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渊太原起兵是用什么名义进行反隋的

李渊太原起兵是用什么名义进行反隋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635 更新时间:2024/1/20 7:39:57

关于李渊起兵反隋,历来说法不一,似乎很难给李渊一个公正的评价。大家都知道,李渊是隋朝的重臣,起兵反抗隋炀帝自然会落个叛主的罪名,可是他不但没有背上不光彩的名声。反而巧妙地博得“名正义顺,荡夷群雄,以拯百姓于凶危。”的名声。他是如何达到乘时而起,既达到了夺取隋政权的目的,又保全了自己封建贵族官僚的名节呢?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首先应该说,隋炀帝忙着征辽,给各地的起义军提供了有利的形式,各种力量的起义军在不断的壮大,当隋炀帝发现苗头不对时,已经是为时已晚。当时主要有三支较大的农民武装,山东、河北的窦建德义军,翟让李密的瓦岗军,和杜伏威、辅公佑的江淮义军。

隋政权被农民起义军冲击得四分五裂,隋王朝已经到了朝不保夕的境地。李渊面对严峻的现实,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前途,是继续为杨家卖命维功利禄,还是改弦易辙去争取更大的利益呢?何去何从,李渊必须选择自己的前途。

关于晋阳起兵,李渊是决策起兵的首要人物。可以说,李渊蓄谋反隋是早有打算的,因为他起兵前是考虑十分周到的。当时十八岁的李世民也参与决策,李渊正是受了他的发,但李渊觉得时机还未成熟,并没有答应李世民起兵。

李渊地位尊贵,不宜结交一般的地主官僚,和一些江湖人士。李世民却是适当的人选,他为人豁达,极易和部下打成一片,一些有实力、有威望能服众的人,逐渐被李世民网罗到旗下。这在潜移默化中给了李世民结交豪杰的机会,促进了他在政治上的成长。李渊拒绝李世民起兵的建议,主要还是因为自己还没有交大的力量,不能给隋朝的政权以致命的打击,他不愿意轻举妄动。李渊其实对隋朝的军事力量了如指掌,当然会保持着清醒的意识,贸然起兵必会步杨孝感的后尘。隋炀帝被困于雁门那一年,李渊就有起兵的打算,但是他放过了这个好时机,因为会落得个与突厥做内应的骂名。

网络配图

担心反隋不能成功,就没敢冒这个风险。后来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威逼东都洛阳,隋炀帝远在江都已经无所作为了,李渊敏捷地观察到了时局的重大变化,等待已久的起兵时机终于到了。但他却装作不以为然的样子,很多人劝他起兵,他都加以拒绝,免得暴露自己。

按理说,李渊是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他脑中的君臣礼教的观念很重,隋炀帝虽然大逆不道,但作为臣子起兵反抗势必会落得个叛主的罪名,所以他必须慎重。他还顾虑到另一方面,就是如何利用农民起义军推翻隋王朝。

自己又能够不被起义军击垮,而且要战胜起义军,建立全国统一政权呢。所以他静观不动,任凭起义军与隋王朝决战,即使奉命去镇压起义军,他也是避战保存实力。李渊揭竿而起的时刻,正直李密的瓦岗军兵临洛阳,隋炀帝弃长安游荡江都,隋王朝已经大部分失守。李渊起兵的理由是,“荡夷群雄,拯百姓于凶危。”他名正义顺的揭竿而起,即夺取了隋王朝的政权,又保全了自己封建贵族官僚的名节。

网络配图

在当时造成了这样的一种印象,“唐之为余民争生死以规取天下,夺之于群盗,非夺于隋也。”李家军正义之师的名号不胫而走。

一些农民起义军纷纷投靠到李家军,不但扩充了实力,更有利于扩大政治影响,起兵根据地太原的局势很快得到稳定,李渊父子立即着手部署西进关中。

回顾晋阳起兵,农民起义军显然是在火中取栗,而李家军又从农民军手中夺过来。李渊的决断无疑决定了起兵的关键时刻,他就是晋阳起兵的决策者和领导者。

李世民却是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迅速成长壮大,他们父子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配合默契,促进了起兵组织发动,博得了起兵反隋名正义顺的赞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灌婴之死:汉朝一代名将灌婴为什么被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灌婴,汉朝开国功臣,官至太尉、丞相。公元前208年参加刘邦军队,以骁勇著称。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参与攻塞王司马欣,围雍王章邯。楚汉彭城之战后,被刘邦选为骑兵将领。此后,率领骑兵,参加破魏;接着出击楚军侧后,绝其粮道;继又跟随韩信攻占齐地,复深入楚地,迭克城邑,攻下彭城。参加垓下决战,穷追楚军,

