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英宗朱祁镇南宫复辟的时候于谦在哪里?

明英宗朱祁镇南宫复辟的时候于谦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688 更新时间:2024/1/4 4:14:42

“夺门之变”,是改写明朝政治走向的一件大事。事情说起来很简单,明代宗病了,不能理政,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张軏等人趁机发动武装政变,攻破南宫,迎立被软禁在此七年之久的太上皇帝明英宗复位。

应该说,这是一次有预谋、有组织的成功政变,政变从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四更,到十七日拂晓,前后也就几个小时的时间。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张軏等人率领子弟、家兵千余人,用暴力手段叩破南内宫门,请上皇明英宗升坐舆驾,从东华门进入了奉天殿即位。那么,这里面有个问题,政变搞出如此大的动作,当时身为明代宗心腹的兵部尚书于谦是否知晓,当晚他又在干什么呢?

对于政变当晚,于谦近乎缺位的行踪,《明史》中的《英宗纪》《景帝纪》《于谦传》中均无记载,难道于谦当晚真的失踪了?这不可能。

那么,当晚于谦在哪里呢?《明史·于谦传》载,“谦自值也先之变,誓不与贼俱生。尝留宿直庐,不还私第”。说于谦为了抵御也先,舍小家,顾大家,经常在朝廷留宿值班。明人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馀》中云,“又云少保公当国时,往往宿朝房,不归私第属”,与《明史》吻合。说明,于谦心系国家,时时处处以国家大事为己任。政变前夕,明代宗病重,于谦更应该留在朝廷。

既然于谦留宿值班,就应该在兵部衙门。清人谈迁在《国榷》“天顺元年正月”条中认为,“于少保最留心兵事,爪牙四布,若夺门之谋,懵然不少闻,何贵本兵哉?或闻之仓卒不及发耳。”谈迁的说法,至少明确了一点,即于谦当晚已经获悉政变。《西湖游览志馀》记载,“景皇帝大渐,石亨等谋拥南内,府尹公知其谋,奔扣告变,少保公呵曰:小子何知国家大事?自有天命,汝第去!”说明,于谦在获悉石亨等人政变后,非常从容淡定,一副置身事外的架势。

于谦为何如此表现?笔者认为这是于谦的苦衷所在。于谦为人古板耿直,士大夫气息显著,有一颗慷慨报国之心。在他看来,谁当皇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安定,天下太平。所以,明英宗被俘后,国内无主,他便力主郕王朱祁钰称帝,填补权力真空,号令天下,挽救大明帝国。面对瓦剌人以明英宗为人质相要挟,当他说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话后,他已经不知不觉站到了明英宗的对立面。

于谦跟明英宗的过节远远还没有结束。当明英宗归国时,明代宗不愿接纳,于谦又说了一句“天位已定,宁复有他!”这话给了明代宗一颗定心丸,也定下了明代宗即位既成事实、谁都无可撼动的调子。明英宗能够安全归国,尽管于谦的策略起了决定性作用,但他此刻已经深深得罪了明英宗。只要归国后的明英宗活着,于谦的地位就极其尴尬,处境也极其凶险,当然从内心讲,于谦是不希望明英宗重新掌权的。后来,明代宗病重,又没有别的儿子,立谁为继承人是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正在明代宗病重且犹豫不决之际,“夺门之变”发生,石亨等人伺机发动武装政变,迎明英宗复位。

正如谈迁所言,石亨等人政变的事,当时身在兵部的于谦是知道的。以于谦当时的身份,少保、兵部尚书,总督军务,在危急之际召集人马镇压叛乱易如反掌,但于谦没这么做,甚至没有这么想,原因很简单,他是大明帝国的臣子,一贯“以社稷安危为己任”,始终揣着一颗公心,面对政局突变,自己何去何从,结局如何,他没考虑或很少考虑,他认为只要社稷安定,至于他“一腔热血,意洒何地”,无所谓。这种视死如归的文天祥似的士大夫气节,在于谦身上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展现。

关于于谦当晚的表现,明代文学家屠长卿这样记述,“夺门之役,徐石密谋,左右悉知,而以报谦。时重兵在握,灭徐石如摧枯拉朽耳。……方徐石夜入南城,公悉知之,屹不为动,听英宗复辟。……公盖可以无死,而顾一死保全社稷也。”说于谦之所以按兵不动,任由政治死敌明英宗复辟,完全是出于公心,毕竟当时明代宗病重,长期不能临朝,又不肯立太子,导致朝野不安;如今,年富力强的明英宗复辟,尽管会对自己不利,但对社稷、臣民有利,于谦死而无憾。

于谦虽然没出手,但侍卫都督范广出手了。《国朝献征录》载,“是月壬午四更,亨与軏、吉祥等……请上皇升舆,从东华门入奉天殿即位,侍卫都督范广御战”。明人许浩《复斋日记》也有相似记载。范广是于谦的心腹爱将,他冒死抵抗,应该有保全于谦的意思,但最终失败了。次日凌晨,钟声响起,于谦整理服装,从容上朝,结果被明英宗当场逮捕,五日后处死。《复辟录》称,“圣旨:于谦……这厮每知罪恶深重,恐朕不容,……纠合心腹都督范广等,要将总兵官(石亨)等擒杀,迎立外藩以树私恩,摇动宗社。……钦此”,显然是明英宗故意加罪于于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有“兴在孝庄太后,衰于慈禧太后”之说?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为什么的几种说法,世界上有哪些国家,为什么因为的句子

