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黄帝轩辕氏为什么能活到120岁?他有什么长寿秘诀

黄帝轩辕氏为什么能活到120岁?他有什么长寿秘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811 更新时间:2024/1/21 9:27:12

黄帝轩辕氏被后世的华夏子孙尊为“人文初祖”,就是说他是中国各种文化的始祖。不但他精于“长生久视”之道,在他老人家的影响下,他的子孙也都寿享百岁,黄帝之子少昊活了一百多岁,少昊之孙帝喾活了一百零六岁,帝喾的儿子更是活到116岁。据考证,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其农民、猎户、渔民等的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岁,而黄帝及其子孙却都活到116~120岁,简直是不可理解的奇事。说奇也不奇,因为黄帝有奇遇的缘故。

黄帝率领北方各民族的联合大军,在河北的涿鹿与蚩尤展开了大战,杀了蚩尤后,他感到治下的人民既没有文化(当时尚未创造出文字),又不懂农耕生产的技能,还经常受到疾病?困,想治理好国家是很困难,于是他去请教西王母,西王母对他说:“你若想治理好国家和人民,不是几年就能实现的,你已经是快50岁的人了,你必须再活五十年,才能实现你的宏图大略。”黄帝听了后忙问西王母:“我怎么样才能再多活五十多年呢?”西王母对他说:“你去崆峒山去恳求广成子传你‘长生久视’之道。”黄帝又问:“广成子是谁?”西王母答说:“他是元始天尊的第三个弟子,现年一千四百岁,你要诚心诚意的恳求他、感动他,也许他能传你至道!”黄帝听从了西王母的指示,回到驻地,安排好妻子(螺祖)及众大臣的工作后,前往千里之外的崆峒山,到了洞口外时,守洞童子问:“你是黄帝吧?祖师爷说了,你的治国大事很多,很重要,你还是先把国家治理好了,再想修炼的事吧!”根本不准他进洞见祖师爷。黄帝无法,只好道回驻地(可能在陕西的咸阳),检查各项工作,又重新对妻子和众大臣安排任务,忙碌了将近一个月,又去崆峒山,广成子仍然不肯见他。就这样前后去了五次,最终感动了广成子,命他进洞,对他说:“你只能在我洞中学习半年,基本掌握了入道初阶后,你就得回去。”广成子对他讲:“长生之道,首先在于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清必静,勿劳汝形,勿摇汝精,乃可长生。”除此之外,又实际指导他修炼入门功夫,经过半年的修炼,打通了任督二脉,实现了“气通小周天”,就叫他赶紧回去,治理国家和为人民谋福利。

他回到驻地后,命螺祖管理桑蚕之业,领导妇女种桑养蚕,然后用蚕编织成绵,给大臣们穿用;他命雷公和歧伯等几位大臣去寻找神农氏,学习识别草药的学问,以及用草药给人民治病的方法,命苍颉等人创造文字,安排一切后,他命人把床和行李抬进一个山洞,命人在洞外把守,不准闲人进入,他在洞中修炼。最初是每三天出洞一次,吃些饮食,然后进洞,逐渐发展到每七天出洞一次,吃东西、洗浴全身,然后再进洞修炼,他以平常人难以做到的决心和毅力,连着修炼了九年,终于练成了“久久玄功”,打通了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打开了“天门”,实现了人与天地三界的沟通,能直接接收宇宙的信息和能量,能预知一切。随后他回到中央政府所在地,把情况简单地告诉一些可靠而勤奋的大臣,并把“小周天功”修炼法传授给雷公、歧伯、苍颉和螺祖等人。

歧伯和雷公等人学到后,把这些“天机”写进了《黄帝内经·灵枢》和《黄帝内经·素问》,子啊《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明确地写出了他对臣下的教导:“上古之真人,(即知道者),和与道术,法于阴阳,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就是说,养生的最基本方法,首先要顺应自然的变化,根据四时寒暑变化而变换衣着,安排作息时间,对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要敏感,在春夏季节多保养阳气,在秋冬季节则要培补阴精;其次,要把调养精神、情感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邪不可干”。从根本上说,各种各样的锻炼方式,营养食品都只是养生的辅助手段。而最根本的在于人体自身的抵抗力要特别强大。

除了这些内容之外,黄帝还命他的大臣歧伯和雷公等人,把人体十二经络、任督二脉和奇经八脉,以及人体有365个穴位的秘密,写到了两部《黄帝内经》中,之所以用“秘密”二字,是因为这些奇妙的发现,虽然已写到书中的多个章节,写的很详细,可是后人中仅有极少数人能够懂得。西周时的周文王懂得,他在撰写《周易》时,对他的帮助很大;老子懂得,他把心得写进了《道德经》,唐朝时“八仙”和药王孙思邈懂,他们都达到仙人的境界;陈转懂得;金元时的张三丰也懂得……可是明朝时的大医家李时珍却不懂,他在撰写《本草纲目》过程中,曾反复翻阅《灵枢》和《素问》,他无法明白的是:四千年前的黄帝是怎么知道人体有十二条正经,奇经八脉;又是怎么知道人体有365个穴位的?他说:“经络看不见,摸不着,黄帝是怎么知道的?”明朝的很多医家都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后来李时珍结识了一些道教界的高人,有人传给他“小周天功”的修炼,经过半年多的修炼,他突然有一天大叫:“我的任督二脉通了!”惊喜之余,他把自己的亲身体会写进《本草纲目》,并说:“关于经络核腧穴,唯反观内照者得查之!”据说,国内医学界除李少波及其少数弟子外,打通任督二脉的人少之又少,因为都没有亲身修炼过。

