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赵阏与之战的关键人物:税吏出身的名将赵奢

秦赵阏与之战的关键人物:税吏出身的名将赵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285 更新时间:2024/1/26 3:13:44

赵奢,生卒年不详,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

赵奢的早期活动不详。据《战国策·赵策》载,他对赵胜说:“奢尝抵罪居燕,燕以奢为上谷(燕郡,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辖今张家门以东,吕平以北)守,燕之通谷要塞,奢习知之。”据此,他可能参与过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而在惠文王四年(前295年)“沙丘之乱”后,赵成、李兑专权,迫害武灵王近臣,正值燕阳王召贤,赵奢亡命入燕,得信任,被任命为那守。赵惠文王十二年(前287年)李兑失势,受其迫害者陆续回国,赵奢可能此时才回到赵国。

赵惠文王时,赵奢初做赵国的田部吏(征收田赋的小官),收租税,执法无私,因平原君家不肯出租,赵奢依法处置,杀平原君家主事者九人。平原君发怒,要杀赵奢,赵奢说道:“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是说:“您是赵国的贵公子,现在纵容您家不奉行公事,那么国法就会削弱;国法削弱了。国家就会衰弱;国家衰弱,各国就会进兵侵犯;各国进兵侵犯,赵国就不能存在,那您还怎么保持现在这样的富贵呢?像您这样地位高贵的人,如能奉公守法,那么全国上下就会公平合理;上下公平合理,国家就强盛;国家强盛,赵国统治就巩固了,您作为国君的亲族,难道会被天下人轻视吗?”平原君听了这番道理,认为赵奢是位很贤能的人,向赵王介绍举荐。周赧王四十四年(前271年),赵奢得到平原君的荐擢,被任命为治理全国赋税的总管。赵奢管理全国的赋税后,国家赋税因之公平合理,百姓富裕,国库充实。后来被任用做将军,悉心治军,对下严而和,凡有赏赐,必分给部属。惠文王十九年(前280年),赵奢被任命为将军,跨进军事行列。他带兵攻取了齐因的麦丘(今山东商河县西北),赵王因得城大喜,为之加增进酒,以示权贺。这以后便开始了他早期的军事生涯。

周赧王四十六年(赵惠文王三十年,前270年),秦军派重兵围困阏与(今山西和顺县)。赵惠文王急召名将廉颇商议,问阏与“可救不?”廉颇回答:“道远险狭,难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又召问乐乘,乐乘所答与廉颇一样。赵王又召赵奢商议。赵奢认为:“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此议与赵王不谋而合。于是,赵王任命赵奢为将,率军往解阏与之围(参见阏与之战)。

赵奢作为良将,有着高尚的品格。他不循私情,“受分之日,不问家事,”其子赵括少学兵法,言兵事,聪明强识,自认为“天下莫能当”。但仅记书本,并无实践。赵奢以此“不谓善”,他忧虑地对妻于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而已;若必将之,被赵者必摄也。”这种认识和忧虑,不是常人所能具备的,而他的忧虑,果被其子应验,赵括所率的赵军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将白起全歼。

赵奢与士卒感情极深,如其夫人所言:“身所食饮而进者十数,所友者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与军吏士大夫。”因此,战士皆愿为之效命。在作战中,他执法如山,赏罚分明,再加上用兵如神,因此,带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劲旅。曹操曾说:“苦者赵奢、窦婴为将也,受财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济成大功,永世流声。吾读其文,未尝不慕其为人也。”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深。

赵奢死后,赵王为追念他为赵国所建立的功绩,厚葬于邯郸附近的西山,时人称之为“马服君”。其子孙以马为姓,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即为其后。

点评:赵奢有丰富的军事思想。从阏与之战中“告之不被,示之不能”、“能为敌司命”、“反客为主”、“居高临下”等战略战术来看,他显然吸取了孙武孙膑的军事思想。从他于孝成王二年(前264年)与田单论兵法来看他重视对战争形势和特点的研究,最后使田单折服地说:“单不至也。”说明他有较高的军事造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袁崇焕:曾被称为大明炮神 最后却被千刀万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袁崇焕可谓是大明炮神。有了他,清朝的野心总是成为妄想,哪怕是三千部队对强大的十万大军,袁崇焕还是守住了江山,让敌人望尘莫及。袁崇焕驻守边疆上十年,支撑了明朝国防的半边天,可结果却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死在了多疑的崇祯手上。遥想当年袁崇焕被押入京,一时间谣言四起,在几个慷慨激昂之士的煽动下,整个京城的百

