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多位史学专家考证揭开谜底:伯牙姓伯不姓俞

多位史学专家考证揭开谜底:伯牙姓伯不姓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863 更新时间:2023/12/13 20:49:02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世人皆知,可是摔琴谢知音的伯牙,究竟是姓伯还是姓俞?什么样的朋友,才配得上称“知音”?

经过10多位学者历时两年多的考证研究整理,昨天由汉阳区地方志办公室编撰的《千古绝唱话知音》一书正式问世,并首次对这些有争议的地方进行了纠正。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教授、博导,史馆终身馆员严昌洪,评价此书出版“是知音文化研究的升级版,是知音文化研究的一大贡献!”

关于伯牙的姓名,明代以前本无争议。明代中后期以来误传为姓“俞”,缘于当时说书话本中“话说周朝春秋时,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后来冯梦龙编辑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也如此说,导致“俞伯牙”广为流传,甚至还有氏族谱说伯牙姓“余”。

“其实冯梦龙编辑的人物,是小说杜撰的产物。”文史专家、原汉阳区地方志办公室副调研员陈国辉介绍,对伯牙姓氏的版本,进行了多次考证研究,参考东汉著名注释家高诱的《吕氏春秋》,“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明确指出“伯姓,牙名,或作雅;钟氏,期名,子皆通称。悉楚人也”。高诱的注释对后世影响较大,在后来的文献中对钟子期多用全名,而对伯牙姓名则无人更改。

另外,还有一个例证。《辞源》中的“伯牙”词条,对原书注释做了进一步说明,对伯牙姓“伯”持肯定观点。权威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也在2012年第6版中,对伯牙的姓氏予以纠正,“姓伯名牙”。

在研究中,史学专家还挖掘到知音文化内涵的特别之处。人动不动称“知音”,其实不然。陈国辉说,德艺双馨的至上友人,才配称得上知音。知音,绝不是低级趣味的朋友能配这个称呼的。

知音文化发展到现在,老少皆知,并已拓展到宇宙太空中。“伯牙钟子期传说”,也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武汉城市精神的文脉所在。文史专家严昌洪说,知音文化的发源地于汉阳,但知音文化不仅仅属于汉阳,而是属于全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打击是最严重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建立后,虽然大规模的激烈的农民起义过去了,但是小规模的农民运动还时常发生,对此,朱元璋是加以镇压的。作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他害怕千里长堤毁于蚁穴,星星之火顿成燎原之势。可是,“布衣”出生的朱元璋心里十分清楚,农民造反都是官吏、地主逼出来的,如果不压制富豪、打击贪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还会

  • 名将韦孝宽坚守玉璧 创造出以长布挡战车的战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韦孝宽图片,横扫千军典韦用什么马,没有横戈跃马拿什么替代战法

    一代名将往往身经百战铸炼而成,然而,使其成为名将并奠定历史地位的,其实可能就是一次战役而已。当然,成名的战役必须具备相当的技术高度和难度,基本上是以弱对强,以寡敌众,无论是实战意义,还是理论意义,都要能填补军事史上的空白。西魏名将韦孝宽就是这么一位。公元546年,西魏王朝命他以大都督的身份驻守军事要

  • 朱元璋修陵墓为何不移开孙权墓?有何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的墓为什么不发掘,朱元璋陵墓为什么不挖,朱元璋的墓被打开了吗

    明孝陵原是开善寺宝公塔的旧址。开善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时,系梁武帝为宝志和尚所建。传说,这个宝志,就是人们熟知的济公和尚的原型,他一生多在南京度过,七岁时出家当了和尚,成年后常常赤足行于街市,并且预言多有应验,因此深得梁武帝的赏识。独龙阜确实是个难得的好地方,这里阳光充足,和风冉冉,生机勃勃。再者,山

  • 揭秘:乾隆皇帝下江南共花了多少银子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乾隆下江南是哪一年,乾隆下江南带了多少人,乾隆一共去江南巡访了多少次

    乾隆南巡声势浩大,花费颇多,不可能所有银两都由国库支出。乾隆南巡的主要财政支柱是两淮的盐商,两淮盐运使司公署就设在扬州城内,八大商总也住在扬州城内。乾隆十四年十一月,两淮盐政吉庆上奏《奏为圣驾南巡两淮商人程可正等公捐百万银两事》,奏折中提到“江省幸蒙恩允南巡,万姓欢腾,淮商倍切所需费用久愿公捐,其踊

  • 岭南女诗宗陈广逊 诗歌意境旷逸高远为女子代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春节长假里,酒足饭饱之余,偶尔也会读点古诗消消食,这一日,突然读到这么几句诗:“君不见班姬绝学无以俦,踵成汉史垂千秋。又不见木兰远随征戍苦,沙漠十年行代父。人生莫恨为女儿,贵有芳声映终古……”顿时来了兴致,这等刚劲铿锵的诗句由何人写来?再仔细翻书,才发现作者是清代岭南女子陈广逊。这些诗句里没有一点伤

  • 努尔哈赤亲手创建的八旗军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1、镶黄旗镶黄旗(上三旗):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市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规模扩大到下辖84个整佐令又两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

  • 嘉庆帝除掉和珅后共缴获其多少家产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负责清查和珅在京城财产的是肃亲王永锡等人。正月十三,和珅被赐死,当时有党羽福长安陪杀;正月十五,永锡等汇报第二批查抄结果;正月十六,嘉庆将和珅的罪状具体为二十条,其中涉及到财物的是第十五条到第二十条。除了之前说过的珍珠手串、宝石顶之外,增加的有:家内银两和衣物等价值超一千万两;夹墙内藏有黄金二万六千

  • 嘉庆皇帝为了除和珅都做了哪些准备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嘉庆元年(1796),乾隆皇帝举行禅位大典,把皇位传给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但是,乾隆并没有放弃权力,规定凡遇军国大事、用人行政之大端都要亲自过问,和珅也就仍然得以专权。但形势毕竟有了变化,和珅当然也有所担心,害怕嘉庆日后会处治他,于是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首先,他极力限制嘉庆培植、任

  • 嘉庆帝是怎样一步步除去前朝重臣和珅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一进入嘉庆朝,和珅就接二连三地遭受家庭的不幸。嘉庆元年七月,被和珅视若掌上明珠的次子才两岁就夭折了。一个月后,其情同手足的弟弟和琳在贵州军营染受瘴气身亡,使和珅如失臂膀,打击很大。次年,和珅又添新痛,他唯一的孙子又夭折了。到了嘉庆三年二月,结发妻子冯氏也撒手而去,和珅虽姬妾如云,但与冯氏感情很深,他

  • 揭秘:嘉庆帝在除去和珅之后又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首恶既除,嘉庆马上收兵。除和珅的亲信伊江阿、吴省钦等人受到处分外,嘉庆下令对其余由和珅保举升迁或曾对和珅贿赂奉迎者均不予追究株连,免兴大狱,保证了政局的稳定。处决和珅以后,各地督抚议覆的奏折才陆续到达。这些督抚大员不论平日与和珅关系亲疏,都知道和珅已难逃一死,因此除两广总督吉庆、云南巡抚江兰稍涉含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