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广难封冯唐易老 揭秘李广冯唐不被重用的原因

李广难封冯唐易老 揭秘李广冯唐不被重用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189 更新时间:2024/1/8 20:54:02

导读: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经说,李广难封,冯唐易老。说的就是感伤这两人不被重用的无奈。那么他们两人为何不被重用呢?是因为统治者不能慧眼识珠吗?真相可能并非如此。

冯唐、李广性格中的显着特点即为憨直而不善逢迎,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的非常透彻。而正因为如此,文帝、景帝、武帝三代帝王,在对待冯唐、李广的态度上,逐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雅量,能听得进逆耳之言的汉文帝比较欣赏冯唐、李广。

网络配图

《史记》记载了这么一件事。一次汉文帝与冯唐等人闲聊,因为匈奴入侵而大伤脑筋的汉文帝感慨地说,若能得到廉颇、李牧,自己就不必发愁了,“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此时,冯唐竞当众毫不客气地批评道:“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这话当然令汉文帝极为不悦,“上怒,起入禁中”。由此小事即可看出,冯唐的耿直、不善逢迎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不过,汉文帝毕竟有雅量,不但没有处罚冯唐,反而又找冯唐谈心: “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他还耐心地让冯唐道出说这番话的缘由。

于是,冯唐先道歉说“鄙人不知避讳”,之后才说出了缘故,原来之前被罢免的云中太守魏尚本是能抗击匈奴的将才,只因报功时多报了6个首级,竟遭撤职。冯唐认为对于边防重将,要放手任用,赏罚分明。魏尚带兵得法,匈奴不敢侵犯。如今仅仅因为一点小过错便重罚,即便得到名将,又如何能用好呢?于是,汉文帝“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由此,他对冯唐也开始重用。

对于李广,尽管他为人憨直, “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属于只知低头拉车、不懂抬头看路的实在人,但汉文帝同样十分欣赏他。李广经常率部与匈奴力战,也常随汉文帝射猎,汉文帝对李广的勇力过人深为叹赏,曾亲口对李广说: “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当高皇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以汉文帝识人用人的眼光,李广的军事才干应该是十分出众的,即使不是帅才,也绝对是一个出色的将才。

网络配图

然而到了汉景帝当政的时候,冯唐的境遇却发生了变化。当时,汉景帝命冯唐去担任楚国的丞相,但不久就被罢了官,具体原因史料中没有记载。以汉景帝用人欠雅量来看,估计说话直来直去、不善逢迎的冯唐不会得到他的喜欢,被罢官也是必然。而李广虽未被罢官,但也因憨直、不懂政治而遭到了汉景帝的猜忌。七国之乱时,李广随周亚夫平叛,立下大功,并以夺得敌军军旗而威名大震。当时,梁王以将军印赐之,李广竟憨头憨脑地接受了,正是这件事犯了汉景帝的大忌。身为朝廷的大将,怎能受藩王的官印?因此战后论功行赏,有29人因平叛有功被封侯,而立下大功的李广却未加赏赐。李将军为自己的憨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失去了封侯的绝佳机会,也为今后的仕途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汉武帝上台后,求贤若渴,向全国征求贤才,但这个时候,冯唐已经老了, “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为官。”这对冯唐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而汉武帝对李广的态度,是非常复杂的。应该说既有看重李广的一面, “以为广名将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用;同时,也存在压制李广的一面。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卫青霍去病等大举北伐,但却暗中告诫卫青,“李广数奇 (命运乖舛),毋令当单子”。这种两面的态度,源于汉武帝用人的两面性,既渴求、重用人才,又不爱惜人才。

汉武帝在任用统兵大员方面,重用外戚是其既定政策。他优先考虑的,是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等圈里人,其次才轮到别的将军。只不过类似卫青、霍去病这样的才干卓越的外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卫、霍死后,外戚李广利掌兵权,接连兵败,最后还投降了匈奴,这不能不说是汉武帝巨大的用人失败。李广既不是外戚,又不会逢迎取巧,行事也颇多令人诟病之处。他曾在打猎时被小吏阻拦,竟因此怀恨在心,后寻机将小吏杀害;也曾诱骗八百羌人投降后,将其全部杀害,加上战绩不能服众,自然无法被汉武帝青睐,遂成为战场上的蓝领角色,出苦力干脏活却不受重用,最终丧失了立功封侯的机会。

网络配图

史书记载中,李广取得重大胜利的记载确实少之又少,而迷路失期或惨败的战例倒颇多,因此有人认为李广徒有名将虚名。但我们也要看到,李广一生中从军四十余年,跨文、景、武帝三个朝代,经历战阵七十余场,守边的跨度从渤海湾到甘肃的天水,历任边境八个郡的军事长官。没有过硬的军事才干和实实在在的军功,不会逢迎的李广是不会令三代帝王都委以守边重任的,也不可能令匈奴望风躲避,并称之为“飞将军”。因此,李广虽然有种种缺陷,算不上帅才,却也绝对是出色的将才。

