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海兰察为什么能得到乾隆的重用?他军事生涯的巅峰是什么时候?

海兰察为什么能得到乾隆的重用?他军事生涯的巅峰是什么时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654 更新时间:2023/12/15 19:13:57

海兰察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话说清朝乾隆时代,有一武艺高强的鄂温克族武士,曾任乾隆的头等侍卫,还是打虎英雄。战场上他经常单骑陷阵,从新疆到云南、从四川到甘肃、从台湾到西藏,他都是战无不胜,很有些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的味道。被他打败的敌人中不仅有国内捣乱的,还有外国惹事的。赫赫战功使他成为乾隆朝军界巨星,但也导致了另一乾隆朝大红人——和珅的羡慕嫉妒恨。而他呢,根本不怕和珅,乾隆帝对他也是喜爱有加。

此君名叫海兰察,乃清朝的“超勇公”,鄂温克族,姓多拉尔氏,满洲镶黄旗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黑龙江。他生得面如黑铁,天生神力,精通箭术,亦擅近身格斗。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海兰察入伍,成为一名“马甲”,即满清八旗骁骑营的士兵,属皇家禁卫军。小海入伍时,正赶上乾隆皇帝和准噶尔(蒙古人在新疆建立的汗国)部落首领巴雅尔交战, 海兰察虽只是一小小的马甲,却勇武过人,神速生擒巴雅尔,一战成名!乾隆大喜,赐予他“巴图鲁”(满语,英雄、勇士之意)的光荣称号,还提升他为头等侍卫,并把他的画像悬挂于中南海紫光阁内(紫光阁在清朝时是皇帝殿试武进士和检阅侍卫大臣的地方,乾隆常下令给征战中的功臣画像并悬挂在这里)。小马甲终于混成了大内高手和皇上心目中的红人。

没多久,身为皇上保镖的海兰察随乾隆去木兰围猎(木兰围场是清朝皇家猎苑,位于今河北承德),突然从围场中跃出两只斑斓猛虎,直扑皇上,危急时刻,海兰察飞闪而至,“嗖!嗖!”两箭,迅速射死二虎! 当时海兰察身上只有三支羽箭,若非李广般百发百中之功,皇上危矣!海兰察“二矢毙两虎”,威名大振,人气飙升,自此被乾隆视为心腹爱将。

乾隆是一个很自恋也很会自吹的皇帝,他晚年总结自己“光辉伟大”的一生时自诩为“十全老人”,夸耀自己有相当无敌的“十全武功”,即他亲自领导的十次大仗,而海兰察以自己真打真杀的武功为乾隆的“十全武功”立下了汗马功劳。乾隆的“十全武功”大有水分,但海兰察在其中的表现,却是实打实的漂亮。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海兰察以副都统的身份出征缅甸,他率轻骑为前锋,长驱直入,正巧遇着一拨缅兵,海兰察连毙三人,生擒七人,其余缅兵仓皇而撤。海兰察旗开得胜,遂率军直攻老官屯(今缅甸北部城镇新街附近),再灭二百缅兵。接着海兰察又在缅兵必经之处设伏,又灭了四百缅兵。缅甸恼羞成怒,出兵猛袭,海兰察奋勇搏杀,以一当十,终将缅兵打退。第二年,海兰察从万仞关(今遇难盈江县西北勐弄山上)再度进击,于戛鸩江(今槟榔江,发源于云南腾冲)再次获胜,并捣毁了江岸所有的缅兵据点。乾隆大喜,封海兰察为镶黄旗蒙古副都统(后又改为镶白旗蒙古副都统)。海兰察很兴奋,又灭了不少缅兵。

虽然海兰察个人够猛,但清军的统帅表现太二,再加上清军水土不服,导致伤亡惨重,而缅甸毕竟国小民寡,常年的战争实在伤不起,最终双方议和,结束了这场郁闷的战争。

清缅战争画上了句号,海兰察被留在了云南军中。在美丽的云南,这位鄂温克族猛士一待就是三年,直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美丽的四川又召唤他了,这四川之战也是乾隆的“十全武功”之一。乾隆此番教训的是两个弹丸之地——大金川(今四川金川县)和小金川(今四川小金县),这里的土司(少数民族首领)闹事。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海兰察先打小金川。小金川有个据点叫美美寨,为了守住这个名字有点萌的寨子,小金川“御战甚力”,清军打得很费劲。关键时刻,海兰察来狂突猛进,把美美寨打得稀巴烂,接着乘胜前进,一口气又摧毁敌寨十三座外加三百多个碉堡哨卡,斩首数百。小金川气疯了,打算劫夺清军粮草,结果中了海兰察的埋伏,被灭一百多。

