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曹魏的四位征西将军分别是谁?有何作为?

三国曹魏的四位征西将军分别是谁?有何作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622 更新时间:2023/12/17 23:11:21

魏国(220年12月11日—266年2月8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宋书·百官志上》:“四征,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黄初中,位次三公。汉旧诸征与偏裨杂号同。”在曹操掌权之后,四征将军,也即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征南将军的地位获得了明显的提升,也即位次三公。在武将官职中,这意味着四征将军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等少数几个官职了,可谓位高权重。对于曹魏的四征将军,征西将军主要负责应对蜀汉的进攻,也即负责和蜀汉的交战事宜,所以在四征将军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在曹魏历史上,共有八位征西将军,不过,比较有名的,则是以下四位。

征西将军:夏侯渊

夏侯渊(?-219年),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常常出敌不意。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西征张鲁,夏侯渊率驻凉州诸将与曹操会师休亭。同年十二月,曹操自南郑回,留夏侯渊守备汉中,拜夏侯渊为征西将军。由此,作为征西将军,夏侯渊成为曹魏西线武将之首。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进军至阳平关,夏侯渊率张郃徐晃等将与其相拒,以徐晃破陈式、张郃驻广石,刘备攻而不克,双方相持至第二年。

到了公元219年,刘备自阳平渡过沔水,驻于定军山,夏侯渊率军相争。在定军山之战中,刘备采纳了谋士法正的计策,全力猛攻张郃,张郃不敌,夏侯渊遂分军一半往救张郃,于是刘备趁夏侯渊前去救火、修补鹿角之时,派讨虏将军黄忠居高临下突袭渊军,夏侯渊遂战死。谥曰愍。对于黄忠这位武将,斩杀曹魏征西将军夏侯渊,可以说是非常辉煌的战绩了,这成为其可以和关羽、张飞、马超、赵云并称为蜀汉五虎上将的重要原因。

征西将军:张郃

公元219年,在夏侯渊被黄忠斩杀后,众人推举张郃出任主帅,指挥士兵,布置营寨,军心安定。不久,曹操遣使令张郃假节。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魏王位后,任命张郃为左将军,进封都乡侯爵位。等到曹丕登基之后,又进封他为鄚侯。公元229年(太和三年),诸葛亮再次出祁山,对陈仓发动猛烈进攻。张郃昼夜行军到达南郑,诸葛亮撤退。魏明帝曹叡诏令张郃回师京城,任命他为征西车骑将军。

对于张郃来说,可谓曹魏抵抗诸葛亮北伐的重要武将。特别是在曹魏五子良将中,张郃因为是最后去世的一位,从而获得了和蜀汉丞相诸葛亮较量的机会。不过,张郃最终死于诸葛亮之手。太和五年(231年),张郃受司马懿所迫而领兵追击蜀军,追至木门,中箭身亡,谥曰壮侯。彼时,虽然张郃是征西将军,但是,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地位还在张郃之上,所以可以命令张郃追击蜀军,这也是张郃遇到埋伏,最终阵亡的重要原因。

郭淮

东汉末年,郭淮举孝廉出身,任平原郡丞、丞相(曹操)兵曹议令史、征西(夏侯渊)司马。定军山战败时,郭淮收集残兵,联合杜袭共推张郃为主将,迅速稳定局势,从而获得了曹操、曹丕等人的赏识。曹魏建立后,郭淮拜雍州刺史、射阳亭侯,迁镇西将军(曹真)长史,阻止诸葛亮北伐魏,料敌准确,屡立战功。正始元年(240年),郭淮击退蜀国姜维,迁前将军。在三国中后期,郭淮成为姜维北伐的主要对手。到了嘉平元年(249年),郭淮升征西将军,都督雍州凉州诸军事,这不仅是因为高平陵之变时,郭淮站到了司马懿这一边,也是对郭淮击退姜维等战功的肯定。

