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和珅被嘉庆处死 乾隆就不知道和珅贪污吗

和珅被嘉庆处死 乾隆就不知道和珅贪污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423 更新时间:2024/1/19 13:46:57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和珅乾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799年大清皇帝乾隆去世后的十五天,嘉庆皇帝赐和珅一条白绫,这个权倾朝野20余年,被誉为“史上第一贪”和中堂在自己家中结束了传奇的一生,年仅49岁。

《铁齿铜牙》电视剧剧照

和珅是如何从家道中落的贫穷少年到大清宠臣的传奇一生?

为何乾隆皇帝不处死和珅,而嘉庆皇帝却在乾隆皇帝死后不到半个月,就着急处死和珅?

家道中落 穷小子成带刀侍卫

乾隆十五年,满洲八旗的正红旗钮祜禄·常保家诞生了一位婴儿,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和中堂。和珅的幼年生活并不快乐,虽然属于八旗子弟贵族阶层,但其三岁丧母九岁父亲钮祜禄·常保因病去世,幼小的和珅只能和弟弟和琳相依为命。

幸好父亲有位小妾心肠好,一直呵护和珅两兄弟,并让其获得良好教育。

《铁齿铜牙》电视剧剧照

和珅将来能成为军机大臣,很重要原因就是他从小聪明好学且天赋极高。和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乾隆让其担任军机大臣,很多奏折都由和珅批阅,这当然是后话了。

那时候士族阶层获得功名主要途径是通过科举考试,和珅也不例外。和珅曾经参加科举考试,但遗憾名落孙山。后来子承父业,和珅继承父亲钮祜禄·常保的职业成为一名乾隆贴身侍卫。

理财能手变贪污高手

和珅之所以从万千侍卫中被乾隆喜爱,不仅因为他仪表堂堂有学识,更重要的是十分善于理财。和珅第一个重要职位是在乾隆38年,被任命为管库大臣,掌管查核财政收支,说白了就是皇帝的财务秘书。

《铁齿铜牙》电视剧剧照

这份工作充分体现了和珅理财能力,在和珅担任管库大臣的几年内,清朝国库大增,和珅也因此得到皇帝重用。

可笑的是,这位理财能手最后变成贪污高手。

和珅之所以能贪污,除了乾隆皇帝的赏识重用外,跟乾隆皇帝的性格相关。

被誉为“瓷母”的乾隆各种釉彩大瓶

瓶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33厘米,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

充分体现了乾隆好大喜功的性格特征,包括乾隆皇帝6次下江南,所花费巨资何止千万白银,这些钱都需要和珅这个理财能手。

皇帝下江南

乾隆四十五年四月,乾隆皇帝恩赐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为当朝驸马,此时和珅不仅是御前大臣更一跃成为皇亲国戚,权力达到巅峰。

和珅贪污乾隆皇帝是知道的,但乾隆皇帝之所以不杀和珅,除了利用和珅满足自己奢侈享用的欲望,更重要原因是和珅虽然位高权重但始终无法威胁皇权。

大清王朝 皇权巅峰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中国封建王朝皇帝一直想尽办法加强皇权。

大秦王朝设置设立三公九卿制,削弱宰相的权力;汉武帝时期实行内外庭制,用自己的内侍、太监削弱大臣的权力;到了明朝直接取消宰相职位,设立内阁制;

故宫

清王朝作为封建王朝的最后朝代,皇权的至高无上和高度集中达到历史巅峰,皇宫虽然设立军机处,但军机大臣只有批阅权,执行权属于皇上。

和珅不掌握军权

和珅虽然是个理财高手,但其军事能力并不高。自己又不是大将军,跟自己关系好的福康安虽然是大将军,被誉为朝堂上的一文一武,但福康安是忠于大清的,死后被追封嘉勇郡王,享太庙成为大清入关后第一个异姓王。

和珅的亲弟弟和琳虽然后来成为大将军,但是他去世的早,当和珅势力达到文臣第一时,其弟弟已经病逝,所以乾隆不用担心和珅会拥兵造反。对皇权没有威胁,乾隆皇帝没必要杀害和珅。

乾隆一生离不开和珅

根据历史相关书籍记载:1775年乾隆皇帝虽然已经退位,但没有放弃皇权,嘉庆只是名义上的皇帝,军机要事最终还要乾隆拍板决定。但乾隆年纪大了,说话别人根本听不清楚,只有和珅能够听清乾隆说话,此时的乾隆离不开和珅。

乾隆年轻的时候,为满足自己私欲离不开和珅,乾隆老的时候,也离不开这位亦臣亦友的老搭档。从《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我们也可以清晰看到和珅明显比纪晓岚更会讨乾隆皇帝的欢心。

《铁齿铜牙》电视剧剧照

和珅风光时,身兼数个要职。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曾说:

举全国朝政,唯相国和中堂一人

公元1799年,乾隆皇帝驾崩第13天,嘉庆帝就下旨对和珅抄家。所得白银约八亿两,这笔钱算到现在也是世界首富。乾隆年间国库每年税收约七千万,和珅一家所藏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世人皆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和珅虽然贵为权臣,在朝堂中呼风唤雨,但没有掌握军权的他,在嘉庆面前就是一条引颈就戮大肥猪。

