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长孙皇后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历史上的长孙皇后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252 更新时间:2024/2/5 18:22:47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翻遍中外封建社会的帝王史,多少帝王们的重臣元勋至亲密友、儿女妻室,虽荣耀显贵于一时,但最后往往成了政治舞台上的牺牲品,有的还身首异地,惨不忍睹。唐朝太宗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却能与太宗相安无事。

她十三岁嫁给李世民,当时李年仅十六岁,还是隋王朝的一位臣民。李世民当了皇帝后册封她为皇后,他们一直和睦相处,感情甚笃。李世民还不时主动地拿国家大事方面的有关问题请她发表意见。更为难得的是,当长孙皇后英年早逝,那时李世民还十足四十岁,但他再也没有另封皇后。一度李世民还在御苑中筑起一座高楼,以便远望长孙皇后下葬的昭陵,寄托他的思念之情。

长孙皇后究竟有什么人生诀窍呢?下面几件小事也许能略见一斑。

一、动之以情,为魏徵撑腰

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生有一个女儿,被封为长乐公主,也许这位公主有特别讨人喜欢的地方,一直受到父母亲的格外钟爱。李世民治国有方,唐朝的国力和财力大有增长,当长乐公主出嫁时,李世民早就盘算好了要好好陪送一下,提出陪嫁的东西要比自己的妹妹永嘉公主出嫁时多一倍,场面也要更隆重一些。谁知这件事却遭到了谏议大夫魏徵的竭力反对,认为这样做违反礼仪,况且奢侈之风不可长。

他对李世说:“过去汉明帝封自己的儿子当王时说:‘我的儿子岂敢和先帝的儿子相比!’,因此封的地盘只有汉光武帝儿子的一半。如今陛下陪嫁长乐公主,却要比永嘉公主多出一倍,这岂不是和汉明帝的想法背道而驰吗?”李世民见魏徵扫了自己的兴,又没法加以反驳,闷闷不乐地回到内宫。长孙皇后见李世民的情绪有些反常,就和颜悦色地问他发生了什么烦恼的事情,李世民就将魏徵的话重复了一遍。

长孙皇后听了,面带笑容地对李世民说:“过去我曾经多次听到陛下称赞魏徵,一直没有全弄明白陛下为什么对他特别偏爱,今天才知道他确实是国家的栋梁!我与陛下结发为夫妻这么多年,陛下对我恩礼相加,可谓情深义重,但我还要常常顺着陛下的脸色行事,明知不妥,也不敢轻易冒犯。而魏徵作为一名臣子同陛下的关系远比我要疏远,竟敢置个人得失于不顾,如此大胆地犯颜反驳陛下的意见,这实在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样好的意见,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如果拒绝不听,让奢侈之风蔓延开来对陛下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呢?希望陛下能从长考虑魏徵的意见。”

长孙皇后的这番话语,动之以情,不仅使唐太宗胸中的闷气烟消云散,而且促使他自觉地采纳了魏徵的意见,改变了为长乐公主的婚事大操大办的老方案。

魏徵经常给李世民提意见,有时甚至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出言不逊,态度傲慢,简直不给他留一点面子,常常连在场的其他大臣都感到火辣辣的。对此,李世民偶尔也会按捺不住。有一次,李世民退朝回宫,满脸怒气,杀气腾腾地自言自语:“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下佬!”在旁的长孙皇后一听给惊呆了,她心里明白,皇上今天一定又与魏徵发生了冲突,想不到会发展得如此严重,眼看着就要出现君臣残杀的血腥结局了。长孙皇后见状当然十分焦急,她沉思了一会儿,故意惊奇地问李世民要杀掉谁,李世民怒气未消地说:“魏徵!他经常当着朝廷百官伤我的面子,使我下不了台,真是忍无可忍!”长孙皇后听后,没有立即发表意见,而是转身默默地退到了内宫。

