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明皇为何要重演历史:分封的节度使实为诸侯

唐明皇为何要重演历史:分封的节度使实为诸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915 更新时间:2023/12/7 8:00:24

马克思所谓的“封建社会”之所以以“封建”为名,是因为在西欧历史上,以农奴为主要生产力经济形态长期伴随着封土建国的政治制度。然而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封建政体只是先秦三代的时代潮流。随着中央集权“大一统”思想的蒸蒸日上,汉以后的分封多半只是经济上的封赏,诸侯对自己封地既无管辖权,又无保护能力,甚至“虚封”而无地。不过这里也有个例外,唐代的藩镇制度就是中国不那么封建的“封建社会”背景下,封土建国格局的又一次上演。

提到藩镇,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安史之乱。诚然,安禄山以一介少数民族将领的身份,能顷刻间几乎推翻繁盛到极点的唐王朝,肯定不纯是他个人奋斗的结果,或者其与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恩怨纠葛,而更在于历史原因——藩镇制度是唐帝国巩固边防、外拓张的有力措施,同时也是对中央集权的挑战。

我们说唐朝“设立”了藩镇制度,那么“藩镇”这玩艺在当时就是个新事物咯?非也,它的渊源甚至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首先,“藩”字的本义是住宅周围的篱笆,其设置的目的在于保护主人的土地财产安全;“镇”的本义是压东西的重物,其存在的意义是保障所压之物的坚固稳定。从王国的层面上说,“藩”就是天子领地的边疆,“镇”就是军事力量的统治,这正是周王朝封土建国的实质。

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周朝里真正的周国,即天子的领地“王畿”,只是陕西中部“邦畿千里”的一片土地,还不如今天的一个省。周朝之所以疆域广大,号称“普天之下”,是因为把各路诸侯的领地都算成了“王土”,因为他们占有这些土地的合法性来自于王室的册封。但这些大小王爷对封地几乎享有绝对的统治权:一则世袭罔替,并可以自行向下再分封;二则完全掌握了领地的军政大权,自行管理和使用赋税与徭役。可以说,封国算不算周朝的实际领土,完全取决于当地诸侯是否信守对天子的承诺——要么作为附庸拱卫王畿,要么藩而不镇叛周自立。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管、蔡两位王子本来从周武王那里受领封地,作为“三监”之二防卫殷商后裔,保护王室的安全、保障王朝的统治。然而幼小的周成王继位后,这两位王叔趁着政局不稳联合殷人发动叛变,最后被另一位王叔周公旦镇压。为了巩固侄子的天下,周公吸取先前的教训,不再轻信其异姓贵族(周王朝自身也是以“藩镇”诸侯的身份推翻商朝的),先后建置七十一块领地,分封给武王十五个兄弟和十六个功臣,让他们作为篱笆给周王室看家护院。

说回唐朝,藩镇制度的设置在形式上并非封土建国,但随着中央政府授予地方的权力逐渐膨胀,藩镇也接近周朝分封诸侯的实际情况了。玄宗治下,唐帝国积极地开疆拓土,相邻的几大民族势力又欲侵吞汉地,所以边疆的军事压力极大,需要当地将领掌握更高的自主权,以便随时应对可能爆发的战争和动乱,不必请示中央政府。对于皇帝而言,巩固边疆更多的是为了王朝腹地的安全,但也不能给内地制造太大的经济负担,所以干脆把军政大权都交给地方官员,让其尽量自给自足。所谓“节度使”,即“持双节(军、政两种授权)调度”之义。

最开始,节度使作为一任地方官员,权力再大也不过是皇帝的家奴,算不得分封诸侯。但是很快,随着安史之乱一爆发,皇帝就管不住这些封疆大吏了。为了平叛,唐廷设置了更多藩镇,他们在战后成为军阀,各自组建幕府割据一方,跟朝廷讨价还价,甚至出现节度使私自世袭的现象。藩镇名义上附庸天子,实质上作为外姓甚至少数民族领主的势力,其独立性可比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时期的诸侯封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的祖先究竟是谁?秦始皇的到底是不是私生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没有吕不韦秦始皇,秦始皇的祖母是谁,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孩子吗

    我们读史书,常常会遇到棘手的难题。比如《史记》就提供了一个近乎八卦的版本,吕不韦将有孕在身的赵姬当成“钓饵”送给嬴异人,赵姬生下的儿子即嬴政,后来成了秦国的国君和秦朝的始皇帝。这样的话,问题就来了,如果秦始皇的生父是吕不韦,那他的远祖就该是吕尚才对。吕尚是谁?在中国历史上,此人即大名鼎鼎的智者姜子牙

  • 揭秘:伏波将军马援为何打得越南千年不敢闹独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马援后代,十年轮战拖垮越南,中越自卫反击战越南主力没出动