笔者稍带;啰嗦这几句,希望医药界,道教界人士,都能奋起直追,继承老祖宗的宝贵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解密:越王勾践为何一再提倡要“多生多育”?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卧薪尝胆”,人们自然会想到勾践。这是一个“非屌丝”励志故事。为此,蒲松龄先生曾撰联自勉——“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寥寥数语,道出了越王勾践艰苦卓绝的复兴之路和心理历程。当然,其中上联是写给项羽的。与此文无关,不浪费笔墨。而提起吴王夫差,自然也会想到“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

  • 史上最牛的太上皇:五名女子竟同时被册封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没有短命的宣帝宇文赟,兴许北周的际遇就不会是个短命的王朝。可偏偏宇文赟这个顽主,却在北周帝国蓄势勃起之时,不合时宜地出现了。关于宇文赟的记载,史料上几乎是清一色的差评。宇文赟立为太子时,大概是十三岁。这个年纪,大概相当于现代的初中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年龄阶段,也是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养成的关键节点

  • 解密:太平天国的石达开真的“逃出生天”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英雄人物总是不乏传奇故事,翼王石达开也不例外。想当年,石达开本是太平天国文武兼备的一员勇将,但就是这样一个忠勇之人,却在“洪杨内讧”中遭到韦昌辉的迫害,最终落得一个全家被诛的悲惨结局。走投无路之下,石达开只好自领一军连夜向西南潜逃。行军途中,石达开救了一个少女叫韩宝英的。这个韩宝英父母

  • 揭秘:隋朝隋炀帝杨广到底是个怎样的神秘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代帝王里,隋炀帝杨广的性格应该是最复杂的一位。即便后世之人,对他评述,也颇有分歧。有人讲他“聪明多智,广学博闻”,也有人讽他“徒慕虚名,自弊中土。载诸史册,为后世讥” ,还有人直接骂他“贪财好色,沉湎于酒,昼夜宴乐,不修国政,遂致身死国亡”。这里,我们不妨梳理出杨广同志的“精彩”人生里诸多标

  • 一代雄主隋文帝一生中究竟经历了哪两次重大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若非败家儿子杨广的胡作非为,兴许隋朝在历史的长河里会更加耀眼。可即便这个王朝最终跑偏脱轨了,却丝毫也掩盖不了隋文帝杨坚身上的光芒。在诸多文献记载里,杨坚都是以一个“高、大、上”的雄主存在着,譬如突厥人尊他为“圣人可汗”,而到了现代,一些美国学者更将其大名划入了影响人类历史百人大名单里。而他的功绩,不

  • 伏寿出身名门一代皇后却遭小人羞辱最后郁郁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伏寿出身名门,八世祖伏湛为西汉大司徒伏湛。母亲刘华身份更加尊贵,是汉桓帝之女,受封阳安公主。这样的出身,决定了伏氏的一身必然极为尊荣。而看上去也的确如此。汉献帝继位不久,她便入宫侍奉,被封为贵人,并于兴平二年进位皇后。可惜,这时候的汉朝,早已不是当年模样。黄巾之乱后,汉朝政权瓦解,汉献帝只不过是诸路

  • 贞惠景汪氏四年皇后 死后废黜毁陵尸骨不知去向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代宗在位七年,先后立过两任皇后,第一任为汪皇后,正统十四年(1449年)九月至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在位,后被废黜;第二任为杭皇后,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至景泰七年(1456年)二月在位,病死。生前风光,死后悲凉,这八个字可以简要概括明代宗第二任皇后杭氏。杭氏,生年不详,父杭昱,正统年间成

  • 富有争议的阿斗:我们要如何看待阿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阿斗,我想没有人会感到陌生,尽管这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人物,但是即使没有看过这部经典的文学作品的人也会经常听到阿斗的名号,总而言之这是一个非常受关注的并且会经常被提到的一个人物。但是阿斗所代表的并不是同诸葛亮一样的智慧,曹操一样的奸诈,他代表的是一种愚蠢,是一种昏庸无道的代名词,或者说这是一个

  • 揭秘:康熙的儿子十阿哥胤誐真的是草包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时封建王朝,王室纷争,你死我活,尔虞我诈,以致亲情贱踏,骨肉相残均是常事。胤胤誐作为康熙第十子,自然深谙这些道理,之所以被人称之为草包老十,实为大智若愚,装傻充愣的缘故,而他得以善终,也莫不与他这一番表现有关。一些穿越之类的小说和电视剧,譬如《宫锁心计》啦、《步步惊心》等等,每一部电视剧或小说都

  • 五代十国前蜀高祖王建有哪些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五代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于唐末加入忠武军,成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因救护唐僖宗有功,成为神策军将领。后被排挤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后不断发展势力,逐渐壮大。早年经历王建年轻时是个无赖之徒,以杀牛、偷驴、贩卖私盐为业,被乡人称为“贼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