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太祖朱元璋不出兵打杀使臣的日本有何隐情?

明太祖朱元璋不出兵打杀使臣的日本有何隐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966 更新时间:2024/1/17 11:18:26

朱元璋为了做到皇帝的位置打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实力持平的对手,也有实力相差悬殊的对手,但是最终还是化险为夷得到了江山。可是朱元璋却一直都不敢对日本出兵,这其中有怎样的隐情呢?

明朝建立之初

纵览中国历史,但凡一个大一统朝初定,总是希望四夷宾服。明朝也不例外,朱元璋即位之初就派使臣下国书到日本,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希望他们来朝贡,二是责令他们解决扰明倭寇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果,国书送达后,日本不仅没来朝贡,反而砍了使者的脑袋。泱泱天朝大国被小小岛国羞辱,朱元璋恼羞成怒,扬言出兵,要征服日本。

针对朱元璋的开战威胁,日本摄政王怀良亲王针锋相对,写了一封回信。这封信不卑不亢,绵里藏针,表面上给了“天朝”面子,实际却暗藏“奉陪到底”的强硬。

日本对中国的态度

灭亡前,中国是日本的榜样。南宋灭亡的时候,日本举国茹素,进行哀悼。可见,日本的“中华情结”其深厚。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因日本不来朝贡,造大船7000艘,两伐日本,结果船队均被台风摧毁。通过抗元,日本大大提高了战胜中国的信心,对中国也不再崇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百年后汉人复国成功,但继起的明王朝在日本人的眼里,已经失去了正统地位。中国自南宋以后就不再是他们崇尚的正源华夏明了。朱元璋鄙视日本由来已久,在他眼里,日本就是个“国王无道民为贼”的小丑。

但日本却认为自己比明王朝更有资格继承中华大统。大明与日本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然而,面对朱元璋的步步紧逼,日本当政者还是寸步不让。他们除了上述两个原因,还有什么更撑得住的理由呢?

追寻历史的深处,我们发现:日本当政者的“战略”眼光原因,甚至占据日本对抗中国底气的更大比重。

怀良亲王认为,中国作为一支大陆力量,对外张力极其有限,从未有征服海上岛国的记录,何谈海战胜利经验?

中国海上作战能力不比日本

所以,这个执掌日本大半江山的王者,虽承认本国实力还没有强到能战胜中国的程度,但料定大明皇帝不敢做蒙古远征军都做不到的事,朱元璋的战争威胁不过是说大话而已,所以自己也来个以牙还牙,放出“大话”—放马过来,俺不怕你!

图片来源于网络

果如日本所料,尽管日本一再不敬,朱元璋仍然只是大话压人,始终不敢轻举妄动。不知他是忌惮日本“神风”,害怕重蹈蒙古之辙,还是韬光养晦,总之后来没和日本一般见识。

再后来,朱元璋在留给接班人的丹书铁券中,明确规定日本为“不征之国”。原来,他从日本的应战书中找回了面子—既然日本称我为“天朝”,自称为“臣”,朕也就宽怀大度,不再追究日本杀使者的事情了。

朱元璋的无奈之举

朱元璋此举看似大度,实则无奈—我不打你了,你也别惹我。大明时期,中日力量虽不对等—大明国力明显高出小打小闹的日本几筹,但从两国对抗的气势上看已呈均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明朝海军发展迅速,但和日本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毕竟人家是岛国人民,靠水而生,海上实力自然很强大。

这应该是朱元璋不敢出兵的主要原因。其次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敬仰,也满足了大明皇帝的虚荣心,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日本因靠海而居,所以水上实力较强。而朱元璋只是陆地军队比较强大,水军上的实力不如日本。再加之日本多明朝俯首称臣,所以朱元璋也就打消了出兵日本的想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参做宰相3年整日醉生梦死为何却被称为贤相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朝历代,厉害的丞相和宰相有很多。被称得上“千古贤相”的,像跟着刘备从无到有然后又被托孤六出祁山的诸葛亮;像打理朝政四十年不用皇上上朝的万历首辅张居正;像刚直不阿敢于直言上谏的魏征……这些人的功绩彪炳史册,都是以正面形象而为人所知。网络配图但是有一名宰相,他没有什么功绩,执政期间吃喝玩乐,却也被