    中国的疆土在秦朝以前一直局限在黄河,长江流域。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派兵南下,征服南方,建立桂林、南海、象郡等郡县。但秦末动乱中南方独立,直到汉武帝时才重新收归版图。当时统治南方的问题在于,中国南方没有开发,大多数地方都是茫茫的原始丛林,根本没有人烟。而且中国南方完全是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的风俗不同。

  • 何人13岁入宫一生未育却当上皇后还被后人敬仰?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妃为什么不能生育,高贵妃为什么没有孩子,宫女出宫后为什么都不能生育

    马氏,名字失载,东汉开国功臣马援的小女儿,汉明帝刘庄的皇后。马援为人刚直不阿,不善奉承得罪了皇亲国戚。这些人趁马援生病时污蔑他在民间烧杀抢掠,刘秀信以为真,下令收了他的官印,死后还不能在祖坟下葬。后来马夫人向刘秀求情,才得以在祖坟下葬。马援去世后,马家就此败落,之前与马家有来往的人都纷纷远离,与马家

  • 马革裹尸的开国功臣:皇帝却为何让其身死蒙冤?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老开国皇帝和年轻开国功臣,杀掉开国功臣的皇帝有哪些,历史上的开国功臣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在实行偃武修文政策后,鉴于豪强地主隐瞒土地、逃避国家赋税,下令州郡度田,检查垦田亩数和户口,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度田”运动。刘秀的“度田”运动非常成功,从此成了东汉一朝的制度,每年一次。可是,刘秀却颇有些后悔。某天,他若有所思地对虎贲中郎

  • 梁武帝真的是四十年不近女色?梁武帝为何“禁欲”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老梁讲古代四大美女,武则天长得漂不漂亮,杨贵妃是唐玄宗的儿媳妇吗

    中国的皇帝都好色,这是事实,但也有一位皇帝以高寿和不近女色出名,他即是梁武帝萧衍。《梁史》记载,萧衍“五十外便断房室”,天监十二年(513年),萧衍始“不与女同屋”。假如以他86岁逝世来算,近40年没有碰过女性。梁武帝真的是四十年不近女色?你相信吗?假如是,他“禁欲”的本相究竟是什么?萧衍禁欲,“不

  • 解密:战国牛人苏秦靠什么取得了六国的相印?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六国相印苏秦,苏秦佩六国相印的故事,苏秦是哪国人

    苏秦,战国初期周王室属地洛阳人,师从世外高人“鬼谷子”,其同门师兄弟中较为出名的,有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庞涓,卓越的外交家张仪等人。后来此四人出山后,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战国的时局。苏秦下山之后,其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一番艰难的挫折。然而,困难面前,苏秦又是靠什么最终赢得了六国国君的信任,成为

  • 齐国老百姓逢于何:唯一把母亲埋葬在宫中的平民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齐人在坟场乞讨的故事,寡人东施娘,匈奴单于死后为什么妻子归儿子

    自古以来,很多帝王为了展示自己的丰功伟绩,都会兴建一些大的工程项目。这些工程往往都被建造的高大雄伟,装饰的富丽堂皇。到了晚年之后,他们又会修建一些相对较为舒适、安逸的修养之所,我们的齐景公就是其中较为有名的一位。今天我们所要讲的这个故事,就和齐景公修建大型的宫殿有关。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就

  • 揭秘: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大忽悠是何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大忽悠成功案例第265,王大忽悠,中国历史上的千古完人

    忽悠不难,难的是忽悠了之后人家还给你加官进爵,更难的是忽悠一次后还能继续忽悠,难上加难的是,忽悠成功还不被贬,不被杀,毫发无损,创造这个奇迹的牛人是谁?他就是今天小编要隆重推荐的主角——张仪。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与苏秦一起师从著名的鬼谷子先生。学业有成,习得一口的能言善辩和一肚子阴谋诡计。想找个高

  • 江左周郎国士无双:竟被一本书冤枉了他2000年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国士无双陈子锟原型,罗成与单安子,周郎是谁

    一本《三国演义》让一代名将周瑜几乎成为了嫉贤妒能、器量狭隘的“代名词”,蒙受了近两千年来难以洗刷的“不白之冤”。那么真相真如罗贯中先生所描述的那样吗?根据研究三国首选史书,被列入正史“二十四史”的《三国志》(由西晋史学家陈寿编写)记载,得到如下两点结果:一、周瑜人品“两小无良”的具体情节,包括心眼小

  • 解密:孔子圣人的名声最早的是谁喊出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被称为圣人的原因,孔家最后一位圣人是谁,孔子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

    鲁定公五年(前505年),孔子四十七岁。这一年,季桓子继承父亲季平子之位,做了鲁国的上卿。由于家族当权多年,人口增加过快,以至于原有的几口水井,已经满足不了家族的日常用水。于是,为解决这个问题,季桓子决定在家里再打几口新水井。但在挖水井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放心,他们没有像陕西那位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