不一会儿,她身穿皇后的衣服,来到李世民的面前,给他“行大礼”。皇后的这种打扮,只有在参加大典或其他严肃的场合才使用,今天她为什么要这样呢?李世民给弄得莫名其妙。长孙皇后便说:“妾听说,君主英明,臣才正直。现在魏徵这样正直,说明陛下十分英明啊!咱们国家大有希望,妾怎敢不祝贺呢!”紧接着,长孙皇后又对忠心耿直、直言敢谏之臣的难得,以及他们对于国家的不可或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巧妙地规劝,使李世民恢复了平静,加深了对魏徵的理解和认识,君臣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场流血事件避免了。事后,每当李世民想起这件事,总是免不了流露出对长孙皇后的感激之情。

二、晓之以利,为马官请命

有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所特别心爱的一匹骏马“无病而暴死”,他不禁勃然大怒,下令将养马的宫人抓起来,并打算将他处死。

李世民爱马成癖,朝野闻名。这也许是他在武力统一中原与边疆的长期戎马生涯中,得益于骑射战术,逐渐养成的一种特别爱好。在当年的虎牢战役中,窭建德军中有个名叫王琬的,乘隋炀帝所御骢马出来挑战,李世民竟仿佛忘记了自己置身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为那匹好马大声赞叹起来。后来这匹马被俘获,成了他的坐骑,在一次远征中死去,他为之深感悲哀,专门命乐工为死马谱写了一首曲子,取名《黄骢叠曲》,寄托他的哀思。李世民即位后,在宫中建筑马苑,专门为他饲养名种良马,他生平最得意的诗作《咏饮马》,也是以马为题材。足见李世民爱马之情非同一般。

这一次,由于养马宫人的过失,使他失去了一匹不可多得的良马,龙颜大怒当然可以理解。但为了一匹马而杀死一个人,情理难容。为了不使皇上的名声受到不必要的污损,长孙皇后站出来为养马宫的人请命了。

她没有半点批评、指责或教训的口气,而是给李世民讲了一个动听的故事:“当年齐景公也是这样,因为死了一匹马而要杀死养马的人,齐大夫晏婴便当场给养马的人列出了三条罪状:你把国君心爱的马养死了,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你使国君因马死而杀人,老百姓知道了必然要埋怨国君重马轻人,滥杀无辜,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你使我们的国君在诸侯中留下坏名声而轻视我们齐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经晏婴这么一说,知道自己处理问题不够慎重,就赦免了那个养马的人。”长孙皇后说到这里,提醒李世民说:“陛下您是爱读书的人,这个故事不会不知道,今天怎么忘了呢?大概是过分气恼的缘故吧!”

经长孙皇后这么一说,李世民茅塞顿开,立即打消了要处死养马宫人的念头。他深情地对长孙皇后说:“要不是你提醒,我差点又干了蠢事。”

三、高瞻远瞩,阻拦亲属参政

长孙氏身居皇后显位,但绝不像历史上有的皇后那样趁机结帮拉派,大搞裙带风,培植后党势力。她平生反对得最起劲的就是外戚干政。长孙皇后曾亲自动笔撰文,对东汉明帝的马皇后,没有能够有效地抑退外戚专政造成内乱的历史教训,进行认真地总结,作为自勉,也用来勉人。

她不仅有言论,而且还有具体的行动。长孙皇后的胞兄长孙无忌,是唐太宗起事前的布衣之交,在玄武门之变中为李世民夺取帝位立下大功。李世民一直将他当作密友至交,委以重任。对此,长孙皇后一直感到惴惴不安,多次向李世民表示心迹:“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女布列朝廷。”李世民因赏识长孙无忌的功德和才干,对他倍加信任,没有采纳皇后的意见,还是封他为宰相。长孙皇后只得自己出面,找哥哥密谈,恳请他坚决辞职。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哥哥一直没有能够离开权力中心。

