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大清第一炒作高手”左宗棠如何自抬身价?

揭秘:“大清第一炒作高手”左宗棠如何自抬身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643 更新时间:2023/12/4 17:29:55

在任何时候,一个人要想出名早,最好的办法是有“故事”,左公恰恰是这样的人。早在学生时期,左宗棠就“好大言,每成一艺,辄先自诧”。他每写完一篇文章,都要先自我欣赏一番:怎么写得这么好,难道真的是我写的吗?联系到后来左宗棠到军机处上班,读到李鸿章的奏折时,“每展阅一页,每因海防之事而递及西陲之事,自誉措施妙不容口,几忘其为议此折者,甚至拍案大笑,声震旁室。明日复阅一叶(页),则复如此……凡议半月,而全疏尚未阅毕”,读一页即故意拍案大笑,半个月都没读完,此情形和学生时代如出一辙。

成年后的左宗棠,更是擅长“编故事”。第一个故事,道光十年(1830年),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丁忧回湘,当时年仅18岁名不见经传的“农村知识青年”左宗棠拜访他,贺为左之才气所惊,“以国士相待”,与左盘旋多日,谈诗论文,还亲自在书架前爬上爬下,挑选自己的藏书借给左看。此事载于《左文襄公年谱》,问题是二人见面的事,其他人并不在场,如何佐证?极有可能是左公自己创作或传播出来的。贺长龄是晚清的大学者,贺长龄之弟贺熙龄是左宗棠在城南书院的老师,他非常喜爱左宗棠,称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也仅此而已。

第二个故事,道光十七年(1837年),回家省亲的两江总督陶澍见到20多岁的举人左宗棠,“一见目为奇才”,“竟夕倾谈,相与订交而别”。不久又和他订下了儿女亲家。这个故事较之前一个更是“别有用心”。陶澍爱才,左宗棠得知陶大人回乡必经醴陵,故而事先写下一副对联:“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上联“印心石”隐含了陶澍一个引以为豪的故事,看到此联,自然心花怒放,引为知音;下联更赤裸裸地拍了陶大人一记马屁。总之,一副对联击中了一个传统士大夫官僚的软肋,竟然不顾年龄和辈份悬殊,与之结为亲家。

第三个故事,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云贵总督林则徐在回家途中,因为闻悉左的大名,特意邀左到湘江边一叙。林则徐“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宴谈达曙乃别”。其实,林则徐见左宗棠,并非“闻听”其大名,而是缘于陶澍。陶、林二人关系不浅,左又是陶的亲家,陶在信中早已向林大人介绍过许多故事。左公拜见林大人,也是因为陶亲家的授意。林大人乐得给陶公一个面子,自然不惜美言。那么,三个故事都聚焦在左宗棠的“奇才”上,此时的左公到底露出过什么奇才来?后人很难晓得。凭常识判断,无非是左宗棠的口才,至于诗文之才——左公显然不如李鸿章,至今不见左公留有名诗文。至于其它才能,凭初识的一面应该难以判断。

为了抬高故事中的人物,左宗棠也毫不吝惜地抬举他见过的名人,如林则徐在左宗棠心目中被视为“天人”。更关键的是,这些故事一般限于二人交往之间,外人之所以得知,无非是当事人的对外传播。于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反正都变成了故事。对此,《清史稿》中说得直白:“(左公)喜为壮语惊众,名在公卿间。尝以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胡林翼亟称之,谓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还有一个经典段子,说的是长沙发生“劣幕事件”,左宗棠被人告发,受到追查,有个叫潘祖荫的大臣向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更是将左公抬到天上。

潘祖荫的一道奏折果真如此管用吗?非也,左宗棠之所以被赦,完全得益于曾国藩、胡林翼、郭嵩焘等人的保救。而潘祖荫这句话或许是真的,却未见载于《清史稿》,倒是在民间广为流传。其所以流布者,无非是左公有意炒作,这与左公“喜为壮语惊人”的秉性极为相得。因此,当左宗棠后来抹杀曾国藩的救命之恩,即令时人感觉不公,为之抱不平。

左公擅长炒作,其手法其实很容易一眼看穿。比如湖南巡抚张亮基派人三顾茅庐,“制军于军谋一切,专委之我;又各州县公事票,皆我一手批答”等话语,都出自于左公书信。好在几任湖南巡抚都还大度,否则这些话将一介地方大员置于何地?

左宗棠有才有谋不假,但他的为人识人实在有待商榷。他攀附贺长龄、陶澍、林则徐等人,固然能依托他们之大名成就自己的名气,但这些人对他事业并无帮助。相反,他瞧不起的“才具稍欠开展”的曾侍郎,才是他真正的伯乐、恩主。曾国藩对此看得很清楚,晚年他曾对幕僚赵烈文说:“左季高喜出格恭维。凡人能屈体已甚者,多蒙不次之赏。此中素叵测而又善受人欺如此。”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纵横马上近四十年的曹操为何会无心也无力统一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丕为什么没有统一三国,三国时期刘备为什么统一不了天下,曹丕不死能统一三国吗

