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当初想废太子 刘邦为何没有想过废吕后

刘邦当初想废太子 刘邦为何没有想过废吕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674 更新时间:2024/2/3 17:51:26

还不了解:刘邦和吕后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几欲废太子,却从未想过废后,原因并非是患难夫妻那么简单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人物传记有三个等级,《本纪》记录的是帝王的生平,《世家》记录的是王公贵族的生平,《列传》记录的是比较有名或传奇人物的生平。

“号令一出太后”,但并没有像武则天一样称帝,所以二人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帝王。

这两人都和刘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是他的敌人,一个是他的元配,但刘邦和吕雉的关系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患难夫妻”,为什么这样说呢?容我细细道来。

吕雉嫁给刘邦的时候,他只是个泗水亭长,属于秦朝最底层的公务员,大概是现在村长一类的职位吧,而且“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说白了就是个没有什么前途的混混。

吕爸爸对吕雉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跟他关系要好的沛县县令想娶吕雉,他都没答应,话说吕爸爸相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这个县令应该就是后面被刘邦煽动沛县父老杀了的那个,吕雉要嫁给他估计性命也难保。

但吕爸爸见了刘邦第一面就把女儿许给了他,因为他见过的人里,面相没有比刘邦更好的,更符合他心目中贵人的形象的。

“其上常有龙”,总之他把宝压在了刘邦身上。

吕雉就这样嫁给了一个看起来毫无前途的老光棍,不仅为他生儿育女,伺候爹妈,照顾他不了解从哪里来的私生子,还得下地干活,养活一家人。

有一天她带着两个孩子在田里拔草的时候,有一位路过的老大爷向她讨水喝,喝完水后,给她看了个相说她是“天下贵人”,又说吕雉之所以为天下贵人是因为孝惠,当然鲁元也是贵人之相,说完就走了。

恰巧这个时候刘邦到地里来了,吕雉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刘邦就去追这个老大爷,说你看看我这个面相怎么样啊,老大爷说“君相贵不可言”,贵不可言的是什么相呢?自然就是帝王相了。

这真是太巧了,刘邦不事生产又是公务员,一年也下不了几次地,怎么那么巧这天就和这个老大爷前后脚来了呢?

比巧合更合理的解释是,这是他的又一次营销,毕竟他自抬身价也不是第一次了,更重要的是,这是他给吕雉下的“套”或者说种的一颗种子。

“大丈夫当如此也”。

做大事,就不可避免的要承担大风险,秦法严苛,稍有不慎就是要掉脑袋,诛全族的。此时他们已经有了一双儿女,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肯定是希望可以平平安安的过日子,不愿自己的孩子有一丝的危险。

但对于刘邦来说,他一没有钱,二也没有人手,要创业,唯一可以依靠信任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吕雉了,但怎样才能说服她跟自己一起创业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她相信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的,那么作为女儿的她不可能不受影响,再加上这次的“老父相面”,吕雉也十分心动,嫩“天下贵人”谁会不想当呢?而且从她后来的表现看,她的内心对权力的渴望还是非常强的。

二人从此走上了夫唱妇随的创业之路,在没钱又没人的情况下白手起家,可以说刘邦的成功是离不开吕雉的全力相助的,军功章里有他的一半,也有她的一半。不得不说,吕雉真的是胆识过人。

在那个年代,大多数女人还是比较保守谨慎的,在《项羽本纪里》东阳县的年轻人杀了县令造反起义,打算立当地比较有名望的长者陈婴为王,在《史记》能得到“长者”这个评价,都说明是非常得人心的,刘邦就被人评价为“长者”。

当时愿意跟随陈婴的人有两万,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项梁和项羽起兵的时候也只有八千子弟兵。但是陈婴的母亲站出来反对,说你们家祖宗十八代也没有一个贵人,现在突然就当了王,不祥,不如你投奔别人吧,事成了能够封侯拜相,败了也容易逃脱罪名。陈婴听了他母亲的话,就带人投奔了项梁。