《铁齿铜牙》电视剧剧照

康熙驾崩,隐忍多年嘉庆皇帝要如何立威?第一招就是对文武百官杀鸡儆猴,此时失去先帝爷呵护的和珅,不幸成为第一个对象。

第二点乾隆皇帝后期国库已经不如康乾盛世繁华,嘉庆需要财政收入。铲除一个和珅嘉庆得到15年的财政收入,这两点成为嘉庆急于铲除和珅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19岁便早早驾崩的同治皇帝,他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同治皇帝为何19岁便早早驾崩?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常言道:“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很多大事。其中包括原本是中原的主人汉族,被外来民族所侵略统治。比如著名的元朝,它的创立者就是中原北方的蒙古族。还有更加著名的就是满族人建立的

  • 康熙和乾隆为什么都活那么久 两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康熙和乾隆,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长寿的秘诀就是有着一颗良好的心态,这不是靠吃药吃保健品来获得的,而是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内心。当然,现代医疗技术发达,能够攻克很多疑难杂症,人们的寿命自然得到了延长。但在古代,因为医疗水平比较低,往往一场疾病便能够夺去人的生

  • 努尔哈赤最看重二儿子代善,但代善为何却没能继承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努尔哈赤在历史上是个很有能力的角色,因为当时的他凭借着外公给他的一点支持,竟然能够建立后金,说明他的能力是很强大的。因为他的不断努力,所以后金也变得越来越强大。但是在他晚年的时候,就出现了很多不是很好的事情,因为他变得满足,并且还变得不那么宽容了。除此之外他还十分任性,他认为他做的都是对的,但就是他

  • 尔朱英娥的一生有过三段婚姻,具体是怎样的情况?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尔朱英娥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她出身高贵,容貌美艳,能歌善舞。她一连嫁了三位帝王,本来应该过着令无数人羡慕的生活,然而她的人生却充满了无奈和凄苦。她的一生犹如顺水漂流的浮萍,无法掌握前进的方向。她就是尔朱英娥,北魏权臣尔朱荣的长女。尔朱英娥从小就出落得楚楚动人

  • 中国历史上三大忘恩负义皇帝:朱元璋最为绝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刘帮于纪元前二O二年得天下,韩信于纪元前二O一年身首异处,这对共过患难的君臣在天下大定之后只相处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难怪韩信在临刑之前发出了“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了。刘帮于处决韩信之后的六年间,又相继把打天下时立过大功的燕王藏荼、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消藉砍头,稍后分

  • 和珅之死:嘉庆帝诛杀和珅为何在乾隆大丧之日?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和珅为清代大贪官,和珅被诛为清代大案。清代以“贪鄙成性、怙势营私、僭妄专擅”而被诛杀的职位最高的官员便是和珅。近些年来,和珅的形象频频在戏曲舞台上和电视剧中出现,引起广大观众的兴趣。由于这些是文艺作品,难免有“戏说”和艺术加工的成分。历史上的和珅究竟如何,本文拟以清代档案为据,揭示其“庐山真面目”。

  • 嘉庆皇帝有几个儿子?哪个儿子继承了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是乾隆的第十五子,是乾隆与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所生,也就是《还珠格格》里的令妃。嘉庆皇帝在位25年,死时61岁。那么嘉庆死后哪个儿子继承了皇位,他共有几个儿子呢??网络配图嘉庆皇帝共有五个儿子,皇长子穆郡王、皇二子爱新觉罗·旻宁、皇三子爱新觉罗·绵恺、皇四子爱新觉罗·绵忻、皇五子

  • 不当忠臣当良臣:聪明人魏征如何给领导提意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魏征曾经有过一个奇怪的言论。他说他不想当忠臣。不想当忠臣,难道还想当奸臣?不。魏征说,他想当一个“良臣”。网络配图魏征这话听上去像是在赞美,实际上却是在针砭。因为它强调的是“慎终如始”这四个字。这就等于是说——陛下能这样子当然好,但是最好能够保持下去。假如不能持之以恒,现在高兴未免太早。李

  • 史上迷倒六位帝王的萧皇后究竟有何等的美貌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萧皇后,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她是历史上有名的才貌兼备的美人。传闻说,她一生曾嫁给六个帝王,不管是真是假,萧皇后的一生注定都是不平凡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萧皇后的一生。图片来源于网络她生于南朝帝王家,本应是一生荣华富贵,却偏偏是跌宕起伏。究其根源,竟是从一个无从谈起的习俗引发。她生于早春,就被自己

  • 历史上唯一死后被砍头的皇帝 头颅当盛酒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和西方的帝王不同,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天子高于法律。九五之尊的皇帝,言论就是圣旨、法律。皇帝开金口,一言既出,就是令出如山。像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把保卫国家的朝廷重臣袁崇焕(1584-1630)逮捕下狱,不经审判,不让他抗辩自白,便处以磔刑 (千刀万剐,惨无人道的凌迟极刑)。史学家把袁崇焕之枉死,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