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奇葩行为:官员离京 令300人送行作罪人诗

雍正奇葩行为:官员离京 令300人送行作罪人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804 更新时间:2023/12/6 13:55:20

从“死了都要爱”到“往死里整”

雍正和很多臣子之间的关系,都和他跟年羹之间的关系一样,有善始,但是没有善终,而且关系演化的过程通常都是一个模式,都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雍正皇帝主动地扑上前去,没有底线、毫无保留、掏心掏肺、轰轰烈烈地去爱,就像那首歌写的:“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

比方说,跟年羹尧同时期还有一个叫隆科多的,隆科多和年羹尧都是有拥立之功的大臣。隆科多是一个闲散的皇亲国戚,论辈分还是雍正的舅舅。所以雍正就下了一道谕旨,说从此之后立个规矩,包括皇帝在内,大小臣子们称呼隆科多,都要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俩字:“舅舅。”我还真没在中国历史当中看过任何一个先例,称一个臣子要在前面加一个官称,叫舅舅。

雍正皇帝自己也确实做到了,雍正初年,他很多手记当中提到隆科多,都在前面加了舅舅,包括跟臣子谈话也都是这样。他夸奖隆科多说,他是圣祖仁皇帝的忠臣,意思就是康熙的忠臣;是我的功臣,是超群拔类稀有之大臣,意思就是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大臣。我们看这个用词,都是很夸张的,要爱就用力爱嘛。

紧接着就是第二个阶段,既然我爱你,那所有我爱的人都必须像我一样去爱你,我们必须能够大被同眠、不分彼此、相亲相爱,抱在一处。他就要求他的两个大宝贝,年羹尧和隆科多彼此相爱。

但是凑巧,这两个人就是不相爱,尤其是年羹尧,死活看不起隆科多。年羹尧认为,我是藩邸旧人,你没当皇帝的时候我就跟你好了,隆科多算哪根草,他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这下雍正不爽了,我这么爱他,你怎么可以这样呢?所以死命在他们俩人中间拉拢撺掇。他跟隆科多讲,你遇事要多向年羹尧请教;跟年羹尧讲,我原来也看不起隆科多,但是后来我幡然悔悟了,现在才知道我犯下了大错。前面雍正夸隆科多那句话,就是他当着年羹尧的面讲的。

而且他后来还想出一个歪招,让年羹尧把一个儿子过继给隆科多。要知道,这件事情在清代的法律当中,是一件不成体统的事情。因为隆科多有儿子,而且有俩儿子,这成何体统?但是雍正就认为,你们俩是同一个人的爹了,你们俩还不好吗?你们俩可以睡一个被窝了吧?后来两个人不得不表示友好。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第三阶段是转折点。雍正的性格是,咱们兄弟一起喝酒,我先干为敬,然后看你怎么喝,要是你只是意思意思,我就不爽;或者我爱你,但是你没有按我希望的方式来爱我,对不起,我就跟你翻脸,而且一翻脸就把你往死里整。所以很多人说雍正残酷、打击政治异己,等等,还真是冤枉了雍正,因为雍正在很多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宽宏大量也是罕见的。

雍正给弘历(后来的乾隆帝)请了一位老师,叫朱轼。朱轼反对雍正的所有改革,尤其是对像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这些事,当了一辈子的反对派。年羹尧后来被抓起来之后,朱轼就反复上书辞官,但雍正始终不允,说没你什么事。这种例子在雍正朝史不绝书。

所以不能简单地说雍正是一个打击政治异己的人,对不同的意见,他有的是包容力。但如果是他爱过的人,结果被他发现不爱他了,他就会跟人家玩狠的。

但是,他还有第四个更可怕的阶段:你不爱我,我把你往死里整;我爱过你,我一样要把你往死里整。

最典型的就是钱名世案。早先雍正爷跟年羹尧好的时候,让全国各处官员有什么事都去请教年羹尧,希望大臣们都去写诗赞颂年羹尧。钱名世就冲在了为年羹尧歌功颂德的第一线,而且写得特别肉麻。年羹尧倒台后,雍正又把这件事翻出来,说当年你这么评价过年羹尧,那你是什么人呢?你这叫“名教罪人”,我也不杀你,我御笔写下这四个字给你制成一块匾,你就拿着这块匾告老还乡吧。把这块匾挂在你家大堂上,你的子孙后代都得守着这块匾过日子,不准摘下来。

他还让当地的地方官初一、十五都要去钱名世家看看,看他是不是把这块匾给摘了,平时嫌丢人,那么丢人就得丢到底,要千秋万代地丢下去。

雍正爷还干了一件特别奇葩的事。钱名世离开北京的时候,无官无职,抱着这块匾要回家。雍正爷把九卿大学士以下的所有官员,凑了大概300多个,给钱名世送行,搞了一个送别宴,让每个人作一首诗骂钱名世,然后还把这几百首诗编成了一本诗集,叫《名教罪人诗》。

雍正的逻辑,就是如果爱,我就用全部力气爱你到死。如果恨,那么此前的爱都不算数,我要用全部力气把你作践到死。这就是雍正的人际关系处理策略。

“我爱你,所以你必须爱我”还是“我爱你,关你什么事”?

我总是在想,如果雍正爷能活到今天,听完了所有当代中国的流行歌曲,他一定会喜欢上一首歌,叫《明明白白我的心》:“明明白白我的心,渴望一份真感情,曾经被爱伤透了心,为什么甜蜜的梦容易醒。”

雍正爷确实对很多人掏心掏肺地爱过,但是他一旦发现自己的爱得不到回报,他就抓狂,就用各种戏剧化的、残暴的甚至是歇斯底里的方式进行报复。当然,在中国古代帝王当中,像雍正爷这种性格、这种处事方式的,也仅此一例。

当代中国人不也是生活在这样一种人际关系当中,用这样的方式去理解爱的吗?

