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引发三藩之乱的吴三桂最后为何会失败告终?

引发三藩之乱的吴三桂最后为何会失败告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902 更新时间:2024/1/18 20:34:03

康熙平三藩之乱在历史上也可谓是赫赫有名。面对三藩之变乱,康熙迅速而果断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是在政治上的分化瓦解,以集中力量打击吴三桂。在吴三桂举起叛旗之后,康熙立即在全国范围之内公布其罪状,处死其在京之子,并且停撤尚、耿二藩,对于精忠在京诸弟,仍处宽容措施。此后,耿精忠、尚之信、辅臣一一反清,康熙始终进行招抚,称其变乱为“无知被惑”,表白说自己绝不是食言,会保持对他们的态度。第二,在军事上,康熙制定了一套准确与周密的作战计划。在一方面,他派遣将士分赴常德、四川、荆州、安庆,以阻截吴军以及割断吴、耿联系;在另一方面,他积极部署后方,以山东兖州、山西太原为后方军队的集中点。变乱发生后,吴军来势凶猛,迅速攻陷岳州、衡阳等地。后耿精忠据福建反清,继而陕西提督王辅臣亦在吴三桂的诱引之下反清,占领平凉,和进攻四川的吴将王屏藩互相呼应。数月之间,陕、甘、川、湘、黔等省均为吴军控制。吴三桂自然被胜利冲昏头脑。自以为用兵之术天下无双,企图开始压迫康熙和谈。

然而,康熙早已看穿其狡诈心理,不但不为所动,还积极备战。首先,命清军挺进岳州,展开直接进攻。其次,在慰勉王辅臣失败之后,进军平凉,迫王投降,王屏藩亦失去声援,逃往汉中。最后,得知吴三桂“谋结青海多尔济”之企图,康熙立即命张勇屯甘州防御,使青海与硕特各部“归故巢”。自此,清廷大体平定陕甘,以致吴三桂阴谋彻底破产。后于十月,耿精忠降清,福建被收复。康熙十五年五月,清军又攻取了广西。

康熙十六年五月,于清镇南将军莽依图之进攻以及吴三桂逼迫助饷之下,尚之信走投无路,只能降清。之后,吴三桂只余四省,府库空虚。而且,吴军横征暴敛,使人民怨声载道,众叛亲离。为维系人心,康熙十七年三月,吴三桂于衡阳称帝,国号“周”。八月,清军压境,吴气绝而亡。清军于十八年初先后攻占长沙、衡阳。十九年正月,清军提督攻克成都。二十年十月,昆明城下,清军大获全胜。三桂孙世璠自杀,余党被活捉,械送北京而处以磔刑。至此,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清廷取得最后胜利。

三藩之乱过程

自1673年11月21,吴三桂起兵叛乱,至1681年10月29吴世璠自杀,清军于昆明城下大获全胜。自此,三藩之乱历时八年,终于结束。三藩之乱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个阶段为起兵江南。康熙十二年十一月至十五年四月,当时战乱不断扩大,吴三桂已兵出三贵,进据湖南常德、长沙、澧州及岳州。此时,清军云集于荆州、武昌和宜昌,却不敢渡江撄其锋。情势愈加危急,孙延龄叛于广西,耿精忠叛于福建,四川更有罗森、郑蛟麟、吴之茂之叛。而台湾郑经渡海进兵于福建泉州、漳州与广东潮州,此外,提督王辅臣叛于宁羌,进行对清陕西经略莫洛的击杀。彼时四方震动,人心不定。康熙帝欲亲自上阵,却经议政内大臣密议谏止。清军只得东征西讨,常常顾此失彼。随后,尚之信叛于广东,总督、巡抚均附之,清廷便增兵两江。之后可谓是天下响应。清政权统一大陆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民族矛盾仍然普遍存在。阶级矛盾上升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继续存在。因此,吴三桂一举起反清旗帜,包括明皇室在内,以及郑经集团、部分汉宫、汉兵与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加上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全部迅速做出了反应。除此之外,四川的几个土司、苗民和青海墨尔根台吉等少数民族亦相继响应。