    曹操二十余岁时于征讨黄巾军起家,以为国家讨贼立功为本愿,从此纵横马上近四十年,几乎无一岁不出征,可惜终究未能一统江山。若论原因,最直接是看军事,击败袁绍后,曹操至少有两次统一天下的机会──赤壁以及汉中之役。其中赤壁之战前夕是他最接近统一的时刻。当时北方初定,荆州投降。被他视为心腹之患的刘备一路逃亡,

  • 蜀汉最忠烈父子与赵云庞统齐名 名字却被写错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庞统甄洛赵云可以组一队嘛,赵云法正庞统,刘备庞统赵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刘备兵败夷陵,蜀汉一方死伤无数。黄权降魏,后位列车骑将军,享尽荣华富贵。另有杜路和刘宁降吴。但是,也有人殉国全节,让叹息。讹传先主死于军中,吴夫人望西遥哭,投江而死,算是殉情。傅彤死而不降,算是殉国。傅彤是夷陵之战悲曲中一个高亢激越的音符。他主动请缨,在形势危急的时候,不顾个

  • 李元平自诩大唐名将第一人 面对叛将屎尿齐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为什么单雄信不投靠李世民,单雄信最后投唐了吗,李世民得力干将

    唐有“撒尿李元平”历史上有不少人自命不凡,认为自己天生奇才,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有一番作为,但是一碰上战事,纷纷露馅,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典型的“带汁诸葛亮”。不过大唐,出了一个更稀奇的人物,人称“撒尿李元平”。李元平是李唐宗室,他的周围有一批爱吹牛的朋友,比如陶公达,张慈等人,为了扩大影响,他们

  • 杨广究竟是怎么死的?原来死于利欲熏心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广死是哪几,杨广死法,杨广死于

    其实,杨广还很怕死的,幻想能得到宽恕,他曾对萧皇后说:“痛痛快快地喝酒吧,不管怎样,朕不失为长城公,卿亦不失为沈后。”在兵变前,江南还曾传出一首童谣:“江水何冷冷,杨柳何青青,人今正好乐,已复戍彭城。”公元618年)4月10日傍晚,一片昏暗。江都城内的叛军开始行动了。冲在最前面的杀猪佬司马德戡,只见

  • 元朝为何尊儒重文:元朝尊儒重文的局面是由谁开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科举制废除的原因,元朝的文教政策,元朝儒学的发展

    自古良相难求。好宰相胸怀大局,治国安民,协助皇帝修平域内,是黎民百姓之幸,是国家社稷之运,是天下苍生之福。耶律楚材就是这样一位良相。在担任元朝宰相的权位上,他提出“以佛治心、以儒治国”的主张,以善意待天下,以大道行天下,以制度管天下,为中华文脉的延续和中华民族的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耶律楚材(1190

  • 戚继光如何选兵:行动伶俐的不要因关键时刻靠不住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戚继光招兵四要四不要,戚继光练兵的地方在哪,戚继光对付骑兵的战术

    古往今来,要做好一件事情都很难。特别是需要许多人合作的事情,尤其难。最痛苦的,是一个聪明人面对一群猪队友,那种无力吐槽、无处哭诉的感觉,相信今天许多人都体会过。但是,事情还得做。你不动手,麻烦不会自己飞走。明代抗倭战争中,就有这么一个中层干部,面对重重困难,不气馁,不退缩,苦干实干加巧干,最终拉出了

  • 秦良玉: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载入正史的女元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代女将秦良玉生平,一代女将秦良玉,明朝女将军秦良玉照片

    秦良玉(1574-1648),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末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花木兰”,也是在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被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她代夫出征,北上抗清,战功卓著,《明史》专门用了一个章节《秦良玉传》来记录她。秦良玉是一个秀外惠中的女子,因此择偶眼

  • 大宋王朝的传奇奸臣贾似道:一代权臣的误国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宰相贾似道,大宋王朝小说颜廷瑞,穿越明朝败家子

    一个朝代的兴起,必然离不开许多才俊之士的共同努力,一个王朝的灭亡,同样由于一群群的蛀虫侵蚀所致,如夫差时期的伯海为秦二世所倚重的赵高,北宋末年的蔡京童贯,虽然说即便没有这些人的身影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其所在朝代灭亡的命运最终也无法更改,但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是终结一个王朝的催化剂。当然,历史上的亡国之臣

  • 揭秘:乱世英雄程咬金竟然是打仗勇猛的贵族子弟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罗成单雄信为什么结仇,乱世英雄程咬金电视剧,瓦岗寨程咬金为什么退位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一提起这两句谚语,中国人是耳熟能详。说起程咬金,好多人都是通过小说、戏曲和电视剧来了解他的。那么唐代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其实,唐代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给人的印象与演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截然不同的。程咬金,原名咬金,后改名为知节,济州东阿斑鸠店人,生于

  • 林则徐的悲惨下场:民族英雄林则徐是死于谋杀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林则徐因为什么去世的,林则徐有后人吗,林则徐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林则徐墓位于位于福州北郊马鞍村金狮山南麓。封土隆起,形如覆釜。封土后护坡正中饰一圆形的“寿”字,字径0.82米。林则徐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他为人刚直,为官清廉,历经宦海沉浮,逐渐地成为大清王朝的封疆大吏,一百多年前的那场惊天动地的禁烟斗争和销烟行动更是让他成为万世敬仰的英雄人物。但历史的笔往往止于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