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灭蜀之战时姜维能挡住钟会15万大军,靠的是什么?

魏灭蜀之战时姜维能挡住钟会15万大军,靠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713 更新时间:2023/12/6 23:46:35

姜维,字伯约,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公元263年8月,执掌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发动了魏灭蜀之战。此战,曹魏总共派出了18万大军。当然,这18万大军一开始没有集中在一起,而是兵分三路来进攻蜀汉。其中,邓艾率领3万多兵马,进攻沓中一带的姜维,诸葛绪率领3万多兵马,负责堵截姜维,防止姜维回防蜀地,至于钟会,则率领10多万大军,以此正面进攻蜀汉的门户——汉中。

结果,钟会顺利突破了汉中防线,可是,诸葛绪却没有拦住姜维。于是,钟会趁机兼并了诸葛绪手中的兵马。在此基础上,钟会直接执掌了15万左右的兵马,这也为钟会最终造反埋下了伏笔。不过,虽然钟会拥兵15万,却被姜维挡在了剑阁一带,迟迟无法兵临成都。那么,问题来了,姜维凭借一座剑门关,为何能挡住钟会15万大军?

首先,在魏灭蜀之战中,远在沓中的姜维,先是邓艾交手,然后甩开诸葛绪,从而赶在钟会之前来到了剑阁。而就钟会来说,握有15万兵马,却迟迟无法突破剑阁防线,这也是邓艾能够后来居上,立下灭蜀大功的重要原因。换而言之,如果钟会顺利突破剑门关这一道关隘,根本就不需要邓艾冒险偷渡阴平了。在剑阁之战中,防守一方的姜维最多拥有5万兵马,这是因为蜀汉总共只有10万兵马,这10万兵马分布在各个要地,加上都城成都还留有一定的预备兵马。因此,姜维在剑阁能动用的兵马,最多只有5万人。

但是,凭借着这5万兵马,姜维却让钟会的15万兵马寸步难行。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剑门关确实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完全可以和函谷关、虎牢关等相提并论。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汉德县有“大剑至小剑隘束之路三十里,连山绝险”,于此“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又于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成为军事要隘。

从地图上可以发现,剑门关处在崇山峻岭之间,是汉中到成都的重要通道。在剑门关的两侧,都是险峻的高山。在此基础上,姜维只要用很少的兵力守住这座关隘,那么,剑阁之外的敌人,就很难突破这道防线。也即钟会虽然有15万大军,但是,在攻打剑门关的时候,一下子只能动用数百上千人,根本无法将兵力上的优势发挥出来。

同样的道理,姜维的兵马虽然只有5万人,约为钟会大军的三分之一。但是,姜维兵力上的短板,已经被剑阁的地形优势所掩盖。在汉末三国时期,只要步兵、骑兵、水师等兵种,本来就很难逾越这些易守难攻的关隘。此外,钟会大军在攻打剑门关的时候,仰攻,也即从低处向高处进攻,这本来就是事倍功半的进攻方式。

因为钟会一方处在低处,在攻打剑门关的时候,需要更大的消耗,而姜维作为防守一方,完全可以借助于弓箭等器械,以此最大程度杀伤对方。在损兵折将之后,钟会大军因为攻关不克,只得暂时引兵后退,而姜维则继续据守。一定程度上,此时的曹魏大军,可谓处于 “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又是前狼后虎、进退维谷的僵局。钟会屡攻不下,但剑阁又是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不能放弃,加上魏军粮食不继,军心开始动摇,这让钟会的手下已经开始担心前功尽废了。

不过,在钟会和姜维相持在剑阁一带的时候,邓艾却创造了古代战争历史上的奇迹。对于邓艾来说,提出了偷渡阴平的建议。在邓艾看来,自己在进攻涪城的时候,如果姜维从剑阁赶来救援的话,那么剑阁势必防御空虚,钟会可以顺利突破剑阁防线。如果姜维不来救援涪城,则自己可以顺势直指蜀国都城成都。

最后,在邓艾偷渡阴平后,姜维并没有回师救援了。一定程度上,这或许是因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手中,还握有一支御林军,足以抵挡偏师突袭的邓艾。况且,姜维牵制钟会的15万大军,本来就容许其分兵支援后方。但是,让姜维失望的是,诸葛瞻并没有据险而守,反而主动出击,和邓艾大军展开正面较量。于是,邓艾成功斩杀诸葛瞻及张遵、黄崇等人,魏军进占绵竹,并立即进军成都。当邓艾兵临成都之后,蜀汉兵多在剑阁,而成都兵少。所以蜀国君臣闻魏军到来时,皆不知所措。有人建议先逃向南中地区,也有人建议东投孙吴,其中谯周这位老臣则力主降魏,群臣多附和。

