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还原三国历史:定军山黄忠成名!

还原三国历史:定军山黄忠成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950 更新时间:2024/1/16 19:49:13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而定军山战役又是汉中之战的关键战役,最终刘备战胜了曹操。而刘备得以胜利这跟麾下最大功臣黄忠分不开。

回头来说定军山之战,这一战在小说《三国演义》和正史《三国志》有不同的描述,那么小说、正史有哪些不同的描述?定军山之战发生前,有什么历史背景?历史中,定军山之战真实的战斗经过是什么?定军山之战中,刘备集团战胜、曹操集团战败又有哪些原因?

网络配图

一、时代背景

先从曹操集团说起,赤壁之战后,曹操平定了西北,之后制定了东攻西守的战略。就是重点攻击孙权集团,在荆州和汉中对刘备集团进行防御。荆州方面防御刘备集团的是曹仁,汉中方面防御刘备集团的是夏侯渊

再来说刘备集团,赤壁之战后,刘备吞并荆州、西川,制定了取汉中、攻凉州、定雍州的战略,从而建立问鼎天下的优势。于是刘备集团对汉中展开强大的攻势,派张飞马超、吴兰、雷铜、陈式等将领和曹军展开局部战役,并以源源不绝的兵员、物资优势在阳平关和夏侯渊军对峙一年有余。公元219年,刘备在阳平关未能攻克的情况下,派军南渡汉水,于定军山前扎下营寨,并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

二、描述异同

《三国演义》中提到,诸葛亮派黄忠、法正二人前往定军山,黄忠军挫于夏侯渊军,法正献步步为营、反客为主之计,黄忠犒赏三军,欢声震谷,占据军事行动上的主动权。之后占据定军山西侧高山,激怒夏侯渊出战,以逸待劳计策斩杀夏侯渊。

但《三国志》往往为尊者讳,所以关于定军山战斗的细节又有所不同。《诸夏侯曹传》提到:“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跳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关张马黄赵传》提到:“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网络配图

庞统法正传》提到:“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三国志》虽然对这件事有不同的描述,但能看出刘备在攻击阳平关未果的情况下,在定军山扎营,想威胁阳平关侧翼,进而突破对峙局面。夏侯渊引军到定军山和刘备军展开对峙,让张郃驻守东围,夏侯自己驻守南围。

深夜按,《三国志》既提到黄忠军“金鼓振天,欢声动谷”,又说到夏侯渊被黄忠袭击而死。试问一个想袭击敌军的将领,怎么会刻意暴露自己?从黄忠的角度出发,那就是黄忠的“金鼓振天,欢声动谷”是虚虚实实之策,用以迷惑对方的,使敌军放松戒备。所以,应该是黄忠数次击鼓鸣金,但不进攻,等到敌军松懈下来,再予以突然袭击。

从全局考虑,可能刘备与夏侯渊对峙后,采用避实就虚的打法,攻击张郃一侧,同时在夏侯渊一侧命黄忠击鼓鸣金来迷惑夏侯渊。但刘备避实就虚的打法被夏侯渊识破,夏侯渊分兵援助张郃,他自己依然驻守南围,用来提防刘备军。刘备在攻击东围未果的情形下,改变策略,把重心向南围转移,烧毁南围鹿角(防御工事),等待南围敌军出现混乱。

夏侯渊不晓得刘备的战略部署,率领数百人前往鹿角灭火。在东围击鼓鸣金的黄忠,见夏侯渊走出营盘,以居高临下之势突袭夏侯渊,而夏侯渊来不及御敌,就被袭击而死。所以说,黄忠巧妙抓住了战机,从而一举斩杀夏侯渊,建立赫赫威名。

三、原因分析

定军山之战后,曹操集团在汉中开始走下坡路。因此,这一战有着重要意义,凡是提起战争,总是要论述战争胜败原因。那么刘备集团战胜、曹操集团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1、曹操集团的战略中心基本是攻略孙权集团,对刘备集团采取防御战略,所以曹操集团对夏侯渊援助的兵员、物资很少;

网络配图

2、刘备集团在夺取成都后,经过三四年的准备时间,发动了汉中之战,所以说刘备集团准备充足,且战斗过程中诸葛亮源源不断向汉中输送兵员、物资,为刘备集团的胜利提供了有利条件;

3、曹军统帅夏侯渊擅长运动战,而不是被动的防御战,所以夏侯渊没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并且他过于轻敌,对黄忠的才能根本认识不足;

4、黄忠此人擅长攻坚战,对曹军的攻击有足够的优势,但最大的优势是他名气当时不大,并且是老将,没有引起敌军的足够重视;

5、兵力对比上,刘备的兵力要超过夏侯渊的兵力,所以在调兵遣将上,刘备能够轻易应付得来,但夏侯渊的兵力就捉襟见肘,从他只领数百人灭火就能看出;

6、在计谋上,法正为刘备多次献策,使刘备军有计谋上的主动性,而夏侯渊不知道刘备军有这样高明的谋士,完全采用见招拆招的被动打法。

总之,汉中之战确保了刘备政权的安稳,定军山之战确保了汉中之战的胜利,而黄忠就是这场战役的缔造者。黄忠的胜利有些侥幸,但能突袭夏侯渊,说明黄忠在军事上的嗅觉非常敏感,能够斩杀夏侯渊,说明黄忠非常勇武。这场战争奠定了他后将军的名位,使其跻身于“五虎上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夏侯家族VS五虎上将:六死一叛逃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夏侯惇大战关羽,夏侯霸投降蜀国带了多少兵力,五虎上将谁最强

