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皇帝每月吃饭要花多少钱?清代皇帝吃的最贵

古代皇帝每月吃饭要花多少钱?清代皇帝吃的最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976 更新时间:2024/1/16 12:41:24

民以食为天,没有错说了,我们中国人几千年以来一直习惯用“日出而作”、“日落而歇”、“一日三餐”……这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日生活,其真实而自然,对于每天的用餐,人们更是精辟的总结为“早饭无论如要吃饱”、“午饭千万要吃好”、“晚饭最好要吃少”,直观地反映了人们整体的饮食习惯。虽然贵为天子的皇帝高高在上,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也要按时吃饭,那么,皇帝每天也要吃三顿饭,他一个月吃饭要花多少钱啊?远了咱不知道,就是有史料记载也是模模糊糊的,离咱们最近的有皇帝的朝代是清朝了,咱就拿清朝的破事唠唠吧……

清代皇帝吃饭称为“传膳”、“进膳”、“用膳”。皇帝每天吃饭的地点并不固定,这要视其活动的情况而定。皇帝一般每天用餐两次。早餐是上午六点--七点左右,然后到下午一两点的时候吃第二餐,一般晚上六时许会进行一次“晚点”(小吃)。每天吃饭的时候,太监们会在预定的地点摆放好餐桌,当膳食从御膳房运送过来以后,太监们会迅速地按规矩摆放在膳桌上面,不许有丝毫的差错。平时皇帝都是一个人进餐,除非有特旨,召某人一起用膳。

清宫御膳主要由三种地方风味及菜系组成。满族菜是从小吃惯了的民族口味,各种肉类及野味、粘食饽饽、蘸酱菜等都是皇帝后妃难舍的美食;入主中原后,清宫沿袭了明代宫廷饮食特色,膳食逐渐以山东风味为主;到了乾隆年间,由于数次南巡,苏杭菜点受到赏识并在宫中流行起来。清代帝后们饮食喜好各异。例如:乾隆皇帝的膳食粗细搭配、粮菜互补、十分合理;光绪皇帝喜食海味菜,鱼翅、海参、海蜇、海带等原料烹制的菜肴每餐必备;慈禧喜食的菜肴有烧猪肉皮、清炖鸭舌和鸭掌、西瓜盅等,还喜食小窝头、炸三角等点心;溥仪对西餐颇感兴趣,曾在紫禁城内设置西餐厨房。

为了伺候皇帝及后妃们吃饭,紫禁城内设有御茶膳房统一管理。膳房有总管三人,下设饭房人35名、承应长2名、承应人15名、疱长3名和庖人20名。乾隆年间,膳房又有了内外之分。内膳房下设荤局、素局、点心局、饭局、挂炉局和司房等机构。除此以外,清代还有官三仓、恩丰仓、内饽饽房、外饽房、酒醋房、菜库等,也都是供皇家役使的膳食和膳食原材料贮存机构。

皇上的份例菜肉每天22斤、计三十日份例共660斤,其中:汤肉5斤,共150斤;猪油1斤,共30斤;肥鸡2只,共60只;肥鸭3只,共90只;菜鸡3只,共90只。太后和贵妃的份例如下:太后:肉1860斤,鸡30只,鸭30只;瑾贵妃:肉285斤,鸡7只、鸭7只;瑜皇贵妃:肉360斤、鸡15只、鸭15只;珣皇贵妃:肉360斤、鸡15只、鸭15只;如果把宫内的大臣、侍卫、等算进去一个月要猪肉31844斤,猪油840斤、鸡鸭4786只、加上鱼虾蛋品,一个月花消14794两白银,这还不算果品,饮料等。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对皇家的吃饭有细致的描写: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的排场莫过于吃饭。关于皇帝吃饭有一套术语,是绝对不能说错的。饭叫膳、吃饭叫进膳、开饭叫传膳。到了吃饭的时间,完全由皇帝自己决定——吩咐一声:“传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监便照样守在养心殿太监说一声:“传膳!”这样一道道传下去,不等回声消失,一个犹如过嫁妆的行列已经走出御膳房。这是由几十名穿戴整齐的太监们组成的队伍,抬着大小七张膳桌,捧着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浩浩荡荡地直奔养心殿而来。进入明殿里,由套上白袖头的小太监接过,在东暖阁摆好。平日菜肴有两桌,冬天另设一桌火锅,此外有各种点心,米膳、粥品三桌、咸菜一桌。餐具上绘着龙纹和写着“万寿无疆”字样的名黄色瓷器,冬天则是银器。下拖以盛有日水的瓷罐。每个菜碟或菜碗都有个银牌,这是为了戒备下毒而设的,并且为了同样的原因,菜送上来之前都要经过一个太监尝过,叫做尝膳太监。在这些都尝过的东西摆好后,皇帝入坐前,一个太监高喊:“打碗盖”其小太监将银牌子撤下,皇帝才开始就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史上最奇葩皇帝:中国历史上劝臣子受贿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奇葩皇帝,历史最烂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最奇葩的十大皇帝

    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社会中,皇帝们的身影层出不穷,各类特色的皇帝不乏有之,荒淫、暴虐、好酒、贪财等等之类的皇帝数不胜数。然而,历史上却出现了一位比较另类的皇帝,他居然劝自己的臣子受贿,身为堂堂皇帝,不严厉制止受贿之风气,反倒劝说臣下贪污,难道这不是自乱朝纲吗?如此皇帝,不起表率作用,如何治理

