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玄宗回京之后,他有想过夺皇权吗?

唐玄宗回京之后,他有想过夺皇权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032 更新时间:2024/3/11 8:33:11

收复长安后,唐肃宗就给远在川蜀的唐玄宗写信说,我之所以称帝,只是为了应急;现在大唐帝国渡过了难关,所以还希望您回来继续当皇帝。

听到这个消息,直接把唐玄宗吓坏了:这种鬼话谁信啊?你这样欺骗我,到底是要干什么?是想把我诓回去,找个机会干掉吗?

李泌看到唐肃宗和唐玄宗这样客套,当时就告诉唐肃宗,您表演得有点过了。

您现在占据着帝国的主要军政资源,拥有收复长安、洛阳、平定叛军的的伟大功绩。在这种背景下,不要说您本身就不可能想让出皇位,就算您真的想让出皇位,您的小弟也不会同意啊。

关键是,太上皇怎么可会相信您这种话呢?

您这样一说,太上皇肯定不敢回长安了,这样一来,问题就是复杂了,太上皇赖在蜀地不回来。这永远也是一个大的隐患啊。因为他有意无意的在蜀地割据,你该怎么办呢?

所以,李泌让皇帝换了一种说词。总而言之,现在收复二京了;帝国也稳定了,您应该回老家享清福了。

唐玄宗听到这种说词,终于放心了。因为这种说词意味着,儿子对他的猜忌,不再是无可抑制的了。事实上,儿子从前说出要把皇位让给他的话,多少证明他对凌驾于自己之上,缺乏足够的自信,所以才会说出那种客套话。

回到长安后,唐玄宗父子马上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禅让大典。

看到老爸回来,唐肃宗就把黄袍脱掉,换上了紫袍;总而言之,这个皇帝还得您来当。

唐玄宗走到肃宗身边,叫人拿过一件黄袍过来,亲自要给唐肃宗穿上;唐肃宗跪在地上,一个劲儿地表示拒绝,总而言之,这个皇帝还得您来当。

当然了,禅让大典通常都是这样的:老皇帝一个劲的表示要让出皇位,新皇帝一个劲的表示要推辞,最后推来推去,新皇帝总是推辞不过,于是接受了这个皇位。

我们知道,唐肃宗上位,那就是标准的抢班夺权、擅自称帝。

现在这样一玩,唐肃宗上位就比较名正言顺了。总而言之,并不是我想当皇帝,实在是我老爸一心要把皇位让给我。

当然了,这番表演之后,又表演了一系列父慈子孝的剧目。

皇帝对太上皇极尽谦恭之能,太上皇面对此情此景激动的说,我以前一直以为当皇帝最牛X了,现在我才发现,当皇帝的爹才是最牛X啊。如果早知道当太上皇这样牛X,我早就当太上皇了。

但是不论怎么表演,他们父子之间的暗战也不会就此结束,围绕皇权的争夺,谁相信谁啊?

唐玄宗君临天下50年,而且现在也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会不会想着夺回曾属于自己的一切,这个谁也不敢肯定。

司马懿在69岁时,依然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最高的权力。

虽然谁也觉得,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一个69岁的老人肯定会认命的。问题是,这是以普通人的思维,思考乱世枭雄的魄力。

老佛爷64岁时退休,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里,谁也觉得,小皇帝为了让老佛爷退休,不惜血本的给她准备各种福利,老佛爷应该不会继续插手政务了。问题是,这是以普通人的思维,思考政治强人的思维。所以只要给老佛爷留下机会,老佛爷就会再度去主宰帝国。

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唐肃宗面对成为太上皇的老爸,难免还会有一种说不出的猜忌。

太上皇当时实力有多大,我们只要知道一个细节就可以了。太上皇回长安后,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有三百匹马。

以太上皇的身份,所养的马肯定都是良马;关键是这么多马,肯定不是单纯用来游玩,有良马三百匹,相关的武装力量呢?单就这种力量,加上太上皇的威望,一旦突然发动政变,也是非常危险的。

兴庆宫先有马三百匹,辅国矫敕取之。才留十匹。上皇谓高力士曰:“吾儿为辅国所惑,不得终孝矣。”

而且太上皇人气依然很高,一旦出来,马上各种欢呼。更主要的是,太上皇帝还宴请军方将领郭英义等人。

上皇多御长庆楼,父老过者往往瞻拜,呼万岁,上皇常于楼下置酒赐之;又尝召将军郭英义等上楼赐宴。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手下的鹰犬就开始出来效力。

