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探秘刘邦在位时为什么有许多功臣造反?

探秘刘邦在位时为什么有许多功臣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138 更新时间:2024/1/17 6:46:00

分封制和郡县制到底哪一个更好,这个问题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时候就被拉出来讨论过,当时丞相王绾就提出按照惯例实行分封制,而丞相李斯以一己之力说服了秦始皇,也让群臣无话可说,最终秦始皇决定废分封代郡县。后来还是秦始皇统治的时候,有七十七人联名上奏,希望秦始皇实行分封制,又是李斯站出来反对,说了一大通的道理此事才作罢。看上去那时候的人们不论是朝臣还是百姓似乎都挺喜欢分封制的。

网络配图

鸿门宴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分封诸侯王。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的时候,也是进行的分封。他们怎么就对分封这么执迷呢?

分封后各诸侯王总是会造反,这就成为了一条定律,怎么也无法打破。其实权力对人的诱惑是很大的,各诸侯王为了争夺更大的权力自然就会互相争斗甚至和天子争权夺位。

何为分封制呢?分封就是一个皇帝来统治很多个小的国家,这些小国有他们自己的皇帝,每个小国的皇帝除了要定期朝贡拜见天子以外,似乎就没什么义务了。他们在自己的国家往往拥有说一不二的权力,国家的大臣,政策,军队都由小国的皇帝决定。

网络配图

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施行政策,可以组建军队,可以实现很多大天子都无法做到的事。在等级上来说,分封制下的皇帝和各诸侯王其实是一个等级,只不过小诸侯王负责的是比较繁琐的事务,天子则负责管理这些诸侯王就可以了。

这些诸侯王可以随意调用自己国家的军队,这对于皇权来说就是一种极大的威胁。刘邦建朝后,诸侯相继反叛,先后有燕王臧荼反,利几反,韩王信与匈奴谋反,贯高谋杀高祖,陈豨反,韩信反,彭越反,黥布反,刘邦的同窗发小卢绾反等等,之前跟着刘邦打天下的人似乎都开始背叛刘邦了,为什么呢?是不是他们后来发现刘邦不适合做领导人想换一个呢?还是说他们自己想做皇帝?

当年项羽称王后也是进行了分封,不过跟刘邦的结局一样,各地诸侯也是纷纷叛变。项羽不懂这些前脚还和自己一起消灭旧势力的人怎么一下子就化身成为了旧势力,但是不管是什么,项羽都要把它们给消灭。于是项羽率领楚军到各地去平反。刘邦当时被项羽分封在蜀地,项羽忌惮刘邦的实力,想将刘邦困死在蜀地。为了达到目的,项羽还将章邯分封在蜀地的各大关口地区,牵制住刘邦大军。刘邦后来还是反了,他本人就应该很清楚为什么这些人会反,因为他自己就曾是这群反叛者中的一员,所以这些人的心理刘邦是最清楚不过的了。

网络配图

可是刘邦刚刚建立了政权,为了表示表示也要给这些功臣一些赏赐才行。分封就是最大的赏赐,但同时也是一道催命符。刘邦作为皇帝,是绝对不希望自己的皇权被这么多人给分走的,他一定会出手对付这些分封后的诸侯王,他是怎么做的呢?

伪游云梦之后,韩信被擒,削去兵权,带到长安,改封淮阴侯。这其实已经把韩信的地位从诸侯降到了臣子。所以才有后来的韩信出门后,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他是在自嘲自己刚刚还是一个国家的皇帝,现在竟然和樊哙一样是一个臣子了,地位差了不止一点半点。据说后来韩信造反的罪名好像是和陈狶勾结造反,然后被皇后吕氏杀死在长乐宫。不论韩信是真反还是假反,总之是皇权的集中需要他反。刘邦回到朝中知道了韩信的反叛罪以及死讯时《史记》用了五个字,说刘邦“且喜且怜之”,刘邦的态度跃然纸上,他是希望韩信死的。在吕后的帮助下,刘邦先后除掉了异姓王韩信、彭越、英布,后来刘邦死后,吕后继续铲除那些诸侯王巩固皇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周文王做了什么会被商纣王囚禁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周文王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十分有名的人物,他在位期间一直为周国的繁荣昌盛而不断努力,但是随着逐渐的强大却也招来了祸患,引起商王的不满,成为商王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周文王被商王所囚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周文王被囚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周文王为什么被囚周文王在接受父亲的爵位后,虽然只是一介