第二个阶段为相持阶段,康熙十五年五月至十七年七月。王辅臣败降平凉,形势终于向有利于清军之方向发展。随后,耿精忠腹背受敌,亦仓促撤兵请降。之后,尚之信也投降。孙延龄被吴世璠于桂林杀害。清军集中兵力进逼岳州与长沙,吴三桂聚众固守。两军在各个湖南外围要地反复争夺。在军事之上双方仍处于相持阶段,清军将帅每多观望,旷日糜饷。

第三个阶段为平定云南,康熙十七年八月至二十年十月。康熙十七年,彼时吴三桂年已七十四,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但困境未变。同年秋,吴三桂因病而亡,形势陡变,后清军趁机发起进攻,叛军一蹶不振,清军逐渐攻破湖南、广西、贵州与四川等地。马宝、胡国柱等困兽犹斗,节节顽抗;另满洲将帅仍多迁延。时逾两年,清军才进逼于云南,康熙二十年底,清军围攻昆明。吴世璠自尽,余众出降,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通过三藩之乱的过程,可以知道,在这次战争中,没有人是绝对的胜利者,最终受苦的依然是广大的民众。

三藩之乱持续的时间

三藩之乱是清朝入主中原以后,发生的第一次汉人官僚阶层的大规模叛乱。那么三藩之乱持续了多长时间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藩之乱,从康熙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吴三桂举兵反叛,到康熙二十年十月二十九日吴三桂之子吴世藩自杀,清军攻下昆明止,历时八年时间。这八年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三藩之乱这八年,主要分成以下这三个时间点。

第一个时间点是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到康熙十五年四月,也就是三藩之乱的防御阶段。在这个时间段里,吴三桂的兵马势如破竹,因为康熙准备并不充分,再加上八旗军战斗力直线下降。因此清军在前线一败涂地,丢失了很多战略要地。

第二个时间段是康熙十五年五月开始到康熙十七年七月,这个时间段是吴三桂和康熙帝的相持阶段。由于王辅臣的投降,清军转危为安,再加上耿精忠和尚可喜先后投降,清军开始占据优势。

第三个时间点就是八年叛乱的最后一个进攻阶段。这个时间段是从康熙十七年八月到康熙二十年十月,此时的康熙帝已经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吴三桂的颓势也越来越明显。最终吴三桂在战争中病死,他的儿子吴世藩也城破自杀,清军攻下了昆明。

“三藩之乱持续了多少时间“这个问题在史学界并无争论。但是三藩之乱损失了多少却无从考证,在平定三藩之乱的这八年时间里,清朝的百姓又遭受一次战火的摧残,虽然最终满清政府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百姓的日子依然过得很艰苦。

三藩之乱结局

关于三藩之乱的结局,最简练的说法不过是“清军大胜,三藩之乱终告平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话说在耿精忠和尚之信归顺清廷之后,康熙十七年,七十四岁高寿吴三桂于衡州称帝,并立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此时吴三桂不过是纸老虎,已至穷途末路,在他积郁而死之后,所谓“帝位”被传至其孙吴世璠。康熙二十年冬,清军攻入云贵省城,吴世璠自杀。终于,三藩之乱历时八年,被完全平定。这对清廷来说,无疑是确立稳定皇朝统治的标志。平叛战争结束之后,清廷没收藩产,充当军饷,并撤藩回京师。

除去吴三桂所部调边区站、台服役之外,其余各部重编入八旗。福州、荆州、广州派八旗兵驻防,绿营兵则镇守广西、云南,藩镇制被彻底消除。除此之外,该平叛战争之大捷,更意味着饱受“三藩”割据之祸的老百姓得以解放,也为这些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有利于边疆与内地经济与文化的沟通交流。

之后于公元1683年,台湾的明郑政权惨遭灭亡,至此,南明抗清实力被彻底消灭,之后有组织的反清复明运动亦不复存在。清廷便开始从事行政与经济财政方面的调整及改革,并致力于解决边疆问题。三藩之乱终于翻篇于历史。地方割据势力得以清除,一次国家大分裂亦得以避免。多民族统一国家得到了巩固与发展。同时,中央集权制力量的加强,也促进了抗御外敌能力的提高。

从三藩之乱的结局之中能读懂许多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屡战屡败的刘邦凭什么能够战胜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楚汉的竞争,以西楚的失败而告终,这教训已经总结两千年了,结论一大堆。例如,刘邦认为项羽败于不会用人,有人才而不用,像范增为这样的老谋深算之辈,却最终被边缘化,甚至退出。网络配图另外,韩信早就从项羽的性格上看出他的失败结局。韩信对刘邦说,项羽这人吝啬,手下立功,却舍不得赏赐,官印拿在手里都磨坏了,还是

