王在晋、张应吾、邢慎言等人都持反对意见,但孙承宗采用袁崇焕的主张。孙承宗自镇关门,更加倚重袁崇焕,袁崇焕也不负所望,安抚军民,整备边防,功劳显著。

袁崇焕被杀之谜: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主持抗击后金的著名将领。明朝末年,后金军队进攻明朝,袁崇焕率领部队东征西战,曾一度收复辽东失地,沉重打击了后金军队,为保护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却在崇祯二年(1629年)的十二月被崇祯皇帝逮捕下狱,第二年的八月被杀害。袁崇焕为什么会被崇祯帝杀死?他究竟犯了什么罪使得崇祯帝如此发怒?这一直是历史上被人关注的问题。

一般的看法都认为,有功之臣袁崇焕之所以被崇祯帝所杀,是因为崇祯帝听信了阉党余孽的诬告,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也就是说,袁崇焕是被崇祯帝误杀的。明朝与后金军队开始作战的时候,后金军队在关外两次被袁崇焕军击败。后金军队领教了袁崇焕的厉害后,于崇祯二年避开了辽东防线,转而绕道进攻北京,这就是历史上的“己巳之变”。

袁崇焕闻讯快速回京师援助,在北京城下再一次痛击后金军队。后金军再次吃了袁崇焕的苦头后,皇太极深知,如果不除掉袁崇焕,进取中原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他心中顿生一计。这就是“反间计”。

早在后金军进攻北京的时候,朝中就有人散布流言诬陷袁崇焕,说袁崇焕是有意引金兵深入,目的是为了结城下之盟。这些流言使崇祯帝疑心大起。关于皇太极施行的反间计,蒋良骐《东华录》有详细的记载,文中说,开始的时候后金军队抓获到明朝的两个太监,命人严密看守。这时候副将高鸿中和参将鲍承先遵照皇太极的计谋,故意坐在离两太监不远的地方,假装做耳语状说:“今天我们撤兵,不过是个计谋……袁巡抚有密约,事情马上就能大功告成了。”

当时姓杨的太监在那里仔细地窃听两人的谈话。时辰到庚戌时,后金军将两个太监放了回去。杨太监回到皇帝身边后急忙将袁崇焕与后金有密约的事告诉了崇祯帝,至此崇祯帝对袁崇焕背叛自己的事情深信不疑,“遂执袁崇焕入城,磔之”。袁崇焕的兄弟和妻子也受到株连,被流放到几千里外的边远省份。

据说,后金军队的这个反间计得益于皇太极对《三国演义》的喜欢。皇太极平素经常读《三国演义》,对其中的奥秘非常清楚。这个计划就是他巧妙用《三国演义》中的“蒋干中计”策,借崇祯帝之手剪除劲敌袁崇焕。崇祯帝不幸中了敌计,将忠臣误杀。这种自毁长城的举动使东北防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从而直接导致了明朝的迅速灭亡。

但是有人对这个说法提出了疑问:皇太极固然熟知兵法计谋,难道崇祯帝就是个无知的庸才吗?历史记载证明显然并非如此。一些研究者认为,崇祯帝杀袁崇焕根本是蓄意杀戮,而不是清朝后来津津乐道的因中“反间计”而误杀。袁崇焕被杀的真实原因,是崇祯帝担心袁崇焕及其东林党人妨碍他的专制皇权,袁崇焕是皇权与大臣之权冲突的牺牲品。

明朝年间太监专权是很常见的现象。崇祯帝即位后,为了除掉阉党对自己的威胁,起用东林党人,有效地削弱了阉党对皇权的威胁。但是当阉党对皇权的威胁减弱时,崇祯帝又开始削弱大臣的势力,即从依靠东林党转而回归到依用阉党群小。

袁崇焕正是在这个环境下崛起的,自然成了阉党余孽倾陷的对象。袁崇焕耿直、豪放,敢说敢为,这正是阉党余孽所畏惧的,也是所有的皇帝所不喜欢的。同时袁崇焕又主持整个对后金的战局,有很大权势。自古以来臣子权势稍重必然容易遭到皇帝的猜忌,偏偏崇祯帝的猜忌心又是极强的,他之所以开始起用东林党人又继而起用阉党就是为了实现自己旺盛的专权欲望。

这个时候的袁崇焕无疑是走在钢丝上,稍有不慎就会惹上杀身之祸。然而也很不幸的,袁崇焕是一个好的军事将领,却不能洞察君主的心思,他先斩后奏杀了明辽东悍将毛文龙就是一大不慎,崇祯帝“骤闻,意殊骇”。尽管事后袁崇焕亦悔悟道:“毛文龙是大帅,不是像我这样的臣子所该擅自诛杀的。”但是这件事让崇祯帝心中杀袁崇焕的想法已经坚定。明末史学家谈迁就说,袁崇焕擅自杀死毛文龙,“适所以自杀也”。

崇祯帝开始时之所以不杀袁崇焕,一方面是缺少足够的借口,更主要的原因是那时崇祯帝对袁崇焕“五年复辽”充满了期待,因此暂时容忍了袁崇焕目中无君的举动,只是在暗中采取了很多监视和牵制的措施。