  • 揭秘汉武帝刘彻上位的真正幕后推手竟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以贮之也。”这个耳熟能详的“金屋藏娇”的故事,来自于野史《汉武故事》。不过,这种令人充满绮想的野史里面,却是一个笑里藏刀的夺嫡故事。大概看过一些影视剧的人,都会说是馆陶公主扶持的武帝。但如果细想,就会明白,那都是幌子,惟一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人,就是汉景帝本人。汉景帝作为“文景

  • 汉武帝任命的五位“顾命大臣”是谁: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刘彻,“千古一帝”,首创年号,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功业辉煌。晚年因巫蛊之风盛行,太子受牵连被奸臣所害,最后自缢而亡。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临终将太子托孤于霍光、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车千秋。此五人为汉昭帝的顾命大臣。此五人下场如何呢?图片来源于网络霍光:汉武帝死后,执掌汉室最高权力近20年,为汉

  • 揭秘何为巫蛊之祸:汉武帝酿成一生的遗憾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晚年十分奢侈,常常大兴土木,以致国库空虚。汉武帝还喜欢任用酷吏,加重刑罚,从来也不把杀人当作一回事。而太子刘据则经常劝他与民休息,尽量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实行宽厚仁慈的政策。于是,汉武帝逐渐对刘据产生了不满和怨恨。图片来源于网络除太子刘据外,汉武帝后来还有5个儿子。在这6个儿子里面,汉武帝最喜欢

  • 史官特殊性:司马迁怎敢在汉武帝死前给他立传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一说起《史记》,就想起司马迁;一说起司马迁,就想到他被汉武帝弄了个腐刑。于是,咱读书时,教材中还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记述司马迁受辱之后,发愤著书,写作《史记》的故事。老师总结的中心思想是,逆境中更要不服输才能成大业啊。图片来源于网络《史记》的作者,真是司马迁吗?要说,真是的也不错。要说全是的,又

  • 揭秘晚清大臣曾国藩为何要擅自杀死李秀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著名大臣,他一手创办的湘军,对日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李秀成,则是太平天国后期,支撑起衰弱的太平天国的将领之一。李秀成在太平天国历史上,占有的分量非常之大。在太平天国衰弱之时,仍然能带领太平军获得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正是有李秀成这

  • 为何宋仁宗迟迟不肯立太子?有何缘由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仁宗无子,英宗幼年被仁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实,后改名赵曙。嘉祐七年(1062)立为皇太子,封钜鹿郡公,嘉祐八年即帝位。仁宗三子:长杨王昉,次雍王昕,次荆王曦,皆早亡。仁宗在位久无子,乃以(汝南)王第十三子宗实为皇子。仁宗崩,皇子即位,是为英宗。——《宋史·列传第四·宗室二》从上面这段简略的记述里

  • 破釜沉舟原来是司马迁忽悠:巨鹿之战的真相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乍一提巨鹿之战,可能很多人还不太知道,可是要说起破釜沉舟的故事,很多人就会恍然大悟了。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这一战让项羽一举成名,他杀秦将苏角,俘获大将军王离,涉间不降自杀,迫使章邯大军战败投降,彻底扭转了诸侯军队面临的不利局面,并把亡秦战争推向胜利。但是,小编经过细心研究发现,这特么是个骗局。

  • 中国近代“背黑锅”冠军李鸿章 李鸿章的辛酸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以前在历史课本中,说李鸿章是卖国贼,毕竟那时候南京条约是由他来签订的。说什么,是他把国家的土地分割给别人这样也就算了,还要陪别人银子想想都觉得弱国的无奈实在是令人愤恨啊。然而,转念一想,历史真当如此,事实是什么?毕竟也有人在讨论说李鸿章是近代中国史背黑锅最多的人,为什么这么说,一起来看看。李鸿章行政

  • 揭秘一代权臣鳌拜被擒孝庄是幕后黑手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鳌拜和孝庄实力对比,鳌拜一代权臣,也是一代忠臣,孝庄是一代贤后,更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辅佐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更是成就了康熙。但是既然孝庄皇后如此厉害,为什么还任由鳌拜一步步做大呢?任由鳌拜成为朝廷的毒瘤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小编的介绍。玄烨大婚标志少年皇帝正在步入青年,其亲理政事已为期不远。换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