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古代皇室婚礼:历朝皇帝只能够大婚一次

揭秘古代皇室婚礼:历朝皇帝只能够大婚一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730 更新时间:2024/2/19 4:16:16

俗话说,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意思是老婆多多。但是,虽然皇帝有这么多女人,一般一生也只能结一次婚,此即清代所谓“大婚”。不过,也有例外,如果皇帝离婚了,把已经成为皇后的老婆给废黜了,或是死了老婆,有可能再结一次婚。

如清顺治皇帝,因为原配博尔济吉特氏“与朕志意不和”,降之为静妃后,他又与另一个女人结了婚,这后一女人便是孝惠皇后。皇帝身边的嫔妃再多,也是享受不到结婚排场的。顺治皇帝,虽然他敢把原配给废黜了,但对宠爱无比的董鄂妃,也只能悄悄地“迎接”进宫,而不是“迎娶”,连册封都不敢逾制,册封时“不设卤簿,不奏乐,、贝勒、贝子、公等,不次朝贺礼”。所以,做皇帝的女人,除了皇后外,其他都是二奶、三奶的份。

网络配图

据唐代《开元礼》的规定,皇帝“纳后”分为:祭告天地、临轩命使、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告庙、册后、命使奉迎、同牢与合卺等仪式。

古人认为自然界存在的“神灵”主宰着人世间的一切,所以祭祀神灵便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在举行婚礼前,亦必先祭告天地,其仪式主要为祭告圜丘(天神)与方泽(地神)。

临轩命使,是皇帝在皇宫主殿册命执行婚礼使臣的仪式。在皇帝的婚礼中,使臣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唐代由正使、副使等使臣代表帝王与女家交往。

仪式开始后,先任命太尉(唐代“三公”之一,辅佐皇帝治理国家,没有实际职掌)为正使,宗正卿(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为副使。再由侍中(为门下省长官,职掌宣读皇帝之命和礼仪之事)宣制(即皇帝之命):“纳某官某氏女为皇后,命公等持节行纳采等礼。”随后,授正使、副使节和制书。太尉、宗正卿等官员领命后,即乘辂车、率仪仗、鼓吹队(但不吹奏),来往于皇宫与未来的后氏之家,为皇帝操办婚礼。

纳采仪是在后氏主人的家庙或正堂内举行。纳采前一天,守宫(亦作守宫令,职掌铺设帐幕、毡褥、茶几之事)要先于后氏家大门外右侧设置一处供使者临时歇息的帷帐。纳采当天,太尉、宗正卿一行在帷帐内停息,由后氏家傧相(古代为主人接引宾客者)出门迎接。使者进入后氏家,向主人(后氏之父)宣读皇帝制书。制书意为皇帝委派使臣向后氏主人请婚。主人接受制书后,还要向使臣回复答表,感谢皇帝的恩宠,表示同意婚事。

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四仪,亦是正使、副使等使臣前往后氏家,通过制书询问后氏之名、年龄,通告吉兆,授予礼物,通报成婚日期。后氏主人的答表则按制书内容或作答复。在皇帝赠予后氏主人的礼物中必定有大雁,以取雁飞南北、和于阴阳之意,喻指男女成婚。告庙仪,系将皇帝纳后之事及成婚日期祭告宗庙、祖先。

