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大臣杨士奇,为仁宣之治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朝大臣杨士奇,为仁宣之治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751 更新时间:2023/12/8 7:57:08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明朝大臣杨士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用休养生息的策略,促使明朝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后人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执掌朝政,多有建树。其中,距本文所要说的杨士奇,更是为仁宣之治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杨士奇(1366年2月3日-1444年4月2日),本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人。明朝初年重臣、学者。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杨士奇这位明朝大臣。

首先,杨士奇生于江西袁州宜春县,一岁时丧父。建文年间,建文帝朱允炆召集文臣修撰《明太祖实录》,王叔英以史之才推荐杨士奇。之后,他进入翰林,充当编纂官。随后,吏部对进入史馆的文臣进行考试,吏部尚书张紞看到杨士奇的答卷后,奏请为第一名。该授吴王府副审理,仍然供其编纂馆职位。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改杨士奇为翰林院编修。永乐二年(1404年),选拔宫僚,杨士奇为左中允,三年后再升为左谕德。杨士奇为官非常谨慎,回家时从不言公事,即使是至亲都不得听闻。他在明成祖前,举止恭慎,善于对答,谈事有灼见。永乐六年(1408年),明成祖北征,命杨士奇与蹇义、黄淮一同留守辅佐太子监国。因此,如同《大明风华》这部电视剧一样,在历史上,杨士奇可以视为太子朱高炽的支持者。

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返回京师,稍微听闻了汉王夺嫡的打算以及其他不轨行径,于是问杨士奇。在杨士奇的建议下,朱棣削汉王的两个护卫营,并安置其到乐安。永乐十五年(1417年),晋升他为翰林学士,兼任旧职。永乐十七年,改为左春坊大学士,兼任翰林学士。永乐十八年(1420年),因为辅导太子有失职被连坐,下锦衣卫狱,十天后即被释放。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六十五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因此秘不发丧。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太子朱高炽登基称帝,这就是明仁宗。

明仁宗即位后,杨士奇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成为华盖殿大学士后,杨士奇得以进入明朝内阁,从而直接参与朝政的处理。众所周知,在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一职后,明朝内阁担负着处理朝政的职责,而就内阁首辅,更是可以称之为明朝宰相了。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病重,召杨士奇与蹇义、黄淮、杨荣到思善门,命杨士奇书写遗敕召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因此,在笔者看来,杨士奇等人可以视为明仁宗的托孤大臣了。在这几位托孤大臣的帮助下,明宣宗朱瞻基顺利继承了明朝皇帝的宝座。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杨士奇负责修撰《明仁宗实录》。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明宣宗亲征平定叛乱。

当时明朝屡遭水旱灾害,明宣宗召见杨士奇讨论下诏宽恤免灾租税等事。杨士奇于是请奏免除百姓所欠的薪鱼钱、减官田租赋、免除粮税、清理冤假积案、裁汰工役等建议,使百姓获益。

明宣宗励精图治,杨士奇等内阁廷臣同心辅佐,海内号为治平。朝议中的论奏,明宣宗均虚心倾听采纳。此外,朝廷上内阁大臣相处融洽、风气为正。明宣宗即位时,内阁臣七人中陈山、张瑛被改为其他职位,黄淮以疾致仕,内阁中只有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三杨”。正是在这三位贤臣的辅佐下,明朝迎来了仁宣之治这一盛世。

明宣宗在位时,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真是人才济济,这促使明朝的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但是,朱瞻基在短期患病后于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意外地死去,终年38岁。对此,在笔者看来,明宣宗朱瞻基的英年早逝,自然是明朝的一大损失了。

明宣宗驾崩后,明英宗即位,年仅九岁,朝政均由张太皇太后负责。皇太后命令朝廷各个部门的议案,均先经过“三杨”咨议后,再进行裁决。三人当时亦很自信,杨士奇首推训练士卒坚守边疆,并设置南京参赞机务大臣,分遣文武镇抚江西、湖广、河南、山东等地,并罢免侦事校尉。又请求减免租税,并慎刑牢狱,此外严格官员考核机制。对于杨士奇的这些建议,均得到太皇太后的批准并执行。正统初年,朝政清明,杨士奇等人功不可没。

正统三年(1438年),《明宣宗实录》制成,杨士奇晋少师。次年,乞求致仕,不予批准。之后明英宗下敕归省墓,不久批准归还。对于内阁首辅杨士奇来说,因为年事已高,实际上已经有退隐的想法了。不过,对于明英宗朱祁镇,并不愿意杨士奇这样的人才告老还乡。但是,明英宗朱祁镇宠幸的宦官王振,却准备对三杨发难。

最后,凭借着朱祁镇的宠幸,王振欲弹劾杨荣,此时杨士奇出面力解。不过,随着杨荣去世,杨士奇、杨溥日益孤立。到了正统四年(1439年),明英宗大兴兵马征讨麓川,藏帑金数万。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皇太后去世,王振势力越大并作威作福,百官若有不满均被逮捕。面对这一局面,杨士奇同样无能为力。

此时,杨士奇之子杨稷为人傲横,犯了法。之后,各位御史相继弹劾杨稷,朝廷商议不予加法,但把罪状给了杨士奇。随后有人再次告发杨稷横虐的数十件事情,杨士奇只能以老疾告辞。对此,在笔者看来,这背后很可能还是王振在顺水推舟,想要彻底排挤掉杨士奇这位老臣。明英宗朱祁镇恐怕伤害杨士奇,下诏安慰。杨士奇感恩哭泣,不久忧虑不起。

