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勇于改革的元仁宗 元代颇有作为的一代英主

揭秘:勇于改革的元仁宗 元代颇有作为的一代英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40 更新时间:2024/1/4 23:57:30

勇于改革的元仁宗: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年4月9日—1320年3月1日),是我国元朝时第四位皇帝。在位9年。享年35岁。在元朝历代皇帝中,仁宗是最有文化底蕴的,一位较有作为之君。史书称他“遵世祖通儒术。用汉臣,求言图治”。他是继忽必烈之后推行“汉法”比较积极的元朝皇帝。应该说,元仁宗为了维护、巩固蒙古贵族政权在全国的统治,还是有所作为,勇于改革创新的。

公元1311年正月,武宗海山病死,爱育黎拔力八达以皇太子身份执政。他整饬吏治,废除武宗时设立的尚书省,仍恢复原来的中书省,并以“祸国殃民”之罪将丞相脱虎脱三宝奴和平章乐实、右丞相保八等武宗一朝的当政人物处死,安排中书省班子,恢复各地的行中书省,惩治地方赃官污吏,严禁诸王、贵戚的扰民行为。停用至大银钞,减裁冗员,整顿朝政。然后在大都大明殿正式登基,帝号“仁宗”。年号皇庆。以明年为皇庆元年。元仁宗对汉文化的喜爱,他和他的臣僚(特别是蒙古和色目臣僚)对儒家政治学说和汉人历史经验的渴求,还可以从爱育黎拔力八达下令翻译或出版的著作的数量和性质上反映出来。翻译成蒙古文的汉文著作包括:儒家经典《尚书》;宋人真德秀(1178—1235年)撰写的《大学衍义》;与唐太宗(627—649年在位)有关的两部著作,吴兢(670—749年)撰写的《贞观政要》和太宗本人为他的继承者撰写的《帝范》;司马光(1019—1086年)撰写的伟大史书《资治通鉴》。

在元仁宗赞助下出版的汉文著作包括:儒家经典《孝经》;刘向撰写的《烈女传》;唐代学者陆淳研究《春秋》的论著以及元代官修农书《农桑辑要》。虽然以上所列,在爱育黎拔力八达同意下出版的汉文著作,反映了他可能认识到汉文化的巨大影响和倡导大众道德的责任,而翻译著作的选择,则显示了他的实用主义目标。在下令翻译《贞观政要》时,他指出此书有益于国家,并希望蒙古人和色目人能够诵习该书的译本。说明他显然希望蒙古和色目精英,包括他自己,能够学习儒家的政治学说和汉人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唐太宗的教诫,能把国家管理得更好。

科举考试是中原王朝甄选统治精英的主要途径,关系重大,所以在忽必烈朝就不断围绕恢复考试问题展开过争论,但是没有任何实际行动。为改善通过承荫得官者的教育水平,皇庆二年,仁宗下诏规定:汉人职官子孙承荫,需考试一经一史,考试合格者直接任职,免去见习期。蒙古和色目职官子孙承荫者可以选择考试,通过考试的人授官时比原袭职务高一等。可能是为了减少儒官的竞争,由地方机构胥吏出身的官员可以出任的最高职务自四品官降为五品。仁宗皇庆开始推行的考试制度,应被看作为施行平等任官机会的汉人观念和作为征服王朝的元朝的社会政治现实之间的结合。因此,爱育黎拔力八达恢复科举考试制度,既有文化意义,也有社会和政治意义。把儒家学说作为甄选精英的标准,给汉族士人入仕提供了一条正常的道路。这对江南的士人更为有利,因为直到此时他们多被排除在官场之外。此外,考试制度也鼓励蒙古人和色目人学习汉学,特别是那些不属于贵族家族的人,并由此加速了征服者的汉化。

元仁宗按照中原传统方式对元朝政府的改革无法走得太远,因为他不能削弱蒙古诸王的行政权、司法权和经济特权来加强中央集权。尽管忽必烈已经推行了中央集权的政策,蒙古诸王仍然拥有对他们领地(投下)相当多的行政、军事、财政、司法权。进一步削弱他们的权力是政治冒险,因为这将面临蒙古和元帝国一条最基本原则的正面挑战。所以,尝试削弱诸王权力的改革未果。延祐经理也是仁宗推行改革的重要经济措施之一,是要通过核实田土占有状况来甄别隐占,考较田粮。延祐元年冬,遣张驴等人分道经理江浙、江西、河南三省田粮,“诏江南东、西道及浙西道民先自实土田”。由于当时各地吏治腐败,“郡县并缘以厉民”,因此“经理考核多失其实”。奉行过当的结果,“自实土田”演变为括田的暴政,有些地方甚至撤毁民庐,“夷墓扬骨”以虚张顷亩。延祐经理的惨烈,于“赣为甚,宁都又甚”。

