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袁枚自称“吃货” 《随园食单》记录300多种美食

袁枚自称“吃货” 《随园食单》记录300多种美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574 更新时间:2024/2/8 5:03:27

提起袁枚,大家能想到的首先是乾隆才子、诗坛盟主,其实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美食家,作为专业的吃货,袁枚用四十年美食实践写下了《随园食单》,记录了326种菜肴和点心,自山珍海味到小菜粥饭,再到美酒茗茶,品种繁多,堪称一部缩微版的中国饮食百科全书。近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陆小远为大家带来了“一月一部传世名著”《随园食单》线上导读,介绍了《随园食单》中的饮食文化。

《随园食单》使得饮食文化变成了庄重的学术

随园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末的吴应箕焦园,清康熙年间则是江宁织造曹寅家族园林的一部分,曹家的姻亲富察明义曾说随园就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后归于接任江宁织造的隋赫德,故名“隋织造园”、“隋园”。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袁枚购得此园,名之为“随园”,死后即葬于随园。

袁枚一生最大的贡献,莫过于成就了一个随园。这个昔日曹家园林,自袁枚改为随园后,不仅成为金陵的一个地名和一张名片,也成为文人逸情的代名词和心目中的一个向往。而在饮食文化上,袁枚这位随园老人,用了近半个世纪创作的《随园食单》,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汉族饮食名著,出版于乾隆57年。乾隆年间,诗坛盟主袁枚在其四十年美食实践的基础上,以文言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汉民族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江浙食单”。使得饮食文化变成了庄重的学术。

袁枚是中国第一个宣称“好味”的人

陆小远介绍到,自从孔子树立了简食薄食的榜样形象,为后世留下“君子谋道不谋食”的圣人教诲之后;更加上孟子的“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 ,“君子远庖厨”就成了中国历史上读书人的定型心态,在中国历史上,一个人无论其道德修养多么高,无论其学识多么深,也无论其功绩和声望是多么显赫,只要他是好吃的,或者说他的爱美味被发现了,那就一定会被认为是污点,史书总要记上一笔。所以,中国饮食史上才会有“发达的饮食文化与落后的饮食文化研究”同时并存的表面上看来很奇怪的现象。于是中国文化中便出现了当面说一套背后做另一套的“嘴上天官赐福,背后男盗女娼”的“假道学”现象。任何人也不敢公开谈论美食品味之事。然而,清代大才子袁枚,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大言宣称“袁子好味”!他说自己平生有九大爱好,而第一好就是“味”,读书却排在最后,随后袁枚将食事作为大雅学问,用了半个多世纪研究,并写出《随园食单》,而人生食事也正是在袁枚手里变成了庄重的学术。

326种菜肴饭点将江浙美食网罗殆尽

“《随园食单》版本众多,其中乾隆壬子(1792)是最早的刻本,此外,清代还有嘉庆元年(1796)的刻本”,陆小远接着还推荐了中华书局2009年的版本和南京出版社2009年的版本。

《随园食单》内容相当丰富,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十四个方面。其中,在须知单中提出了既全且严的二十个操作要求,在戒单中提出了十四个注意事项。

接着,用大量的篇幅详细地记述了我国从14世纪至18世纪中流行的326种菜肴饭点。当时江浙人生活中各种类型的饮食几乎网罗殆尽。每一单罗列的品种也十分可观,例如《特牲单》就介绍了三十馀种菜肴,涉及到猪、牛、羊、鹿、獐、果子狸等牲畜与动物的许多烹饪方法;《点心单》介绍了面、饼、饺、馄饨、合子、馒头、面茶、粽子、汤团、糕、豆粥等五十余种点心的做法。它集中了江浙厨师长期积累的丰富的烹饪经验,弥足珍贵。

书中的美食如今仍被追捧,观点仍值借鉴

《随园食单》薄薄一册,但极具文采,文字简单清爽,人人都可照着去做菜。袁枚还将某菜做法,出自何人何家大都写了出来,自然成为全社会提高烹饪技术、研究传统菜点以及烹制方法的指导性史籍。自问世以来,这部书长期被公认为厨者的经典,英、法、日等大语种均有译本。

有趣的是袁枚只能说是一名饮食文化理论家,而不能说是烹饪家,因为他自己只会吃,不会做。

不过,《随园食单》从选料到品尝都有所叙及。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菜肴几百年来没有多少根本性的变化,他推崇的美食,如今仍然广受追捧,非常实用。

