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玉环真的有那么坏吗 为什么说杨贵妃是历史罪人

杨玉环真的有那么坏吗 为什么说杨贵妃是历史罪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18 更新时间:2023/12/6 22:46:27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朝杨贵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要想成为历史罪人,首先得对国家和民族产生了极大的恶劣影响,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杨玉环自然算不上是历史罪人了,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可怜的女人罢了。

提到杨玉环这个名字,很多人可以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那个女子,也有人可能会想到某手游里面的那个中单法师。但历史上真实的杨玉环,其实是个经历相当坎坷的女子。

公元719年,杨玉环出生于蜀地。当时正是唐玄宗在位时期,作为杨玉环后来的丈夫,唐玄宗当时已经35岁,在位七年了。杨玉环的父亲杨玄琰,当时正在蜀地做官。到了杨玉环十岁那年,她的父亲去世了,杨玉环也被迫回到洛阳,被寄养在三叔杨玄璬家里。

回到洛阳之后,杨玉环虽然失去了父亲的照顾,但好在她三叔对她还不错,将其视作自己的女儿一般。正是因为三叔的重视,杨玉环在洛阳生活的这几年,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在音乐歌舞方面,更是尤为擅长。

就这样,直到五年之后,一场婚礼的到来,改变了杨玉环的命运。

杨玉环出身弘农杨氏,弘农杨氏是隋唐时期的大族,族人自然很多。在杨玉环十五岁这一年,杨家有个叫杨洄的年轻人,做了驸马,娶了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既然是族人成亲,又是娶了皇帝的女儿,杨家自然要办得热热闹闹。身为杨家人的杨玉环,自然也受邀参加了这场婚礼。

不光如此,按照当时的习俗,杨玉环因为是杨家未出嫁的女子,容貌姣好,又精通音律,所以还被选做了咸宜公主的伴娘。正是这个伴娘的身份,让杨玉环第一次出现在了皇家面前。

婚礼开始后,身为皇帝的李隆基,以及咸宜公主的生母惠妃,自然都要前来观礼。武惠妃是唐玄宗的宠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地位堪比皇后。在这场婚礼上,十五岁的杨玉环,表现极为得体,让唐玄宗和武惠妃,都十分的满意。

除此之外,在这场婚礼上,还有一个人,也注意到了杨玉环。

这个人,就是寿王李瑁

李瑁是咸宜公主的胞弟,也是唐玄宗和武惠妃所生。李瑁在婚礼上见到杨玉环之后,便对杨玉环一见钟情。此后,李瑁开始请求自己的母亲武惠妃,去给自己说亲。武惠妃对杨玉环的印象也不错,再加上杨玉环身世仪态都是上佳,所以武惠妃对她也很满意,直接就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去杨家提亲了。

杨家得知这件事之后,自然不会拒绝。而杨玉环本人,对李瑁也是观感颇佳。以她的身份,能够嫁给皇帝的儿子,而且还是做正妻,这也算是很大的福气了。所以最终,杨玉环嫁给了李瑁,婚后两人感情极为和谐,倒是也成了一对神仙眷侣。

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

三年之后,发生了一件让现代人很难接受的事情。

武惠妃因病去世了。武惠妃去世后,唐玄宗变得郁郁寡欢。虽说作为皇帝,后宫佳丽无数,但那些后宫女子,却没有任何一个能讨唐玄宗的欢心。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人和唐玄宗说,寿王妃杨玉环长得特别好看,于是唐玄宗就强行下旨,将杨玉环接进宫去,抢了自己儿子的妻子!

当爹的抢了自己亲生儿子的妻子。

这种事情,不管怎么看,都让人觉得难以理解。真是不知道,唐玄宗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

在野史当中,这个过程被后人演绎得无比精彩,后世还流传了很多相关的小说和戏曲。但遗憾的是,正史上对于这件事,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记载详细过程。估计可能是因为后来写史书的人,觉得这段历史实在是太乱,实在没好意思下笔记录。也有可能是因为这段历史,确实是一段极为隐秘的宫闱之事,即便是在当时也没几个人知道真相。

真相到底如何,对于后世来说,只是一个谈资。但对于当时的杨玉环来说,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自此之后,杨玉环从一个闲散王爷的妃子,一跃成为了皇帝的宠妃。

再之后,杨玉环是怎么想的,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唐玄宗特别宠爱杨玉环,而且杨家也因为杨玉环而彻底发达,在朝中权势日盛。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杨玉环的一个远方哥哥杨钊。后来,杨钊为了讨唐玄宗的欢心,还特意改了个名字,改名叫做杨国忠

从公元737年,杨玉环入宫,一直到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这期间一共过了十八年。这十八年当中,杨玉环一直在宫中最为得宠,虽然只是贵妃,但却享受了皇后的待遇。那么,在这十八年当中,杨玉环又做了哪些危害江山社稷的事情呢?

