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为什么会废长立幼?他是什么用意

秦始皇为什么会废长立幼?他是什么用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463 更新时间:2023/12/7 12:20:35

秦始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胡亥是秦始皇的幼子,生于秦王政十八年。胡亥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中,是在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天下的时候,当时,胡亥二十岁。

秦始皇即位以后,曾经五次巡游天下。第五次巡游,从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十月开始,一直持续到同年七月病死于旅途当中,整整持续了十个月。值得注意的是,秦始皇在开始他人生的最后一次旅行时,做了一个对未来的历史有重大影响的决定,就是带上幼子胡亥同行。那么,我们为什么说这个决定对于未来的历史有重大的影响呢?一句话,这个决定直接牵涉到秦始皇究竟想选择谁做自己的继承人的问题。

关于这件事情,史书上只有这么一句简单的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

这句话是说,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这一天,始皇帝开始出行巡游天下。政府百官分成两套班子,左丞相李斯带领一套随始皇帝同行,右丞相冯去疾带领另一套留守咸阳。幼子胡亥爱戴父亲,请求同行,始皇帝同意了。仅仅由这句话,我们似乎看不出这件事情与秦始皇选择继承人的事情之间有什么关系。但是,如果我们将有关这个决定的两个背景情况加进来考虑的话,问题就出来了。

第一个背景情况是,这时候的秦始皇已经五十岁了,从他日渐衰弱的身体状况来看,也许已经是时日无多了,选立继承人的决定,可以说是刻不容缓的大事。第二个背景情况是,就在一年多以前,秦始皇的长子,皇位第一继承人扶苏,因为与秦始皇政见不合,被贬斥出京,打发到上郡的蒙恬军中出任监军。从而,秦始皇最终将选定谁做继承人的事情,成了一桩悬案。

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他们都是有皇位继承权的可能接班人。始皇帝这次巡游天下,长期离京在外,部分百官同行,帝国的重大政务都在旅途中处理,或者在车上,或者在行宫中。毫无疑问,秦始皇的巡游,连带着帝国政治中枢的移动,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重大的政治行动。在如此重大的政治行动中,秦始皇选取胡亥同行,意义就非同寻常了。

这种非同寻常的重大的意义是什么呢?一,如果从父子之情来看的话,表明了秦始皇格外宠爱胡亥的亲情;二,如果从皇位继承的政情上来看的话,则是显示了秦始皇有意立胡亥为太子的政治意图。秦始皇有意立胡亥为继承人的事情,是历史上被忽略了的问题,实有其事而被视而不见。

秦始皇立胡亥为继承人的考虑,在史书中是有明确的线索可以追寻的。这个明确的线索,有胡亥和蒙毅两人可以作证。

胡亥即位以后,在赵高和李斯的怂恿下,决定杀害亲近扶苏的大将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蒙毅长期侍从在秦始皇身边,是秦始皇最为信任的亲信大臣。他熟悉宫廷内幕,秦始皇帝晚年的心境,他是第一知情人。

蒙毅死前,二世曾经派遣御史传令指责他说:“先帝曾经打算立朕为太子,而你从中作难。如今丞相参劾你不忠,罪当诛灭宗族。朕不忍,赐你一死,也算恩遇有幸,你自己决断吧。”

蒙毅痛感冤屈,自杀以前为自己申辩说:“如今指责臣下不能得先帝之意,然而,臣下年少就仕宦于先帝,多年蒙恩,幸得信任,直到先帝去世,未曾有所逆迕,可以说是知晓先帝之意了。又指责臣下不知太子之能,然而,先帝巡游天下,独有太子跟从,先帝亲爱太子之情,远较诸位公子深厚绝远,臣下是尽知而无所怀疑。先帝举用太子,不是一时之转念而是多年之积虑,臣下何曾敢有过劝谏,何曾敢有过谋虑!臣下决不敢巧饰言辞、强辩夺理以避死,只是担心事情不实而羞累先帝之令名罢了。恳愿使者能够有所考虑,使臣下死得明白。”

在二世的指责和蒙毅的辩解当中,都提到了晚年的秦始皇曾经打算立胡亥为太子的事情。在蒙毅的话中,更是明确透露出,秦始皇废长立幼的打算,不是一时的念头,而是经过数年酝酿的积虑。看来,秦始皇格外宠爱胡亥,有意立他为太子的事情,应当是可信的事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司马昭真的是忠臣吗?谋权篡位只是迫不得已?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谋权篡位的历史,司马昭当街弑君,历史上的司马昭和司马师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的司马昭真的是忠臣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 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这句话的是当时的魏国皇帝,年仅二十岁的曹髦。自司马师废帝,曹髦被立为新帝以来,曹髦在位七年战战兢兢,始终活在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二人的阴影之下,他无时无刻不想着收回皇权,除掉司马家族

