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千古一相李斯怎么死的:历代死得最惨的丞相

千古一相李斯怎么死的:历代死得最惨的丞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358 更新时间:2024/1/16 5:58:31

中国历代丞相中,若要论下场最可悲、死得最惨的人,恐怕要首推秦相李斯了。《史记》中有一句关于李斯被杀的文字记载:“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五刑”,是指对罪犯所实施的五种刑罚。“五刑”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历朝历代都有所不同。先秦的五刑是指墨、劓、剕、宫、大辟;《北魏律》的五刑是死、流、徒、鞭、杖,《北齐律》的五刑是鞭、杖、耐、流、死,《北周律》的五刑是死、流、徒、鞭、杖。从《隋律》起,才将五刑定为笞、杖、徒、流、死,并一直延续到清朝。

从“五刑”的演变过程来看,这种惨绝人寰的刑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正在一步步向着较文明、较人道的方向发展,呈现出逐步减轻身体摧残程度的趋势。可李斯没有那么幸运的生在隋朝以后,也只有在秦朝束手待毙的份了。秦朝的五刑虽然比先秦时期有所进步,但从《大秦律》中仍能感觉到这种肉刑与死刑并用的刑罚的极端残忍。其法为:“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其舌。”

李斯行刑时没有胡言乱语,所以没有被额外的割掉舌头。但“具”这个字,说明了李斯所遭受的那五种刑罚并处腰斩,一项也没有少。单纯通过文字记载,很难揣测出李斯受刑的情景。试想,如果先实施五刑,碎了尸,腰斩便无法进行;若先行腰斩,截成两段,那么刺脸、劓鼻、剁肢、笞杀都失去了意义。唯一的办法,就是将五刑和腰斩结合起来执行,先刺脸、劓鼻、剁肢,随后腰斩,接着砍头,最后再慢慢碎尸。赵高这一语无伦次的判决,可真够难为那些准备行刑的刽子手们的。

被施以五刑,这不能不说是残酷现实对李斯个人的极大嘲讽。其一,李斯是《大秦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搞不好五刑的具体内容还是由他大笔一挥,用精美的小篆最终圈定而成的。其二,李斯是秦始皇残暴统治的“铁杆屠夫”,或许那些为他行刑的刽子手们,还是当年他用杀人无算的经历,一手调教和培养出来的娴熟庖丁。如今他自己却成了“俎上鱼肉”,最后由他训练出来的刀客,按照他厘定的刑罚,一项一项,一刀一刀的被结果了性命,很有一股子“木匠做枷,自作自受”的滋味和“请君入瓮”的感觉。

五刑实施起来是一个漫长、甚至无限延长的死亡过程,远没有被一刀砍下脑袋那样来的简单痛快。从脸上被针尖随心所欲的雕刻,到鼻子被匕首硬生生的割下,到两根小腿被砍刀一条一条的剁下,到整个身子被特制铡刀拦腰切断,再到脑袋被鬼头大刀嗖地斩下,在这一个极其复杂的死亡过程中,李斯感受到的是从阵阵刺痛,到钻心剧痛,再到痛不欲生,最后到了不知疼痛。李斯是看着自己一点一滴慢慢死去的,同时他也看到了自己为之追逐一生的荣华富贵、权势地位也随之而去。

权力,对于李斯这个河南上蔡汉子来说,具有超乎寻常的亲和力和亲切感。为了出人头地,他义无反顾的抛开家乡,数十年不归;为了个人私利,他心甘情愿的背叛自己的国家楚国,跑到了秦国当汉奸;为了荣华富贵,他奴颜婢膝的写出了《谏逐客书》,成为嬴政身边的红人;为了争权夺利,他心狠手辣的排挤老同学韩非,并将其毒死在狱中;为了讨好皇帝,他借题发挥,眼睛没有眨一下就把数百名儒生活埋在骊山脚下……无情、无耻、残忍、残酷,把李斯从一个上蔡的“郡小吏”,一步步推上了大秦帝国的第一任丞相,秦始皇的儿女亲家。中国历代丞相之富贵,莫过于此。

花团锦簇、烈火烹油的眼前气氛,并没有让李斯的心情彻底得到放松。他念念不忘老师荀子教导他“物忌太盛”的至理名言,这说明他没有完全陶醉于高官厚禄之中。他曾在一次大型家宴上感慨的说:“我本是个平民百姓,今天做了丞相,可以说是富贵到了极点。但物盛则衰,我还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这说明李斯对现实还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甚至对将来似乎有一种不详的预感。但是,为了巩固既得的现实利益,为了获得更多的期望利益,贪得无厌的李斯还是抛弃了秦始皇对他的极端信任,竟然与阴险歹毒的赵高、近乎白痴的胡亥狼狈为奸,合谋上演了一出“假传遗诏”的肮脏政治交易,造成扶苏自杀,蒙恬遇害。而他自己,也因此走上了不归之路。

卸磨杀驴的事情自古有之。本来,李斯与赵高统一战线的仓促结合,完全是为了互相利用,各取所需,但等赵高的地位巩固了,目的达到了,昔日的盟友很快便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一条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让“千古一相”李斯体会到了牢狱的冰冷黑暗;一次次下死手的严刑拷打、刑讯逼供,让李斯真正领略到了秦朝刑罚的扎实。给胡亥写得几封信,早就被赵高付之一炬;重见天日的幻想,早被赵高狠毒的眼神搞得支离破碎。李斯在这场权力的角逐中,终于彻底被打败,最后被残忍的折磨、屠杀、碎尸。