时至今日,《随园食单》中许多观点,仍值得学习和借鉴。如,袁枚认为,美食之美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要讲求营养。“豆腐煮得好,远胜燕窝;海菜若烧得不好,不如竹笋”。又如,袁枚强调食物搭配。他引用《礼记》上的“相女配夫”,说明食物搭配也要“才貌”相宜,烹调须“同类相配”,“要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方有和合之妙”。再如, 袁枚讲究菜肴味道,要求菜“味要浓厚,不可油腻;味要清鲜,不可淡薄……如果一味追求肥腻,不如吃猪油好了……如果只是贪图淡薄,那不如去喝水好了”。他要求严格遵守上菜的顺序,“咸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陆游的书斋人生:一举一动、喜怒哀乐都与书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诗人陆游虽然对儿子说过“汝若学诗,功夫在诗外”,写诗不能光靠读书,还要社会实践,靠实地观察以及长年累月的人生感悟积累。然而,这不是说读书本身对于写诗就不重要了,其实,陆游本人就是个“书虫”,他刻苦阅读了大量书籍,接触了海量的文本,才培养了满腹的才华,为写出精彩的诗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关于陆游的读

  • 揭秘隋朝名将贺若弼用兵之道:大张声势真假难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名将贺若弼对自己的军事才能颇为自负,当隋炀帝杨广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回问他:“杨素、韩擒虎、史万岁这三人谁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将。”读过《说唐》的人都知道杨素和韩擒虎,这两位都是响当当的名将,史万岁也是为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良将,然而,对这三位分量很重的老同事,贺若弼却是嗤之以鼻,说:杨素猛而无谋;韩

  • 多次保护曹操的许褚,为什么没进太庙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多次保护曹操的许褚,为什么没进太庙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提到曹操的保镖,大概很多人都能想到许褚。这老哥对曹操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好几次让曹操转危为安。只可惜许褚的表现却没有能够给自己和后代换来应该有的政治待遇。曹魏太庙陪祭的二十六人没有许褚的份儿,连许褚的儿子许仪也被钟会杀死。

  • 历史上纣王是怎么坐上王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纣王是怎么坐上王位的?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子姓,名受或受德或辛,也叫“帝辛”。纣王的帝位得来的有些偶然,《吕氏春秋》称微子、微仲与纣王三人同母,但是其母在生微子和微仲时尚未成为王后,所以是庶子,而其母在生辛时已是王后,根据当时的礼法,辛是嫡子,被立

  • 唐玄宗连姑姑太平公主都下手了 唐玄宗为什么还放过她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 唐玄宗和太平公主儿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说起唐朝的女人,就必须提到一对母女。她们就是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武则天是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而太平公主成全了唐玄宗,开创了中国最伟大的盛世“开元盛世”。作为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一生历经六任皇帝,其中不少都是她扶持上位的。纵观古

  • 梁山好汉中看穿宋江的人是谁 他们下场分别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梁山好汉,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上梁山的男人下场大多凄凉,这一切可以说离不开宋江的缘故。在故事中,只有这五人看透了宋江,其中有一人死于非命,其余四人结局很圆满。晁盖晁盖,作为梁山曾经的掌门人,为梁山的发展耗费心力,越做越大,却因欠了宋江一个人情,为了报答他,将他引入梁山,

  • 朱祁镇被送回明朝之后 朱祁钰为什么不杀朱祁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朱祁钰和朱祁镇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祁钰和朱祁镇这两位难兄难弟,其身世可以说是或喜或忧,后人对两人的看法也大不相同。而英宗朱祁镇落的如此下场,完完全全是自己作的,不会打仗还瞎指挥,断送朝廷大半文武官员不说,还把永乐一朝积攒的精锐全都给输了进去。最后

  • 朱祁镇被软件后生活过的怎么样 朱祁镇有没有被虐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对朱祁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祁镇和朱祁钰明明是亲兄弟,为何朱祁镇被软禁在南宫, 软禁在南宫的朱祁钰又是如何做到一堆孩子围在身边的,这就是明朝的著名事件之一。朱祁镇朱祁钰从小的生长环境朱祁镇从小就是朱瞻基看好的未来天子。不管是母凭子贵还是子凭母贵,朱祁镇都能得

  • 后世评价朱祁镇为败家子 朱祁镇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朱祁镇败家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土木堡之变让明朝几代皇帝的努力付之一炬,整个大明国的战斗力不复从前。朱祁镇也成为继宋徽宗、宋钦宗之后另一个被敌人俘虏的皇帝。朱祁镇仅仅在位21年,就凭借土木堡之变送了几十万人头让大明王朝元气大伤。后人评价明英宗朱祁镇是

  • 朱元璋时期就有殉葬制度 最后为什么到朱祁镇时期才被废除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对朱祁镇和殉葬制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活人殉葬在整个中外历史上,都被认为是一件非常残酷的故事,也正因为如此,该制度自秦汉时期开始便逐渐式微,直至被有些皇帝废止,金、元、明三朝时期也断断续续地存在着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才将其废除的?那么问题来了,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