当然了,在这种背景下,皇帝也得恰到好处的,突然变得老年痴呆了。因为只有皇帝突然变得老年痴呆,他手下的鹰犬才能放开手胡作非为。

虽然说,皇帝手下鹰犬的行为,肯定是皇帝暗中授意的,但是皇帝的鹰犬绝不会去请示皇帝,更不会得到皇帝明确的指示才干这种事,因为皇帝不会背这种锅的。

甚至在鹰犬说太上皇有可能会复辟时,皇帝还哭着说,我们父慈子孝,哪会发生这种事呢?我这样提防我爹,我还叫人吗?总而言之,我不许你这样胡说八道,离间我们父子的感情。

但是皇帝的鹰犬说了,皇帝与太上皇固然是父慈子孝,问题是架不住有小人在中间挑拨啊。所以,您应该把您老爸身边的武装力量撤走,再把他身边的亲信调离;然后把他养在深宫中,千万要让他与滥五滥六的人接触。

面对鹰犬这种说词,皇帝依然一副我们父慈子孝,绝不会发生这种事的样子。总而言之,我绝不会猜疑我老爸的。

上泣曰:“圣皇慈仁,岂容有此!”对曰:“上皇固无此意,其如群小何!陛为天下主,当为社稷大计,消乱于未萌,岂得徇匹夫之孝!且兴庆宫与阎闾相参,垣墉浅露,非至尊所宜居。大内深严,奉迎居之,与彼何殊,又得杜绝小人荧惑圣听。如此,上皇享万岁之安,陛下有三朝之乐,庸何伤乎!”上不听。

但是,鹰犬显然通过细微的内容洞悉了皇帝的真实意图,于是鹰犬很快就率人把皇帝身边的武装解除,并把皇帝的亲信全部调走,胁迫皇帝进入深宫之内。

事后,鹰犬向皇帝请罪,总而言之,是我让您背负了不孝的罪名,请您惩罚我们吧。皇帝说,太上皇帝居在深宫之中一样可以安享晚年,而且离开了嫌疑之地,这样也好。总而言之,这件事就这样算了吧。

处于皇位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地方,唐肃宗并不是简单的和自己父亲暗战,他和自己儿子也是暗战不断。

一代奇人李泌在唐肃宗时代的主要价值,就在于他以极尽超然的身份,弥合了太上皇、皇帝、太子、亲王之间的矛盾。

当唐肃宗与自己老爸矛盾可能激化时,李泌总是小心翼翼地让他们之间的矛盾调和。

当唐肃宗和自己儿子的矛盾可能激化时,李泌总是小心翼翼地让他们之间的矛盾缓和。建宁王要火并唐肃宗亲信时,李必积极劝止他;太子要火并唐肃宗的亲信时,李泌也是积极劝阻。

建宁王、太子要火并唐肃宗的亲信真实目的是什么?大家显然都非常清楚,因为这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李泌在进行这种努力时,有意无意地卷入了政治旋涡之中。

因为皇帝与太子有矛盾了,一个人有意无意的站在太子一边,这永远是大忌,因为在这种背景下,你一心回护太子,到底意欲何为呢?是不是想在未来的皇帝身上投资啊!

所以,李泌在收复长安之后,就开始做好退隐的准备了。

因为既然卷入了皇帝与太子的矛盾之中,继续留在权力中枢,很有可能就无法全身而退了。

在决定退隐之前,李泌再一次叮嘱唐肃宗,帝国真正的危机在父子相残之中,所以希望您牢记一首诗。诗词的大意是说,藤上长着四个未成熟的瓜;摘一个瓜,可以让另外三个瓜更好的成长;摘掉两个瓜,瓜就有点少了;摘掉三个瓜,也不算什么;如果把四个瓜都摘了,你说种瓜的人这是图啥呢?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

您可千万不要认为,我这样劝您,是想攀附未来的皇帝,我现在退隐之意已决,所以我才敢跟您说这种肺腑之言,希望您能忍住猜忌之心,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儿子一个接一个地干掉。

唐肃宗说,我怎么可能干出这种事呢?

李泌说,我也相信您不会干这种事,只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我提醒您一下。

大唐帝国的这种危机,其实一直存在。

这种危机之所以有惊无险的渡过,主要是因为唐肃宗死得比较早,所以皇帝与太子的矛盾、太子与亲王的矛盾,还没有完全激化前,就进入了唐代宗时代。

唐肃宗在位仅仅五六年时间,只比唐玄宗晚死几个月罢了。

即使如此,唐肃宗在临死前,支持太子的力量也把皇后、越王拘捕了;唐肃宗死后不久,皇后、越王都被清理出局了。

宝应元年,帝大渐,后与内官朱辉光等谋立越王系,而李辅国、程元振以兵卫太子,幽后别殿。代宗已立,群臣白帝请废为庶人,杀之。

从某种意义上,如果皇帝都这样早死早投胎,皇族的许多内讧,都可以避免的。

如果李渊开国五六年就死了,哪有后来玄武门之变呢?

