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作为多尔衮唯一的血脉,东莪格格的生活到底怎么样呢?

作为多尔衮唯一的血脉,东莪格格的生活到底怎么样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085 更新时间:2023/12/10 16:33:09

东莪格格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一提到清朝初年的历史,很多人可能都会想到皇太极孝庄多尔衮之间的三角恋情。在《孝庄秘史》的杜撰中,孝庄在皇太极死后,一直与多尔衮保持着暧昧的关系。正是因为他们二人之间不清不楚的关系,这才让顺治对多尔衮恨之入骨。

无论是谁,听说自己的母亲出轨了,必然会条件反射地将错误扣在那个“野男人”身上。当初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出轨,始皇帝就将嫪毐以极刑处死。如今孝庄与多尔衮暧昧不清,顺治为了泄愤还在他死后将其鞭尸。

多尔衮一生有1十个女人,却只生了1个小孩,她成多尔衮唯一血脉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多尔衮与孝庄太后之间真的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吗?根据24史之一的《清史稿》的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多尔衮的一些基本情况。他的一生一共有过10位妻妾,对于一个亲王来说,这算是不多不少的数量。

其中,他的正妻也就是嫡福晋,和孝庄太后是堂姐妹,同样来自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博尔济吉特氏,人称“小玉儿”。在蒙古语当中,“玉儿”就是美女的意思,孝庄是“大玉儿”,她是“小玉儿”,由此可见,她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大美人。

小玉儿嫁过来的时候,多尔衮只有13岁,还是个青葱少年。少年夫妻,经过多年的陪伴与相处,往往会有着更加深厚的感情。根据正史记载,他们夫妻二人也确实十分恩爱,琴瑟和鸣。

不过遗憾的是,小玉儿一直没能为丈夫诞下一儿半女。不仅仅是她,多尔衮的另外九位妻妾,也只有一位庶福晋为他生下一个女儿罢了。野史上很多人杜撰说,正是多尔衮在为大玉儿守身如玉。但小编跟倾向于相信另一种观点,那就是多尔衮实际上患有“弱精症”。

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画像来看,多尔衮其实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强壮勇武。实际上,他本人生得十分瘦弱,小小年纪就追随父亲上战场搏斗。虽然练得一身好体格,但却也耽误了身体的发育,从而耽误了根本。

若要说他是为了孝庄守身如玉,那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且不论他能不能爱一个女人爱到这样的地步,就算他真的能,深入人心的宗法思想也不允许他这么做。要知道,当时的多尔衮军功卓著,被封为“和硕睿亲王”。

这个王爵之位是可以代代传承且不会被削爵的,不仅如此,多尔衮对于皇位的威胁大家也都是知道的。面对这样的诱惑,他怎么可能不想有一个儿子?如此只能说明,他之所以一生只得一个女儿,并不是因为他不愿意,而是他不能。

那么,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的独生女,东莪格格的生活到底怎么样呢?有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老爹,有没有别的兄弟姐妹来分担自己的宠爱,东莪格格打小就是多尔衮的掌上明珠,也是他的逆鳞所在。

在当时,东莪格格的身份地位,甚至比公主皇子还要高上不少,同时她也是当时最出名的格格之一。在父亲的庇护之下,她的童年一直都顺风顺水、无忧无虑。不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伴随着多尔衮的倒台,东莪格格的好日子也走到了尽头。多尔衮去世后,顺治皇帝将多年来压抑的怒火全部发泄出来,殃及池鱼。作为多尔衮的独生女儿,她自然不会有好果子吃。顺治将她软禁起来,谁也不知道她最后的去处。

有人说东莪格格跑去了一个没有人认识她的地方隐居起来,但天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只要皇帝想找到你,你又能躲到几时呢?更何况,东莪格格自小锦衣玉食,一朝隐居,她能适应这样清贫简朴、自力更生的生活吗?

相比之下,小编还是跟信服另一种说法,那就是东莪格格早已遭到顺治的暗害。正因为佳人已逝,所以才会查无踪迹。不过后来随着考古文献的不断发掘,有史学家发现了第三种可能,那就是东莪格格被顺治嫁去蒙古,用来维系蒙满两族的盟友关系。

结语:根据《公主府志》的记载,蒙古恪靖公主府曾住着多尔衮的外曾孙女,也就是东莪格格的孙女。当然,也有可能东莪格格并未嫁去蒙古,只是她的后代辗转去了此地。由于顺治对于多尔衮的仇恨,所以历史上关于他以及亲眷的记载尽数被毁,真相到底如何,我们也无从得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抛开情感因素而言,李隆基究竟是不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于李隆基的事件,李隆基晚年后悔,李隆基晚年凄凉