在押赴刑场的路上,已经七十三岁、白发苍苍的李斯曾回头对同判死刑的二儿子李由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这种视死如归的慷慨,这份面对死亡的从容,这句言语猖狂的调侃,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李斯当时平静而又激荡的内心世界。李斯这种临刑前的黑色幽默,既是他对牵狗逮兔子那份闲情逸致的向往和怀念,也是对他追逐权力终生的全面、彻底否定。(刘秉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盘点史上杀兄夺嫡十大篡位皇帝:相煎何太急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杀兄夺嫡的篡位皇帝,人们就会想起刀光剑影的唐朝“玄武门之变”和宋朝发生的“烛影斧声”的故事。其实,纵观二千多年来的中国帝王史,杀兄夺嫡的篡位皇帝何止李世民和赵光义二人。千百年来,父子反目的大戏轮番上演,兄弟成仇的故事俯首可拾。“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道是,自古皇宫之

  • 揭秘:大清首富胡雪岩为什么最后却被抄了家?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取已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有眼光的大清首富胡雪岩他是官商,财权都要的红顶商人之代表,也是清朝末期商人的一个体现,马云指说财权不可都要,只可选其一,说的就是他。也是一句俗话里面的主角“做官要读《曾国藩》,为商要读《胡雪岩》!”大清末

  • 朱元璋发明一句什么口头禅?竟然流行了几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毛主席为此做过经典评价—老粗也能出人物。适用对象在毛主席眼里除了斩白蛇起义的刘邦,还有就是做过放牛娃的朱元璋。由于出身贫苦,没有深厚风光的家庭背景,朱元璋为此颇苦恼,最闹心的就是他的名字—朱重八。生活在元朝,受制于统治者的平民老百姓不能取正式姓名的规定,老百姓只能按照排行或

  • 木匠皇帝朱由校:曾亲自设计了诸多精巧的木器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明熹宗朱由校,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岁即位,在位七年。朱由校在位期间,客氏与魏忠贤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变,各种社会矛盾危机四伏。明熹宗最大的特长就是做木匠活,一手好手艺可以说是顶呱呱。他沉醉于木匠活,也真是

  • 巾帼英雄三娘子先后嫁给祖孙三人功绩堪比王昭君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脍炙人口,传诵至今。为维护汉匈两家的友好和睦关系,她忍辱负重,依照匈奴风俗,竟先后嫁给了韩邪单于和复株累单于这父子二人,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民族团结故事,也让人们不由对一代绝世美女的坎坷经历扼腕叹息!无独有偶,在大明隆庆、万历年间,蒙古部也出现了一位才貌双绝的奇女子,她为了维护

  • 历史上真正的令妃居然是这么狠毒有心机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如懿传这部剧的主角如懿之外,还很期待另外一位配角,那就是我们熟悉的“令妃”……在这部戏里,她的名字是魏嬿婉,原本出身是一名普通的宫女,但因为长相酷似如懿而被皇上宠幸。只是这位令妃却不再是《还珠格格》中那温婉贤淑的后宫佳丽了,在《如懿传》里,她成了一个心狠手辣、又工于心计的人,一心只想取代正主如懿。不

  • 宋太祖要迁都 赵光义一句“不要脸”的话竟让他放弃!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960年,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王朝,并因后周之旧,仍然以东京开封府作为都城。但在赵匡胤的心中,地势平旷的开封并非合适的都城,他认为建都长安是上策,建都洛阳是中策,建都开封是下策,因此他一直希望把都城迁到洛阳或者长安,但因建国之初,需要稳固政权,所以暂时搁置。直到十几年后,这个问题再次被赵匡胤提起,但

  • 古代历史上最活宝的皇帝:爱杂技爱旅行更爱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南朝齐最有意思的是,昏庸贪玩的皇帝不止一位,却是出了一窝。除却先前提及的老面孔萧昭业,我们倒也来看看一位新人。此君名叫萧宝卷,为南齐国第六任皇帝。论玩乐的功夫,萧宝卷比起“前辈皇帝” 昭业兄(若论辈分,宝卷似乎还要长些),似乎有过之无而无不及。这就是所谓的后浪推前浪罢。萧宝卷这哥们,做东宫太子的时候

  • 南朝第一大帝刘裕 早年因拖欠赌资差点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个人喜好!在历史上,有的皇帝愿意做木工,如明熹宗朱由校;有的皇帝喜欢喝酒,如明神宗朱翊钧;有的皇帝酷爱书画,如宋徽宗赵佶,还有的皇帝喜欢赌博,如本文的主角,宋武帝刘裕!刘裕?气吞万里如虎的哪位?没错就是他!刘裕不仅喜欢赌博,还差点因赌博欠债,差点被杀,那么他是如何虎口逃生的?根

  • 古代历史上最慈悲的天子:放着皇帝不当却当和尚?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但凡谥号武帝,大为雄主,如魏武帝、汉武帝者,多如此类。但这梁武帝只能算半个雄主。或许萧衍终究长寿之人(大概活了八十六岁),因此人生大可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萧衍力挽狂澜,收拾了南齐乱局,建了南梁。登基之后,亦勤于政务,广于纳谏,至于生活方面,也不讲排场,粗茶淡饭即可。甚至,他还颇具现代眼光地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