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出身贫贱却功彪史册,韩信壮烈而悲情的一生死如何造成的?

出身贫贱却功彪史册,韩信壮烈而悲情的一生死如何造成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711 更新时间:2024/1/25 2:43:50

每当一提起韩信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在楚汉之争这段精彩的历史中,风云际遇英雄辈出,而韩信绝对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代表人物,他的军事才能在当时无人能出其右,功彪史册但却连连被降职、被猜忌造反直至最终为吕后设计擒杀,结束壮烈而悲情的一生。

纵观韩信的一生,如果他愿意,完全可以以另一种活下去,然而可惜的是,他不但功高震主,还杀错了人,加速了自己的生命终结。

01 兵仙韩信,功高盖主

韩信,不但是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更是我国历史上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首先,在军事理论方面,他著有《韩信兵法》三篇,还曾和张良一起整理兵书兵法,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战术技法,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而说到率军打仗,韩信更是用兵如神奇谋百出,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可谓身经百战无一败绩。被汉高祖刘邦誉为“能统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如果说,汉初三杰对汉高祖刘邦来说,是左膀右臂一样的重要人物,对汉朝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汉初三杰中的韩信,更是难得的将才,以非凡的军事才能屡建奇功,帮刘邦打下半壁江山。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然而,正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所说的:“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历代封建君主治下,功高震主者多没有好结局。韩信更是不例外。

他的功劳大到让刘邦夜不能寐,被屡次三番夺回兵权;从经营多年齐国被迁至楚地为楚王,又被人诬告谋反,一路坐囚车见刘邦,然后贬为淮阴侯,不得不时常称病在家,却最终还是躲不过鸟尽弓藏的悲哀。

据《资治通鉴·汉纪》记载:太祖高皇帝十一年(前196), 韩信被吕后和萧何合谋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并被夷灭三族,一代军事奇才就此结束短暂而不凡的一生。

这样的杰出将领没有死于沙场马革裹尸,反而因功名过盛而被当权者谋杀,实在是令人痛惜。因此,很多学者都在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促成了韩信的悲剧?若韩信想要不死,他该怎么办?

韩信之死因素固然很多,但在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错误就是他杀了对自己极为重要的两个人。

02 一错:不念旧情杀项羽

韩信最初的伯乐是项梁,项梁被杀后,韩信就追随了项羽。在战神楚霸王项羽面前,韩信并没有被重用,"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后来,满腔抱负无可施展的韩信离开项家军后,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逐渐打出了自己的名声,有了"军中鬼才"的称誉。

在齐国平定之后,韩信与龙且对战。龙且战死,项羽派武涉去游说韩信,希望韩信与楚联合共同抗汉:“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武涉十分透彻而直接地向韩信点明了局势:韩信帮谁决定着谁能成为楚汉之争的胜利者。假如他继续帮着刘邦不一定会有好结果。因为刘邦为人心胸狭隘多疑,项羽死后,刘邦必然会翻脸无情。

后来的事实说明,武涉对刘邦的品行分析一针见血。而韩信不以为意,谢绝武涉说:

“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接着,谋士蒯彻也以相人术告诫韩信,有震主之功最后必然很危险,并劝韩信自立为王,与汉、楚三分天下。韩信最终还是选择相信刘邦,宁愿“士为知己者死。”最后,有了韩信帮助的刘邦汉军,很快把项羽逼得在乌江边自刎。

谁料想,项羽刚死没多久,刘邦就急匆匆收回了韩信的军权,怕他根基太深无法掌控,还将他由齐王变为楚王,以削弱韩信的实力。

也许这就是天道轮回,楚军曾是韩信容身之地,项梁对他也有知遇之恩,而最后楚却因韩信所灭,果真是世事无常人心莫测。

03 二错:为自保逼戕钟离昧

钟离昧原是项羽麾下的一名将官,项羽自刎于乌江后,钟离昧念着曾经和韩信私交不错,就投奔了韩信。而刘邦却一直在通缉捉拿钟离昧,于是有人便以钟离昧为由头,告韩信谋反。巧的是,这正中刘邦所想。于是刘邦听信陈平之计,以命诸侯到陈地相会为名,准备拿下韩信。

韩信顿时不知所措。想起兵造反,却又自认为自己是开国功臣劳苦功高,不必惊慌。左右纠结中,便有人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昧去跟刘邦请功,就会没事。韩信心动了,但又不想背负杀害好友的骂名。于是明示暗示,钟离昧一气之下,自刎于韩信面前,死前骂道:“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 “公非长者!”