相比而言刘邦的起家就太寒酸了,上头给他派了个押送囚徒的差事,路上好多人跑了,他就和剩下的人喝了一顿大酒,趁着酒兴说你们都各自逃命去吧,我从此也要过流亡生活了。

结果有十几个人被他感动了,说大哥,我们从此就跟着你混了,这就是刘邦的第一批小弟了。这并非他一时起意,而是像陈胜吴广一样权衡利弊之后做的决定,刘邦做事还是比较稳的,不像项羽,容易冲动,感情用事。

这点上夫妻二人可以说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了,后来刘邦去世后,为了独揽大权的吕雉带孝惠帝去看被他做成人彘的戚夫人,活生生把自己的儿子吓病了,并且从此以后称病不理朝政。

“孝惠帝仁弱”,不符合做皇帝,而刘邦在驾崩之前,也是将国事托付给了吕后,而不是即将继位的孝惠帝,由此可见刘邦虽然到后来不怎么喜欢吕雉了,但对她的还是非常信任的,也很认可她的治国和政治才能。

秦始皇曰东南有天子气,东游以厌之”的传言。

在这件事中,吕雉配合的非常好,传言散播出去之后,刘邦开始怀疑自己就是那个散发出天子气的人,担心被秦始皇发现,就跑到山里藏起来,别人都找不到他。

但吕雉带人找他,却一找一个准,刘邦就很奇怪,说“雉啊,我藏得这么隐秘,你是怎么找到我的呢?”“邦啊,你藏身的地方上空常常有一团祥云啊,我顺着祥云就找到你了啊。”

这都是人家两口子晚上躺被窝里商量好的,旁边的人不了解啊,下山之后碰到人就说“哎,你了解吗?刘邦的头上经常有祥云啊,那可是天子气啊。”一传十,十传百,了解的人越来越多,投奔刘邦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这才有了后来沛县起义的资本。

打仗就要到处跑啊,带上老婆也不方便,家里的老老小小也需要人照顾,吕雉就留了下来,刘邦怕她一个女人应付不过来,还留了个兄弟审食其帮忙,能把自己的妻儿老小都托付给他,可见刘邦对此人还是非常信任的。

但后来刘邦对吕雉生出嫌隙,很大部分的原因也是由此人造成的。刘邦一走就是七八年啊,这期间一直陪在吕雉身边的人就是审食其,包括她被项羽俘虏一年多,都是这个人在陪伴照顾她,日久生情也不是没可能。

后来夫妻二人团聚,刘邦做了皇帝,吕雉顺理成章做了皇后,但夫妻情分却淡了。一来因为有人在刘邦耳边说这两个人肯定有私情,男人对头上长草这件事向来是零容忍的,二来因为这个时候他有个特别宠爱的戚夫人,旧爱哪比得上新欢呢,就对吕后越来越冷淡。

留守”关中,固然是因为戚夫人受宠,更因为他不放心将自己的大后方交给吕后以外的人。

所以吕后不光是“留”更重要的是“守”,在刘邦不在朝中的时候,帮他把守朝政,守住江山,在他心里吕后不仅是夫妻,更是他的创业伙伴,而作为创业伙伴来说,吕雉无疑是非常合格的。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汉朝的江山是刘邦带着一帮兄弟打下来的,但辅佐高祖将天下坐稳,离不开吕后的功劳。

刘邦这个皇帝其实当的很辛苦,没过几天安稳日子,总是在外面打仗,不是攘内就是安外的,按下了葫芦漂起了瓢。那么后方的稳定靠谁呢?当然靠得是吕后,朝中大臣虽多,但真正和他利益目标一致,一条心的并不多。

当了皇帝之后,坐的高了,离原来的兄弟也远了,看不清他们在想什么。难免就胡思乱想,大家都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现在我坐了皇位,他们心里会不会不平衡呢?会不会也想效仿我呢?即使现在不会,我死了以后呢?

