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知晁盖在梁山的杨志,为什么还愿意留在梁山?

明知晁盖在梁山的杨志,为什么还愿意留在梁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698 更新时间:2024/3/3 19:51:59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水浒晁盖的故事。

尽管头年劫梁中书送给蔡京生辰纲的人一直未找到,但晁盖等人劫生辰纲这件事因何清的告密,轰动了整个江湖。何清告诉哥哥何涛,何涛再对济州府尹讲,济州府尹再把这事上告蔡京、梁中书,下派何涛到郓城县拿人。这么大动静,上至官府,下至江湖,人人都在谈论晁盖等人是如何截获生辰纲的。当然这里面有人对晁盖等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有人对晁盖等人恨得咬牙切齿。

既然晁盖等哥八个成了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谈资,作为生辰纲事件最大受害者的杨志应该也知道晁盖等人抢劫生辰纲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蔡京、梁中书损失的是银子,杨志失去了整个人生。但是杨志虽然清楚晁盖等人跟生辰纲的下落,人和十万贯金珠宝贝都在梁山呀,可杨志不但没有去找晁盖八人报仇,杨志可不是一个人,他还有二龙山人马,完全可以率二龙山人马去打晁盖,而且杨志还做了一件一般人想不到的事。

杨志做的这件事是什么?就是明知仇人晁盖在梁山,还冲破重重阻挠带着三山人马加入梁山。这杨志整天面对仇人,能在梁山过得舒坦?读者们肯定比杨志还委屈,要不然也不会有此一问了。读者们真是替古人担忧。

杨志在上梁山这事上,不仅很积极,而且还操碎了心。在二龙山鲁智深、杨志、武松三个大头领中,武松跟宋江是拜把子兄弟都没说要把二龙山人马卖给宋江,杨志一个不知宋江底细的人竟然想着把自己辛苦打下的二龙山拱手让给宋江。要不要去梁山,大头领鲁智深说了算。杨志却抢在鲁智深前头表态。

是什么让杨志失去理性,宁愿跟仇人晁盖待在一起?大多数人认为杨志是因功名心太重,才上梁山的。二龙山头领出手救白虎山、桃花山的人,把慕容知府借给呼延灼的青州军打败了,回青州坚守不出。逞英雄的后果就得面对朝廷的大兵压境。杨志这时提出请宋江来参与打青州,一解了当前的燃眉之急,即三山不会被朝廷所灭,二聚到宋江杏黄旗下,被朝廷招安,也不至于点污父母遗体。

其实杨志为什么愿意跟仇人晁盖等生活在一起,施耐庵在《水浒传》原文中用八个字就已经给出了答案,并不是什么功名心的问题。这八个字究竟是什么?

由于宋江带兵来与三山人马合围青州,青州很快就被攻破。宋江与鲁智深、杨志等一起带着青州的金银、钱粮回到梁山。杨志来梁山之后,首先说起他第一次来梁山的情景,这时众人皆说道:“此皆注定,非偶然也。”就是说杨志上梁山,是上天早已安排好的。

这话有众头领安慰杨志的意思。命中注定,杨志哥哥也不要想太多,坦然接受。可杨志也不是首次在人前说他跟王伦的这段往事。王伦以世道黑暗,回去不能复官为由劝杨志别走,杨志还没到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地步,他要去京城试一试。杨志到京城后的结果,不幸被王伦说中了,什么也没得到。

杨志这时想到的是,他当初听王伦的话留在梁山该多好,不会白受高俅的气。杨志想梁山、念梁山,只是因人、匪有别,所以把他对梁山的感情压下去了。

这不是杨志第一次忆梁山。宋江跟着大队人马到青州后,杨志见到宋江就说“杨志旧日经过梁山泊,多蒙山寨重义相留,为是洒家愚迷,不曾肯住。”看来杨志想上梁山很久了,只是王伦的事情过后,没人再要他去了。梁山二头领宋江就在眼前,他能不激动?这样的感情使得杨志以头领身份二次踏上梁山土地时,又旧事重提了。

从上面杨志几次饱含深情的说到梁山,我们就知道杨志能在梁山跟晁盖等人生活的原因了。杨志满怀信心离开梁山去京城闯荡,可失望却一个接一个的来。高俅把他从殿帅府骂了出来。接着盘缠用完,上街去卖刀却杀了牛二。大家都给杨志作证,是牛二挑事在先,可杨志还是被发配大名府充军。虽得故人梁中书重用,让他押运生辰纲,但最终在黄泥岗把生辰纲搞没了……

杨志每遇到一件倒霉事,就会想起王伦的劝告,也会对梁山多增一份好感。杨志的这种感情跟王伦上梁山的感情一样,一种避世情结。在王伦的一生中,避世感情占据了他生命的大部分。王伦不愿林冲、晁盖、吴用刘唐等常住梁山,就是这种避世情结在作祟。

