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荀彧真的是忠于汉室吗 荀彧最后是怎么死的

荀彧真的是忠于汉室吗 荀彧最后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559 更新时间:2024/4/8 6:13:10

对三国荀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荀彧死亡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荀彧究竟是不是忠于汉室之人?

东汉末年到三国这这一段时间是历史上大动荡时期,汉室天子权力衰微,不能够号令州郡诸侯,甚至宫廷中都不能够自由自在。各地州郡诸侯拥兵自重,纷纷粉墨登场,诸侯自成管理体系,不但拥有能征善战的将军,更有运筹帷幄的谋士,哪家诸侯的谋臣厉害哪家势力就强大,刘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孙权有周瑜、鲁肃、陆逊,曹操作为最后一统北方中原的占有者实力更是强劲,不但有荀彧、荀攸叔侄俩,还有郭嘉程昱戏志才等众多老谋深算的谋士,这其中魏国谋士最厉害的要数曹操的子房荀彧荀令君了。

荀彧不但才谋出众,更是一位战略高手,他帮助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让曹操在逐鹿中原的大戏中占到先机,又帮助曹操稳定后方,兖州失陷后保全三座城池,让曹操根据地不至于全部丢失,后来又献上两虎相争、驱虎吞狼等计策消灭吕布,瓦散刘备的军事力量,更是多次劝说曹操在艰苦的军事战斗中不放弃,打赢最后关键战争,荀彧不但自己献谋略,还推荐自己的亲朋好友来为曹操助阵,荀攸、郭嘉、钟繇等都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奇才。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的荀彧为何会被曹操嫌疑,最后忧郁而死呢?

曹操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权势越来越大的曹操已经不满足丞相的现状,想要成为魏国公,很多拍马溜须的人都站出来奉承,没想到曹操的首席心腹荀彧却开始反对,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这样的言语和思想让曹操着实不爽,曹操认为天下三分,已经形成了一种平衡,自己年迈很难再一统江山,于是希望有生之年权力能够再上一个层次,汉献帝已经是他的傀儡了,曹操想怎么样都行。

荀彧有了反对曹操的思想以后,曹操便把他调离了中央,远离曹操的中畿,甚至给荀彧送了一个空的礼品盒,荀彧看到以后忧思不断,于是自尽了。后世很多人都认为荀彧是忠于汉室,所以不希望曹操进官为魏公,因为汉代开始就没有异姓王,最大爵位为侯,曹操此举有吞并天下之意,所以荀彧反对曹操成为魏公。

汉献帝刘协

荀彧真的是忠于汉朝才反对曹操称魏公的吗?其实我们都想错了,荀彧的内心有一个比兴复汉室更伟大的目标。

荀彧是颍川人,东汉末年颍川出人才,众多谋士都出自哪个地方,荀彧很早就被称为王佐之才,闻名天下的他以安定天下为任,被举孝廉后他被招进皇宫给皇帝掌管纸和笔,没想到董卓欺压皇上、霸占朝廷,荀彧只能辞官归隐,苦思救国之道。冀州韩馥与荀彧交好,派人把荀彧及家人全部接到冀州,没想到冀州被袁绍用计策夺走,而袁绍手下首席谋臣是自己弟弟荀谌,他用了三尺不烂之舌就把韩馥说得晕头转向,最后将冀州拱手让给袁绍,俗话说得好,一山不容二虎,荀彧家族人都非常有才华,虽然袁绍也很看重荀彧,但毕竟他弟弟荀谌才是袁绍第一谋士,自己再厉害也会被贴上攀附弟弟的标签,所以荀彧离开袁绍投靠实力还很弱的曹操,准备和曹操成为合伙人,共同打下天下,让天下不再四分五裂,让天下可以太平,这是一个士大夫的倔强和愿望。

万国来贺图

荀彧加入曹操阵营的时候,正是曹操东郡太守身份讨伐黄巾起义军,他在讨伐黄巾起义时,招募那些起义队伍,共得青州兵三十多万,这是曹操的发家一大桶金,有了这些大军曹操就可以成为一方霸主。曹操的招兵买马让荀彧看见了希望,曹操有实力实现他心中的梦想,可以让四分五裂的天下一统,至于天下姓刘还是姓曹他毫不在乎,他只希望太平盛世百姓丰衣足食。曹操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按照他的部署谋略一步一步的一统北方,成为了最大的诸侯。可是这个时候曹操懈怠了,他想成为魏公,他没有了那份一统天下的抱负,享乐虚名开始浮现,荀彧这个时候很担心,因为曹操如果称魏公很可能被虚名所累,天下民心变化,将为一统天下设置巨大难关。荀彧虽然是曹操的谋臣,但他一直把曹操当做合伙人共同实现心中梦想,没想到曹操开始在意虚名,功为成,心却开始腐化,荀彧想阻止曹操却不了解从何开始,在这件事情上曹操绝对不会听他的,相反最后的结局是对荀彧的猜忌。

