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名士祢衡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国名士祢衡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500 更新时间:2024/1/20 9:03:53

三国时期有一位叫祢衡的名士,他依附曹操,被曹操嫌弃,将他送给刘表;依附刘表,遭刘表厌恶,又将他转送给黄祖;黄祖以为得了个人才,但却将他杀了。祢衡是怎样一个人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祢衡是平原郡般县人,年少时颇有才气,但却恃才傲物,目中无人。

汉献帝兴平年间(公元194年),天下大乱,祢衡到荆州避难,一路辗转来到许昌,想到那里谋一份职业。

祢衡十分自信,以为会有很多人赏识自己,便做了一块“名刺”,相当于今天的名片,遇到谈得来的人就赠给对方,方便联系。

哪知,当祢衡到达颖川时,由于他为人实在不堪,并没有交到朋友,他怀中的那块名刺一直发不出去,以至于快要磨平了。

有朋友见祢衡一直找不到工作,便劝他说:“何不去找找陈群?”。哪知,祢衡不屑地说:“陈群是个杀猪的,我怎能与这样的人结交呢?”

又有人为祢衡出主意说:“要不找荀彧、赵稚长碰碰运气?”祢衡仍然看不起他们,还说:“荀彧看起来像个吊丧的人,赵稚长是个伙夫。”

祢衡看谁都看不上,但他却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杨修,一个是孔融。他曾对人说:“我这辈子就佩服孔融和杨修,至于天下众生,皆无为之辈,不值一提。”

孔融和杨修也是恃才傲物之辈,嘴不把门,得了曹操,最终都被曹操所杀。祢衡与他俩做好朋友,那可真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孔融觉得祢衡是个人才,应该让他为国效力,便向汉献帝献上了一篇《荐祢衡表》,想推荐他到朝廷做官。

由于孔融的多次推荐,曹操对祢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算召进宫见一面。哪知,祢衡并不给曹操面子,称自己得了狂病,不愿前往。

祢衡不去也就算了,还当着使者的面痛骂曹操,这让曹操十分受伤,有了想杀他的冲动。但曹操转念一想,祢衡人也算个名人,杀了他只会败坏自己的名声,便忍了这口恶气。

后来,曹操听说祢衡善于击鼓,便决定让他做一名鼓手。

有一回,曹操宴请宾客,请鼓手演奏。轮到祢衡上场,他衣服也不换,直接上去演奏了一曲“渔洋曲”,鼓声悲呛,闻者无不落泪。

祢衡演奏完毕,径直走向曹操。下吏喝斥祢衡,认为他不穿鼓手衣服是对曹操的大不敬。哪知,祢衡当众脱下全身衣服,赤身裸体站在曹操面前,随后,才漫不经心地换上鼓手的衣服。做完这一切,才大摇大摆地离去。

曹操目瞪口呆地看完祢衡的表演,笑着对人说:“我原本想羞辱祢衡,没想到反被他所羞辱。

祢衡回去后,孔融十分生气,责备他道:“你也算是一个读书人,为何干出这样有失斯文的事呢?”骂完,孔融劝祢衡最好回去向曹操赔礼道歉,争取宽大处理。

祢衡同意了,当他来到曹操军营前时,却穿着短衣短裤,头上缠一方巾,手持三尺长的木杖,坐在军营前开骂了。

曹操彻底怒了,对孔融说:“祢衡竖子,我杀他如同捏死一只麻雀。听说此人徒有虚名,我打算将他送给刘表,你看如何?”

曹操并不是不想杀祢衡,只是想借刘表之手除掉他。

当祢衡来到荆州时,刘表不明就里,以为得了一个人才,对其格外器重,并委以重任。刘表所有的文书、疏奏,没有祢衡的过目,就不能定下来。

有一回,由于祢衡外出,刘表让别人草拟了一篇文书。当祢衡回来后,看了别人干了他的活,气得将文书甩在地上,这让刘表感到十分害怕。

由于祢衡性格太过强势,把刘表的部下得罪了个遍。刘表也无法忍受,将祢衡献给了黄祖,欲借黄祖之手除掉他。

黄祖也很欣赏祢衡,让他处理一些文书方面的工作。祢衡起初也干得不错,还和黄祖的儿子黄射相处得很好。

有一次,黄射宴请宾客,有人送来一只鹦鹉。黄射向祢衡敬酒,请求他为大家写一篇关于鹦鹉的辞赋。

祢衡当即应允,他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立成一篇传颂千古的《鹦鹉赋》。

后来,黄祖在一艘大船上宴请宾客,祢衡又故态复萌,当众对黄祖出言不逊。黄祖一开始忍了,没有吭声。哪知,祢衡竟然放肆地指着黄祖的鼻子骂道:“你这个死老头!”

