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开项羽乌江自刎原因:不想让战争害死更多民众?

揭开项羽乌江自刎原因:不想让战争害死更多民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737 更新时间:2023/12/11 13:36:28

古代中国,由于王朝更替,江山易帜,导致连年战乱,饿殍遍野,曹操笔下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并非文学虚构。改朝换代如此,同室操戈亦如此。朱明叔侄的削藩靖难,也曾演出过一幕“青磷白骨,怵惊心目”的历史悲剧。

前不久,笔者翻阅一本咏史诗集,在“楚汉风云”一节,对项羽不乏弹赞叹惋者,甚至虞姬和乌骓马也成了咏叹对象,涉及民众的文字却寥若晨星,只有韩愈张可久的一诗一曲。“天下苦秦久矣”,项羽、刘邦陈胜吴广后尘揭竿而起,在推翻了暴政后,本应与民休养生息。然因各路豪强争权夺利,致使“伤心秦汉,生民涂炭”(《卖花声?怀古》)。楚汉相持,胜负未决,青壮年厌倦了军旅,老弱者疲困于“支前”。项羽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天下连年战乱,只因我们二人而起。倒不如一决雌雄,以免连累苍生。项羽的建议遭到了刘邦的拒绝:“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史记项羽本纪》)这就是著名的“广武涧对话”。且不论项羽是乱世枭雄还是起义首领,能以“毋徒苦天下之民”为念,实乃难能可贵。他的这种意识并非昙花一现,在乌江之战中,项羽本可以乘船过江,摆脱困境,甚至“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他却毅然选择了自刎。项羽是否“以一人独生为耻,以天下苍生为念”尚待讨论,但他毕竟没有采纳乌江亭长在江东建立根据地的建议,从而没有酿成“真成一掷赌乾坤”(韩愈《过鸿沟》)的惨局,这正是他的悲壮之处。

项羽不是最后的胜利者,他将人民生计置于王权争夺之上的思想,没有机会实践。其实,在古圣先贤那里,这一思想的渊源要久远得多。在《庄子?让王》中有一段记载,更能说明问题。居住邠地的太王亶父,遭到狄人进攻。纳捐进贡狄人均不接受,其目的就是占有邠地。亶父说:“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于是拿起马鞭离开邠地。民众成群结队跟随他,在岐山之下建立了新的国家。

这段故事中,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做我的臣民和做狄人的臣民有什么不同呢)。这点比较好理解,古代中国没有民族国家的概念,封建帝王如同历史舞台上的走马灯,诚如元人张养浩所说“唐家才起隋家败,世态有如云变改”(《山坡羊?咸阳怀古》),“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山坡羊?骊山怀古》)京城皇帝的姓氏可能是刘李赵朱;皇城旗幡的标志也可能是蛮夷羌狄,百姓的命运却没有什么区别。如此说来,亶父老先生所谓的“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并没有错。因此,他才会劝百姓“子皆勉居矣”(你们都和狄人凑合着居住吧)。在封建皇权时代,“为吾臣”还是“为狄人臣”,“臣民”是无权选择的。为摆脱这种无论“兴亡”只能“百姓苦”的历史宿命,人民只有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自己选择社会的管理者。这也是今世政治文明的一条康庄大道。

二是“不以所用养害所养”(不要因为养活人的土地而危害所养活的人民)。这一点的思想价值则更为先进。土地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尚且不能因土地而危害民众,皇位与政权只是“王权”的组成部分,只是由民脂民膏(赋税)供养的上层建筑,更不应为了“王权”的延续而伤害民众利益。当时还没有“人权”这样的现代概念,庄子只是称亶父为“能尊生者”(能够尊重生命的人)。亶父的“能尊生”与项羽的“毋徒苦天下之民”,其着眼点同样顾及了民众的生命与生计。在封建帝王的观念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百姓是被统治者养活的,这个逻辑显然是颠倒了。即使如此,在亶父看来,当“王权”危及“人权”时,“王权”应当让位于“人权”,而不是为了“王权”而牺牲“人权”。这说明,在亶父的潜意识里,“人权”是高于“王权”的。

今天,多数国家的“王权”早已被取代,“人权”高于“王权”自然十分正常。然而,这样的道理,说来容易,贯彻实难。2011年发生在北非、中东的事件一再说明,一些统治者为了延续已经执掌了几十年的朝政,不惜将全国民众置于血泊之中;东亚一些封建寡头为了延续家族的血胤,竟将民众挟为人质。在他们的眼里,“人权”仍然是“王权”俎上的鱼肉。今夕何夕,可悲也夫!