对此,在笔者看来,不管是先逃往南中,还是投靠东吴,实际上都会带来一定的转机,也即当时的蜀汉,并不是到了非投降不可的地步了。因为钟会的15万大军需要巨大的粮草消耗,而蜀地道路艰险,诸葛亮的几万兵马都经常因为运粮困难而退兵,所以,只要再拖几个月的时间,这场战役完全会有转机的。可惜,后主刘禅没有负隅顽抗,而是向邓艾归降。直到后主刘禅归降时,钟会依然无法突破剑阁防线,因此,后主刘禅这才下诏给姜维,命令其放弃抵抗,从而让姜维前期的努力全都功亏一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刘恒是如何开创文景之治的?他用一生施仁政感化臣民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文景之治53度酒怎么样,孔子反对铸刑鼎的原因,王立群读文景之治全集

    刘恒,即汉文帝,西汉第五位皇帝,他仁孝宽厚,谦逊克己,开创了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刘恒本人也是深受史学家赞誉的人。而他的命运也是曲折离奇的,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文帝的意外与幸运刘恒的出生到他继位

  • 作为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立无字碑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墓无字碑在哪里,武则天为什么要立无字碑,武则天无字碑图片

    天授元年,武则天称帝,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无论此前还是此后,不管你是太后还是太皇太后,无论你权势到了哪一步,无论如何都是没有迈出称帝那一步。所以一代女皇武则天,就成了中国历史上女皇帝的孤本范例,本来皇帝就后宫嫔妃众多

  • 刘询童年时期为何一直在监狱中度过?他登基后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刘询,本名刘病己,即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他的成长经历可以算是传奇。刘询应该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唯一一位童年在长安监狱中生活的皇帝,是西汉中期著名的“中兴”之君,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童年在监狱的皇帝刘询的祖父就是武帝时期的太子刘剧,因为当年巫蛊之祸的牵连,他们

  • 刘奭在位期间做了什么?他是如何葬送中兴盛世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月子期间不能做的有哪些,摄政王载沣之死,汉成帝与汉哀帝的关系

    刘奭,即汉元帝,西汉第十一位皇帝,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之子。刘奭本来接手的是刘询创下的大好的中兴盛世,就算他只做守成之君西汉都能向好的一面发展,但是他大兴儒道忠奸不分,在位仅16年就葬送了大好的中兴盛世,使西汉开始了衰落之势。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幼年丧母喜爱

  • 刘骜:不爱处理朝政又荒淫好色,为以后王莽篡汉奠定了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武帝怎样抑制地方豪强地主,刘骜有儿子吗,汉成帝刘骜

    刘骜,即汉成帝,西汉第十二位皇帝,他的荒淫无道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在位期间不理朝政外戚当朝,贪恋美色致使后宫混乱,为以后的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葬送了整个西汉王朝。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差点被废的太子 刘骜的生母王政君就是一个普通官吏的女儿,因为年轻貌美被选入宫

  • 大汉王朝的第一位嫡公主鲁元公主,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吕后鲁元公主,东汉万年公主,鲁元公主的女儿

    鲁元公主名刘乐,是汉高祖刘邦和吕后吕雉唯一的女儿。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刘邦未发家之时曾经整天不干正事、不思就业,故而刘太公就经常拿他和其他兄弟比较。当时的刘邦并未挣钱养家,所以经常去他的大哥家蹭饭,这一来二去就使得他嫂嫂十分反感他,每当快到中午的时候,他大嫂就提前吃中午饭

  • 一个有心改革却治国无力的西汉皇帝,刘欣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如果刘备成功第三次汉朝中兴,西汉时期冶铁业,汉武帝的治国思想源于什么?

    刘欣,即汉哀帝,西汉第十三位皇帝,他是汉元帝刘奭之孙,汉成帝刘骜之侄。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欣作为一个以侄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藩王出身的他非常清楚西汉王朝现有的弊端,本来有心改革的他却因为自己能力不足,朝中没有能臣辅佐而失去了斗志,最后干脆放任不管。最后因为

  • 刘衎为何能登基称帝?他是被王莽毒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刘衎,原名刘箕子,即汉平帝,西汉第是四位皇帝,年仅九岁就被王莽拥立称帝。幼年称帝的刘衎面对的是朝堂上庞大的外戚势力,不满足作为一个傀儡皇帝的他想要反抗,不过据说还没等他动手的时候他就被当时的权臣王莽下毒害死了,短命的他代表着西汉王朝正走向灭亡。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

  • 三国时期去担任蜀汉镇北将军这一官职的人分别是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灭亡时蜀汉的将领,蜀汉前后左右四大将军,三国蜀汉后期将领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镇北将军,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军事职官名称,为镇北将军、镇南将军、镇东将军、镇西将军所组成的四镇将军之一。重要将军名号,统兵将领,位次四征将军,掌征伐背叛、镇戍四方。其中,就三国时期的蜀汉来说,镇北将军拥有比较

  • 大秦最悲催的君王是谁?继位三日就驾崩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大秦帝国中龙贾为何死两回,大秦帝国之裂变太师结局,大秦:始皇大帝

    大秦最悲催的君王是谁?继位三日就驾崩,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是秦始皇的爷爷始封安国君、后继位为秦孝文王的嬴柱。男二号则是嬴柱的长兄、秦太子嬴倬。这哥俩从小到大再到老,满心就一个愿望,那便是——01这一年,是秦昭襄王十八年(公元前289年)。秦昭襄王嬴稷,是太子嬴倬和安国君嬴柱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