仁宗通晓儒术,熟知佛教“明心见性”之理,其为人和蔼,对近臣贵戚以礼相待,平时生活不尚豪华,较为俭朴,从不巡游,也不沉溺于酒色。又罢土木工程百余处,又禁诸王、大臣营建私第,精简禁卫。《元史》评价:"纵其一生,他还是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

明、清两代史官评价:“仁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悟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又曰:‘儒者可尚,以能维持三纲五常之道也。’平居服御质素,澹然无欲,不事游畋,不喜征伐,不崇货利。”“武仁授受之际,无可议者,仁宗初政,首革尚书省敝政,在位九年,仁心仁闻,恭俭慈厚,有汉文帝之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宋朝大将李继隆杀得辽人不敢来犯 运气也这么好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想要成为名将,不止要有过人的文韬武略,有时候还要有运气,否则,在瞬息万变、险象不断的战场上,指不定一个流矢、一颗石子就结束了你的名将梦。比如大宋最牛武将之一的李继隆,就是一位运气非常好的牛人。作为能够配享太庙的五位将领之一(另外四位是潘美、曹彬、曹玮、韩世忠),李继隆绝对有资格称得上名将。李继隆14

  • 刘备第一谋士庞统 却被小说家误传了600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需要强调一点,那就是文学作品与历史之间的差距。很多人读过三国演义,但是没有读过三国志等正史记载。还有一些人甚至把三国演义当做正规的历史书籍来看,真是让人无语到了极点。庞统就是一个被罗贯中毁了的人物,在罗贯中笔下,庞统是一个小心眼的人。为了与诸葛亮争功,最终被张任射死在落凤坡,但这仅仅是一个小说段

  • 袁枚赚钱有招:卖书收租 为富人写传 收徒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袁枚晚年做绝命诗云:“倘见玉皇先跪奏,他生永不落红尘。”读来让人唏嘘,这个隐居山中长达五十年,名满天下,又毁誉参半的“山中宰相”,竟然也厌倦了纷扰复杂的人世间,希望自己永远别再投胎做人。可见,以风流自许,逍遥自在的袁子才,也看透了人世间的虚伪,即使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也难逃世人的冷眼和攻扞。我

  • 李鸿章:他展现了真实的晚清 也为后世提供借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晚清能够在列强入侵时出现“同治中兴”局面,不得不说是精英政治的结果,其中的恭亲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若有人因为他们的一些失败而厌恶他们,我不得不用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来回答他们:“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评价一个人,若只从道德角度去评价,只能评价一

  • 王莽:为什么说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悲剧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王莽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一个悲剧英雄,他所推行的种种政策按照现在的观点来说是没有错的。甚至和建国初期的一系列措施有惊人的相似,但是在当时的局面之下,他的改革最终导致了政权的崩溃。与他情况相似的人还有王安石,王安石的经济改革和现在的金融理论如出一辙,不得不让大家怀疑穿越这个事情是否真的存在。不过王莽的结

  • 王安石认为宋代根本问题在顶层:官员队伍不专业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列宁把王安石称作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在发动改革之前担任的职务,恰好是三司度支判官,就是财政官。他在担任三司度支判官的时候就写下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治理文献《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写在宋神宗的爷爷宋仁宗的时候。他在当中提出的思想,也就是后来经常被大家传诵的名句:“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

  • 解密:中国古代帝国法律秩序的缔造者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一个长期处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这个概念,很早就在我国诞生了。有国家就有首脑,经过长时间的演变,秦始皇一统华夏,最高首脑的名字变成了皇帝,从此开始了古代长达两千多年的帝国历史。帝国的秩序来源于法律,这种法律秩序竟然能持续两千年而没有本质上的变化,使古代社会能够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可见,虽然

  • 历史上索额图和明珠是什么地位?对清朝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其在位期间大清帝国几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康熙幼年登基,十多岁亲政,虽说最初并没有完全掌控朝堂的实权,但是他对权力是很看重的,所以康熙从亲政开始就在琢磨如何将权力一步一步夺回来。先帝顺治虽说早早便去

  • 三国时期关羽败走麦城时身边并没有亲兵跟随,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名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东汉末年汉朝衰落,各地军阀集团割据独立,互相征伐。其中最广为人们所知的是刘备为代表的蜀汉集团,曹操为代表的曹魏集团,孙权为代表的孙吴集团。这三方作为小说的主角,和其他同时代的英雄一

  • 一妻可以多夫的时代,平阳公主三任丈夫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以为古代女人都要从一而终,其实不是,两汉时期比较开放。女人是完全可以改嫁的,比如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就曾经先嫁给金王孙。她的女儿平阳公主,也曾经拥有三任丈夫,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有道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一家有女百家求,何况是公主。平阳公主长得漂亮,最先受到恩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