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将都城迁到南京是出于什么原因?为何这么做?

孙权将都城迁到南京是出于什么原因?为何这么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000 更新时间:2023/12/14 10:44:21

王朝迁都的例子,在我国历史上并不罕见。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在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对于东吴的建立者——孙权,称帝时间相对较晚。比如曹丕是公元220年称帝的,刘备是公元221年称帝的,而孙权直到公元229年,才正式称帝。

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促使东吴可以和蜀汉、曹魏平起平坐了,随后,孙权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虽然东吴长期定都于南京,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孙权却是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的。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时期孙权为何在武昌称帝,又为何将都城迁到南京?

黄武七年(228年)八月,“石亭之战”爆发,孙权命大都督陆逊督率诸将大败曹休。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石亭之战因为重创曹魏,导致曹魏大司马曹休不久之后病逝,从而增强了孙权称帝的底气。公元229年春天,又一个好消息传来,诸葛亮遣陈式进攻武都、阴平。曹魏大将郭淮领兵来救,诸葛亮率军驻扎建威,牵制郭淮。魏军知道蜀军主力到临,便紧急撤退,蜀军顺利占领二郡。

由此,先是东吴重创曹魏,后是蜀汉攻占曹魏疆域。趁着这一良好的机会,孙权于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对于孙权来说,之所以一开始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是因为之前孙权就坐镇此地了。进一步来说,这和武昌(今湖北鄂州)的地理位置优越存在直接的关系。

对于武昌(今湖北鄂州),也即鄂州来说,位于湖北省东部,滨于长江中游南岸。西邻武汉,东接黄石,北望黄冈。在汉末三国时期,武昌(今湖北鄂州)位置居中,既可以兼顾荆扬二州,又与建业(南京)有相似的地理条件,西边有樊溪,适合训练水军,长江边有樊山,有利于孙吴军队防守。在东汉末年,孙权所在的东吴,一开始主要拥有东汉十三州中的扬州之地,也即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地。

但是,到了公元220年,也即吕蒙偷袭荆州,击败关羽后,东吴将获得了荆州之地,也即今湖北、湖南一带。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东吴和蜀汉爆发了夷陵之战中。在此背景下,孙权一度将东吴朝廷迁到了荆州,以此更好的占据荆州,并应对刘备的进攻。而就武昌(今湖北鄂州)来说,虽然处在东汉十三州中的荆州之地,却非常靠近东吴起家的扬州之地。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孙权坐镇武昌(今湖北鄂州),可以实现兼顾扬州和荆州的效果。并且,在夷陵之战后,魏文帝曹丕所在的曹魏,多次进攻东吴,冲击着东吴的长江防线。因此,孙权坐镇武昌(今湖北鄂州),不仅可以方便训练水军,也有助于抵挡曹魏的进攻,这也是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的重要原因。

公元229年六月,孙权与前来祝贺孙权登基的蜀汉使者陈震商议平分曹魏九州,并制定盟书。在孙权称帝后,蜀汉丞相诸葛亮可能内心有所不满,但是,出于蜀吴联盟的大局,还是派遣使者来祝贺孙权,进一步巩固了蜀汉联盟。对此,孙权自然也逐渐打消了对于蜀汉的疑虑。在此基础上,为了共同曹魏,孙权又在当年九月迁都建业(南京)。

最后,孙权之所以又迁都建业(南京),是为了和蜀汉携手,共同对抗强大的曹魏,也即孙权如果继续定都武昌(今湖北鄂州)的话,表明其对蜀汉还存有疑虑甚至想法,这显然非常不利于蜀吴联盟的行为。并且,迁都建业(南京)后,有助于东吴进攻合肥。比如嘉禾三年(234年),孙权亲征合肥新城,后来得知魏明帝曹叡亲自率大军来救,于是撤军。从地图上可以发现,南京和合肥的距离比较近,而合肥一直被曹魏占据,不利于东吴镇守长江防线,所以迁都南京后,自然方便调兵遣将,攻打合肥等曹魏的疆域。