  • 元顺帝是如何,为气数已尽的北元争取了200余年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穷年尽气,元朝亡于宽仁,元朝气数已尽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元顺帝。当年在徐达的咄咄逼人之下,元顺帝其实已经想要出逃大都。但就在这个时候,几个臣下拦住了他,这就和崇祯皇帝的处境一样,其中又个宦官家叫做赵伯颜不花的说了一段话之后,元顺帝一听就很伤心了,意思很明显,说的是他不可以像宋朝宋徽宗那样,直接被人给掳走,所以也就能够

  • 曹操死前真的留下了保住汉献帝的方法了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献帝是刘邦的第几代,挟持汉献帝的人,如果汉献帝落到刘备手里

    你真的了解曹操与汉献帝之间的关系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众所周知,三国乱世的这段历史,是我数千年交替岁月中,较为浓墨重彩的一段时光,因为汉室权位的衰弱,使得天下群雄四起,纷纷是拥兵自立割据一方,以求在这乱世之中,谋取一份能够名留青史的功业,伴随着三国历史的发展,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

  • 为什么说宋钦宗赵恒是历史上最不想当皇帝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最不想当皇帝的是谁,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即位称帝应该是历朝历代每个皇子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一旦坐上了皇位,就意味着自己拥有了无上的权威,拥有了生杀欲夺的权力。当上了皇帝意味着整个天下都是你的

  • 康熙对待吴三桂是什么态度?为何能毫无顾忌的削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康熙故事,欢迎关注哦。“康乾盛世”局面的到来可能是清朝最辉煌的时刻,但是真的是“盛世”吗?康熙继位之后最想要除掉的人便是把弄权势的鳌拜,对付他康熙是小心翼翼,但是对付吴三桂,却变成毫无顾忌的削藩,这是为何呢?8岁时康熙登基,14岁便可以亲政,但是康熙却遇上

  • 割袍断义的武松与宋江之间有什么瓜葛?为何会决裂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水浒传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武松最早的结拜大哥是宋江,宋江最早的结拜兄弟是武松——李逵并不是宋江的结义兄弟,他们并没有磕头换帖,更没有誓同生死,在宋江眼里,李逵就是一对比较锋利也比较容易伤手的板斧,可以控制使用,也可以抛弃甚至毁掉。鲁智深也没有跟武松结义为兄弟,虽

  • 洪教头为什么要挑衅林冲?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洪教头挑衅林冲的原因是什么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洪教头在水浒中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却被我们每一个人所铭记。我们或许记不住所有的108个好汉,尤其是地煞星中的一些人,比如说韩滔、彭玘、邓飞、孟康、王定六等等,这些人名声不响,甚至水浒改编的影视剧中,都不见得会有他们的身影。但洪教头却不

  • 朱祁镇为何腰废止殉葬制度?与钱皇后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祁镇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国古代殉葬制度起源于殷商时期,历经商、周、秦,贵族都热衷于此。到了汉唐时期,帝王逐渐废弃了殉葬制度,改为陪葬,就是让皇亲国戚和达官显宦死后陪葬皇陵,和皇帝作伴,在地下继续服侍君王。可是随着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的入主中

  • 屈景昭三族指的是什么?他们与楚国灭亡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屈景昭三族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众所周知,楚王一脉是芈姓熊氏,屈景昭三族同样出自芈姓,只是在漫长的贵族生涯中,屈景昭三族早已和楚国交融在一起,不可分割。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屈景昭三族和楚国灭亡的关系。一、帝高阳之苗裔兮在“战国七雄”中,“楚”的历史是最悠久的,

  • 早就有了反隋意图的李渊,为何那么晚才竖起反隋的大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渊反隋为什么那么晚才竖起反隋的大旗,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隋朝末年,昏君无道,群雄四起,隋朝处处烽烟。可是,早就有了反隋意图的李渊却一直等到大业十三年六月才起反反隋,他就不怕落人一步吗?李渊在不具备实力的时候,隐忍不发,体现了他的敏锐的政治眼光和高超斗争智慧!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