长孙皇后在去世前,还念念不忘地告诫自己的亲属,千万不要仗势篡权。直到武则天参政时,他的哥哥长孙无忌终于被视作绊脚石而遭放逐,最后落得自杀身亡。

长孙皇后的这些言论和行动充满着智慧和机警,也使李世民对她更加深信不疑。当这位皇后病逝时,李世民悲痛欲绝,他流着泪倾诉道:长孙皇后能够经常规劝我,纠正、弥补了我的许多过失,从今以后,我再也听不到她的善言规劝了!失去一个这么好的贤内助,我怎么能不悲伤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盘点李世民手下三大文臣,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作为强盛的大唐王朝中,涌现了一批帝王,他们或为明主,或为昏君,而在这些明主之中就不得不提一位盛世帝王,他就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虽然他是一个有颇有争议的帝王,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是一个文治武功都很优秀的好皇帝。众所周知,李世民其实是为唐王朝的开创立下了不二功勋,而他之所以能够成功杀死李建

  • 盘点历史上那些有才无德的诗人,你知道几个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司马光不仅是个史学家、文学家,还绝对是个哲学家,对“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种人从“德”与“才”进行分析,不过小时候砸缸救友的司马光,也被后世认为人品有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

  • 刘政会是如何进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刘政会是唐朝名将,在晋阳起兵与抗拒刘武周时立了大功,因此得以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那刘政会在晋阳起兵中立了怎样的功劳,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一,投靠李渊刘政会出自河南刘氏,为匈奴单于冒顿后裔,是北齐中书侍郎刘环隽之孙,隋大理卿刘坦之子。刘政会早年担任太原鹰扬

  • 很多皇后的评价都不高,但长孙皇后为何却是贤后的代表?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总是为人津津乐道,人们喜欢这位美丽,贤良,品德高尚的皇后。在中国古代,女人的地位不高,历史上更是把很多女人写成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尤其是一些大权在握,纵容外戚的皇后,比如汉朝的吕后,后世评价都不高,而长孙皇后则是最为知名的贤后的代表。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

  • 历史上真实的唐高宗李治,是如何为李氏王朝续命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唐高宗李治,是如何为李氏王朝续命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要说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皇帝,那真的是非唐朝的李治不可了。前半生被自己的舅舅给控制着,后半生又让自己的老婆接手了自己手中的权力,在位期间似乎没有什么是他自己做的主,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他是最软弱的皇帝。但是试问,古

  • 郭子仪家族势力那么大 郭家为什么还能相安无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对郭子仪家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安史之乱后,唐朝进入了短暂的太平时期。朝廷为了拉拢功臣,赐官、赐宅,尽量给与物质上的优厚待遇。然而,当时功臣留下的家业,却很难持久下去,名将马璘和马燧就是典型例子,马璘修建的豪宅,以及马燧家的田园,都先后被朝廷收回,这导致他们的

  • 秦始皇死后,他的儿女为什么下场都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在封建历史的长河中,统治者是最高的权力的中心,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登基称帝,皇帝成了我国封建历史的最高位置。得皇位者得天下,所以但凡谁得到了皇位,他就能获得至高无上的位置和滚滚而来的财富,整个天下都是属于他的。因此这个位置非常让人眼红,也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历史上发

  • 虞翻与孙策的关系如何?他为孙策做了哪些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虞翻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烈火岂能伤美宝,覆盆终是见炎晖。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周末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三国时期有很多后人津津乐道的情谊,比如同僚之间、君臣之间,甚至敌对双方。本篇是关于虞翻的事迹。虞翻与王朗之间的事迹,当虞翻送别王朗,再度回归会稽郡,他就要面对

  • 秦始皇嬴政在后世是何评价?为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始皇嬴政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不只是后世有很多“键盘侠”,就连古代也有很多喷子,作为我国第一个开创“帝制”的秦始皇自然也难逃众口。曾为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尉缭懂得面相,就“喷”了上司一嘴:“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

  • 长孙皇后为什么会英年早逝?与她生育太多子女有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能够被人记得起的皇帝数不胜数,但能够被人记得起的皇后却寥寥无几。尽管如此,提到长孙皇后恐怕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长孙皇后,字观音婢,洛阳人。听到长孙皇后的“字”,大家是不是感觉非常奇怪?长孙氏虽然生在洛阳,但她却并非汉人,而是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