杨志的避世情结没王伦严重,只是在偶尔的某句话中流露出来,很多时候杨志都想在红尘中闯出一番事业,但这种避世情结还是压过了他对晁盖等人的仇恨。杨志一看到风景宜人的梁山,一颗狂躁的心就能静下来,不再去想什么仇恨。可以说梁山的秀丽风光治愈了杨志的心病,慢慢消除了他对晁盖等人的恨。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

总而言之,杨志明知晁盖在梁山,却还愿留在梁山当头领是因为梁山的山林、水泊能抚平杨志在尘世中失败的创伤。这就是一无是处的王伦到了杨志嘴里就成了恩人。杨志跟王伦都有相同的恋梁山情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耶律楚材的一生是什么样的?辽朝皇族后裔,却辅佐敌国三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耶律楚材的故事。封建社会时期,阶级分化严重,身份与阶级决定了一个人所有的可能性,可耶律楚材却打破了这个常规。他身世曲折,本是辽国皇族后裔,家人却在金朝为官。本是金朝重臣,最终却沦为蒙古铁骑下的俘虏。耶律楚

  • 朱祁钰的一生是怎样的?他为什么能登基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朱祁钰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景泰帝朱祁钰这一生,都很悲惨,事事不如意1449年,他大哥朱祁镇跑去打瓦剌,结果土木堡一战覆灭,自己也成了俘虏。皇帝被人逮了,敌寇又大军压境,大明王朝该怎么办?危急时刻,群臣商议,另立新皇。备选帝王有两个,一个是当时还是郕王的朱祁钰

  • 刘禅为何会选择,蜀汉还尚有一战之力时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刘禅的事迹你知道吗?下面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公元263年,司马昭召集四方之兵共计十八万,兵分五路攻打蜀汉,其中两路大军前后围攻在沓中的姜维,剩下的三路大军在钟会的带领下攻打汉中。虽然当时姜维用计逃出了曹魏的包围圈,但此时汉中也因为战略性的失误,以及部分将领的叛变而被曹魏攻克。无奈之下

  • 汉武帝让刘弗陵继位,是出于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汉武帝的故事。汉武帝继位的时候年仅十六岁,可是继位十余年无一子,这让汉武帝十分不舒服,当朝太尉田蚡对淮南王刘安说:“皇帝没有太子,大王您是诸侯王里最有贤德的一位,又是高祖的亲孙子,一旦皇帝去世,除了大王您

  • 吕雉并没有称帝,为什么司马迁将她列入帝王本纪?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吕雉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吕后虽然没有称帝,但是她实际上统治了西汉王朝15年,对汉朝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太后干政刘邦死后太子刘盈继位,史称汉惠帝,在位7年。汉惠帝羸弱仁厚,不善于政治斗争,而吕后强势而富有政治经验,知道如何恩威并施驾驭群臣和天下。

  • 宋江为何要请卢俊义上山?他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宋江的故事。不少读者在读《水浒传》到卢俊义上山一节,都很是疑惑,宋江究竟为什么要让卢俊义上山来,难道真的是因为卢俊义名气大,可以扩大梁山的影响力,或者想壮大梁山实力吗。宋江曾经拉拢了很多好汉入伙梁山

  • 神机军师朱武为何会被称为最高明的好汉?他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神机军师朱武为何会被称为最高明的好汉,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对《水浒传》中的好汉也是这样,如梁山108将武功对比,除了“马上林冲,步下武松”外,又不得不承认,还是卢俊义武功最牛。那么在梁山108将里,谁最高明呢?根本就不是宋江,也不是号称梁山大脑的

  • 宋英宗赵宗实是如何继位的?真实情况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宋英宗赵宗实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宋应宗是濮安懿王允让第十三个儿子,母亲为仙游县君任氏。明道元年(1032)正月三日,在宣平坊第宅出生。名曙,后于1036年,仁宗赐名为宗实。英宗出生前,先是,濮安懿王梦见两条龙与太阳一起坠落,就用衣服接着。到英宗出生

  • 如果孙策没有英年早逝,他真的能横扫天下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孙策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猘儿,谓难与争锋!"在历史上,袁术和曹操分别对江东小霸王孙策有过如此评语。袁术之评,更像是老东家的感叹,看着孙策,他仿佛看到了昔日骁勇的老部下孙坚;曹操之评,则是出于一个对手的角度,在彼时的曹操看来,孙策以

  • 明孝宗朱祐樘,土木堡之变后,明朝迎来一位中兴之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孝宗朱祐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第四次明英宗北伐时,朱祁镇因情报失灵兵败瓦剌的事变。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袭扰明朝边境,明英宗朱祁镇和王振亲率二十万大军出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