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朱元璋起兵之后为何没像李渊第二年就称帝?

历史上朱元璋起兵之后为何没像李渊第二年就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033 更新时间:2024/1/2 10:45:00

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李渊率军三万誓师,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正式起兵直趋关中。当时,隋炀帝远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关内隋军力量薄弱。因此李氏父子进军神速,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九日,攻入长安。十一月十三日,李渊宣布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其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不过,拥立隋恭帝,显然不是李渊造反的最终目标。

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禁军将领兵变杀死,五月,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李渊在造反的第二年,就登基称帝。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元朝末年的朱元璋,却只能坚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李渊造反第二年就称了帝,而朱元璋却要广积粮,缓称王呢?

首先,对于朱元璋来说,大约在公元1353年参加郭子兴率领的起义军,从而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路,将其改名应天。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也即朱元璋起兵十多年后,才敢登基称帝,这和李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对此,在笔者看来,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这是因为李渊和朱元璋的起点,也即朱元璋的起兵太低,而李渊的起点,无疑是开国皇帝中相对较高的一位了。在隋朝时期,李渊出身北周关陇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深得隋文帝和文献皇后(姨母)垂爱,起家千牛备身,历任谯州、陇州、岐州刺史。大业九年(613年),迁卫尉少卿。隋炀帝东征高句丽时,负责督运粮草。大业十一年(615年),率兵击破毋端儿起义军。大业十三年(617年),升任太原留守。

李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显贵。李渊的祖父李虎,西魏时期太尉,联合丞相宇文泰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同保魏室,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北周受禅之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唐朝的国号,溯源于此。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李渊起兵之初,不仅是要兵有兵,要粮有粮,还获得了关陇一带士族豪强的支持。打个比方,李渊的出身,可以类比于东汉末年的袁绍袁术,所以两人在东汉末年迅速崛起,尤其是袁绍,更是成为汉末最强大的诸侯。

而就朱元璋来说,他的起点甚至还比不上刘备。对于刘备来说,虽然家道中落,但是,其汉室后裔的出身,在东汉末年还是具有一定号召力的。与此相对应的是,朱元璋很可能要为生存而发愁。元朝末年,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为了生存,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

因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朱元璋的起点可谓是最低的一位了。正是因为起点较低,朱元璋无法向李渊一样迅速拥有自己的地盘和势力,更不可能获得攻占长安这样兵家必争之地的机会。于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自然是非常适合朱元璋当时情况。反过来了,李渊在拿下关中之地后,及早称帝并建立唐朝,反而有助于其招揽天下群雄。

另一方面,李渊和朱元璋面对的环境不同,也是其称帝时间不同的重要原因。早在隋朝末年,李渊就开始招降纳叛,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李渊之子李世民知隋必亡,暗中结交豪杰,招纳逃亡之人,网罗各种人才。所以,起兵一年之后,李渊就拥有关中和河东一带。虽然李渊的疆域不是最大的,但是,关中作为易守难攻之地,给了李渊称帝的底气,再加上李渊还有李世民等众多人才的辅佐,自然是有信心消灭群雄的。

最后,更为关键的是,在李渊称帝时,因为隋炀帝杨广被杀,隋朝势力已经土崩瓦解了,并形成了诸侯割据的局面。与此相对应的是,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陆续攻占浙东余下各地,常遇春克衢州、胡大海克处州,至此朱元璋部控制江左、浙右各地。但是,即便如此,朱元璋的北边的元朝,并没有土崩瓦解。比如称王的张士诚,就遭到了元朝大军的围攻,所以一度被迫投降元朝,这说明元朝的战斗力还是比较强大的,如果朱元璋急于称帝的话,那么就是枪头出头鸟,成为元朝第一个消灭的目标。除了元朝,朱元璋一开始的实力,甚至要弱于张士诚、陈友谅等诸侯的。

在元朝末年抗元起义诸侯中,有“(陈)友谅最,(张)士诚最富”之说。对于朱元璋来说,其地盘正好夹在陈友谅、张士诚两大诸侯之间。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朱元璋急于称帝的话,很可能会让陈友谅和张士诚联手对付自己。于是,为了达到各个击破的效果,朱元璋决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也即尽量不暴露自己的野心,而是埋头于壮大自己的实力。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对于朱元璋来说,是在消灭江南的诸侯势力后,才正式称帝,建立明朝。在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北伐元朝,最终实现了一统天下的目标。

