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誉为顶尖谋士的范增,他的计谋如何?

被誉为顶尖谋士的范增,他的计谋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721 更新时间:2024/1/22 9:54:53

还不知道被誉为顶尖谋士的范增,他的计谋如何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范增绝对是一个有能力改写历史的超级牛人,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战略级谋士,在楚汉争霸时期,仅次于刘邦而已

如果要论秦末,直到楚汉争霸期间,天下最顶尖的谋士是谁,那一定是刘邦!刘邦说自己没有长处,只是知人善用而已,这是刘邦的谦虚之辞。

而范增,却是仅次于刘邦的顶尖谋士,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力抗陈、张、萧三名顶级谋士,如果不是项羽刚愎自用,这天下早已经是项羽的了,哪有刘邦什么事啊!

抢占大义名号,占领了道义高地

秦义,以陈胜吴广起义为导火索,各路诸侯纷纷起兵反秦。他们攻城掠地、抢占州城、自立为王,打得不可开交!

然而,不久之后,陈胜被害,旧六国贵族各怀心思、各有算盘,反秦力量支离破碎,被秦军逐渐打压吞食。如果这个态势持续下去,起义军迟早要被各个击破。

在这个关键时刻,范增向项梁献计,拥护楚王的后裔熊心为楚怀王。江东人心向楚,项梁立了楚怀王之后,占有了正统大义的名份,各地义军纷纷来投,项梁实力大增,义军声势复炽,反秦的烽火再度熊熊燃烧起来。

范增的这一招,表面上平平无奇,可为什么别人想不到呢?范增对于人心向背、天下大势、营造舆论上,堪称宗师级。这一招后来被曹操借用,迎汉献帝,这才有了天下英雄豪杰景从!

范增目光老辣,看人奇准

项羽在巨鹿之战的惊天表现,一举击破了由章邯王离率领的秦军主力,成就了“霸王”的不世功名。天下诸侯皆以项羽为尊。

然而,天下并不太平,秦朝大势已去,灭亡只是迟早的事情,这天下的归属,将来会落到谁的手里?在范增的谋划中,项羽将来是一定要当皇帝的,不然他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

反秦的势力中,诸侯林立、狠人悍将扎堆,谁最有可能成为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对手呢?范增一眼就盯上了刘邦。

这个时候的刘邦,连续打了几个漂亮仗,可谓“锋芒毕露”,尤其是先入咸阳,受降子婴,封藏府库,不贪美色,让范增看到了刘邦的野心。

如果刘邦沉缅于酒色享受,范增倒不那么担心了!只有趁刘邦羽翼未成之际杀掉他,才能够一了百了、解决后患,于是才有了后来的鸿门宴。

在范增的眼里,哪有什么道义和兄弟情谊,一切以夺取天下为目标。这恰恰是成就大业所不可缺少的。

能够发现最大的威胁和潜在的风险,是一个顶级谋略家必备的素质。

封王汉中,锁死刘邦

秦朝被推翻之后,项羽作为带头大哥,开始瓜分秦朝的地盘。

一个诸侯未来的发展潜力,和他拥有的地盘有着直接的关系,土地肥沃、人口繁荣、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降雨充沛、便于耕作、拥有雄关险隘,这才是成就王霸基业的地方。

谁不想分个好地盘呢?刘邦也愿意分个好地方啊。正是在范增的力主和建议之下,刘邦被分到了偏远的汉中,此处交通隔绝,仅有栈道与外界相通,山多地少,产出有限,很多地方还没有开发出来。

在汉中当王,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发展潜力!更为毒辣的是,刘邦手下的士兵,骨干力量都是从丰沛带出来的,封在偏僻遥远的汉中一带,他们能安心驻守吗?

果然,没有多久,刘邦手下的士兵就开心逃跑,最后连带兵的将官都跑了。照这个趋势下去,别说是争霸天下了,几年之后,刘邦连部队都没了。

除此之外,范增还建议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秦朝降将封王,锁死了刘邦的进军之路。多管齐下,刘邦岌岌可危!如果不是刘邦气运加身,只怕已经被范增兵不血刃的收拾了。

这种战略层面上的谋划,以堂堂正正的阳谋把人坑死的手腕,让身处局中的刘邦,明知是计,却无可奈何。

范增无论是整体而已,还是有针对性的微操,都玩得出神入化。如果不是项羽过于刚愎自用,历史很有可能被改写。

可惜,项羽却非明主,范增纵有顶尖奇谋,又有什么用的?

最可笑的是,项羽居然还中了刘邦的离间之计,范增一怒之下离去。项羽连这点容人之量和信任都没有,怎么可能是刘邦的对手呢?

范增最大的悲剧是所遇非人,否则,这天下将是另外一番模样!但是这并不能掩盖范增的谋略水平。我们站在后人的视角来看范增,似乎有点平平无奇。

但是,身处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能够在纷乱杀伐中做出最正确、最直接的判断,非顶尖谋士莫能为也!