  • 历史揭秘:洪秀全一生霸占过多少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一:洪秀全少时就学于本村私塾,熟读四书五经。约从1828年(道光八年)起,屡试不中,思想颇受刺激。1843年一次应试落第后,阅读了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将书中内容和六年前一次大病中幻觉对照比附,以为幻觉中所见老者即上帝,自己即上帝派来拯救中国以使人们回到信拜上帝之路的使者,并按书中所言,自行施洗

  • 董卓凭借什么挟令天子对皇帝有生杀之权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董卓在何苗死后,不费一兵一卒便当了回渔翁,坐享其成,将何进、何苗部下的军队尽数收编,占据了强大的军事后盾。紧接着部署战略,派人大将吕布刺杀洛阳卫戍军队统领执金吾,顺势接收他所掌管的洛阳卫戍军队。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此,董卓不仅拥有了大量常规军对,并且掌握着都城洛阳的直隶部队,使其问鼎中央政权的筹码大大提

  • 他足智多谋文武并重 却被湮没在三国历史中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演义》曹操灭吕布的情节中出现过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就是陈登陈元龙。罗贯中笔墨有限,给陈登的戏份不多,读者往往也没有多大印象。然而历史是公平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那么历史中真正的陈登是什么样的呢?辛弃疾的《水龙吟》中有一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便是一个关于陈登的典故

  • 大慧宗杲因反对杀岳飞而被流放的背后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大慧宗杲禅师生于1089年,卒于1163年,享年74岁。身为一代高僧,大慧宗杲禅师推动了中国禅宗佛教思想的发展。大慧宗杲禅师是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人,大慧宗杲禅师原姓奚,是安徽宁国人士。7岁时,大慧宗杲禅师前往东山慧云寺出家,第二年,受具足戒。不久之后,大慧宗杲禅师外出参访,期间,大慧宗杲禅师拜访过湛

  • 传奇人物冉闵:中华第一英雄救华族于灭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华族是一个极其强大的民族,这个民族一直都是中国的主导者,在华夏大地上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化。可是,就在一千多年前,这个强大的民族险被灭绝,而罪魁祸首却是一个小小的外夷,差一点就把华族杀光了。后来有位民族英雄现世就华族于危亡,还杀的外族濒临灭绝。那么此人是谁呢?这个外族名叫羯族,如果放到现在,应该属于俄

  • 韦皇后为何敢明目张胆与武三思偷情人尽皆知?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韦皇后与武三思秽乱后宫一事,是时人人尽皆知的事情。话说,武三思的儿子娶了韦后与中宗的爱女安乐公主后,便过上了恃宠而骄的生活。唐中宗复位后,武三思又与韦皇后私通,在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支持下,武三思更加有恃无恐。事实上,韦皇后与武三思秽乱后宫一事是上官婉儿一手促成的。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孙女,武则天杀掉上

  • 揭秘:哪位皇帝登基8个月就当了太上皇?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俗语说:虎父无犬子,但是遍观历代兴衰,好像恰恰相反,刘备与刘禅、司马炎与司马衷、李世民与李治等等,不一而足。老子英雄一世,儿子却弄的朝政紊乱最后国破家亡。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讲一个太子等了皇帝一辈子,等自己当上皇帝后,一生气直接去做太上皇了。南北朝时期,北周武帝宇文邕神武过人,沉毅有智,崇尚节俭,先是

  • 演义趣闻:北齐武成帝高湛的荒唐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不稳,天下割据四分五裂,朝代更迭极度频繁。故而导致人性的扭曲,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介绍一位北齐的荒唐君主,他是武成帝高湛,一起来看看吧。网络配图高湛,高欢第九子,生于公元537后,公元568年病死。他是孝昭帝高寅的同母弟。文宣帝高洋在位时,高湛被封为长广王,拜尚书令;废帝高殷时,封太

  • 最悲戚的亡国之君:南唐后主李煜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李煜是最悲戚的亡国之君,同时又是最幸运的优秀词人。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史载其“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性格优柔寡断,喜风月而无心于权力的争斗,偏偏命运无奈,让他做了南唐国主。最初他或许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