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云曾离开刘备七年,这期间他干嘛去了?

赵云曾离开刘备七年,这期间他干嘛去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948 更新时间:2024/1/7 15:02:57

赵云曾离开刘备七年,这期间他干嘛去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213年,赵云哥哥去世。赵云以此为借口,向公孙瓒请求回去处理哥哥的丧葬事宜。刘备心里很清楚,赵云这一走不会再回来了,临别那天,他亲自前往送行,并紧紧抓住赵云的手,试图挽留,赵云则是说了5个字推辞:“终不背德也!”随后跨马而去。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注引《云别传》: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

赵云说的5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德”一般可以翻译成两种意思:德行、品德、德操或恩德、恩惠,但以第一种意思较多。也就是说,赵云这句话至少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说不能做有违德操的事情,第二种是说不会背弃(刘备的)恩德。

这里酒剑仙更支持第一种释义:刘备试图挽留赵云,赵云意思是说如果不让他回去处理哥哥的葬礼,等于是让他做了违背德操的事情,所以走得很坚决,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只留下刘备呆呆地望着赵云离去的方向。

赵云这一去,音信全无,再次和刘备遇见已经是七年之后。

刘备和赵云分别后的七年

刘备在和赵云分别的七年时间里,品尝到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就像是在坐过山车,实在是刺激。

从豫州刺史到徐州牧,从左将军到天下人尽皆知的“刘皇叔”,然而不久后他就被曹操一锅端,一夜回到解放前,直接被打回起点:没兵没马,重新过起了寄人篱下的日子。只是这一次,似乎更惨,因为关羽和张飞,也在这次徐州之战时,离开了刘备。关羽投降了曹操,张飞不知所踪。

一大帮文臣武将,如今只剩刘备孤身一人。有一句话说得好: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曹操不是正在和袁绍开干吗?刘备这次果断投靠了袁绍。

刘备和赵云的重逢

袁绍不仅收留了刘备,还出城200里相迎。本来刘备来到袁绍这里,薪水还不错,他已经打算破罐子破摔,跟着人家慢慢混日子了,小弟没有了,老婆孩子也没有了,还创什么业?可令他没想到的是,他遇到了一个多年没见的小弟——赵云。

于是乎,他们发生了接下来的对话。

“子龙,这么多年了,我一直托人打听你的下落,始终音信全无。你不是回常山了吗?这些年你去了哪里?日子过得怎么样?”刘备满脸疑问。

面对刘备的“夺命三连”,赵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主公,此事说来话长。”

就这样,2人弄上一桌子菜,几壶好酒,边吃边喝边聊,聊了整整一夜。

接下来的几天,赵云和刘备更是形影不离,吃住在一起。

赵云问:“主公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刘备苦笑:“还能有什么打算?云长和翼德都不知道是生是死,我现在一兵一卒都没有,还能怎么办?混呗!”

赵云说:“主公,千万不要放弃治疗,至少你现在还有我啊。”

刘备说:“那你说我能怎么办?”

赵云说:“子龙这些年也攒了一点积蓄,祖上的产业,我打算卖了,招募些士兵,供主公差遣,顺便差人打听云长、翼德和两位主母的下落,子龙相信这点困难是难不倒主公的。”

刘备听了这席话,大感欣慰,就着令赵云办理相关事宜。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注引《云别传》: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遂随先主至荆州。

赵云和刘备分别后的七年从赵云离开公孙瓒,到和刘备再次重逢的这七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史书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细说,我们只能知道一些大致的轮廓。刘备的“夺命三连”,相信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酒剑仙将带着大家一起去探讨。

第一个问题:赵云是否回了常山?

答案是肯定的。公孙瓒杀了德高望重的刘虞之后,赵云和刘备就有脱离公孙瓒的打算,赵云哥哥的死,正好给赵云提供了最合适的借口,所以赵云果断向公孙瓒提出辞职。但赵云哥哥去世也是事实,所以赵云离开公孙瓒后,肯定是第一时间回到了常山。

第二个问题:赵云随后去了哪里?