    自古以来,人们看待一个人,往往会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比如对唐玄宗李隆基。或许是因为民间传说中,他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太过耀眼,以至于很多人都忽视了,他身为一个皇帝,爱情乃是次要的,真正重要的,莫过于对当时的国家做过什么。那么,抛开情感历史的李隆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

  • 司马孚的身份究竟有何特殊?为何敢说自己是前朝的纯臣?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孚是谁,身份证带x是特殊公民吗,司马孚和郭照什么关系

    265年11月12日,洛阳城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受禅仪式,魏主曹奂被迫禅位,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继承皇位,建立西晋政权。两天后,曹奂迁居到金墉城,昔日的满朝文武都成新朝臣子,自然不敢相送。然而有一个人却不怕,他拉着曹奂的手,痛哭流涕的说道:“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如今天下已经易主,晋朝取代曹魏,他还

  • 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名气为何却没李世民的大?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渊真的无能吗,李世民知名度,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吗

    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有几十个朝代,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是人们所钦佩的对象。像秦始皇嬴政、汉太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在历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地位,但在这些开国皇帝中,有一个人最没有存在感,这个人就是李渊——我国唐朝的开国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

  • 项羽为什么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 项羽没有坐拥天下是因为这个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分析,项羽邀请刘邦赴鸿门宴,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

    对项羽鸿门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风云变幻,成败往往就在一夕之间。一个选择能够成就一个人的辉煌一生,而一个决定也能够葬送掉辛苦开创的大好前程。西楚霸王项羽是历史上的悲情人物,本来是在战场之上叱咤风云的一代雄主,然而最终只能兵败自刎。后世多将项羽失败的原因归

  • 曹休南伐为何会轻信周鲂,导致自己名声尽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为什么不从汉中北伐,许褚为什么敢杀许攸,刘协真正死因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休曾识破刘备的计谋,还逼退张飞,但却为何会上孙权的当?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公元218年,刘备率领大军出兵攻打汉中,还另派将军吴兰进攻下辩。当时曹休被任命为骑都尉,与议郎辛毗一起担任主帅曹洪的参军,且和偏将军曹真、雍州刺史张既等随曹洪征讨。在出征前,曹操对曹休寄

  • 冯弘有多残忍?为了称帝竟然杀了哥哥100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成帝杀死儿子,杀猪有个忌讳杀七不杀八,汉成帝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儿子

    你知道冯弘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人人都羡慕帝王可以一呼百应,其实帝王也有自己的无奈,普通百姓家的亲情他们感受不到。在帝王家,为了权力,亲兄弟亲父子都能骨肉相残。我想帝王们一定很羡慕民间百姓家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的情景。为了权力,兄弟相残的事情史不绝书,可哪一个都比不上北燕皇帝

  • 顺治帝最喜欢的儿子,康熙如何对待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对自己儿子的评价,历史上康熙最爱的女人,顺治皇帝为什么选择康熙

    春去秋来,岁月如歌,时间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新生与灭亡。生老病死,轮回更替,清朝太祖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儿子皇太极建立了清朝。皇太极死后,他的儿子福临继位,这使得顺治皇帝实现了他父亲的夙愿入关。自己没能实现的夙愿,到最后,帮忙实现的却是自己的后辈,想想就觉得讽刺。头戴紫金冠,身穿二龙戏珠,恰逢当时因福临

  • 胤祥为什么能得到雍正信任与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胤祥和胤禛为什么关系好,雍正胤祥为什么关系好,胤祥为什么和雍正好

    根据历史记载来判断,每个帝王都是本性十分多疑的,因为他们都是经历过一些斗争才能够走上皇帝宝座,尤其是那些经历过亲兄弟之间的互相残杀,就更有着沉重的疑心。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然就是清朝时期的雍正皇帝,他可是在经历过历史上最残酷的九子夺嫡之后,才能够顺利做上皇位的,而且当时他的兄弟们为了能够当上皇帝的

  • 巫蛊之祸被发现后,刘劭做了什么?他是如何登基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刘劭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都说“虎毒不食子”然而“子毒要食虎父”宋文帝刘义隆不幸养了一个混账儿子,被他夺去了性命。想当初,太子刘劭刚出生的时候,他母亲袁皇后看这个孩子长得十分凶恶,觉得很不吉利,就想他扔了。刘义隆赶忙拦住了老婆说:“这毕竟是你身上掉下的肉啊,你怎么能忍

  • 古代皇位竞争如此激烈 朱厚照为何一点也不担心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厚照为什么没子嗣,古代皇帝为什么不提前退位,如果明宣宗多活几年

    对明朝朱厚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每一代的皇太子争夺中,都会有无数的人惨败,无数的人开始进行登位,但是为什么,明朝的太子朱厚照地位,却一直都这么平稳,太子作为,国家的下一任继承人,也是作为国家的储君,皇帝对他的要求和期盼,都是和别的皇子是不一样的,但是皇太子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