小金川终于被打趴下了,清军开始收拾大金川。大金川在冰天雪地和崇山峻岭之间设置层层碉堡,海兰察“力战冰雪中”,从清晨杀到日暮,又“运炮轰击”,终于灭掉大批敌军守兵。然而即便如此,清军大营还是被另一拨敌兵给踹了。正在前方苦战的海兰察闻听警报,疾驰回援,但来不及了。清军大营已然尸山血海,清军主将温福战死!消息传到朝廷,乾隆气得直跺脚,当即命令文官出身的名将阿桂担任定西将军,全面负责收拾大金川。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阿桂经精心部署,命海兰察率五千人进攻守在险峻山崖中的敌兵。海兰察神不知鬼不觉地从狭道登山,血战拿下了山中敌兵的险要门户。大金川仗着地理优势,继续在山里搞碉堡防御,有些碉堡就设在悬崖边,而且悬崖的石壁还特滑。而海兰察率兵奋勇攀援,接着纵火焚烧,又断敌水源。敌兵气急败坏,“枪石如雨”,海兰察闪躲不及,左脸受伤,血流不止,他毫不在乎,“裹伤力战”,终于获胜!在大山中,类似的战斗,海兰察打了N次,大金川所有防线都完蛋,被迫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二月投降。

捷报传来,乾隆爷乐得直拍大腿,封海兰察为一等超勇侯,赐双眼花翎(清朝官员帽子上的孔雀翎,“眼”指的是孔雀毛上的圆形花纹。一般都是“单眼”,“双眼”就极其高贵了,“三眼”是最高贵的,“四眼”属特例,只有福康安获得过)、御用马鞍辔一套、还有一大堆锦缎和金子,并再次把海兰察的画像悬挂于紫光阁,并授予他领侍卫内大臣的位子——这可是正一品的头衔,相当于国家首脑警卫团的最高指挥。

转眼到了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又出事了——一个名叫苏四十三的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哥们看甘肃官员不顺眼,率众起义,猛踹兰州,乾隆命阿桂督师前往甘肃平乱,海兰察再度跟随阿桂出征。战场上,海兰察先诈败再反击,敌兵措手不及,死伤惨重。苏四十三干脆率军躲进山中。而海兰察单枪匹马钻进山里搞侦察,摸清敌情后突然发动猛攻,起义军再遭惨败。苏四十三带领仅存的人马退守一寺庙中,阿桂和海兰察下令点火,起义军彻底悲剧,身为带头大哥的苏四十三没被烧死,但突围时被清军砍死。

海兰察又打胜仗了,乾隆再次乐得满脸开花,他封海兰察的儿子海安禄为三等侍卫(不久,海兰察又平了甘肃起义的余波,他儿子又升为二等侍卫)。乾隆和海兰察父子都很开心,但有一个人很不开心,他只要一听到海兰察这三字,就气不打一处来。此人可不是被海兰察打败的敌人,而是海兰察的同事,他在历史上的名气可比海兰察大多了,而且乾隆对此人的感情也如山高海深。这位讨厌海兰察的人,名叫和珅。

本来兰州之战,和珅也被乾隆派到了前线,还封为钦差大臣,可他在战场上的表现相当垃圾,还嫉妒海兰察有本事。刚烈高傲的海兰察本就强烈鄙视和珅,如此一来,更烦他了。只要一见着和珅,海兰察就没好脸。如此态度,让和珅很不爽。强烈的嫉妒和报复心理,再加上为了推卸责任,和珅在给乾隆的奏折中狠狠黑了海兰察一把,说清军失利都赖海兰察搞不清敌情。接着他又和主帅阿桂说海兰察不听话,阿桂很清楚和珅是啥样的人,他怒吼和珅,吓得和珅直哆嗦。乾隆也不是傻子,他知道和珅肯定是扯淡,便下诏把和珅调回京城。和珅就恨上了海兰察和阿桂。不过他想整倒这二位,那是不可能的,这俩可是乾隆最信任的爱将,打仗全靠他们。乾隆虽然缺点和毛病不少,但不是昏君,他还分得清好赖。当然,让他抛弃和珅,也不可能,离开了擅长拍马的和珅,他活着就没啥劲了。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海兰察第一次跨海作战(也是他这辈子唯一的一次出海),此番他要大显身手的地点是宝岛台湾,因为台湾天地会的首领林爽文造反了(看过《鹿鼎记》的朋友对“天地会”都不会陌生)。海兰察和另一名将福康安奉命跨海东征,二将于台湾彰化鹿港成功登陆,海兰察率二十个巴图鲁至彰化八卦山观察敌情,敌军蜂拥而至,海兰察超镇静,掏出弓箭一阵连射,击毙数名敌兵,吓得余者仓皇逃遁。次年正月,带头大哥林爽文就被逮着了。海兰察以此功勋被乾隆晋封为二等超勇公,还被奖励大量金银财宝,包括一个红宝石顶子和一串珊瑚朝珠,并且他的画像第三次被悬挂于紫光阁。