赵云在常山处理完哥哥的后事,接下来又去了哪里,干些什么呢?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先带大家了解一下汉代的丧葬礼俗。这里有两个专业名词,需要大家了解,一个是“丁忧”,一个是“夺情”。

官员在任期间,如果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担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三年(一说为三年),这叫“丁忧”。丁酉期间不得进行婚嫁庆典等喜事,已婚夫妻吃、住、睡都必须在父母的坟前旁边,且要停止一切娱乐和应酬。如果官员藏而不报,一经查处,都会受到朝廷的严厉处分。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正所谓“忠孝难两全”。有的时候,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可以允许官员不必“丁忧”守制,仍然在朝廷效力,但必须素服办公。这其实是夺走了孝亲之情,称之为“夺情”。

“丁忧”这一礼俗起源于西汉时期,东汉时期非常盛行,赵云所处的东汉末年,“丁忧”不仅要为父母守丧,甚至兄弟姊妹去世,也要遵循这一礼节。

所以按照正常情况,赵云在哥哥去世的三年时间内,即公元196年之前,是无法离开常山的。那之后呢?之后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赵云从未离开常山,一直和寡嫂居住在一起。

赵云虽然守孝期已满,但哥哥去世后留下寡嫂和年幼的孩子,为了照顾寡嫂和侄子,他一直和寡嫂居住在一起,一直等到刘备来投靠袁绍,袁绍迎接刘备的阵势很大(出城200里相迎),附近的赵云得到风声,于是来到邺城和刘备相会。

由于赵云和寡嫂居住在一起,难免遭到世人的流言蜚语。所以后来赵云跟刘备南下取荆南四郡时,桂阳太守赵范欲将寡嫂樊氏许配赵云,赵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哥哥,更担心的是周围人嚼舌根。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注引《云别传》: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

第二种可能,赵云一直在寻找刘备的路上,中间甚至还投靠过曹操。

赵云哥哥的儿子可能年龄没那么小,三年丧期过后,已经到了可以照顾家庭的年龄,所以赵云在公元197年左右开始了寻找刘备的旅程,然而这一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我们先看看那几年发生的一些大事:

公元195年7月,李傕郭汜在长安火拼,汉献帝从长安逃走,下诏让各路诸侯勤王。 公元196年8月,曹操迎汉献帝,将其接到许昌,汉献帝封曹操为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统领百官。随后,曹操封刘备为镇东将军,宜城亭侯。 公元197年,袁术称帝,曹操命刘备攻打袁术。同一年,吕布偷袭徐州,刘备和吕布争夺徐州兵败后逃至许昌,投靠曹操,曹操封刘备为“豫州牧”。 公元198年,吕布再次进攻刘备,刘备兵败城破,路上遇到曹操,一起进攻击败吕布。随后回到许昌,面见天子,被天子认为“皇叔”和封为“左将军”。 公元199年,汉献帝不满曹操权利太大,发衣带诏号召讨伐曹操,刘备加入。 公元200年春,衣带诏事发,刘备借机跑路。曹操东征刘备,刘备再次兵败,妻子被擒,关羽投降,张飞不知所踪,刘备自己则是单身逃走投奔了袁绍。

注意,在公元198年之前,刘备没见到汉献帝的这段时间内,曹操一直给人的印象,都是一个忠于大汉的肱骨之臣。直到刘备见到了天子,方才知道曹操的真实为人。当然当时不仅刘备不知道,全天下人估计都不知道,最傻的就是荀彧,相信了曹操一辈子。

说到这里,必须提到一个关键人物——夏侯兰。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注引《云别传》:与夏侯惇战於博望,生获夏侯兰。兰是云乡里人,少小相知,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於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

从《云别传》的记载,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重要信息:

第一,赵云有一个发小叫夏侯兰,和赵云年龄相似。

第二,赵云加入公孙瓒军时,夏侯兰并没有加入,不然刘备不可能不认识夏侯兰。

第三,赵云在离开公孙瓒的大约六七年时间里,曾经见过夏侯兰。不然一个儿时的玩伴,很多年没见,如何得知他“明于法律”的呢?

第四,赵云曾经加入过曹军。夏侯兰一直待在军营里,如果赵云见过夏侯兰,最大的可能就是他曾经加入过曹军。

第五,夏侯兰对赵云有恩,赵云不忍心杀害他,所以才“生擒”,又亲自向刘备求情给夏侯兰一条活路,要知道在当时,曹操和刘备可是势同水火。

于是酒剑仙大胆推论:

大约公元197年,赵云守孝期满,离开常山,前往徐州寻找刘备,结果中途听说刘备被吕布打败投降了曹操,而曹操所处的兖州,是赵云寻找刘备的必经之地,于是赵云打算去许昌寻找刘备,路上正好遇到了自己少年时的好友夏侯兰,夏侯兰告诉赵云,刘备被曹操派去任豫州牧了,让赵云不如先加入曹军。于是赵云加入曹军,暂时担任“别部司马”之类的虚官,寻找和刘备见面的时机。

公元198年,刘备果然来到了许昌,不过是兵败回来的,然而这段时间,赵云根本没机会见到刘备,因为刘备整天和曹操腻在一起。

《三国志先主传》: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於下邳,生禽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没多久,刘备又被曹操派去截杀跑路的袁术去了,赵云等了个寂寞。