百姓丰衣足食图

荀彧喝毒药自尽了,他没有更多的遗憾,只是没看见太平盛世,没看见百姓安家乐业,更没看见自己选定的主公成就更大的事业,他等来了主公的空盒子,他特别了解自己侍奉这么久的主公,于是一场夜雨带走了荀彧的思念,一瓶毒药让荀彧彻底安息了。很多人都认为荀彧是忠于汉朝的,其实不是,他忠于的是自己内心那份太平盛世,百姓安家乐业的景象。

呜呼!士大夫的内心真有这么纯净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鳌拜曾三次差点被处死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鳌拜是清初权臣,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清朝相关的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鳌拜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尤其是在《鹿鼎记》中,鳌拜更是被塑造为一位飞扬跋扈的“满洲第一勇士”。当然,对于真实历史上的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跟随皇太极征战四

  • 唐高宗李治:唐朝第三位皇帝,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李治,即唐高宗,小名稚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生母为长孙皇后,唐朝第三位皇帝,在位共34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649年,李治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同时宠幸武则天,在其末年时,重病缠身,

  • 贾耽简介:唐朝宰相之一,历仕玄、肃、代、德、顺、宪六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贾耽(730年—

  • 柳奭简介:唐朝宰相、外戚,高宗首任妻子王皇后的舅父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柳奭(shì)(

  • 街亭对蜀汉北伐那么重要 诸葛亮为什么还派马谡去街亭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街亭和马谡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街亭对蜀汉北伐事关重要,诸葛为什么还派马谡去镇守街亭?诸葛亮作古多年,但直到今天,人们对他的评价都褒贬不一。羽扇纶巾诸葛亮。因为说书行业的兴起,诸葛亮在众人眼里一直是名士形象。但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坐拥古今万千粉丝,绝不只是因为他的外貌特征

  • 从捐官入仕到成为雍正的肱股之臣,李卫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李卫,清朝时期名臣,靠捐官走上仕途,从一个从五品的芝麻小官一步步擢升为封疆大吏,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雍正时期有“总督三杰”,他们分别是田文镜、李卫和鄂尔泰,这三位都是雍正的心腹大臣,成为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而这三人之中,李卫的知名度是最高的。富

  • 姚玉京是什么人?她的一生都有什么样的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人才辈出,而女子中也涌现出不少传奇人物。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女子是东晋时期的名妓姚玉京,在古代,容貌美艳,能歌善舞的女子有很多,为什么姚玉京至今还被人歌颂呢?姚玉京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但是到了她父亲那辈,家族已经没落了。不但如此,当时东

  • 对建文帝忠心耿耿的方孝孺,为何会被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方孝孺,明朝时期大臣、学者、文学家、思想家,是明末清初大儒宋濂的弟子,他对建文帝朱允炆忠心耿耿,朱棣夺权后,方孝孺拒不投降,最终落得被诛灭族的下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能给皇帝当老师,自然是一种荣耀,往夸张点说那是祖坟上冒青烟了,幸运的帝师可以封官加爵佑及子孙,同僚

  • 唐伯虎的后半生遭遇了哪些厄运?他为何穷困潦倒了大半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唐寅,即唐伯虎,在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是名震江南的四大才子之首,风流倜傥诗画双绝,家中还有八个娇妻美妾,可谓是人生赢家,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真的是这样一位风流才子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伯虎的祖上也曾做过高官,但是到了他父亲唐广德这一代家里

  •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和洽是什么出身?他是个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人才的比例即便放到任何一个朝代都是较高的,这和当时人口比例、政治结构、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有关,尤其是三国初期时候人才的比例,那是谋臣如雨,猛将如云。三国里随便拿一个优秀点的谋臣和武将放到其他时代,战绩都是很傲人的。和洽(生卒年不详),字阳士,汝南郡西平县人。年轻时就被举为孝廉,随后被大将军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