  • 曹操都不敢称帝 为何曹丕一上来就敢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在三国中前期消灭了袁绍的势力基本上已经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后期又去往南方征讨孙权,北定西凉,实力愈加强大。网络配图建安二十一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这时的曹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汉献帝虽说是个皇帝,但无非就是曹操的傀儡,贵为皇帝没有一兵一卒可以调遣,任何事情都要听曹操的调遣。曹操已经权倾天

  • 朱元璋的变态管理:还曾将洁癖画家绑在粪桶上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泥腿子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好不容易坐定江山。为了守住江山,他想出了一系列招数来管理官员们,还培养了一支“皇家秘密警察部队”——锦衣卫。昨天,明史专家马渭源作客《市民学堂》时感慨:明初的官员不好做,衣食住行都有严格标准,对于贪官,朱元璋从不手软。当时有一系列酷刑,譬如剥人皮,洗刷人肉,抽肠,阉割……图片

  • 司马懿是如何在三国这一乱世拔得头筹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军事家,他极擅长谋略,有城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司马懿是如何在三国这一乱世拔得头筹的?网络配图久看三国,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司马家族成为了这场乱世的赢家。而在这英雄辈出的年代,曹操,刘备,孙权等这些能人猛将,均被大浪淘尽了身躯,融进在冰冷的泡沫中。但纵观历史,司马氏的成

  • 失去皇族特权的刘秀反而务农持家做生意都拿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刘秀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刘钦因思虑国事家事,身心交瘁,积劳成病,竟一病不起,在汝南郡南顿县令的任上去世了。刘钦的死对孤儿寡母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从此失去生活来源的母子没有办法在南顿呆下去了,刘秀的母亲樊娴都便在小叔子萧县令刘良的护送之下,带着刘秀和刘伯姬回到了家乡——舂陵

  • 丰臣秀吉在统一全日本后曾经准备侵略中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日本结束了战国时期后,丰臣秀吉曾准备侵略中国,他向朝鲜国王致信,要求借道出兵大明,遭到朝鲜的拒绝后,丰臣秀吉决定先打下朝鲜,再对大明用兵。图片来源于网络日本的战国时期,延续了一百多年,和中国的战国一样,人才辈出,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各路豪杰大显神通,争着建功立业,光耀门楣。而在和平时期,功臣太多,

  • 揭秘汉武帝刘彻如何让汉朝走向天下无敌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刘彻十六岁登基,为巩固皇权,汉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网络配图 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

  • 揭秘孙权究竟受了什么刺激:废太子 杀幼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无论电视剧还是正史,野史,孙权都是一个贤明的君主。曹操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刘备有“吾不可以再见之”的赞叹。诸葛亮,蒋琬也都称赞孙权的用人之术。孙权有雄心壮志,又有远见卓识,正式称帝后,派军士万人出巡台湾,继承其父兄基业以后,致力开疆拓土发展吴国的势力征黄祖,平江夏,攻皖城,取荆州,至公元22

  • 周瑜气量狭小是谣传:音乐素养高必修养广博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周瑜(175—210)字公瑾,三国时东吴大将,年轻时跟随孙策,二十四岁拜中郎将,人称“周郎”。江东乔(桥)公有二女,皆美貌超群;孙策自娶大乔,周瑜娶了小乔。周瑜后辅佐孙权,任前部大都督,风流倜傥,骁勇善战,兼之长得硕壮俊美,是当时有名的“少帅”。在孙吴政权建立之初,他屡建战功,最著名的战例,是作为统

  • 诸葛亮为何在火烧上方谷时马失前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一生足智多谋,天文地理、兵法神算、奇门遁甲无所不能。尤其是夜关星相的本事堪称一绝,犹记得他在赤壁大战中就是靠此技能巧借东风,获得大胜。网络配图那为何会在火上上方谷中马失前蹄呢?这里面有什么科学解释吗?然而,在火烧上方谷时,诸葛亮却只猜到了开始,未估算到结尾。原本在大火之下,司马懿欲自刎而死,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