《三国志先主传》: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术。未至,术病死。

后来,衣带诏事发,曹操亲自东征徐州,关羽投降,刘备跑路,张飞失踪。赵云则是在曹营里,通过好友夏侯兰和其他曹兵打听刘备的消息,其实当时关羽也在曹营默默打听刘备的消息。

直到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身处曹操阵营的赵云和关羽,才知道袁绍军的构成,同时也得到了刘备在邺城的消息。于是2人在同一年,都离开了曹操。赵云因为没有什么顾虑,直接去邺城和刘备会合,而关羽则是帮曹操斩杀颜良报恩之后才脱离曹军,而此时刘备已经被袁绍派去了汝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宪宗朱见深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明宪宗朱见深,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明朝第八位皇帝。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我们都知道,明朝的皇帝在史学界历来都是热门话题。无论是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是发动靖难之役的朱棣,亦或是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每一位皇帝都有着独特的性格与形象。在明朝十六帝中,有这样一位皇帝。他在历

  • 蓝玉最后为什么会被朱元璋斩杀?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蓝玉是明朝开国将领,一代战神,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巍峨延绵的钟山,锁住了连绵不绝的长江之水,作为江南佳丽地,帝王州的明朝又迎来了一位属于他的新主人。在鄱阳湖的血光和太湖的烟波之后,是击败了南方最大两个割据军阀陈友谅和张士诚,登基在金陵城的朱元璋。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

  • 战功赫赫的一等公大臣:索额图为何下次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索额图,一生擒鳌拜,平三藩,征葛尔丹,签订《尼布楚条约》,都有他的很大功劳,更重要的是他还是康熙的三舅。 这样一位战功赫赫又有血缘之亲的一等公大臣,为何落得如此下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赫舍里索额图出生于盛京,是满洲正黄旗,可以说这是大清朝的嫡系,他是索尼的第三个儿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朱棣有多残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朱棣有多残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今天就来讲讲明朝时期皇位的争夺,要说明朝时期有哪些令人记忆深刻的皇位争夺战,那当属燕王朱棣夺取自己侄子的皇位,这个人便是后来明朝时期的明成祖,话说朱棣的这个皇位夺来的可并不光彩,违背他父亲朱元璋的意志,舔着脸竟然公然起义

  • 跟随赵匡胤一起打拼的兄弟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跟随赵匡胤一起打拼的兄弟最后什么结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根植于儒家思想,繁衍出大河文明,2000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烙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皇帝制度是其衍衍不息的显著特点。从隆重的封禅祭天,建行称帝仪式到统御天下,摄政四海,

  • 明朝后期皇帝大多寿命不长,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后期皇帝大多寿命不长,原因是什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明朝总共存在了276年,一共有16位皇帝。其中,寿命最长的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足足有71年。然后是朱棣,寿命也有65年。然而,从明朝的中后期开始,大约也就是从朱棣开始,接下来皇帝的寿命都没有超过朱棣和朱

  • 兵部侍郎个什么职位?主要负责什么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兵部侍郎个什么职位?主要负责什么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兵部侍郎,从字面意思说,很容易被误解,以为在这个职位上为官,是应该穿着甲胄的将军,其实不然。 中国古时的官僚体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武轻文重”。百战沙场的将士们,他们的最高指挥官,往往只是通过科举而出仕

  • 泗水亭长是多大的官职?吕公把女儿嫁给他是为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字季,沛郡丰邑人,汉朝开国皇帝。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我们都知道,刘邦在成为皇帝之前,出身比较普通,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年纪还很大甚至每天不务劳作,简直就是一个街头的小混混,而就是在刘邦这样的一个处境下,吕公却把自己的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这到底是为

  • 王昭君是自愿嫁给单于的吗?王昭君和单于有爱情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王昭君是自愿嫁给单于的吗?王昭君和单于有爱情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昭君出身书香世家,人品高洁,因为不肯贿赂画工,画工便把她画得相貌平平。这样,无论昭君气质多么出众、相貌多么耀人,也只能孤寂一生,老死于深宫中。但,是真珠,就不会被

  • 宋太宗赵光义一生处死过多少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宗赵光义一生处死过多少人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只要提起宋太宗赵光义,大家都会想起那著名的“烛影斧声”的故事,都在怀疑他用不正当的手段抢来皇位。通常来说,谋朝纂位是发生于儿子和皇帝之间,但这个赵光义却把能够威胁到自己皇位的人,包括兄弟都统统杀死,可见这个皇位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