  • 揭秘春秋时代对齐桓公最衷心的大臣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之前大家都称呼他为公子小白,听起来是不是感觉很可爱,很温柔,很无害,可是实际上这些跟齐桓公本人都没有什么关系。春秋时代齐国的第十五任国君就是齐恒公,他姓姜,名小白,曾经和公子纠争夺齐国的政治大权,最后战胜了公子纠,并在公元前685年继位。网络配图齐恒公是著名的帮助武王伐纣的大功

  • 专诸为什么要帮助公子姬而刺杀吴王僚?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专诸是历史上有名的刺客,《史记·刺客列传》里就记载了好多刺客侠士的事迹,其中有四位特别突出,专诸,聂政,豫让,荆轲,常被人称为“四大刺客”。专诸和公子姬没有什么关系,他帮公子光不就是为了报答伍子胥的知遇之恩,或者说是伍子胥懂得专诸,所以专诸才愿意为了伍子胥去帮助公子光杀一个素未谋面的人。网络配图“专

  • 被奉为偶像的孔子为什么在政治上不得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生于礼崩乐坏的年代,道德沦丧纲纪失常,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出面拨正乱世摇摆的天平,大可以坐视不管任由这世道发展。孔子却敢为人先,源自 内心的正义和操守,他觉得自己有义务为天下受苦的百姓做点什么。于是,他踏上周游列国的征途。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兵家姜子牙有没有被封神?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兵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享有盛名的军事家。在周朝灭亡商朝的进程中,他的决策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对周朝的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网络配图姜太公,又是姜子牙,字子牙,号飞熊,在历史上他有很多名号和称呼,史称太公望;史书皆称吕尚、吕望;俗称姜太公、姜子牙。他是一个极其具有戏剧色彩

  • 范增是一个好的谋士吗 为何能得到刘邦的认可?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君主身边若是有很多好的谋士,那么便是成功了一半,而这个君主也一定得具有吸引这些谋士的特点。但是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好的谋士呢?是必须要头脑很聪明吗?还是得懂得看人眼色行事,就像是秦始皇身边的李斯吗?或者是两者兼有之,既拥有聪慧的头脑,还懂得圆滑的做事做人?项羽刘邦楚汉争霸,来势汹汹、军

  • 探秘历史上的李光地是好人还是坏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李光地是清朝著名的清官,深受康熙皇帝信任,生前死后都得到了康熙帝的高度赞扬。去世后,追谥“文贞”,加赠太子太傅,列清初一氏名宦。从从政为民方面来看,李光地的确是一代好官。他入仕之后,始终清简勤政,辅助帝业,为国为民。网络配图在三藩之乱爆发之后,李光地冒着生命的危险,将靖南王耿精忠的盘踞在福建的情况,

  • 雍正明知官员造假为何仍热衷“放道德卫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由倪萍获颁“共和国脊梁奖”(据说是个山寨奖项),引发很多新闻,有不少人感慨谁才是真正的脊梁,谁才有资格评定脊梁。在中国的德治传统之下,脊梁无非形容道德完美,于是脊梁争议实际可以转化为一个悖论:以道德为依归的脊梁评议,往往会堕为危险的不道德和伪道德。网络配图中国古代选拔官员,从最早的德才兼备高标逐

  • 章邯有什么才能 为什么会被称为秦国的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章邯是秦国的最后一名大将,当秦末的农民起义为秦国的末日奏响挽歌的时候,章邯作为秦国的一名将军,他能够做的就是维护秦国最后的尊严,即使秦国有百般的不好,也阻止不了章邯对秦国的热爱。网络配图章邯是一个在历史上不是特别被重视的一员大将,没有太多史书对其进行吹捧,因为他本身就不是特别出色的将领,换句话就是他

  • 揭秘太平天国运动石达开为什么要带兵出走?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爆发的最大一场农民起义运动。在今天的历史教科书中,用了很大一个篇幅来介绍这次农民起义运动。在说太平天国起义的整个过程的时候,石达开率兵避走南京,是不能忽视的一个节段。网络配图再讲石达开出走之时,许多人都对其的出走,抱有批判性的态度。认为因为他的出走,带走了太平军的绝大部分精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