然而,虽然钟离昧已死,韩信却没能再获得刘邦信任,而是被押回了洛阳,改封为淮阴侯,军权更是又一次被夺。从此后,韩信在刘邦面前没兵权没信任,一天比一天落魄,只能任人揉搓直至被迫害而死。

想当初,韩信拒绝项羽拒绝了三分天下,也相当于拒绝了自己的活路。因为,刘邦拉拢韩信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项羽太强。项羽一死,韩信就成了刘邦的心腹大患,但又不能明目张胆除掉,于是刘邦便处处挖坑折腾韩信。

继而就有了游云梦、擒韩信、封淮阴侯,把一代大将困于方寸之间;最后,被吕后设计,以韩信“恩人”萧何为饵,诱斩韩信于长乐钟室 。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

假设说,死了项羽之后,韩信哪怕选择保下钟离眛也可能多一个活命的筹码。就算刘邦抓了他,也不敢把他怎么样。因为以钟离眛跟韩信的交情,和他们在楚地的影响力,很可能会就此起兵。而当时局势初定,楚地一反可能导致的连锁反应将极为棘手,因此刘邦不敢轻举妄动。可惜的是,韩信选择背弃好友,逼其自杀,让刘邦省心又省事,也加速了自己的末路之旅。

有人说韩信:"至如信者,国士无双。"这只是对刘邦而言。对其他人,韩信可是毫不犹豫,该放弃就无情到底。因此,他虽然带兵无数却由始至终都像光杆司令孤身奋战,到死也没有人为他求情。

可惜可叹,韩信虽然用兵如神,却缺少政治头脑,情商也不够高。如果,他当时真的与项羽合作,后来的皇帝是不是刘邦还未可知!至少他也不会被人迫害而死。只不过,假设只是假设,历史已然尘埃落定。韩信艰辛的成长经历、卓越的军事才华、佐汉破楚的非凡功勋对比着那令人痛惜的不得善终的英雄末路,一切都早已成了既定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如果真敢设空城计,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空城计,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熟读三国正史的读者诸君都知道,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是故事里的事,也是现实中绝对没有发生的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事被张郃打回去了,连带着“常胜将军”赵子龙也吃了败仗,从镇东将军降职为镇军将军。诸葛亮降职不降权,那是因为除了诸葛亮,谁也管不了蜀汉那么一大摊子事儿。就是按照

  • 三国时期三位比较著名的李丰分别是谁?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三位比较著名的李丰分别是谁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在汉末三国时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单字,比如刘备、张飞、赵云、关羽、马超、黄忠等。在此基础上,重名,也即同名同姓的情况,自然是难以避免了。比如当时的东吴和蜀汉,各有一位名为马忠的武将。对于东吴的马忠来说,大家都很

  • 历史上真实的孙太后,都干了哪些为国操劳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历史上真实的孙太后,都干了哪些为国操劳的事情?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大明芳华》的女主角孙若微他在电视剧中是靖难遗孤,让孙愚收养而她的妹妹却和她失散多年,她和妹妹在宫里相认,他们爱上同一个男人朱瞻基,作为朱瞻基真正心爱的人孙若微最后成为让儿子怨恨,被国人唾弃的太后,历史事实真的是这样的

  • 长孙无忌为何会拒绝李世民想立吴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长孙无忌为何会拒绝李世民想立吴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代帝王,李治在位初期,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创造了“永徽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唐朝人口最多300万户,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曾一度增长到380万户。因此,司马光

  • 苏轼被贬黄州的原因是什么?与王安石主持变法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苏轼被贬黄州的原因是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苏轼被贬黄州,直接原因是“乌台诗案”,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王安石变法时的新旧党争。宋神宗在位时,曾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本就遭至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再加上变法过程中因急功近利、用人不当等原因导致新法变质,进而引发了新

  • 李隆基能创造开元盛世靠的是什么?为何别的帝王不能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李隆基能创造开元盛世靠的是什么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当之无愧的顶峰;但这并不是由于唐玄宗有多么的卓越。如果就个人综合能力而言,他可能比不上很多帝王,与曾祖父李世民相比更是差得远

  • 长平公主是什么身份?她在历史上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长平公主长平公主是大明末代皇帝崇祯帝的宠女,闺名朱媺娖,她是崇祯帝好多个公主中唯一活下的。十六岁的长平公主被许配给周世显,可是由于李自成进犯京师导致他俩的婚姻大事被暂搁。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沒有给大明朝和崇祯帝喘气的机遇,没多久精兵就攻进了北京城。心如死灰的崇祯帝

  • 汉武帝立八岁刘弗陵为太子,他为何要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对汉武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刘彻,西汉的第七位皇帝,是汉民族,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和探索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雄才大略的皇帝之一。十六岁继位,七十岁驾崩,在位时间五十四年,在古代那个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里,他的身体素质不得不说是极好的。然而,刘彻明明坐拥后宫佳

  • 诸葛武侯的《出师表》提到过哪些武将?为何没有赵云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武侯《出师表》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众所周知,诸葛武侯的《出师表》是中国古文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出师表》的主要内容大体上分为三种:第一是诸葛武侯向后主刘禅介绍出师北伐的原因;第二是劝谏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第三是向刘禅推荐要重用的人才,比如郭攸之、费祎、蒋

  • 东周最后一位天子周赧王在位时间有多长?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东周最后一位天子周赧王在位时间有多长。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朝代,和西周相对应。众所周知,在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引发了周王朝的内乱。西周覆灭后,郑国、卫国、晋国等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东迁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