黄祖是有名的急性子,他可没有曹操和刘表那样的胸襟,便勃然大怒,下令手下将祢衡拖出去斩首了。

祢衡死时只有二十六岁,这样年龄死去的确有些让人惋惜。然而,祢衡的死是必然的,他没有死于曹操之手,也没有死于刘表之手,最终却死于黄祖之手。

祢衡之死,主要原因是不会为人处世。中国儒家奉行的处世之道是外圆内方,像祢衡这样的人显然与这样的法则背道而驰,四处碰壁也是必然的。

祢衡的悲剧在于,他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始终沉溺于天下才子他第一的幻想中。其实,祢衡他也没有炫耀的资本。论文章,曹操父子三人的影响力和艺术成就远在祢衡之上;论治国谋略,陈群,荀彧等人,哪一个才华都是他望尘莫及的。

正是由于祢衡性格的缺陷,身处危险之境却浑然不知,从而导致他必然的悲剧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邦为什么会宠幸魏王豹的宠妾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汉王刘邦为何要临幸魏王豹的宠妾?因为刘邦可怜这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薄姬,汉文帝的生母,刘邦临幸这个宠妾仅仅一次,就让这个女人怀了孕,这一事件,为吕后屠戮刘姓子孙后的汉朝延续,贡献了一位刘姓子孙刘恒,也为五千年中华文明贡献了一位千古贤君汉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秦朝

  • 甄宓是三国时期的美人,为何最后会被曹丕赐死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起三国时期的美人,曹丕的皇后甄宓一定是能排进前三位的,从曹家父子三人都倾心于她来看,她的美貌当真是绝世无双。三国时代的绝代佳人甄氏,姿貌绝伦、气质非凡,才智过人。当年甄氏虽系寡妇之身,却博得曹氏父子仨同倾爱慕之情,并最终成为曹丕称帝后的皇后。《世说新语·惑溺》有载:“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

  • 李靖在隋朝有何作为?为何会毫无建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对李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隋末唐初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其中最杰出的军事家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卫国公、“军神”李靖。有意思的是,虽然都是中国历史上不世出的大军事家,唐太宗李世民是少年成名,李靖则是大器晚成。直到快五十岁的时候,李靖才取得了人生的第一场军事胜利。李

  • 明孝宗朱祐樘: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传宗接代是头等大事,这意味着血脉的传承,皇帝就更是如此了,如果没有子嗣,皇位都有可能保不住,所以才有了后宫佳丽三千,为皇帝开枝散叶。但凡事都有例外,这位皇帝就坚持一辈子只娶一位妻子,并且专宠她一人,至死都不肯碰其他女人。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位皇帝就是明孝宗朱佑樘,他为

  • 三国时期的董和有几个人?他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时期董和的结局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汉末三国时期,大部分人的单子名,比如刘备、张飞、赵云、关羽等。在此基础上,重名,也即同名同姓的情况,自然是难以避免了。比如当时的东吴和蜀汉,各有一位名为马忠的武将。对于东吴的马忠来说,大家都很熟悉,因为不管是在

  • 从皇后到皇太后,杨丽华仅用了三年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至今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特别是对于女儿,父母更希望她们能够嫁个好人家,飞上枝头变凤凰。隋朝时期就有这么位女子,她12岁时嫁给皇太子成为太子妃,17岁时皇太子成为登基,她又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19岁的时候又被尊为皇太后。而等到到她20岁的时候,父亲成功篡位,她再次被封为公主,并被迫改嫁,

  • 耶律阮是什么身份?历史上的他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耶律阮是什么身份?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耶律阮,契丹名叫兀欲,其父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与皇后述律平的长子,被后来称之为让国皇帝的耶律倍。耶律阿保机效法汉制称帝之后,就册立长子耶律倍为皇太子,明确了嗣君的位置,但是皇后述律平不喜欢这位仰慕汉文化的长子耶律倍,更喜欢能征惯战的次子耶律

  • 清朝最悲哀的皇后是谁?一生没有受宠过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大多数女人都想当皇后这个位置,因为,皇后在后宫的地位就像天子一样,她管理着后宫的大小事务,可以说生活是非常舒坦的。但是,今天小编说的这位皇后很惨,她一生中从未受到皇帝的宠爱,她就是光绪皇帝的女人,隆裕皇后。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到光绪皇帝,我们常常想到慈禧。我们都知道光

  • 韩令坤和宋太祖交情很好,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古往今来,贤君明主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尤其是一些开国皇帝,他们不仅开创了一代王朝,还对后来的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其中唐宗宋祖绝对是家喻户晓存在。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起宋太祖赵匡胤,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杯酒释兵权”这件事情,但是究竟哪些大将被免去了兵权,却很少有人知道。今天

  • 曹操都能优待汉室 曹操为什么要杀汉献帝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和伏寿皇后,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东汉末年,天下诸侯经过数十年的争霸,最终形成了三家鼎立的局面,即我们熟悉的魏、蜀、吴,但是很多朋友有一个误区,总是认为被誉为“枭雄”的曹操是三国之一曹魏的建立者,这是不符合史实的。曹操虽然击败北方诸侯后统一了中国北部,但事实上,他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