网络配图

册后,即册封皇后的仪式。册后仪亦由太尉、宗正卿等使臣在后氏家中举行。因是册封皇后,故仪式更为隆重。在举行册后仪时,仍要再次临轩命使。册后前一日,不仅要在后氏家大门外为使臣搭建临时停息之所,尚舍局(官署名,职掌宫廷陈设、沐浴、灯烛、洒扫等事)还要在后氏的闺阁外为尚宫(尚舍局长官,属宫中女官)搭建帷帐。册封皇后这天,正使、副使等使臣先入后氏家大门外的停息之所,尚宫等女官则入内,进入闺阁外的帷帐之中。待通报主人,主人着朝服迎出大门外,向北行拜礼后,正、副使臣手捧赐封的典册、备物等进入大门内。仪式开始后,尚宫等女官先进入闺阁,侍奉后氏佩戴宫中事先送来的首饰,更换袆衣(皇后专用的礼服,上绣五色雉鸡图案)。在女官的引导下后氏出阁,站立于庭院之中,面朝北跪拜。正使向后氏宣读册。册文内容为皇帝命使臣册封某女为皇后,册文中有“导师道于六宫,作范仪于四海”之语,系要求皇后负责管理宫内的事务,成为天下的表率。宣读册文后,使臣向皇后授予典册及宝绶(皇后的玺印和系于印纽上的丝带,作为表示皇后身份的信物)。至此,后氏便正式成为皇后。随后,她便以皇后的身份入座,接受在场官员们的拜礼。行拜礼后,尚仪(掌管宫廷礼仪起居的官员)向皇后跪奏:“礼毕。”皇后遂离开座位,由尚宫引回宫(即闺阁)。使臣则乘辂车回朝廷汇报。

命使奉迎,即使臣迎接皇后入宫的仪式。宫廷内,于当天黄昏后戒备。皇帝身着冠冕坐于殿上,五品以上官员站在东、西朝堂前,宫女、侍卫则按上朝的仪式站立。奉迎使臣身着朝服,手持节,乘辂车,率领仪仗到达皇后家大门外,侍卫及出行仪仗在此列队迎候。仪式开始后,主妇(皇后之母)先走出房外,站立于西侧,面向南;奉迎皇后的文武官员则站立于大门外,文官在东,武官在西。皇后由尚宫引路,傅姆(为古代专门照顾、看护皇族、贵族子女的中年或老年妇女)引导出宫,登上堂屋。宫女等侍卫则如同宫廷上朝仪式,侍奉在皇后身边。使臣进入院内,向主人宣读皇帝的制书,并宣布:“令月吉日某等承制,率职奉迎。”皇后遂登上重翟车(古代专为皇后乘坐的一种轿车),由女官、侍从引导,驶出大门外。使臣及百官各自乘车或骑马,与仪仗、卫队簇拥着重翟车,浩浩荡荡驶入皇宫。

网络配图

此时宫内早已陈设停当:在皇帝大殿门外东侧,搭建一座皇后的临时“寝宫”,面朝南;大殿内西南角搭建一座皇帝的帷帐,面向东,地上铺有两层席,陈设屏障。仪式所需的各种礼器、仪仗均已摆放、布置在特定的位置上。待皇后乘车进入宫中,钟鼓齐鸣,以告知宫内外。皇后被请下车后,先入“寝宫”整理衣饰。再由女官引导到大殿门外,向西站立。官员奏请皇帝入座,女官随后引导皇后进入大殿。随后,再由皇帝在前引导,与皇后一起进入帷帐内。殿中省(唐代掌管皇帝衣物、用品及日常生活事物的机构)官员迅速在帷帐内摆设宴席。皇帝拱手让皇后入席,两人一同坐下。帝、后在进食中,也有“同牢”、“合卺”仪。待宴饮完毕,尚宫先引导皇帝入东房,脱去冠冕,换上常服;再引导皇后入帷帐,更换服装;最后,尚宫又引导皇帝进入帷帐。至此,婚礼结束。

后代皇帝的婚礼仍基本沿袭唐代的仪式和程序,只是在使臣人选、行礼的方式上有变化。清代皇帝的婚礼因皇后采用选秀的方式确定,其仪式中就无“问名”、“纳吉”之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战国四大名将性格迥异 只有得以他终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四大名将都曾立下赫赫战功,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功成身退,安享晚年的。而在战国四大名将中,也只有他才得以终老。网络配图战国四大名将已经成为了民间相当普遍的说法,那么战国四大名将都有谁?分别是秦国的白起、王翦和赵国的李牧、廉颇。白起嗜杀,廉颇自大,王翦阴险,李牧忠义,历史给他们贴上了这样的标签,必

  • 苏轼和他的五位红颜知己:历史上苏轼几个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苏轼先后娶过两任夫人,第一任夫人叫王弗,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乡贡进士王方的侄女。苏轼步入“婚姻殿堂”时十九岁,这一年王弗十六岁。按苏轼自己的说法,他本想过隐居生活,既不想娶妻也不想做官,只是迫于家庭压力,才不得已结婚考进士。不过王弗进了苏家,伺候公婆无微不至,让苏轼很感动。更让苏轼吃惊的是,王弗没