后人大致总结出来四条。

第一,杨玉环长得实在是太好看了,好看到了祸国殃民的地步。因为长得太过好看,所以导致李隆基从自己亲生儿子手里抢女人,将唐玄宗迷得不再关心朝政,由一位明君变成了一位昏君,间接引发了安史之乱。

第二,杨玉环的得势,使得杨家在朝堂上逐渐势大。尤其是杨国忠,做了宰相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推行了很多负面政策,最后导致国家政治越来越混乱。

第三,生活太过奢侈,耗资巨大。唐玄宗为了讨杨玉环的欢心,不但修造了很多宫殿,劳民伤财,还大老远地从岭南运荔枝过来,只为博得美人一笑。如果没有杨玉环的话,唐玄宗就不会生活这么奢侈,国家也就不会由盛转衰了。

第四,杨贵妃收安禄山为义子,让唐玄宗误以为安禄山是忠臣,所以偏听偏信,给了安禄山很大的兵权,最后酿成了安史之乱。

这四条,被后世很多人认为是杨玉环的罪状。很多人甚至认为,如果没有杨玉环的话,安史之乱就不会爆发,唐朝也不会由盛转衰。唐朝衰落的根源,都是因为这个女人。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如果我们仔细推敲的话,我们就不难发现,所谓的四条罪状,归根到底,其实都怨不到杨玉环身上。杨玉环长得好看,难道是罪过吗?难道不是因为唐玄宗起了色心,所以才会强行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吗?

杨玉环得势,杨家由此得势,这在古代是很正常的事情。古代任何一名女子当上了皇后,外戚都会成为朝堂上的重要力量。那为什么有的时代,外戚就能发挥好的作用,到了杨玉环这里就成了祸国殃民了?归根到底,还是皇帝本人用人不当的原因。

至于生活奢侈,这就更不是什么大问题了。中国古代大多数文臣,都希望后宫女子勤俭持家,甚至干脆一分钱都不花才是最好的。但实际上,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我们不难看出,花钱在经济发展当中,也是有很大的必要性的。而且杨玉环本身也不是太过破费,身为贵妃,这些待遇对于她来说,根本就是标准配置。

还有所谓的收安禄山为义子,导致杨国忠上位,祸国殃民,这两件事就更算不到杨玉环的头上了。归根到底,还是唐玄宗本人识人不明,安禄山和杨国忠两人奸诈,所以才会引发后面那么多的事情。

然而,古代的文人们,往往不愿意承认是男人的问题,尤其是不能把问题推给皇帝。所以在这个时候,杨玉环自然就成了最好的背锅对象。

说到底,杨玉环的骂名,其实不过是替唐玄宗背了黑锅而已。

那么,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唐朝由盛转衰的症结,又是什么呢?

实际上,问题的根本,其实还是在于唐玄宗,以及当时的制度。

唐玄宗在位前期,确实十分英明,任用了很多贤明的大臣,开创出开元盛世,这确实是他的历史功绩。但同时,唐玄宗也做过很多错误的决定。比如对府兵制进行改革。

唐朝初期的时候,完全继承了隋朝的军事制度,实行府兵制。所谓府兵制,就是指打仗的时候从各地募兵,带着军队去打仗。没有战争的时候,士兵们解甲归田,回家种地。这种制度,在唐朝开国的时候,曾经发挥过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唐朝刚刚开国的时候,只占有关中地区。凭着这种制度,唐朝能够募集到更多的兵员,而且也能以战养战,积攒国力。

但是,后来随着唐朝统一天下,尤其是国内彻底平定,战事主要发生在边疆地区的时候,府兵制就开始逐渐失灵了。从国内征兵,跑到边境上去打仗,这一来一回就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这种征兵方法,反倒会给国家造成极大的财政负担。再加上到了唐玄宗时期,唐朝承平已久,人民都不愿意去边境当兵打仗,唐朝官方也很难募集到兵员。

所以,唐玄宗后来对府兵制进行了改革,在边疆地区设置了十大军镇。所谓军镇,就是有一支常规戍边军队驻守的地区,这个地区的最高官员,叫做节度使。节度使对于军镇内部的军队,有着绝对的指挥权。另外,因为当时中原人不愿意当兵,所以唐玄宗下令,边境地区可以就近募兵,直接由边疆民族组成军队。

另外,唐玄宗在位后期,因为宰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排斥异己,导致边境的将领几乎都是外族。按照唐朝当时的传统,边疆将领如果打仗打得特别好,可以入朝为相。李林甫和杨国忠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开始大范围用边疆民族的人做将领。而这些边疆民族出身的将领,因为文化水平不够,所以不可能入朝为相,自然也就无法威胁到他们的地位。

安史之乱爆发之前,边境上的军队,大部分士兵都是边疆民族,将领基本上都是胡人。除此之外,为了降低国防开支,唐玄宗还裁撤了大量的内地军队。除了十大军镇之外,唐朝内部基本上就没什么像样的军队,内防极为空虚。