邓艾

景元三年(262年)十月,蜀汉大将军姜维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阳境。邓艾分析,姜维悬师远征,战线长,给养困难,难以持久。于是,邓艾抢占有利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今卓尼东北)设阵,以逸待劳,阻击蜀军,双方激战后,魏军发起反击,蜀军败逃,姜维退往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这场战役的胜利,一定程度上为魏灭蜀之战的实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到了公元263年,司马昭正式发动了魏灭蜀之战。此战,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三万余人,由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的主力。除了征西将军邓艾,钟会诸葛绪则各自率领一支大军。结果,邓艾偷渡阴平,成功兵临成都。面对突然降至的邓艾大军,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导致蜀汉正式走向灭亡。因此,在笔者看来,在魏灭蜀之战中,蜀国可以说是直接灭亡于征西将军邓艾之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都是降将,孟达和黄权在曹魏的地位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孟达为什么降魏,蜀汉与曹魏的正统之争,黄权三国

    在战乱时期,战败投敌或者觉得自己的主公非明主而转投他处都是很正常的。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当然,也有一些原先蜀汉的武将,选择归降了曹魏,成为曹魏的武将。其中,就孟达和黄权,就是比较知名的两位。一方面,就孟达来说,在公元220年投降

  • 诸葛亮也有不敢惹的人?那就是功臣法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为什么不杀李严,诸葛亮最怕谁,诸葛亮最害怕的人是谁

    历史上大家是这样评价诸葛亮的: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简直是完美的程度,可是这样公正的诸葛亮也有不敢惹的人,那就是法正,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说法正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郡(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原为刘璋部

  • 后世如何评价汉光武帝?他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对汉光武帝刘秀的评价,光武帝刘秀和汉武帝关系,对后世的影响

    刘秀,即东汉光武帝,字文叔,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东汉开国皇帝,在位共32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新朝王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

  • 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秀增强尚书台的作用,政保业务发展举措,光武帝刘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刘秀,即东汉光武帝,字文叔,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东汉开国皇帝,在位共32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新朝王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

  • 孺子刘婴:西汉末代太子,一生当了三年太子并未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武帝对太子刘据死后的态度,三年太子少师李纲有脚疾翻译,唐玄宗天宝三年是哪一年

    刘婴,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当了三年西汉皇太子,始终没有当上皇帝,王莽呼之为“孺子”,世称“孺子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婴一生仅仅是做了三年皇太子,四岁即被囚,又通令禁止任何人与他讲话。孺子婴长大后,六畜不识,话也说不清楚,成了一个傻

  • 汉平帝刘衎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后世如何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武帝对太子刘据的感情,汉武帝对太子刘据死后的态度,推进思政课改革措施

    刘衎,即汉平帝,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生母是卫姬,西汉第十四位皇帝,在位共5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哀帝病死后,年仅9岁的他被王莽迎立为帝。他于公元6年病逝,终年14岁,庙号元宗(后除庙号),谥号孝平皇帝,葬于康陵。为政举措政治元始元年(公

  • 汉平帝刘衎:西汉第十四位皇帝,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朝第十四位皇帝是谁,汉平帝王皇后,汉武帝刘彻的功与过

    刘衎,即汉平帝,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生母是卫姬,西汉第十四位皇帝,在位共5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哀帝病死后,年仅9岁的他被王莽迎立为帝。他于公元6年病逝,终年14岁,庙号元宗(后除庙号),谥号孝平皇帝,葬于康陵。早年经历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八月初

  • 历史上真实的赵俨是什么人?襄樊之战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镇守襄阳的历史人物,楚国在襄阳的历史,历史上发生在襄阳的战争

    襄樊之战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操手下可谓人才济济。就武将来说,既有于禁、徐晃、张郃、张辽、乐进这五子良将,以及夏侯渊、夏侯惇、曹真、曹仁、曹休等曹魏宗室武将。就文

  • 汉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决狱”,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朝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的思想,董仲舒思想内容,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汉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决狱”,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在古代司法制度的构建中,法律始终离不开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也使得法律逐渐儒家化,这也是古代法制的重要特征之一。汉朝时期董仲舒提出“春秋决狱”便是中华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标志,它对中国后世两千多年的法制的构建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秦朝御史大夫制度是怎样的?揭秘其历史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秦朝的御史大夫是谁,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之间的关系,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职能

    秦朝御史大夫制度是怎样的?揭秘其历史影响,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御史大夫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官职名,它始置于秦朝,先秦时期的御史与秦朝时期的御史大夫是有本质区别的,先秦时期的御史为殿中执法官及文书,而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可以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其职位仅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