在国共重庆谈判时,追求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成为当时民众的强烈呼声。黄齐生先生作词曰:“民主如船,民权似水,水涨奚愁船不高?”所反映的就是这一背景。词的尾句正是:“安排定,看居邠亶父,走马来朝。”可见,如同亶父居邠,只有实行民主政治,才会受到民众的拥护与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连刺客都不忍对他下手:刘备待人之道到底有多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英雄不问出处。历史上的许多英雄豪杰起家时,往往都依附于某一个军事集团或政治势力,大多数英雄都有过改换门庭的易主记录。那么,谁是史上易主最多的大英雄?这顶桂冠无疑应属于三国时期曾经十易其主的刘备,他是一位羽翼未丰时韬光养晦、一旦时机成熟便一飞冲天的绝世高手。现在商界盛行的什么“借鸡生蛋”、“借船出海”

  • 三国最被忽视英雄:为何说刘备是三国里的真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满目可见“刘备虚伪”,“就知道哭”等等话语,感觉有必要进行一番普及教育。现流行翻案,俺也来翻一把。不过不是流行的贬刘挺曹潮流,是挺刘的。就认为刘备是“伪君子”的可以直接关闭页面。“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由于“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所以以下也称

  • 揭秘:大清朝雍正皇帝为何提前为自己安排殉葬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帝做皇子时,身体一直不错。可是,他即位后,朝乾夕惕,日夜操劳,身体受到影响。雍正七年冬天,他却得了一场大病,差点就见了阎王。什么病呢?档案并没有说明,只是说很严重。但是,从一些记载中,也看出了一些端倪。有书说他的病症是:饮食不定、睡眠失常、阵发寒热。而且,他的下颌居然出现了好多小疙瘩,这究竟是什

  • 古今帝王之最:中国历史上哪个皇帝最会玩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大一统。踌躇满志的他开始醉心于酒色,在关中,他的离宫有三百所,关外的更多,有四百所。这些离宫内,“皆有钟磬、帷帐,妇人倡优”,共计“数巨万”人。这些妙龄女子,不但每天要为秦始皇歌舞弹唱,还要随时供他淫乐。有了前人做榜样,到了汉武帝做皇帝,自然也不甘示弱。当时他宫中有美女1

  • 三国的赵子龙到底是一代武神还是最牛的保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勇哥读史工作室签约作家泥文独家供稿,请勿转载】一部《武神赵子龙》电视剧将赵云完全神化了,但不管如何神化,他都不能逃脱他的保镖命运。在汉朝末年,我们都知道是一个枭雄四起,军阀混战的年代。对于千疮百孔的江山,谁都想分一杯羹。在那个有武力和权力就有可能拥有一切的年代,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谁都想向权

  • 揭秘:清朝顺治帝为何认为做皇帝还不如出家当和尚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顺治十八年正月,顺治帝很不幸,本来他就身体脆弱,骨瘦如柴,偏偏又染上了可怕的天花。他自知抵不过这场灾难,于是,他开始安排后事。临死之前,顺治帝做了三件事。一是圆梦。顺治帝最大的憾事就是出家未成,原因就是自己的母后极力反对。眼看自己将不久于人世,顺治帝决心圆了这个梦。于是,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日,他去

  • 大宋功夫皇帝宋太祖赵匡胤:铁头功飞马撞城门?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帝王出世多有许多神奇之处,伟大的宋太祖赵匡胤自然也不例外。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二月十六日晚上,赵匡胤在洛阳夹马营家属楼出生。出生时据说红光摇曳,满街飘香。许多人以为着火了,提着捅,端着盆来救火。赶到赵家门口,才听说是老赵家生了娃。小婴儿全身金色,持续三天才逐渐退去。街坊就称呼赵匡胤为“香

  • 揭秘:特务之王朱元璋一生培养了不少杰出特务?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特务盛世”,一个是那武则天的大周,另一个就是朱元璋的大明洪武时代。在这个时代中,特务生逢其时,全国处处都有皇帝眼线。朱元璋情报工作无孔不入。其情报工作细到了什么程度?这段故事为人们所熟知——朱元璋手下有个叫宋濂的大臣,从朱元璋起兵时就跟着朱元璋,建国后被委以重任,被朱元璋誉为

  • 赵云为何拒绝与樊氏成婚?不爱美人只爱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赵云想娶老婆吗?想啊,“何患无妻子”,也就是何必担心没有老婆,当然赵云是想要老婆的。赵云满意樊氏吗?满意啊。最明显的一个证据就是书中明言:子龙见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乃问范曰:“此何人也?”在赵云的眼中,樊氏有倾国倾城之色。很明显,许久不近女色的赵云也怦然心动了。而女子身穿缟素,一生白衣,更

  • 一代才子唐伯虎三段不幸姻缘 到晚年皈依佛门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风流才子唐伯虎留下诗词文章无数,让人尊称为四大才子之一。但是,唐伯虎的婚姻可真是不尽人意,娶的三任老婆都没能和他相携到老。第一任妻子徐氏是当地名门望族徐延瑞的次女,夫妻恩爱,育有一子。唐伯虎二十四岁的时候,家中变故导致父母相继离世,徐氏病故,儿子不久也夭折了。家中的变故让唐伯虎倍受打击。对功课加倍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