美国有一个学者曾经说,中国人提倡的这个“仁”字,从结构上看,它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个二。所有的中国人都生活在二人世界当中,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要么是师生,要么是父子,要么就是同学,他们总是在两人关系中生活,从而丧失了自己独立的生存空间和人格空间。

雍正爷的起点是爱,这其实并没有错。但是当爱以一种绑架的姿态出现,当“我爱你,所以你必须爱我”这套逻辑一旦成立的时候,爱就成为了毒素。而这种逻辑一旦在社会伦理空间当中推展开来,你会发现,很多伦理的纠结就出现了。

举个例子。有人在网上发帖子,最后附上一句:不转就不是中国人。你的道理是你的道理,你自己去持守就好了,为什么说我不转就不是中国人呢?

可见,道德的起点都是美好的,但是把它用于绑架他人的时候,带来的就是一种社会乱象。

首先,我们绝不去强制他人;其次,我们尽可能地不让他人来强制我们。也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说,我们在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和人格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对他人释放善意。

理解“爱”这个词,我还是最喜欢张爱玲在《沉香屑·第一炉香》里说过的那句话:“我爱你,关你什么事?”这才是自由主义的爱情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左宗棠为修水利挪用军费:南洋水师从此一蹶不振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1874年日本企图入侵台湾,引起清政府警惕。年底,洋务派恭亲王奕 开始筹议海防,决定由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南洋水师负责海域为江浙一带,停泊地则主要为上海、南京。南洋水师的军舰多数为江南制造局及福州船政局所制造,只有少量购自英国、德国。南洋水师吨位、装备、人员及实力皆与北洋水师相差甚

  • 林则徐赴童子试巧对“以父为马”答“望子成龙”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古往今来,马是一种颇受国人喜爱的动物,在联坛之中,关于马的对联可谓精彩纷呈、妙趣横生。在古代,马是行军打仗的必备之物。湖南湘潭的关帝庙内有联曰:“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此联紧扣关公的生平事业,准确精当,同时对仗工稳,气势雄浑,读来耐人寻味。陕西汉中是历史文化名城,

  •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也是贵为皇室的后代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家喻户晓,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但对于他的身世,史料中尚无准确记载,并且在唐代当时也是讳莫如深。其实李白在自己诗文《长安裴长史书》中有所记载,“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这里的金陵,是指李暠五世纪初在敦煌、酒泉一带建立西凉政权,设建康郡,不

  • 揭秘:东晋贵妃用被子闷死皇帝后竟平安无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那是公元396年的一个夜晚,司马曜跟平日一样,与自己最为宠爱的妃子张贵人饮酒取乐。张贵人被宠爱多年,整天与皇帝过着不知白天黑夜的日子。酒至微醺,司马曜望着身旁年轻貌美的宫娥侍婢,不禁跟张贵人开起了玩笑:“跟这些宫女相比,以你的年纪都该被废啦!”按理说,这样一句戏言谁都不会在意,但偏偏言者无心,听者有

  • ​太平公主身世高又聪慧 可是为何会出嫁三次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太平公主是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女儿。我们也经常在电视里见到这位公主,也是极其聪慧的。她深受武则天的宠爱,武则天为了不让这个最喜欢的女儿出嫁吐蕃,让她假装出家做道士。她作为武则天的女儿,自然也是不安分的主儿。嫁过三次。第一次太平公主穿了紫袍玉带男式官服在武则天面前跳舞唱歌,暗示自己想嫁人,武则天是聪明的

  • 李后主是文坛大家还是风流皇帝 可惜下场太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风流皇帝李后主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定都金陵的南唐的末代皇帝。李后主名叫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的第六个儿子。李煜最初取名李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后改名李煜。李煜短暂的一生浪漫多情,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也留下了流芳千古的不朽词作。李煜是位一流词作家,是位一流情场高手,但却是一位不入流的政治家,最后便落得以泪

  • 司马懿真的是大奸臣吗?看看其中的奥秘就知道!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这是一句流传了上千年的名句,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这句话所形容的对象,一定不会是一个简单的小人物。在三国时期,出了无数的英雄好汉,有的是武艺高强,而有的是足智多谋。而在这些数不胜数的人才中又不乏有那么几个更加的出色,是三国时期的领头羊。我们今天所要讲的,

  • 隋炀帝杨广本来可以靠才华吃饭 偏偏要做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炀帝杨广的功绩,隋炀帝不是昏君,大隋皇帝

    杨广杨广确实有才华,无论诗歌、音乐、外交、心理以及语言,都精通。他曾写过一首十分著名的诗《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可别小看这首诗,它奠定了杨广在中国隋唐诗坛上不朽的地位。后来的张若虚,李商隐等都争相模仿,写出了传世名篇。可惜的是,杨广并没有将这些爱好当成自己毕生

  • 乾隆皇帝语言能力超群:精通满语汉语及蒙古语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游故宫,都惊诧于导游讲的所谓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却忽略了位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西暖阁的一间小小书斋。它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的书房。透过窗户,窥探这仅八平方米的小小书斋,驻足于此,也总能令人付思联翩。乾隆皇帝作为“文奋武钦”的一代帝王,其书房虽小却极为雅致。楠木雕

  • 韦团儿身为宫女却爱上皇子因爱生恨害死两位王妃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她是武则天身边的宫女,却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公子李旦。在求爱被拒后,她因爱生恨,迁怒于人,致使两位王妃人间蒸发、尸骨无存。她是谁,又存在着怎样的报复心理呢?从今天开始小编将推出一个新的历史人物心理分析系列:“历史上的复仇故事与心理”,敬请各位朋友关注!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