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绩一生料事如神 临死前道出了千古臣子的隐晦

李绩一生料事如神 临死前道出了千古臣子的隐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830 更新时间:2023/12/28 4:57:43

公元669年,唐初一代名将李绩在秘密向其弟交代完一段话后与世长辞,引得后世无数人争相探寻,这段话中究竟有何玄机?

这李绩是何人?他是隋唐时期的一位赫赫有名的国之栋梁,被封为英国公。其原名叫做徐世勣。在唐高祖李渊时期,因有功绩,被高祖赐"李"姓,改名为李勣(通"绩")。

据史料记载:在李绩即将逝世前,他突然抱病起身设宴,在宴会上偷偷喊来自己的弟弟李弼,向他交待了一番话,大意是:

"我知道自己要死了,想要和你作别,却怕你会悲伤痛哭,所以只好假装病情有所好转,举办这场宴会作乐。你现在先不要哭,听我讲完这些话。我亲眼目睹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等一代贤良之臣辛辛苦苦建立起门户,却都因为后辈不懂守家业,而落得一个家破人亡的下场。我现在将我这些不肖的儿孙们都托付给你,你务必要仔细应对、严加防范并且要常常视察他们的行为举止,如果有哪些行为举止不符合伦理纲常、或是私下结交一些地痞流氓等败类,你就马上对他进行处罚,可打死杀死,然后将他的恶劣行径上奏给朝廷,以免使其的劣行导致我们的家族惨遭破落倾覆……"

从这一段遗言中可以看出,李绩早已看淡生老病死,可见荣华富贵也不是他所放不下的,唯独对自己的后辈们的德行操守有所担忧。古语有言:富不过三代。李绩担心的大概是这个吧?自己的后辈们若是不孝,败坏家族荣誉,倾覆家财,那自己却不也落得房玄龄等名臣的悲惨下场?想来可叹可恨,不免要向自己的弟弟嘱咐几句。

李绩一生料事如神,所以他由此遗言并非因其为人处世过于悲观。正是因为李绩生前曾深刻体会到帝王权术的可怕之处,才会在临死前仍对自己的身后事有所担忧吧!

入唐为官之前,李绩曾经先后效忠于翟让李密。虽然他忠心耿耿,为人贤良忠厚,但却几次差点丧命。之前的李绩对帝王权术并非没有加以防范,所以他才会在凌烟阁的老臣们相继退出之时,仍旧处之泰然,照样手握重权,毫无撒手弃权保身的想法。但好在李绩深谙为臣之道,十分明确自身的地位以及自己的身份,所以能巧妙地维持自己和君王之间的君臣关系,并能自如的周旋于这种微妙的君臣关系之间,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这也是因为李绩遇到的是求贤若渴的贤明的君王。唐太宗李世民很明白自己和李绩之间微妙的关系,即使李绩有些不避手握重权功高震主之嫌,但他明白李绩也并非是贪权恋富之人,且为人忠心耿耿,一心辅佐君王,为大唐江山社稷出谋划策,所以李世民依旧重用李绩,让他掌管北方的防务。的确,向李绩这样的忠臣实在难得,但能遇到赏识自己、信任自己、能给自己委以重任的君王,不可不谓之是李绩的福气。

等到高宗时期,朝中的局势就有些不妙了,这让李绩对自己的未来开始有所忧虑。虽然李绩被高宗任命为宰相,但是久经帝王权术的考验和折磨的他早已对高宗,对朝廷,对自己的地位和未来心灰意冷,丝毫不抱有激情和希望。所以在高宗宣布立武后的时,他采取了消极的态度。

高宗的所作所为无一不在摧残的这位老臣的饱经沧桑的心。

凌尘阁的那些在唐初时期为了李氏江山的稳定殚精竭力的老臣们却都因为帝王的猜疑,几乎都落得个家破人亡的悲惨下场。所谓的老臣、所谓的功臣,对于帝王而言,只不过是一条老狗,有用就悉心照顾着,精疲力竭老而无用时就毫不留念的杀了,甚至还害怕这些狗因不满而仗着自己的健壮时的威名反咬主人一口,因此用尽手段,逼得老臣们无一不落得伶仃凄惨的下场。可谓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千古帝王权术,不都是这么一套么?

虽说李绩生前便洞悉了这一切,也提前做了准备,希望能留得自己家族后代的荣誉和名声,希望子孙后代不至于因家道中落而伶仃孤苦。可是无奈,人终究是人,在怎么料事如神也无法掌控未来,更无法预料帝王多变的心。李绩一生忠心耿耿,小心翼翼,却仍旧将一生英明毁于后辈之手。错在他子孙不孝吗?错在他教育无方吗?还是错在他不该身陷朝堂君臣权争之中?谁又能说明白呢?

李绩的遗言怕是千古臣子们心中一个共同的隐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功成天下知。千古士子寒窗苦读不就为的是一朝功成名就扬眉吐气、荣耀门楣么?谁又知自古最是帝王多心,为臣之道难之又难!(原文来自今日头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汉朝十大名将之一:汉和帝麾下名将大将军窦宪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窦宪(?—92年),字伯度,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大司空窦融曾孙,东汉外戚、权臣、名将。建初二年(77年),汉章帝立窦宪之妹为皇后。窦宪、窦笃兄弟亲幸,“赏赐累积,宠贵日盛,自王、主及阴、马诸家,莫不畏惮”。永元元年(89年)窦宪派遣刺客刺杀太后幸臣刘畅,嫁祸蔡伦,后因事泄获罪,被囚于宫内。

  • 明英宗复辟后称:不是弟弟的错 都是小人从中作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也先送英宗回京师后,在明朝并没有受到真心实意的欢迎。景泰帝坐在皇位上不想下来,于是加强防范,惟恐自己失去皇位。 英宗虽然身为太上皇,但他居住的南宫却是冷宫。景泰帝拒绝了一切朝见太上皇或为太上皇过生日的请求,一切与太上皇的往来都受到怀疑和监视。太监阮浪在南宫侍侯太上皇,阮浪门下有个小宦官王尧,王尧要到

  • 唐玄宗李隆基:唐朝第六位皇帝,他一生的经历有多丰富?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李隆基,即唐玄宗,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第三子,唐朝第六位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共45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在位前期,注意

  • 历史上的第一个太后是谁?秦国宣太后的传奇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秦国宣太后芈八子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她都有什么秘密呢,请听我详细道来。秦国宣太后,史书记载的第一个被称为政治家的女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太后,也是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把握朝政的太后,首创将军之职……后来的女皇武则天、老佛爷慈禧,

  • 历史上刘邦有几个儿子?他们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字季,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开拓者之一。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中国的历史中,有很多“女强人”的存在,虽然封建社会是一个男权的社会,但是每一个朝代都会出现一个或者两个“女英雄”,这些“女英雄”既包括正面角色又包括反面角色,她们的存在也在推

  • 杜黄裳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出身于京兆杜氏一房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杜黄裳(738年

  • 唐中宗李显在位期间,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李显,即唐中宗,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第三子,唐朝第四也是第六任皇帝,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弘道元年(683年)李显即皇帝位,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神龙元年(705年)在通天宫复位。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

  • 韦执谊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曾协助王叔文推行永贞革新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韦执谊(生卒年不

  • 唐中宗李显:唐朝第四位皇帝,他为何会二度在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李显,即唐中宗,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第三子,唐朝第四也是第六任皇帝,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弘道元年(683年)李显即皇帝位,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神龙元年(705年)在通天宫复位。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

  • 杜淹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贞观名相杜如晦的叔父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杜淹(?-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