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在每次打仗前,为何要把将士们的妻女集中起来

朱元璋在每次打仗前,为何要把将士们的妻女集中起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698 更新时间:2023/12/8 5:53:31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在每次打仗之前,都会把将士们的妻女集中起来,原因为何?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这是朱元璋控制军队的三大手段之一!朱元璋农民出身,加入明教参加红巾军起义,逐渐建立自己的势力,手下不仅有徐达、常遇春等猛将,也有李善长、冯国用等文官,如果没有一点厉害手段,还真的难以掌控这么庞大的队伍!

文题中所说的是朱元璋打下集庆(南京)后宣布的一项制度,其实在之前已经执行,不过并没有明文规定。

朱元璋统帅大军渡江攻打集庆时,便将马夫人和军中诸位将军的家属全部集中安置在和州(安徽和县),美其名曰集中保护,让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其实就是把军中将士的家属作为人质,以防他们叛变。

为什么朱元璋要有这样的做法呢?这和他统帅的军队的组成有关系。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参加了濠州郭子兴领导的起义军,后来娶了马夫人,成为郭子兴的女婿。不过朱元璋发现濠州城内的起义军军纪涣散,更像一批强盗土匪难成大事,于是向郭子兴申请外出去扩大地盘,郭子兴同意了。

于是朱元璋带领24人离开濠州,向定远、滁州、和州等地发展,跟随他的24个人便是后来闻名天下的淮西二十四将,包括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地盘拓展的过程中,朱元璋的队伍不断壮大,组成也越来越复杂,有被劝降的朝廷军队,有被收编的盗匪,还有前来投奔的义军,比如说冯国用、冯国胜兄弟俩带着万余人的队伍前来投奔,后来还有廖永忠等人率领的巢湖水师等等,这些队伍与朱元璋的关系并不像徐达等人那样亲密,有啥心思朱元璋无法完全摸透,那么在后方控制了其家属,对其有所约束就成了最好的方法。

拿下集庆之后,朱元璋正式宣布:“与我取城子的总兵官,妻子俱要在京住做!”当然这也有负面效果,有些常年在外作战的将领,很长时间无法与妻子相见,虽然朱元璋同意他们在外纳妾,不过还是思念成疾,心生怨望,骁将邵荣就因为此事而谋划刺杀朱元璋。

以家属作为人质,只是最原始的控制手段,朱元璋还有一大杀手锏——在军中安排义子!

从元朝时期,就流行将官认义子,协助自己管理控制军队。朱元璋有二十多个义子,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李文忠、朱文正和沐英了!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朱文正是亲堂侄,沐英是个孤儿,在定远被朱元璋收留,这三人战功彪炳!

建国后李文忠被封为曹国公,与李善长、徐达等人同列开国六公!

朱文正更是在洪都保卫战中抵挡了陈友谅数十万大军,为后来的鄱阳湖决战胜利奠定坚实基础,后来虽然被朱元璋惩罚圈禁至死,但是建国后他儿子还是被封为靖江王,这是朱元璋封的二十多个藩王中,唯一一个不是自己亲儿子的!

大家对沐英的了解更多来源于《鹿鼎记》中的沐王府!沐英作为朱元璋义子,与傅友德统帅大军平定云南后,朱元璋下令傅友德回朝,而许沐英永镇云南!于是沐家与大明王朝同生共死,一直传承到明朝灭亡。

朱元璋每占领一座城池,都会派遣一名义子与将官共同守城,比如说占领严州之后,命保儿(李文忠)与胡大海共同防御,后来两人不和闹到了朱元璋处,朱元璋派出特使告诫两人:“保指挥我亲身也,胡院判我心腹也,身包其心,心得其安,心若定,身自然而定!”主要意思是劝两人通力合作,但是说得很清楚,李文忠是他在军中的代表,胡大海只是心腹,心腹要听代表的!