    曹操本姓夏侯,除了曹姓将领之外,夏侯家族也是曹操军中的一直重要力量,与刘备不共戴天,夏侯家族曾经数次与蜀汉五虎上将交锋!夏侯家族最出名的人物是夏侯惇、夏侯渊兄弟。自从小说第二十四回合夏侯兄弟在徐州围攻刘备,将刘备逼走冀州、张飞落草、关羽投降,他们便多次与五虎将进行过较量。网络配图夏侯惇曾经数次与关羽

  • 真相!三国曹操实力最强是有原因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真历史上厉害吗,三国里诸葛亮厉害还是司马懿厉害,曹真打赢诸葛亮吗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曹操占据北方,孙权独据江东,地理位置稍差的只有蜀汉了。可蜀汉和东吴联手为何还打不败魏国呢?一方面是由于蜀汉和东吴因荆州的归属权撕毁盟约而大打出手,另一方面,则是人口和所占疆土的缘由。网络配图一、人口在三足鼎立时期,人口逐渐稳定,据统计:蜀国人口约有28万户,即94万人左右,

  • 历史揭秘:曹操手下第一智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最信任的谋士是谁,蜀国的智将,刘备最早的谋士是谁

    三国乱世,曹操雄霸北方,手握雄霸四十万,战将千员,无论曹氏宗族的八虎骑,还是五子良将,都是当世名将。说到名将,你或许最欣赏最擅长守城的曹仁,又或许非常青睐千里奔袭的夏侯渊,当然张辽肯定成为你万人迷,其实曹操手下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大将,作战之中善于运用谋略,曾基本关羽,颇有周亚夫之风,堪称曹营的第一智将

  • 韩信:一计用两次 彭城最大的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张良彭城之战,韩信两次不救刘邦,韩信彭城之战输了吗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用过一次的计谋第二次便不可在用了,因为敌人会有所防备,令其失效,但是韩信却反其道而行之,同一计谋用了两次,结果……大家看下文吧。刘邦从彭城之战中,也彻底明白了,那些大小王是靠不住的,关键时刻,他们会马上调转枪头和项羽一起对付自己。汉军中唯一靠得住的,就是唯一会打仗的韩信了。韩信是彭

  • 李白写诗诋毁杨贵妃却不小心丢了头顶乌纱帽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白给杨贵妃写诗的电影,李白为杨贵妃写诗的故事,李白为什么写杨贵妃

    国人对于野史的偏爱,想必由来已久。当年李白供奉翰林,曾用野史狠狠娱乐了杨贵妃,“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赵飞燕的野史形象,无非纤瘦、美艳、命好。杨玉环当然高兴,不说其他,单说纤瘦,就足令她芳心大悦。胖妹子总是喜欢别人夸苗条的,否则贾宝玉说“杨妃体丰怯热”,宝钗也不至大怒。李白的“坏心眼”,

  • 历史上的李卫到底是如何当官审理案件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卫当官》,民事案件审理期限规定,李卫当官3和2有联系吗

    李卫是江苏徐州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卒于乾隆三年(1738年)。李卫当官,并非是科举正途,而家里花钱给他买了监生资格,靠捐钱捐来的。由于小时候没太读书,即使后来官做得挺大,李卫还是会闹些错别字的笑话。李卫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人却十分聪明,他手下的师爷起草完公文奏章读给他听后,他总能一针见

  • 揭秘一代名臣霍光为何落到身死名灭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霍光家族历史及灭亡的原因,霍光同,霍光之妻

    霍光,是汉朝的大将军,他一生毁誉参半,既在朝廷之中多有建树,促进了汉朝的发展,却也因为身居高位,滋养了权欲之心,与皇帝产生权利之争。霍光的汉朝大将军霍去病的亲弟弟,年少的他仰慕霍去病的威名前去投靠,并且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被封为光禄大夫。网络配图汉武帝老去之时,因继承人刘弗陵年纪太小,刘弗陵的母亲钩

  • 揭秘道光长子爱新觉罗奕纬的悲剧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爱新觉罗·奕詥,爱新觉罗永璇,道光帝长子

    爱新觉罗·奕纬(1808年——1831)年,道光帝长子。生于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四月二十一日,母和妃那拉氏,时为旻宁藩邸使女。卒于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四月十二日。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嘉庆帝封其为多罗贝勒,道光帝登基后降居皇子位。道光十一年四月卒后谥“隐志”。咸丰即位后,又追封多罗郡王。

  • 揭秘万历皇帝明神宗因为什么多年不理朝政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皇帝朱翊钧,明神宗为何不上朝,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

    朱翊钧是明朝一位很出色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谈到朱翊钧生平,可以通过两个阶段的发展历程来了解他的一生。图片来源于网络第一阶段就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登上了皇位的时候,朱翊钧因为父亲过早去世,于是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登上了皇位。虽然他当时的年龄比较小,可是有当时的大臣来帮助朱翊钧处理政务,

  • 臭名昭著的董卓正宫之妻是个怎样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纵使我臭名昭著死有余辜,臭名昭著的解释,郭子仪晚年有多荒唐

    董卓此人淫乱的恶名早已臭名昭著,最后连死都是因女人而与一子吕布反目成仇从而招来杀身之祸,可见对美色的垂涎是饮鸩止渴的一丝温存,没有防备却丢了性命。三国中董卓的淫贼形象到底刻画了几分,一本《三国演义》仅仅在董卓身上在青涩上颇费了笔墨,可见董卓的淫乱已病入膏肓。图片来源于网络既然如此一个贪图美色之人,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