如果唐太宗上位后五六年就死了,哪有后来太子、魏王斗得你死我活,太子一心想杀唐太宗的事呢?

如果唐玄宗上位五六年后就死了,哪有后来先杀太子李瑛,再被太子李亨抢班夺权的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嘉庆在收拾和珅的时候 和珅为何一点反抗都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嘉庆与和珅,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嘉庆的昏招败笔,任谁也想不到。按常理,和珅不但不会被清算,还会被重用。再有就是和珅没有把柄抓在嘉庆手里,按正常的大清律,嘉庆拿和珅没有办法。合身根本就不担心,他被下狱和处理,完全在和珅的预料之外,和珅毫无防范。再有

  • 仆固怀恩怎么死的?仆固怀恩为何结局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仆固怀恩是为大唐平定安史之乱的重要功臣,一度被封为郡王,后来却带兵造反,落得个凄惨下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事实上,造反并不是仆固怀恩唯一的出路。当初唐代宗在陕州蒙难时,如果仆固怀恩主动率军救援,其实是可以化解双方矛盾的。因为这是皇帝最需要人帮助的时候,而且看起来,似乎这也是

  • 刘备托孤时有意让诸葛亮取而代之 诸葛亮为什么到死都没有做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备和诸葛亮,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三国里的诸葛亮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位谋略家,不仅仅辅助刘备成就三国鼎立的盛世局面,而且在刘备死后给予了刘备之子很大帮助,这样一位忠臣在整个历史中都是为数不多的存在。而且在历史中有刘备白帝城托孤事件,而且历史中也有明确记载,白帝城托孤中刘

  • 水浒传泰安擂台时,燕青能打赢任原,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水浒传燕青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阳春三月,梁山人在山下打劫了一伙大汉,并把他们押上忠义堂。当这伙人被押解到忠义堂,他们向宋江说,他们都是好人,他们没有为非作歹,他们只是去泰安州看任原打擂。要是有幸能偷学几招武功,那是再好不过了。任原在泰安州摆擂台,别人听了并未当回事,只有燕青听后,

  •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是什么出身?她是怎样受宠晋封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在清朝统治时期,有汉人与满人之分,而对于入宫秀女来说,血统和父母出身是十分重要的。嘉贵妃,武备院卿三保之女,原为金氏,刚开始隶属内务府汉军包衣。后奉旨出包衣,入满洲正黄旗,改金佳氏。而出身如此卑微的她,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到晋封的呢

  • 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关系如何 事实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刘备和诸葛亮关系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刘备与诸葛亮,后来很多人都拿这两人的关系来做君臣知遇的经典案例,刘备自己就曾经说过:我有孔明如鱼得水啊!诸葛亮自己在出师表里头也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好吧,既然当

  • 曹操南下夺取荆州时,刘琮为何不与刘备联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南下时,刘琮为何不选择与刘备联手守荆州?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公元208年,刘表病重,当时刘琦从江夏回来探访父亲,蔡氏的弟弟与蔡瑁的外孙张允担心他们父子相见后,刘表会大为感动,就此改变自己的心意,而让刘琦去接手荆州,于是他们将刘琦拒之门外,不让他见刘表,不久之

  • 历史上曹操比刘备还要爱哭 最后这个锅为什么是刘备背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和刘备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很多人的眼中,说起对刘备的印象,马上就会想到他那个哭哭滴滴,声泪俱下的样子,好像我们的刘皇叔最大的本事就是哭,三国第一哭神的帽子非他莫属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人只是受到了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影响,据代表正史的三国志记载,曹操孙

  • 赵相郭开,是如何成为秦国灭赵“第一功臣”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赵相郭开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率军击败赵将赵葱、颜聚率领的赵国主力,于次年年初攻陷赵国国都邯郸,俘获赵王迁及其母赵悼倡后,建国一百余年的赵国至此正式灭亡。回顾战国末期赵国的历史,赵国名将辈出,一度是抗秦主力。纵然连续遭遇了长平之战、邯郸

  • 刘备真的是一个爱哭之人吗 正史中刘备只哭过一次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备爱哭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众人心目中,刘备是一个十分善于哭的人物,在面对属下时,他用哭锁住人心,比如在长坂坡之战时,赵云浴血奋战,在曹军中七进七出,救出了幼主阿斗,刘备接过阿斗后,将其直接扔在地上,并对着赵云大哭,因此让赵云对他肝脑涂地,忠诚一生。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