正统九年(1444年)三月十四日,杨士奇去世,享年八十岁,追赠太师,谥号“文贞”。对此,在笔者看来,杨士奇的去世,意味着宦官王振几乎失去了一切制衡力量。在此基础上,正是因为王振的唆使,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导致了土木堡之变的爆发,这可以说是让仁宣之治的成果一下子就损失殆尽了。总的来说,杨士奇辅佐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这五位皇帝,为明朝的繁荣和强大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杨士奇还是一位著名学者,先后主导了《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的编撰。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西汉大将陈汤喊出史上最强音:“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大汉第一猛将,中国最强音总决赛完整视频,大汉最后的大将军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有豪言壮语之人。比如,刘邦语:“大丈夫生当如此”。陈胜吴广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霍去病:“胡奴未灭,何以为家?”等等,不一而足。但有一句可称史上最强音,就是西汉大将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此言一出,中国整个历史的回声都荡气回肠,响彻至今。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

  • 诸葛亮发动北伐时,实力雄厚的魏国为何会选择防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诸葛亮北伐对魏国影响,诸葛亮伐魏几次战果如何

    你真的了解诸葛亮北伐过程中,魏国明明实力远超蜀汉,为何却是选择防守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众所周知,三国乱世是我国历史进程中,较为有名的一段时期,在整个三国争霸的过程中,随着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后,曹魏政权的实力一直都是远远的超过蜀汉以及东吴,即便是经历了赤壁之战的惨败,曹操在付出了

  • 在清朝近三百年历史中,康熙为何把“清官第一”赐给了于成龙?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密妃在清朝,清朝为什么能统治中国三百年,在清朝的生活

    “清官第一”,这是圣祖康熙对一个大臣的赞誉。在清朝这近三百年历史中,大臣不计其数,拥有廉洁美名的大臣也不少,可康熙皇帝却把“清官第一”这样的美誉赐给了一个叫于成龙的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于成龙(1617-1684),年少好学有大志向,受过良好的教育。他性情刚直,

  • 宋“废”帝刘子业,历史上有名的变态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比亚迪宋suv,宋朝历代国君一览表,刘宋王朝

    中国史上荒淫残暴帝王出现最多的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刘宋政权统治江南达60年时间中,几乎都流淌着嗜血和好色的基因,前废帝刘子业必然是其中的“翘楚”。刘子业为什么会被称为南北朝最有名的暴君呢?历史上的他到底有多荒淫无道?刘子业生于元嘉二十六年正月十七日,徐州彭城人。宋孝武帝刘骏的长子,生母为文穆皇后

  •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一生都有哪些丰功伟绩?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康熙皇帝一生的政绩,康熙有什么功绩,康熙活了多少岁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八岁当皇帝,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就是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玄烨是顺治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出生在紫禁城的景仁宫。他从小就聪明伶俐,拥有不一样的智慧。玄烨六

  • 顺治皇帝出生时,被传言有着怎样的奇异现象发生?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皇帝降生的异象,皇帝出生的异象描写,帝王出生奇怪现象

    几乎每一个皇帝出生时,都会传言有这样那样的奇异现象发生,如果没有,似乎就不能显示这个孩子的与众不同,所以帝王的出生,往往被传得神乎其神。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爱新觉罗·福临,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很多历史书籍记载,福临出生的时候,

  • 多尔衮为何推举福临继位?竟为了避免清朝内部的相互残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皇太极之后是谁继位,多尔衮为什么不翻顺治自己当皇帝,真实的孝庄和多尔衮

    在清朝历史上,多尔衮(1612-1650)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母亲阿巴亥是努尔哈赤晚年宠爱的妃子,为努尔哈赤生下三个儿子,即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四子多尔衮、第十五子多铎。爱屋及乌,母亲得到努尔哈赤的宠爱,多尔衮

  • 在努尔哈赤创业期间,范文程先后参加了哪些重大的战役?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洼地上的战役王应洪性格特点,瓦弄战役战例研究,努尔哈赤是哪里人

    范文程(1597-1666),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人。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世皇帝,为官四十多年,是清朝著名的开国功臣。他以独到的战略眼光和出色的政治谋略,对清朝的建立与巩固起了重要作用。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范文程虽为一介书生,但他体格魁伟,在战场

  • 李自成究竟是怎样死的?他的死因在史书中存在什么争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李自成(1606-1645),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号称闯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自成祖祖辈辈都居住在陕西米脂,他从小就喜欢耍弄棍棒,童年时给地主牧过羊,其父死后他去明朝负责传递朝廷公文的驿站当了个驿卒,负责照看马匹。结果后来因丢失公文被裁撤,失业回家。这

  • 一代名将袁崇焕有哪些功绩?他又是怎么蒙冤而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崇祯处死袁崇焕的罪名,洪承畴和袁崇焕的关系,明末袁崇焕的故事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广西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袁崇焕家是做生意的,虽有点小钱,可在中国古代,要想提高社会地位,还是只有科举这一条路。袁崇焕的科考之路十分艰难。他从二十三岁考到三十五岁,用了十二年的时间考了四次,最后终于考中进士。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