  • 受尽恩宠的大将福康安究竟是不是乾隆私生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福康安的父亲为大学士傅恒,他的亲姑姑就是乾隆的妻子孝贤皇后,按照辈分,他应该称乾隆为姑父。据说福康安小时候长得眉清目秀,粉面朱唇,模样与他的两个未曾谋面的表哥——皇二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有几分相似,而这两个倍受乾隆喜爱的嫡子,恰恰又因病早夭。福康安的出现,因此撩动起了乾隆内心深处的一缕父爱柔情,于是他

  • 曾国藩最可怕的两“板斧”:一为杀人 二为洗脑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一生运斤成风,最可怕的两“板斧”一为杀人,二为洗脑。如果说他杀人尚属间接行为,洗脑则为直接操作,这方面尤称行家里手。曾国藩一生运斤成风,最可怕的两“板斧”一为杀人,二为洗脑。如果说他杀人尚属间接行为,洗脑则为直接操作,这方面尤称行家里手。法国思想家卢梭有一句名言:“谁控制了人们的思想,谁就可以

  • 隋唐名将秦琼简介 名将秦琼是怎么变成门神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隋唐名将秦琼简介,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传说中,秦琼与尉迟敬德为传统门神。那么秦琼是怎么变成门神的呢?秦琼:(公元?~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人(今山东济南部)。著名唐朝将领。秦琼的先祖是北朝有名的大将,时为望族,门庭荣显。隋朝时,秦氏家族曾一度

  • 左宗棠为修水利挪用军费 南洋水师从此一蹶不振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1874年日本企图入侵台湾,引起清政府警惕。年底,洋务派恭亲王奕开始筹议海防,决定由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南洋水师负责海域为江浙一带,停泊地则主要为上海、南京。南洋水师的军舰多数为江南制造局及福州船政局所制造,只有少量购自英国、德国。南洋水师吨位、装备、人员及实力皆与北洋水师相差甚远

  • 纪晓岚简介:历史上的纪晓岚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纪晓岚,原名纪昀,官宦世家出身,父亲纪容舒是著名的考据学家,做过京官。纪昀自幼聪颖过人,有“神童”之称。清高宗乾隆十二年(1747年)乡试解元,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迁左春坊左庶子。京察后,授贵州都匀府知府。因乾隆帝赏识其学问,加四品衔,留任庶子。不久,升翰林

  • 海兰珠画像有多美 皇太极为什么喜欢海兰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天聪七年(1633年),哲哲皇后的母亲科尔沁大妃偕同次妃(庄妃、宸妃的生母)来到沈阳朝见皇太极。皇太极招待得极为热情,双方在盛宴言欢之际,提到了将海兰珠送入宫中侍奉皇太极之事。皇太极早就闻知海兰珠生得是天姿国色、月貌花容,且禀性贤淑文静,不可多得,也很愿意将海兰珠纳入宫中,于是双方定下了这门亲事。

  • 后世对曾国藩评价为何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后世对曾国藩的评价不一。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外惭清议,内咎神明”,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

  • 解忧是大汉公主远嫁塞外三更夫婿被迫嫁丈夫之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解忧公主,古代中国著名女外交家。她是第二位和亲乌孙国的公主,幸运的是,在她迟暮之年终于回到夜夜思念的中原故土。汉武帝时期,朝廷已改之前策略,以和亲来拉拢乌孙,共同对付夙敌匈奴。公元前101年,20岁的解忧公主踏上远嫁乌孙的旅途。她一生嫁过三任乌孙国王,分别是军须靡、军须靡的堂弟和军须靡之子泥靡。解忧

  • 隋炀帝:弑君弑父 残害手足 荒淫无道宠信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被大业压垮的隋炀帝,隋炀帝无道行事凶,弑君三十六都有哪些

    历史之所以迷人,或许是因为它极富神秘的色彩。隋朝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充满好奇的朝代,它建朝二十八年就覆灭了。被人讽刺为短命王朝。这个王朝究竟有多少秘密掩藏其中呢?杨坚之前,一直都是风调雨顺的,颇有大好的局势。杨坚的儿子有杨勇和杨广。杨广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隋炀帝。杨坚又为什么不将自己的江山交给杨勇呢?其实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