  • 明朝历史上的第一位被皇帝废掉的废后是何许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代废后,明朝废帝是谁,明朝第一位废后

    电视剧《女医明妃传》中最神秘的女人,莫过于永庆庵里的“静慈师太”。她人在中年,身在庵堂,身披尼装,慈眉善目,古道热肠,受人尊敬,就连明英宗朱祁镇、郕王朱祁钰这样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在她面前不是行礼就是磕头,可见她不仅身份显赫地位崇高,而且与朱明皇家有着紧密的关系。翻阅《明史·后妃传》,其中有一位“恭让

  • 历史上率30人跨境诛杀他国太子的一代名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汉初期诛杀异性王的历史,历史上灭国最多的将军,大汉王朝的历史

    张骞出使以来,西汉与西域建立了友好关系。神爵元年(前61年),汉宣帝在西域设都护一职,确立了西汉对西域36国的政治统治。乌孙,就是西域诸国中的一个。乌孙国国王的称号为“昆弥”,自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起,乌孙国有大小二昆弥,也就是有大小二王,均受西汉册封。汉成帝时,乌孙国发生政变,大将末振将杀死

  • 明朝历史上在位三年被废却是明朝最长寿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短命皇帝有几个,明朝寿命最短的皇帝,明朝皇帝为何都短命

    妃——皇后——庶人——王妃——母后——皇后,这是明代宗朱祁钰正妻汪氏跌宕起伏的真实一生。汪氏,《女医明妃传》中作汪美麟,京师人,祖父汪泉,父汪瑛。正统十年(1445年)八月,明英宗听说汪氏贤德,在其亲自主持下,郕王朱祁钰纳汪氏为王妃。汪氏“性本醇懿”,品质高尚,跟郕王同龄。正统十四年(1449年)正

  • 清朝史上死后才与皇帝同寝的皇后:叶赫那拉静芬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皇帝们的死后生活,清朝陪葬的妃子,清朝最后的公主

    光绪帝皇后叶赫那拉.静芬,因为姑姑慈禧太后的钦点而成为大清后宫里最尊贵的女人。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慈禧太后给了叶赫那拉静芬让人尊崇的后位,却也剥夺了她的幸福。我在想,若是光绪帝是慈禧太后的亲儿子同治帝,她强制儿子娶了不爱的表姐,同治帝会反抗,慈安太后会替皇帝做主。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就是最好的例子,

  • 三个姐妹一台戏:历史上的三位奇皇后符氏三姐妹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母娘娘的三公主简介,孔二小姐外传,历史古装大戏

    历史记载,后周魏王符彦卿的三位女儿均为皇后。她们分别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宣懿符皇后、宣慈符皇后和北宋太宗赵匡义的懿德符皇后。她们三姐妹的尊贵和名气可以和现代史上的宋氏三姐妹相提并论。先说符家大姐,也就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宣懿皇后。据历史记载,符彦卿大女儿最初嫁给了后汉河中节度使李守贞之子李崇训,因算卦卜卦该

  • 揭秘:大大清历史上唯一死因成迷的皇后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慈禧太后身世之谜是汉族吗,赵云死因之谜,农村干部死因成谜

    道光皇帝的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盛年暴崩,死因不明,至今众说纷纭,成为清宫疑案之一。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深受道光帝的宠爱,自其入宫,便以火箭般的速度迅速坐上了皇贵妃的宝座,皇后去世后,她又被道光帝册封为皇后,可见其在道光帝的心目中的位置。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生子奕詝,即后来的咸丰帝。在奕詝10岁时,光二十

  • 让慈禧惧怕三分的大公主是谁?慈禧为何会怕她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熟悉清史的人都知道慈禧在晚清时期的厉害,慈安太后去世以后,慈禧就成了大清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光绪皇帝只是她专权路上的一个傀儡。不管是前朝还是后宫,慈禧都是一个说一不二的独裁者。她可以让光绪坐帝位,也可以囚禁他,如果不是当时很多朝臣反对,光绪帝恐怕早已被废。由此可见,慈禧在独揽大权之后,专权,对于不听

  • 揭秘: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辈分最低的皇贵妃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妃子最多的皇帝是哪个,清朝谁的妃子最多,人的辈分上下怎么排

    大清史上姑侄共嫁皇帝的有,如:皇太极的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她就和两位侄女共嫁皇太极,最后除死去的海兰珠,哲哲与小侄女庄妃在顺治帝登基后,同时晋级太后,只是嫡庶有别,姑姑哲哲称母后皇太后,庄妃称圣母皇太后,两宫同尊。大清史上除了皇太极的一后两妃是姑侄外,还有同治帝的一后一妃也是姑侄,只是不同的

  • 大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最有福气的太后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上最年轻的太后,中国历史上最有福气的皇帝,乾隆是最有福气的人吗

    如果提到大清史上最有福气的女人,很多人都想到了乾隆帝的母亲崇庆皇太后若论福气,崇庆皇太后确实是比较有福气的女人,她因为诞育了弘历,从妃到贵妃到熹贵妃,再到皇太后,可谓达到了一个女人一生最高的荣耀,所以她才是有福气的女人。但若论大清史上在位时间最长最有福气的皇太后,当属顺治帝的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