由此可见,李广难封只是因为自己的实力不够罢了。很有可能他的许多功绩确是吹嘘出来的。至于冯唐,只能说他是一个悲剧,一个不逢时的悲剧。只能徒叹一声:廉颇老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礼部尚书张伯行为官清正被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善吏”一词始见于《史记》,意为良吏。自古以来,为政当施善政,治国当行善治,为官当做善吏。就今天而言,一个领导干部仅仅廉洁奉公或仅仅能干事、有作为,都不够全面,只“廉”不“能”是庸官,只“能”不“廉”是贪官。当领导干部的一定要做一名“善吏”。“善吏”首先应该是廉吏和能吏。也就是说,一个官员只有具备了

  • 李自成生死之谜:满清与南明均未得其首级?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李自成逃禅石门夹山一说,流传极广。湖南省的石门县古称澧阳,又称澧州。据清代乾隆年间的《澧州志林》所收澧州知州何的《李自成传》一文称,李自成兵败,独窜石门之夹山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文中所指夹山即夹山寺,该寺位于石门县东15公里的三板桥,是一座唐代古刹,也就是本文一开始讲到的那个地方。寺内遗有与此说相

  • 纵观历史辛酉政变 揭秘慈禧太后是如何夺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辛酉政变即辛酉年1861年咸丰病死的那一年。辛酉政变和清朝的命运息息相关。因为自那一年后,慈禧、慈安铲除政敌八大臣后开始垂帘听政,自那一年后,权欲膨胀的慈禧手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屈膝列强,竭力维护清朝的统治。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年幼的同治继位,慈禧太后意欲垂帘擅权,遭到载垣、肃顺等御前八大

  • 萧何超群能力 为何甘心追随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从始至终,萧何都死心塌地跟着刘邦,沛县起兵的不只刘邦一个人,随后的反秦势力中,各地英杰也不少,但萧何独携家带口追随刘邦,为什么呢?刘邦的魅力就不说了,当然,很多史书讲刘邦不怎么务正业,但其实仔细看刘邦年轻的经历,却非一般人,更非人们惯常理解的“流氓”。网络配图萧何甘心追随刘邦,并非像卢绾那样是发小或

  • 揭秘中国古代究竟有多少位女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528年,北魏的胡太后淫乱后宫,担心一旦事情败露,会带来杀身之祸。于是先下手为强,杀死了孝明帝元诩。孝明帝死后,国不可一日无君,胡太后遂将潘嫔所生皇女后宫抱来立为皇帝,改元“武秦”。这位女皇帝登基还不到一年,胡太后便改变了主意,于是杀死武秦女皇,另立元晖只有三岁的儿子元钊为帝,是为北魏幼主。因此

  • 古代帝王饮食太重口!齐桓公竟然吃婴儿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一般人们对于古代皇帝的印象就两字:奢华。不论是衣食住行方面,尤其是民以食为天,这方面就算是皇帝也是一样的,那么,古代皇帝的饮食是怎样的吗?是不是山珍海味鲍参翅肚,no,这只是普通人的饮食,对于帝王来说讲究的是独特,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大鱼大肉吃多了总是要换换口味的,小编这里有一则关于古代帝王在饮

  • 诸葛亮没想到自己死后竟会被算了一计?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大浪淘沙,淘尽无数英雄,然最终尘埃落定时,英雄苦泪,唏嘘之间,令人无法自已。诸葛亮,三国时期最璀璨的一颗明星之一,机关算尽,足智多谋,然而,他到死依然有忌惮之人。诸葛亮什么时候死的、怎么死的,让小编来告诉你吧!网络配图从影视剧中我们知道,就在诸葛亮知道自己将死之时,他向天祈祷延长寿命,点长明灯七

  • 揭秘古代第一美男兰陵王的妻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美男子,兰陵王的一生可谓传奇,不仅仅战功赫赫,身后还留下无数美谈,到底古装第一美男情归何处?古代第一美男兰陵王老婆是谁?兰陵王妃有多漂亮?小编就带大家看看兰陵王妃究竟是何方神圣!网络配图历史上的兰陵王,本名高长恭,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著名将领,封爵兰陵郡王。高长恭是个行军打仗的将军

  • 揭秘神探狄仁杰冒杀身之祸力劝女皇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有她的伟大之处,作为一个敢做敢为的女强人,她实实在在把自己当皇帝看,把自己当成龙,而不是凤。她对男人的宠幸是正大光明的,而且学着男性皇帝们的做法,比如把自己的后宫制度化,设立名为“控鹤府”的机构,大量圈养貌美的男人和轻薄的文人。一时间,男人涂脂抹粉,邀宠吃醋,陪女皇玩榕蒲戏或说笑话,这在中国的

  • 慈禧太后颠覆河山是真正的红颜祸水?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虽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对女人的歧视也根深蒂固。且不说孔老夫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就是一句“牝鸡司晨”,就为多少血腥提供了理由。然而更残酷的是牝鸡司晨真的带来了不幸,与我们时代最近的例子,就是那位有名的老佛爷——慈禧太后。叶赫那拉的诅咒网络配图慈禧出身于叶赫那拉家族,传说爱新觉罗家族和叶赫那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