真正清楚范增厉害的,恰恰是他想要置之于死地的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刘邦曾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如此平淡的描述里面,刘邦充满了庆幸、后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阎婆惜被宋江杀害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张文远?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阎婆惜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水浒传中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除了脍炙人口的108好汉之外,还有很多女子,但这些女子大多数是为了衬托出好汉们的英雄之处。就比如说,潘金莲衬托了武松、潘巧云衬托了石秀、金翠莲衬托了鲁智深等等。宋江也有一位女子来衬托,她就是阎婆惜。阎婆惜本

  • 水浒中,高俅为何要杀林冲?他们之间有何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水浒中,高俅为何要杀林冲,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梁山好汉,绝对不能忘了林冲,他是梁山上的佼佼者,深得宋江的器重,不论是面对大宋官军,还是平定叛军他都是先锋大将。要知道,林冲在上梁山前也是一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他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自

  • 水浒中杨家枪的绝技是什么?青面兽杨志施展了一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青面兽杨志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梁山一百零八将中,青面兽杨志是一位十分引人注目的人物,有着显赫的家世和不俗的身手,却因时运不济落草为寇。身为将门之后,不能荣耀门楣、为国立功,这似乎也是杨志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不过,在张恨水所著的《水浒新传》中,杨志一扫心

  • 崇祯在江南为何收不到税?与“文臣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明朝皇帝崇祯的文章。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国古代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可以想杀谁就杀谁,谁干啥就干啥,没有皇帝办不到的事。其实事情真没有这么简单。比如明朝末年的崇祯皇帝在江南就收不到税,以至于没钱镇压农民起义和抵御后金的进攻,身死国灭。崇祯临死前说:文臣皆可

  • 揭秘李世民的后宫:李世民的妃子怎么选上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治有几个妃子,唐朝李世民有几个女,李世民的东宫娘娘

    李世民的皇后为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便没有再立皇后。李世民十五岁的时候,就和长孙氏喜结良缘。此后,李世民和长孙氏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图片来源于网络长孙皇后是隋朝将军长孙晟的女儿,长孙皇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此后,长孙皇后被舅父收养,在她13岁的时候,嫁给了李世民。和李世民成婚后,长孙皇后

  • 揭秘宋江为何终身未娶?难道因为自己不行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阎惜娇到底爱不爱宋江,宋江娶阎婆惜视频,宋江对女人不感兴趣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宋江作为108好汉中的大哥大,一直以昂扬正气、大义凛然的形象示人。在书中的描写里,宋江不管是对兄弟还是陌生人都十分讲义气,为人慷慨豪迈,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堂堂正正的君子为什么终身未婚呢?众所周知,宋江有一个老相好叫阎婆惜,这女子生的貌美,但是命数不好,从小便随着父母流浪,直至

  • 狄仁杰一生有多少令人敬佩之处:品德高尚是其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狄仁杰有什么历史功绩,形容品德的词语,狄仁杰性格

    他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福尔摩斯”,但在史籍中,他是知人善任、能力超群的政治家;他帮武则天驾驭帝国航船躲过多处险滩,却在临终前预谋政变将大周带回大唐;他品德高尚但手段灵活多变,最终在实现人生目标的同时得以保全自身。狄仁杰一生的四个闪光点之一:品德高尚。狄仁杰一生一身正气,为官清廉且勇气十足,他的所作所

  • 败者为寇的下场:福王被李自成砍头后炖汤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杨志为什么会失败,李自成如何活煮福王,李自成起义

    与和平时期皇族的生育率最高相匹配,在明末战乱之中,皇族的死亡率也创了社会各阶层之最。明末起义军诛戮明皇室成员,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坚决、彻底。只要是朱元璋的后代,不论是主动投降还是被动俘获,不论是立地不跪还是苦苦求生,不论是拒不交代藏宝地点,还是痛痛快快地献出所有财富,结果都是一样:一律诛灭。史书中涉及

  • 揭秘:纪晓岚一生富贵背后的心酸耻辱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纪晓岚杜小月,纪晓岚的下场,纪晓岚老婆

    清人纪晓岚,是孔子赞誉的那种“敏而好学”的文学家。他生于清雍正二年,出身书香门第,少年时誉为“神童”,21岁中秀才,24岁考中解元,31岁以二甲第四名进士入仕,先在翰林院为庶吉士,后晋升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在乾隆时恩宠倍加,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十三年中披星戴月编书,终于编成经、史、子、集四部

  • 揭秘历史上汉初三杰的人生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上汉人差点被灭绝,张良的最后结局,汉初英布结局

    刘邦能当上皇帝,以萧何、张良、韩信三人功劳最大,这三个人被誉为“汉初三杰”,但最终三个人的结局却大不相同,韩信因谋反的罪名被杀,萧何明哲保身,直至病死,张良功成身退,告老还乡。同样是建立汉朝的大功臣,其人生结局为何有天壤之别呢?网络配图刘邦与张良刘邦得了天下,论功封侯。围绕封侯这件事,刘邦与张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