此外,在迁都南京后,孙权也没有就此忽视武昌(今湖北鄂州),而是留下尚书九卿,让上大将军、荆州牧陆逊辅助太子孙登镇守武昌(今湖北鄂州)。对此,在笔者看来,此时的武昌(今湖北鄂州)对于东吴来说,可以称之为陪都了,如果建业(南京)有失的话,东吴还可以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州),从而降低被曹魏突然消灭的风险。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宋弘简介:东汉初年大臣,以品行清雅而获得称誉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东汉在文化、科技、军事、佛教等方面成就突出,文化上郑玄将经学推向高峰并开创郑学,科技上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军事上迫使北匈奴西迁,佛教在此期间经白马寺传入中国。

  • 赵憙归附光武帝刘秀之后,为何说他一生恩宠深厚?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东汉在文化、科技、军事、佛教等方面成就突出,文化上郑玄将经学推向高峰并开创郑学,科技上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军事上迫使北匈奴西迁,佛教在此期间经白马寺传入中国。

  • 晋恭帝司马德文:东晋末代皇帝,刘裕对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德文,即晋恭帝,晋孝武帝司马曜次子,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弟弟,生母是淑媛陈归女,他是东晋第十一位皇帝,也是东晋末代皇帝,在位共2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德文初封琅邪王,之后历任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官职。晋安帝被桓玄

  • 马谡没有丝毫作战经验 诸葛亮为什么还用马谡去镇守街亭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对蜀汉街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街亭对于蜀汉来说如此重要,诸葛亮为什么不用赵云姜维去镇守街亭,马谡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事实上,诸葛亮之所以不用赵云、魏延和姜维,反而用没有作战经验的马谡,主要是因为这三个不得已的苦衷!街亭之战街亭之战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期,而

  • 晋安帝司马德宗:东晋第十位皇帝,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德宗,即晋安帝,晋孝武帝司马曜长子,晋恭帝司马德文同母兄,东晋第十位皇帝,在位共23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德宗即位后,内乱频发,国势日衰,419年被刘裕所杀。时年37岁,谥号为“安”,葬于休平陵。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司马德宗,生于太元七年(382年),是晋孝武

  • 历史上真实的杭皇后是什么出身?她死后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肃孝杭皇后,明代宗朱祁钰的第二任皇后,怀献太子生母。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有一部影视剧,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那就是《女医明妃传》。剧中的女主角谭允贤,在历史上其实有原型的,而且还并非一个人。历史上的明朝,确实有一位叫做谈允贤的女医,而在这部影视剧中,女主角不仅仅借鉴了女医,还借鉴了

  • 诸葛亮死后刘禅还做了近三十年的皇帝 刘禅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禅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还做了三十年的皇帝,刘禅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事实上,诸葛亮死后,刘禅之所以还能做近三十年皇帝,主要是因为他有两个神助攻!而在诸葛亮死后,刘禅之所以只能做近三十年的皇帝,则主要是因为他有两个猪队友!事实上,自从关羽丢

  • 马超和赵云都是五虎上将 两人谁的战斗力更强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对马超和赵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同样都是五虎上将之一,又是蜀汉的将领,马超和赵云相比,两人谁更厉害一些?马超比赵云谁更强?关于马超和赵云谁更厉害的争论,历来都是热门话题,而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都无法说服对方。如果不看马超和赵云的交锋,单从他俩各自的战绩

  • 后世如何评价司马曜?他的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曜,即晋孝武帝,晋简文帝司马昱第六子,生母是李陵容,他是东晋第九位皇帝,在位共24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曜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372年晋简文帝驾崩前夕被立为皇太子并继承皇位,时年十一岁。最初由大司马桓温辅政,373年桓温死,又由从嫂崇德太后褚蒜子临朝听政。

  • 阴就的姐姐阴丽华可是汉光武帝的皇后,他为何会畏罪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东汉在文化、科技、军事、佛教等方面成就突出,文化上郑玄将经学推向高峰并开创郑学,科技上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军事上迫使北匈奴西迁,佛教在此期间经白马寺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