“己巳之变”之后,后金兵大举入犯,继而围攻北京城,这时的崇祯帝对袁崇焕复辽已经不抱希望,至此君臣之间脆弱的依存关系不再存在,杀袁崇焕就是必然的了。而正在这个时候,皇太极施行了反间计,内廷阉党也捏造了袁崇焕引敌协和、擅主和议、专戮大帅三大罪状,崇祯帝立刻借此机会将袁崇焕投入监狱。

说崇祯帝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这是不能服人的。因为人们可以根据史料得知,从袁崇焕的入狱到被杀戮,前后共有八九个月,这么久的时间里,崇祯帝是有足够的时间来辨明是非的。同时还有史实表明,反间计、诬告并不能瞒过崇祯帝,也就不足以置袁崇焕于死地。崇祯帝决定杀袁崇焕,是从巩固皇权、防止大臣结党、彻底摧毁东林党势力这些目标出发的,反间计只是为促成崇祯帝逮捕袁崇焕下狱制造了一个合适的借口而已。

自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忠臣们的下场果真都是这样的吗?袁崇焕究竟是为何被杀?是君主昏庸不能识别敌人的诡计,还是君主猜忌不能留下权臣?谜的破解还需要后世的进一步考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北宋权宦童贯,被封王爵,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权宦童贯为何又身首异处,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作为媚上欺下的童贯等人,配合着无道昏君宋徽宗,抓紧对全国劳动人民的掠夺和压榨,昔日花市灯如昼的北宋祥和,再也不复存在。为了私心,童贯力主宋金海上之盟,更是直接将大宋天下埋葬。当然,罪魁祸首的童太监

  • 揭秘:宋朝历史上被祖母废掉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1194年七月,南宋的文武百官来到重华宫,在太皇太后吴氏的主持下,嘉王赵扩被拥立为皇帝,即宋宁宗。然而此时宋宁宗的父亲,也就是宋光宗仍然在世,住在临安城南面的皇宫之中,对于北边发生的事情根本就不知道。虽然史书上将这件事称为“绍熙内禅”,其实宋光宗就是被自己的祖母吴氏“废掉”的,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武松对招安前后转变为何那么大?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武松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武松与宋江第一次见面是在柴进庄上。他们一见如故,结为异性兄弟。宋江对武松是关怀备至。正是因为宋江对武松好,武松才没有乱打柴进庄客,与柴进相处也是越来越融洽。也许宋江把武松当弟弟看待,让武松想起了他的亲哥哥武大。于是武松拜别宋

  • 大刀关胜是什么结局?他与晁盖遇害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大刀关胜的事迹你知道吗?下面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与《水浒传》中沉默寡言、战无不胜的形象完全不同,程善之所著的《残水浒》中的大刀关胜这一形象是一位直言不讳、敢作敢当的人物。他曾经两度公开打脸宋江,令宋江颜面无存。最终,他随卢俊义一起归顺了朝廷,并当众揭露了晁盖遇害的真相,令众多被蒙在鼓

  • 古代刽子手每年只工作三个月 他们的收入有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刽子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一堵封死的砖墙,约有三米半高”。这是1851年的时候,广州驻英代表写下的刑场观刑经历。对于在刑场观看刑罚的人而言,生死不过是刽子手刀起刀落瞬间决定的事情。但是对于已经见惯了生死的刽子手们来说,他们会不会在行刑的时候也会有一丝犹

  • 刘启是汉朝的第几位皇帝?刘启在位时间共有多少年?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刘启是汉朝的第几位皇帝?刘启在位有多少年?刘启的故事有哪些?刘启怎么死的陵墓在哪里?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启(公元前188年腊月初五—公元前141年正月),即汉景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 ,西汉第六位皇帝。在

  • 为何近70岁的慈禧还能有20岁的肌肤?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当德龄入宫去当女官的时候,时间已经进入了二十世纪,那是1903年,德龄17岁,慈禧已经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德龄第一次观瞻慈禧太后入浴,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位太后的身段美妙,肤色竟然像是二十岁左右的少女,她称这是一个奇迹!慈禧做为八位女官之一,德龄是负责监察那四个给慈禧洗浴的宫女的,其实人家四

  • 揭秘:嘉庆皇帝是遭天谴雷击而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乾隆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皇帝在位六十余年,为了不让自己的在位时间超过圣祖康熙,就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颙琰。也就是世人所知的嘉庆皇帝。嘉庆忠厚老实,在乾隆皇帝的诸多皇子中,并不怎么引人注目。雍正皇帝在位期间,乾隆初年的时候,想要立嫡

  • 三国著名文人蔡邕:被冤杀的一个旷世奇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里不被人注意的次要人物,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一个事实上的文化巨人一个被现代人忘却的人,他就是蔡邕,蔡中郎 。图片来源于网络蔡中郎是陈留人,他是大学者,大书法家,大音乐家,他是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还是儒家的身体力行者,在年少是就享有很高的声望.他一生际遇坎坷,在灵帝时他入朝.校书东观时他整理经籍,亲自

  • 周幽王失信身亡的历史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周幽王是一个距今已有近三千年历史的人物,但是他没有被历史遗忘,依旧很有名。周幽王之所以历经千年还依然这么有名是因为他有很多的故事被流传了下来,那么周幽王有哪些故事呢?在周幽王的故事里有一个他失信身亡的故事,这是一件怎样的事情呢?周幽王的故事周幽王是西周的一个大王,他自从父亲继位后就成了大王,可是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