第三个手段就是控制将官与读书人接触。在朱元璋看来,将官只要听令冲锋即可,不需要与读书人讨论,其实还是怕武将和文官形成小集体,产生其他心思后不好控制。

朱元璋规定:“所克城池,令将官守之,勿令儒者在左右议论古今,止设一吏,管办文书,有差失,罪独坐吏!”攻下的每座城池都会安排守将,但是不给他们配文官,更不允许他们接触儒生,只给每人配一个书吏,用来处理日常文书。

此外还规定,攻打城池俘虏的元朝官员和当地的地主、儒生,将领都没权处置,都要送到朱元璋处,由他决定哪个该杀,哪个该放,哪个该招揽,以此杜绝武将对文官施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魏两代皇帝都在提防司马懿 司马懿为什么还能掌权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对司马懿被压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26年5月,曹丕去世,其长子23岁的平原王曹睿即位。曹丕共有十几个儿子,光封王的就有9人,可偏偏他最宠爱的郭皇后不能生养,于是太子之位一直空缺。因为曹睿的生母甄氏与曹丕的感情早已破裂,所以曹丕对曹睿并不喜爱。多年来,曹睿

  • 宋光宗赵惇,曾被皇后李凤娘吓的一病不起,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宋光宗赵惇,曾被皇后李凤娘吓的一病不起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无数个日日夜夜,历史潜移默化地慢慢前行,那些糟粕文化逐渐被人们从脑海中所遗忘。无论是古代的残酷刑罚,还是阶级的不平等,这些腐朽文化都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如今社会女性地位大大提高,部分家庭中产生了“女主外,男主内”的现象

  • 被沦为天下人笑柄的韩桓惠王,在位期间有什么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韩桓惠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正所谓“亡六国者六国也”,在孙皓晖老师的《大秦帝国》一书中,曾以一句“术治亡韩,失才亡魏,乱政亡赵,分治亡楚,迂政亡燕,偏安亡齐”将山东六国覆亡的原因一笔点破。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因“术治”而强,又因“术治而亡”的韩国吧。韩氏,本是晋国

  • 将一手好牌打的稀碎,导致最终失败,公孙瓒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公孙瓒的 故事,欢迎关注哦。在三国时期,有很多诸侯列强,将自己一手好牌的打的稀碎,这其中不乏有董卓、袁术、袁绍等人,还有一个就是公孙瓒。说起公孙瓒,很多人都会想起他的同学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公孙瓒不仅收留了刘备等人,并且给刘备等人创造了展现自我的机会,

  • 被称为凤雏的庞统,靠什么与诸葛亮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凤雏庞统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得天下!"熟读三国之人,想必对司马徵这句话不会陌生!卧龙,指的是诸葛亮,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后,便定下三分天下策,按着诸葛亮的构想先取荆州再图谋益州,这才有了蜀汉立国之基!刘备病逝之后,诸葛亮更是总揽大权,主持起北伐

  • 唐朝猛将徐懋功怎么死的?是被处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来阅读这篇文章,看完喜欢的朋友记得给小编点一下赞再走哦!想要看更多的内容,欢迎点击上方的关注,小编会每天都会分享给大家各种历史故事,希望给您的生活增添一份精彩。李世民临死前,留下一道密诏,竟让儿子处死唐朝第一名将,主要是他怕有人会谋夺李家的天下!这个人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

  • 揭秘史上最牛大臣:和太后谈恋爱,认皇帝为干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中国历史上叛变的人物,那对了解史书的人来说可是如数家珍,要知道,中国历史上虽然出现了不少对国家忠心无二的人,但是还有一些背叛国家的人,就像我们都知道的,吴三桂、石敬瑭等人。不过对于这些叛变国家的人来说,他们可没有什么好的下场,可是在历史上却有一个这样混的非常不错的叛国者,到了别的国家后不仅睡了太

  • 孙权一生最宠爱的女人,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女人在进入后宫之前,其实性情还是很不错的。然而到了后宫她们才知道,那些显赫的身世,并不是她们所独有,为了成为争宠中获胜的一方,很多人往往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相信这些大家从无数的宫斗剧中都深有领教。不过步夫人的后宫之路,非但没有血腥,而且还采取的是以德服人,这就很让人感觉奇怪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

  • 诸葛亮和司马懿交手过几次 司马懿真的屡屡放走诸葛亮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司马懿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懿屡屡放走诸葛亮,不知道从哪儿看出来的?说起《三国演义》,大家都知道小说是尊刘贬曹的,怎么可能出现司马懿屡屡放走诸葛亮的情节?所谓司马懿放走诸葛亮,无非是个人思维发散的解读,代表着读者个人思想,相当于改写《三国演义》了,

  • 史上唯一五废六立的皇后羊献容,不是贤后,却是一代奇后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羊献容(?-322年),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省新泰市)人,尚书右仆射羊瑾孙女,尚书右仆射羊玄之之女 。太安二年(303年),晋惠帝司马衷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在他上台后,他的第一位皇后贾南风逐渐掌握朝政大权后大肆残害西晋皇族,引发西晋皇族反抗,太安二年(303年),八王之乱由此开始。永康元年(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