    “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血淹没人间,安得太平美满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一曲恢弘慷慨的《向天再借五百年》道出了康熙大帝雄心壮志面对这广阔无垠的大好河山他深情感慨这来之不易的一切“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康熙祖母,即孝庄皇太后可以毫不夸张地夸其为“大清第一女强人

  • 嘉庆帝究竟造了什么孽?竟然遭天谴雷击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嘉庆皇帝为什么被雷劈死,嘉庆帝的皇后,嘉庆之死

    清仁宗,爱新觉罗· 颙琰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皇帝在位六十余年,为了不让自己的在位时间超过圣祖康熙,就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颙琰。也就是世人所知的嘉庆皇帝。嘉庆忠厚老实,在乾隆皇帝的诸多皇子中,并不怎么引人注目。雍正皇帝在位期间,乾隆初年

  • 霍成君靠关系当上皇后最后却被幽闭深宫服毒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霍成君,西汉著名权臣霍光幼女 ,汉宣帝刘询皇后。霍成君出身名门,父亲霍光乃千古名将霍去病之弟。霍去病英年早逝后,汉武帝十分悲痛,于是对霍光多有照顾,而霍光也能力超强,逐渐挤进权力中心。汉武帝驾崩后,继位的汉昭帝年仅八岁,霍光用权术清除了其他顾命大臣,成为西汉帝国的实际统治者。有这样一个大牛老爹,霍成

  • 太监汪直十六岁时权势可比魏忠贤 战功不比名将差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魏忠贤为什么不反抗,魏忠贤有兵权吗,西厂厂公汪直

    提起明朝历史,很多人都会想到宦官专权这个问题,其实明朝的宦官专权始终难以与东汉、唐朝相比,还是比较low的,汉唐宦官都能废立皇帝,明代宦官再牛逼,也是皇权之下的奴才。有明一代,著名的宦官有刘瑾、魏忠贤等人,当然也有正面人物,譬如郑和;也有复杂人物,譬如王振。在明宪宗成化时代,有一个权倾一时的宦官,叫

  • 有汉朝第一美人之称的王昭君和亲之后却抑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昭君的儿子,王昭君晚年幸福吗,王昭君为什么要远嫁匈奴

    汉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王昭君被选入宫,成为宫女。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时为匈奴单于的呼韩邪第三次朝汉自请为婿,王昭君奉命嫁与其为妻,号为宁胡阏氏。二人共同生活三年,育有一子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

  • 赵姬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她的人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上赵姬是怎样的人,人一生分几个时期,赵姬的故事

    在影视剧《大秦赋》中,13岁的嬴政继任秦王后,尊生母赵姬为王太后。但在正史中,秦始皇的生母只是个无名氏,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里以子楚夫人或太后称之。赵姬这个称谓,始见于明末小说家所著的《东周列国志》,并被后人沿用至今。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纵观赵姬一生的经历,大致可

  • 历史上汉朝名士刘廙在曹魏是何地位?最后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朝曹氏下场,汉朝发展史,项羽为什么封刘邦为汉王

    汉末三国时期,不仅名将谋臣辈出,而且文人也是不少,尤其是北方魏国,在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下,堪称文风昌盛。中国文人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愿望,都希望自己的才学能够有施展的舞台,最终实现自己的抱负,至三国文人这一理想也从未改变,同样希望进入仕途扬名天下。刘廙,字恭嗣,南阳人,汉末魏初名士。是

  • 许平君都已经去世多年了 汉宣帝为何始终她念念不忘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宣帝刘询的皇后,汉宣帝为什么没有名气,汉宣帝与许平君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汉宣帝和许平君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都说皇帝后宫华丽三千,美女无数,汉宣帝为何对许平君始终难以忘怀?汉宣帝刘病已对结正妻子许平君的感情充分诠释了什么叫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西汉的汉宣帝刘病已是传奇的平民皇帝,他这一生当过囚犯,被削除过皇室宗籍,自幼在民间长大

  • 嘉庆皇帝都做了什么事情 清朝为何在他手里迅速衰败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道光皇帝简介,清朝从嘉庆开始衰败,嘉庆皇帝的儿子

    对嘉庆和清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时期清代还处在巅峰时期,清代为何在嘉庆手中迅速衰败?嘉庆都做什么事情?爱新觉罗·颙琰13岁被乾隆皇帝秘密立为储君,36岁时由乾隆皇帝禅位登上皇帝宝座,成为清代入关后第五位皇帝。嘉庆皇帝在位时间25年,虽然时间不算长,但是在他

  • 武则天死后李显肯定会上位 张柬之为什么还要发动政变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与张柬之,武则天因为那场政变退位,张柬之

    对张柬之政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则天传位给李显那是必然的,张柬之为什么还要发动神龙政变?张柬之是怎么想的?唐中宗李显可以说是最倒霉的皇帝,虽然是有着皇帝的身份,却是夹杂在各种女人之间,而且不是声色犬马,反而是勾心斗角,最后还是死在了妻子和女儿的毒药之下。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