想来想去不放心,怎么办呢?把看起来不老实的杀了?这可都是开国功臣啊,杀了天下人会怎么看我呢?别的大臣会不会寒心呢?好为难啊。

这种为难有谁会懂呢?当然是好伙伴吕后。诛杀韩信、黥布、彭越等人,都是吕后出的力,既保全了刘邦的名声,又帮他除了心头之患,稳定了刘氏江山基业。所以说刘邦和吕雉之间的关系远不是患难夫妻可以概况的,他们更像一对目标和利益一致,相互支持信任的创业伙伴。

大抵帝王和皇后之间的感情都是如此,更多的是出于政治利益的考量,而非个人感情。这不知是吕雉之幸或不幸,她确实如自己的父亲所愿,恐怕他也不敢去想吕雉会成为天下之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丢失了寻常女子的幸福。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她还会选择支持刘邦创业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邦打仗那么厉害 为何连自己身份的朋友也那么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邦和兄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那么厉害也就罢了,为啥连他乡下的朋友也都是顶级人才?刘邦的成功自然离不开功臣们的辅佐,至于刘邦身边的功臣,有屠猪贩酒之辈,也有贩夫走卒之徒,这些人的地位都很低微,也没有接受过先天良好的教育,论见识和能力都算不上出众,为何到后

  • 历史上李渊是怎么对士兵一视同仁,论功行赏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故事。隋朝末年,隋炀帝荒淫无道,各地纷纷起兵反隋。镇守太原的唐公李渊,也于恭帝义气:元年(公元617年)在太原起兵。李渊高举义旗,所属州郡陆续响应,广大民众纷纷前来应募,不过几天,

  • 历史上徐达的死到底是什么 蒸鹅的源头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对徐达和朱元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徐达的死因?为何被谣传成吃朱元璋赐下的蒸鹅而死,源头在哪里?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贵,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明代建立后更位列开国六公。然而这都不是最关键的,关于徐达的人生结局,是被朱元璋赐烧鹅害死一说,人们更

  • 徐达和常遇春都是出身底层 两人打仗为何那么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对徐达和常遇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大将徐达和常遇春,出身底层没学过兵法,为什么打仗这么厉害?元代末年,天下大乱,朱元璋在群雄逐鹿的战场上崛起,击败了南方的陈友谅、张士诚等人,一统了南方,然后又出师北伐,推翻了元代的统治,建立了明代。徐达和常遇春是朱元璋一统

  • 费扬果:努尔哈赤的第十六子,因犯罪被皇太极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费扬果,清朝宗室,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六子,也是最小的儿子。生于天命五年(1620年)十月,生母不详。费扬果在皇太极在位时,因犯罪被赐死,削除宗籍。康熙五十二年,命复宗籍,赐红带为觉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爱新觉罗·费扬果,又作费扬古,清

  • 有哪些与多铎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多铎?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多铎,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清朝时期名将。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旋封贝勒,统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豫

  • 多铎的一生战功彪炳,他究竟有哪些成就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多铎,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清朝时期名将。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旋封贝勒,统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豫

  • 多铎: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他的一生战功彪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多铎,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清朝时期名将。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旋封贝勒,统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豫

  • 纵观多尔衮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清朝入主中原的重要功臣,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轶事典故传位之谜努尔哈赤死后,选谁做接班人成了当务之急。努尔哈赤

  • 徐晃被封为阳平侯,他立下了哪些赫赫战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徐晃被封为阳平侯,他立下了哪些赫赫战功?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曹操时期,徐晃四处征伐,战功赫赫;在曹丕时代,徐晃功成名就,威名响响。纵观徐晃生前,两封亭侯,第一次是兴平二年(195年)十一月追随杨奉时,因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有功,在河东郡安邑县被封为都亭侯;第二次是建安五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