海兰察征战过的地方,现在看来可都是风景优美且极具个性的旅游胜地,从台湾归来的三年后,他进行了人生的最后一战,地点依旧是美丽的旅游胜地——当今小资们极爱的神秘的西藏。海兰察的此番出手,最有意义,因为他暴打的是侵略者。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廓尔喀(今尼泊尔)入侵西藏,清军在西藏的驻军不多,廓尔喀乐翻了天,他们横扫日喀则,冲进扎实布伦寺后疯狂抢掠,达赖八世和班禅七世一边逃往拉萨,一边向北京求救。乾隆又一次派出福康安和海兰察,率巴图鲁侍卫和索伦战士(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战士)直奔西藏。世界屋脊,短兵相接,海兰察迅速毙敌将三名、敌兵二百,继而乘胜追击,“海兰察疾驰下击贼”,又打死七个敌将、斩敌兵二百多并俘敌三十。远在北京的乾隆听说海兰察玩命太狠,坐骑中枪,十分担心,于是传召让爱将要小心些,海兰察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一激动,干脆率军打过了喜马拉雅山,直逼廓尔喀首都阳布城(今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廓尔喀最终跪地求饶。乾隆龙颜大悦,封海兰察为一等公爵。

出征西藏,是海兰察军事生涯的巅峰,但这一战也消耗了他的全部能量,凯旋北京的数月后(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他就病逝了,终年五十三岁。乾隆很悲伤,给爱将以“武壮”的谥号,还把他的画像第四次悬挂于紫光阁,同时批准海兰察入祀昭宗祠。昭宗祠是祭祀阵亡英雄的,按规定,病故的海兰察不能享受这一待遇,可乾隆打破了这个惯例。

老子英雄儿好汉,海兰察的儿子海安禄完全继承了老爸的勇猛基因,他后来成为嘉庆皇帝手下的猛将,也特喜欢单枪匹马大冒险,但在一次出征四川的战斗中了敌军埋伏,战死了。

海兰察“勇而有智略”、“刚而不挠”,不管是对同事还是对敌人,总是板着那张灰黑色的大脸。他喜欢穿破旧衣帽悄悄溜到敌营附近侦查,还喜欢突入敌阵乱射,又能枕弓卧地听出来敌军人马来了多少。他以独特的作战风格和精彩的战例获得了“勇往绝伦”的赞誉。在军中,海兰察除了阿桂,谁也不服,即便与他并肩作战的顶头上司福康安,他也觉得水平一般,是人家福康安先对他礼遇有加,他才肯听命。对那位红得发紫的和珅,他更是视之如渣。

海兰察不但被誉为乾隆朝将才中的“魁杰”,也被鄂温克族尊为民族英雄,在今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有一座鄂温克博物馆,博物馆大门前就有一座海兰察披坚执锐的骑马雕像,那是相当拉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颖贵妃作为乾隆册封的唯一贵妃,那么她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如懿传颖嫔,乾隆后妃表,乾隆皇帝令妃

    看到这个标题,可能有些读者有些疑惑,乾隆册封的贵妃太多了,比如说慧贤皇贵妃、纯惠皇贵妃、令懿皇贵妃等等,可大家不要忘了,这些人最终名分不是皇后,就是皇贵妃,本文所限定的第一个条件便是最终名分为贵妃,符合这个条件的有五个,分别为忻贵妃、愉贵妃、循贵妃、颖贵妃与婉贵妃,这五个贵妃,忻贵妃、愉贵妃、循贵妃

  • 鳌拜都没有被康熙处死,但皇叔班布尔善为何却是例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康熙晚年为何说后悔擒鳌拜,鳌拜和康熙什么关系,康熙为什么不能直接杀了鳌拜