这种情况下,就算安禄山不造反,后面肯定也会有李禄山、张禄山跳出来造反。制度的错误,已经让唐朝由盛转衰成了一个定局。将问题的原因全部归咎于杨玉环一个人,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王安石变法的支持者之一:蔡确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蔡确传,以现代眼光看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神宗变法的时候,王安石见蔡确有才能,就推荐他做了官。谁知道蔡确是个见风使舵的好手,他见神宗有疏远王安石的意思,就不顾知遇之恩,上书弹劾王安石。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蔡确为了谋取高官,制造了多起冤狱。他从知制诰一路高升至御史中丞、参知政事,都是因为制造冤狱夺权。很多大臣都看不起

  • 窦太后当初只是一个宫女 窦太后是怎么成为汉朝掌权者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窦太后是谁的老婆,历史上的汉朝窦太后,王太后为什么成不了窦太后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朝窦漪房,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历史上的窦漪房是一个比较幸运的太后,也是汉朝继吕后之后最出名的太后,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皇太后,汉武帝的太皇太后。贫民出身的她一路走上来,这中间并没有太大的波折。窦漪房本身是清河郡津县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

  • 揭秘:宋哲宗的一生到底有多悲催?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悲催的人生说说,宋哲宗为什么英年早逝,悲惨的一生

    元祐时期,哲宗是一个傀儡皇帝,备受冷落和忽视,这加剧了哲宗对元祐政治的不满。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高太后去世,哲宗改元绍圣,开始“报仇”,大力打击元祐大臣,甚至在章惇等人的挑拨下,直指高太后“老奸擅国”,要把高太后的称号和待遇给追废掉,后被向太后阻

  • 天资聪颖的赵昚,他的一生过得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一味地天资聪颖,天资聪颖的天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的人天资聪颖

    孝宗赵昚从小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长大后封公,后来被进封为郡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这位天资聪明的准皇储和权臣秦桧关系很僵,原因是赵昚比较厌恶秦桧屈辱求和的做法。而秦桧也顾忌赵昚能力太强,曾经想免除赵昚的皇储身份但未遂。后来,秦桧病重,赵昚及时得到消息,通知了高宗,高宗亲自去

  • 揭秘:宋孝宗与大臣张浚的那些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浚的故事,历史上有宋世杰这个人吗,张春传

    在南宋各大名将中,张浚的战术作战能力一般,但很知人善任,孝宗对他一直礼遇有加。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孝宗对身边的大臣讲到他的时候,不直接喊他的名字,而是尊称为“魏公”。后来孝宗恢复了张浚的官,把他升职为右丞相。张浚临死前,在给儿子的遗书中写道:“我不能辅佐皇帝恢复中原,老脸惭

  • 李成梁能够保证明朝边境安稳 死后边境地区为何就开始乱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边患危机,明朝三次政变,明朝为什么不对外扩张

    对李成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与戚继光齐名的明朝有名的大将军李成梁,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万历年间,南戚北李的名号,可不是浪得虚名。李成梁终其一生保护辽东地区二十多年平安、繁荣,虽然晚年重新上任后,有些不足之处,可也不能抹杀他对大明朝做出的巨大贡献。如果说他治军涣散

  • 皇帝也缺钱:乾隆南巡拉赞助 见面费达百万两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如今,当人们为了做成一件事,却苦于自己资源不足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寻找赞助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拉赞助”。明武宗开旅店拉赞助网络配图当然,这赞助不是你想要人家就会给你的,所以选定一个吸引人的项目,找到合适的赞助者是最起码的条件,接着就要看该项目最终能否带来利益的共赢。如果能,支持会继续,源源不断;不

  • 朱元璋认错:朕着实有些冲动……错怪了大家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明太祖朱元璋是历史上一位有特点的帝王,有人说他暴戾,脾气大,可他在皇帝位上的两次道歉,却彰显了他心胸宽广的一面。一次,江南一个地方闹水灾,朱元璋指示户部抓紧时间拨款救灾。户部原本计划先详细地做个方案,再上折子请示救灾拨款及物资等,可朱元璋等了几天,也不见户部动静,于是,他便让人督促户部加紧报方案,要

  • 康熙帝缘何废长城 为实现国家“大一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长城宛如一条游龙,横亘东西万余里,雄踞于北方广阔草原与千万亩耕田之间。虽然它早已化为历史的陈迹,却是中华民族引为自豪与骄傲的象征,历代沿用长达两千余年,至清康熙时,长城终被废弃。那么,康熙帝为何废长城?秦筑长城,别内外,界“中国”当秦始皇吞并六国、大行“包举宇内”之志时,其宿敌匈奴正纵横于北方辽阔的

  • 巨贪和珅凭借什么“反腐高招”赢得乾隆帝赏识宠信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和珅是清朝被揭发出来并被处死的最大的腐败分子,但是他也曾经作为“反腐败”的先锋,查获一桩桩腐败案件,并得到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和珅是清朝被揭发出来并被处死的最大的腐败分子,但是他也曾经作为“反腐败”的先锋,查获一桩桩腐败案件,并得到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那么,和珅有着怎样的“反腐高招”?他又是如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