标签: 朱元璋明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谈起中国历史,哪三个短命王朝做出的贡献是最大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谈起中国历史,第一可能就要谈到汉朝、唐朝、宋朝,这三个朝代历时悠久,汉朝四百年,唐朝二百九十年,两宋三百二十年,从政治经济上确实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但其实中国历史的塑造者并不是这些帝国,而是一些短命王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秦朝秦朝总共只有十五年,干了两届,但上的全是

  • 在睢阳之战这次战争中,唐朝又是如何保全了自身?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史风云

    睢阳之战是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发生在唐肃宗李亨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此战史称睢阳之战又称睢阳保卫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睢阳之战主要是以张巡为首的唐军与以尹子奇为首的叛军之间的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张巡斗智斗勇,凭借高超的战术手段和高尚的品格节操以约7000士

  • 虢国只是一个小国,为何却能牵制强大的晋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春秋,虢国,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晋国想南下扩张,却被周天子身边的一个小国却压制近百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西周分封时,晋国最早位于山西西南部翼城县,不过方圆百里。晋国国君武侯迁都到绛。西周时期,晋国向外扩张,这时还只是晋南一个较大国家。晋文侯西周覆灭之际,晋文侯姬仇及时投靠周平王,借机会吞并了杨国(山西洪

  • 宋太祖为什么要把昭庆公主嫁给已婚男子?驸马王承衍有什么特别之处?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王承衍,野史秘闻

    一国公主,皇帝之女,身份贵重,金枝玉叶,似乎理所当然的要享受到比寻常女子更好的生活,嫁给最如意的郎君。但实际上中国历史上,也不乏有公主日子过得比贵女还要惨的。其中代表,就是清朝的公主,百分之八十和亲蒙古,百分之六十红颜早逝。除了清朝之外,历史上各国都有因为政治利益,而牺牲了自己婚姻的公主。本文的昭庆

  • 成妃生下一残疾皇子,苦熬四十年封妃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妃,清朝,风云人物

    清朝皇帝纳选妃嫔的主要途径是选秀女,分八旗选秀和宫女选秀,其中,宫女选秀中能够成为皇帝妃嫔的难度系数要大得多,不过,几乎每位皇帝的后宫中都会有一些宫女出身的妃嫔,比如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德妃)便是宫女出身,本文笔者要讲的是康熙后宫中另外一位宫女出身的妃子,她就是成妃。成妃戴佳氏祖上在清初便跟随八旗

  • 在《孙子算经》中,有怎样一道算术题被称为“韩信点兵”?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信点兵,《孙子算经》,文史百科

    淮安民间传说着一则故事——“韩信点兵”,其次有成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4人;站7人一排,多出3人。韩信很快说出人数:1004。算术题目在一千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

  • 捕鱼儿海之役是怎么回事?北元小朝廷的覆灭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史风云

    捕鱼儿海之役,北元贵族遭到的最大失败,北元小朝廷的覆灭之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登基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年号洪武。在建国之前,朱元璋就已经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伐。同年秋,北伐大军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市),元顺帝仓皇出逃

  • 作为孙策的儿子,孙绍为何不能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孙策,历史解密

    生于富春江畔的孙权在三国时代叱咤风云,谋勇兼备。即使将近以前之后,南宋文学家辛弃疾还禁不住慨叹:“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确,为人子,孙权是天下父母眼中“人中龙凤”。孙权身上闪现了无数华彩,然而,他的子孙后代却没有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其中,就有让叔父“夺”去了位置的孙策之子孙绍。东

  • 贞妃:姐姐宠冠六宫封皇后,她最后却为皇帝殉葬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贞妃,清朝,野史秘闻

    古代社会有一种非常残忍的制度,那就是殉葬,尤其是用活人生殉,更是对人的一种摧残。纵观整个大清史,一共有四位妃嫔给皇帝殉葬,前三个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后宫的大妃阿巴亥、庶妃阿济根和庶妃德因泽。最后一位便是笔者今天要讲的贞妃。贞妃董鄂氏,一等阿达哈哈番巴度的女儿,满洲正白旗人。说起董鄂氏,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

  • 咸丰帝嫔妃徐佳氏:玫贵妃的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玫贵妃,清朝,风云人物

    玫妃(1835年-1890年)徐佳氏,领催诚意女,咸丰帝嫔妃,徐佳氏乃内务府包衣满军正黄旗人。徐佳氏为宫女出身,出身低微。咸丰三年十一月初三封为玫常在。后晋升为玫贵人,咸丰五年五月二十四日降为常在,后降为徐官女子,日子不长又晋升为玫常在、玫贵人。咸丰八年二月初五生皇二子悯郡王,十二月晋玫嫔。咸丰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