    清朝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 康熙这一生相当传奇,比如平三藩收台湾三征噶尔丹。 说起康熙皇帝这一世,不得不提的是,康熙是为了重新夺权,智斗鳌拜的行为。 捕捉鳌拜之后,康熙的做法十分耐人寻味。鳌拜是瓜尔佳氏的骄傲,鳌拜年轻时被称为“满洲第一巴图鲁”,鳌拜是一个被顺治信任的有权势的人。下面我

  • 钮钴禄氏可谓是出身高贵,但为何却被乾隆降为顺贵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乾隆是钮钴禄氏亲生的吗,乾隆之母钮钴禄氏,弘历是钮钴禄氏亲生的吗

    乾隆皇帝似乎对妃子的出身不是特别在意,因为相比出身,乾隆帝更看重美貌和内涵,所以,能得到他欢心的女人,不管出身如何,都能够得到他的提拔,哪怕是民间汉女,而那些出身高贵,家族势力显赫的妃嫔,优势就变得不那么明显了。说到这,就不得不说说乾隆后宫这位出身高贵的可怜女子,她就是顺贵人钮钴禄氏。下面我爱历史网

  • 嘉庆非常喜爱奕纬这个皇孙,但结局为何却让人唏嘘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道光皇帝长子奕纬,梁王为什么对盈盈态度有变化,嘉庆的兄弟结局

    清朝皇室一向重视传承,想当年,身为皇孙的乾隆在圆明园被祖父康熙偶遇,十分喜爱,随即抱入宫中抚养。无独有偶,乾隆晚年对一位皇孙同样十分喜爱,他就是嘉庆第二子绵宁,即后来的道光皇帝。乾隆之后,嘉庆也有一个十分喜爱的皇孙,不过,这位皇孙的结局却不太好,他就是多罗隐志郡王奕纬。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

  • 汉惠帝的皇后张嫣,她的一生有多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嫣汉文帝,汉朝汉惠帝,汉武帝韩嫣的故事

    张嫣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张嫣,是鲁元公主和宣平侯张敖之女,刘邦和吕后的外孙女,汉惠帝刘盈的外甥女。她虽然拥有显赫富贵的身份,但是时代造就命运,成为了外祖母政治上的棋子,吕后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控制惠帝(傀儡皇帝),拿到专权。一手操作将张嫣立为皇后,年仅11岁

  • 作为雍正唯一成年的胞妹,温宪公主有怎样的独特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固伦纯禧公主,雍正为什么不被额娘喜欢,温宪公主舜安颜

    雍正皇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德妃)是清朝历史上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嫔之一,一共生了六个儿女,除了雍正,还有皇六子胤祚、皇十四子胤禵、皇七女、皇九女与皇十二女。不过,在孝恭仁皇后所生的三个女儿中,只有一人活到了成年,她便是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序齿为五公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 中国有几个大一统朝代?开国皇帝有多不容易?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有哪些,大一统是什么意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历任开国皇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按照中国历史划分标准,中国历史有九个大一统朝代,分别是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至于北宋为什么不被视为大一统朝代,可能是因为北宋连长城周边的燕云十六州都没能收复,要知道这是中原朝代抵御外族的最关键屏障。另外,

  • 平阳公主为唐朝立下了哪些战功?她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履立战功,平阳昭公主死因,平阳公主为什么嫁给卫青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平阳公主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李世民是中国唐王朝第二位皇帝,因为庙号太宗和谥号文皇帝,所以史称唐太宗和唐文帝,是唐王朝开国皇帝高祖李渊的次子,自从唐高祖晋阳起兵之后,他就统领千军万马南征北战,为大唐统一天下立下最大的战功。唐太宗为大唐立下的战功当然是毋庸置疑

  • 殷峤有哪些贡献?他为何能位列凌烟阁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我能贡献给团队的是,个人贡献,唐代岑勋简介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殷峤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当年辅助唐太宗李世民扫荡群雄、平定天下、登上皇位、开创盛世的功臣排行榜和画像群,是唐太宗在公元643年亲自设立的,公元643年即贞观十七年,画像比例是真人大小,出自当时的画家阎立本。凌烟阁功臣代表

  • 献文帝拓跋弘在政治上有哪些成就?他为什么主动退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70周年政治上的成就,新中国以来的政治成就,拓跋伏罗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献文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太上皇实际上就是太上皇帝的简称,作为中国历史一类相当特殊的群体,是在位皇帝的父亲的专属称号,中国历史第一位太上皇帝就是汉高帝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一般来说,太上皇帝是没有实权的,实权掌握在皇帝手中,但是这种情况仅限于这位太上皇帝是被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