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晚清四大名臣分别是哪四位?他们又是如何给满清续命的?

晚清四大名臣分别是哪四位?他们又是如何给满清续命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055 更新时间:2024/1/23 13:01:36

“大清无昏君,大清无奸臣”,这句话是几乎是史学界对大清的一致公论,虽然“同治中兴”最终没有让中国走向富强,光绪的“戊戌变法”也没能成功,我们也不能抹杀了晚清几位皇帝和几位名臣的努力。归根结底还是专制制度走向了没落,其实如果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几位,清朝早就灭亡了,就是这几位汉臣,给满清续命了几十年,但最终难免灭亡,他们的人生,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们虽已去世一百余年,但是每当提起他们,人们仍然津津乐道。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2、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3、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年时屡试不第,后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

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来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

4、张之洞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廿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三江师范学堂、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她是个怎样不一样的存在呢?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如懿传哲悯皇贵妃谁演的,哲悯皇贵妃与孝贤皇后的关系,乾隆的哲悯皇贵妃是谁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哲悯皇贵妃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通过一些影视作品,其实很多人对乾隆帝的后妃们都有一定的了解,或是聪慧的魏璎珞,亦或是让人心疼的如懿。可有这么一位,她名气不大,出身也一般,甚至于一生之中连皇宫大门都没进过,可却成为了乾隆帝记挂着的另一抹白月光。她就是乾隆帝的

  • 唐宪宗嫡妻郭氏为何没能当上皇后?她在后宫中过着怎样的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为什么喜欢魏嬿婉,嫡妻难惹,嫡妻在上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宪宗的懿安皇后郭氏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七朝五尊”听起来是一个风光无限的存在,在唐朝有这样一个女子,她就得到了这样的尊荣。只不过在这看似尊贵荣耀的背后,却有一个无法抚平的终身遗憾。她就是唐宪宗的懿安皇后郭氏。显赫尊贵的家世出身郭氏有着一个非常尊贵显赫的

  • 努尔哈赤优秀的儿子那么多 皇太极是怎么上位的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努尔哈赤为什么选择皇太极,努尔哈赤就是皇太极吗,努尔哈赤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对皇太极上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努尔哈赤是建州女真左卫首领塔克世的长子,本来明朝边将对付关外这些游牧民族的策略一般都是扶一边打一边,建州左卫在一次协同明军剿乱的行动中被误伤,努尔哈赤的祖父与父亲皆在此役中被杀,后来因为努尔哈赤的势力弱小,他又被扶持起来对付其余

  • 代王王后的身份是何身份?有哪些猜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代王刘恒有几个王后,故事的故事王后身份,单雄信后代分布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代王王后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说起汉文帝刘恒的后宫,那窦漪房窦皇后可以说是声名远播,以至于很多人会有误解,以为窦皇后便是汉文帝的原配。其实不然,早在刘恒还是代王的时候,他有一位王后,只不过作为汉初“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史书对他的原配王后却记录甚少,连姓氏都

  • 莽古济公主作为努尔哈赤的女儿 努尔哈赤为什么要凌迟她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努尔哈赤的后妃及皇子,凌迟公主,义阳公主

    很多人都不了解努尔哈赤女儿被凌迟,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满清初代首领努尔哈赤一生有十六个儿子,六个女儿,一个养女。这位屠夫的后人大多命运多舛,其中以三女儿莽古济下场最为悲惨。这位满清三公主被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莽古尔泰所连累,被自己的另一弟弟皇太极以“谋危社稷”、“逆迹彰著”之罪凌迟处死。

  • 唐高宗的原配王皇后为何会被废黜?与武则天有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高宗为什么不喜欢王皇后,李治的王皇后和萧淑妃,李治为什么放权给武则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高宗王皇后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说起唐高宗李治,那肯定自然而然会提及他的皇后武则天。可其实武则天是李治的第二任皇后,李治的原配即他的第一任皇后是王氏,也就是咱们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常被提及的王皇后。公元655年,唐高宗李治废王皇后为庶人,七日后,正式下诏册封

  • 垂帘听政是从何而来的?又有哪10位影响历史的女性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垂帘听政的是哪个皇后,垂帘听政始于唐朝,历史上最早的垂帘听政

    提起垂帘听政,大多数人会立刻想到慈禧太后,没错,她把持朝政长达四十七年,是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时间最长的人。但是,垂帘听政从何而来的呢?“垂帘听政”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垂帘是指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是指治理,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今天我爱历史网列举10位历代影

  • 韦贵妃的第一段婚姻是怎样的?嫁给李世民后的生活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世民和萧美娘什么关系,李世民和前朝公主是真爱吗,嫁给婚姻的女人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太宗韦贵妃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李世民的后宫中,长孙皇后之下有四位夫人,即贵、淑、德、贤四妃。虽然四位夫人品级相同,但多数以贵妃为尊。今天阿浅要跟大家聊到的这位,便是李世民的贵妃——韦氏。出身名门 第一段婚姻获罪而终韦贵妃名唤韦珪,出身自京兆韦氏。京兆

  • 韦皇后与唐中宗李显的故事是怎样的?能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李显皇位传给了谁,高阳和李恪有爱情吗,后唐庄宗李存勖的故事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中宗韦皇后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今天跟大家再来聊聊唐朝另一位韦氏后妃,她就是唐中宗的皇后——韦氏,咱们通常称她为韦后。颠沛流离 患难与共关于韦皇后的家世出身,目前比较多的是两种说法,一则说她是正儿八经的京兆韦氏驸马房一脉出身,跟太宗的韦贵妃同出一族;另一

  • 魏忠贤在掌权的时候 八旗军为何始终打不进来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魏忠贤的功与过,晚清八旗军,历史上真实的魏忠贤

    对魏忠贤和八旗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泰昌元年九月初六,李选侍被迫离开乾清宫的次日,15岁的朱由校战战兢兢继位,是为明熹宗。明熹宗继位之初,内无亲、外无援,可谓是真正的孤家寡人。这种情况下,明熹宗只能选择信任和依靠自吹自擂为“众正盈朝”的东林党。得益于此,东林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