  • 乾隆一生中的三段恋情:曾爱上父亲妃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乾隆皇帝的臣子们,从理藩院尚书和珅、大学士松筠到新任两广总督长麟,以及陪伴全程的天津道台乔人杰和通州协将王文雄,都对马戛尔尼使团很友好。访华期间,满清官员赐予了特殊照顾,许多做法不符合现代外交惯例。比如说,英国使臣需要一条内裤,陪同得知后,买来送给他,并不收钱,都在

  • 揭秘开元盛世的唐玄宗为什么迷恋杨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创造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后来竟然使得唐朝国力急转直下,这不得不说是杨贵妃的功劳,那么唐玄宗为什么痴迷杨贵妃呢?网络配图唐玄宗早期,勤于政事,使大唐进入巅峰辉煌,堪称大唐盛世,晚年,唐玄宗认识杨玉环后,对于政事也不再过问,对此,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说法就多了!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经过白居易《长恨

  • 帝王秘闻:同治帝是同性恋死于梅毒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同治帝19岁就病逝了。他究竟得的是什么病,是梅毒,还是天花?这是一个历史之谜。一同治帝病逝经过网络配图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日(1874年11月28日),同治帝患病。二十日懋勤殿传旨,自十月二十日至十一月初一日,同治帝都不上课。有人说,他得的病是天花。其实不是天花,而是梅毒。慈禧对同治帝的一言一行都是十

  • 朱元璋嫔妃众多为何没落下"荒淫"的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没有一个好的皇后,朱元璋的后宫却很幸福,自然是因为皇后马秀英的仁慈。因为马皇后的出现,中国帝王的后宫里才多了一位值得称道的女性。网络配图刘邦没有一个好的皇后,朱元璋的后宫却很幸福,自然是因为皇后马秀英的仁慈。因为马皇后的出现,中国帝王的后宫里才多了一位值得称道的女性。在与马秀英认识前,朱元璋不像

  • 太平天国洪秀全养2300名女人 用处不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太平天国精神领袖洪秀全,闹起义的真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想过上好日子,所以在太平天国造反事业如火如荼时,洪秀全也开始骄奢淫逸起来,都说皇帝三千佳丽,但实际上也就十几个后宫嫔妃,而洪秀全竟养了2300名女人,他能吃的消吗?而且这2300名女人用处还不一样,简直让人大开眼界。网络配图洪秀全是落第秀才,后来接

  • 朱元璋灭掉的元军最少却能最后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元朝以后,即是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元朝是朱元璋推翻的,好像元朝戎行也主要是朱元璋灭掉的。但是,博主刘继兴在查阅史料时却惊讶地发现,在元末的各路起义军里,朱元璋所部是消除元朝戎行起码的一支。那么,灭元军起码的朱元璋为何能终究统一天下?朱元璋是如何故较小的价值登上开国皇帝宝座的?网络配图在那个群雄并起的

  • 明太祖朱元璋的妻室马皇后竟然是别人“送”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的后宫很幸福,自然是因为皇后马秀英的仁慈。因为马皇后的出现,中国帝王的后宫里才多了一位值得称道的女性。在与马秀英认识前,朱元璋不像刘邦那样有前科,既无情人,也不游手好闲。他放过牛,做过和尚。因为瘟疫,家里的人全死光了。因为贫穷,父母哥兄死后只能用草席埋了了事。朱元璋成了孤儿,可以说家境比当年的

  • 宫廷争斗:杨广为争储亲手掐死庶出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更有甚者,他还亲手掐死庶出子女,以示自己只和正妻生儿育女。他处处假戏真做,显示自己以父母为榜样,节俭持家,不近声色。这一招还真管用,独孤皇后被他蒙在了鼓里,一个劲儿地夸赞杨广是“仁孝”之子。隋炀帝杨广愤愤不已的隋文帝于是下诏不准朝贺东宫。从此,杨勇的恩宠越来越少,隋文帝对他的行为有了防范之心。杨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