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代宠臣主父偃为何最后被满门抄斩?

一代宠臣主父偃为何最后被满门抄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398 更新时间:2024/1/3 1:49:27

一代宠臣主父偃为何最后被满门抄斩?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很多人想必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大多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人都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其实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在人性以及现实的驱使下,确实存在这种现象,有的人在最开始会十分看不惯别人的一些行为,可是后来自己却变成了最开始自己讨厌的那一类人。

汉武帝时期的首功之臣主父偃,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他明明帮助汉武帝开创盛世,做出很多成绩,促使自己从最开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变成全天下皆知的宠臣,奈何在成功之后,他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以至于自己人生变成一个悲剧,落得满门抄斩的结局。

主父偃的成名之路

主父偃出生于临淄,从小就十分聪慧,只是他对当时人们推崇备至的儒学经典丝毫不感兴趣,他总是觉得这些东西无法迅速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主父偃喜欢研究更加实用的纵横之术。

正因为主父偃异于常人的爱好,所以从小他就不受人们待见,研究儒学经典的人都比较排挤主父偃,这让主父偃从小就对这些欺负自己的人充满仇恨,心想有朝一日自己一定要报复他们。

随着主父偃不断成长起来,他开始把眼光投向官场,当时汉朝的皇帝正是我们熟知的汉武大帝刘彻,刘彻这个皇帝有着十分深刻敏锐的洞察力,同时自己也想建功立业开创盛世,最需要一些能够做实事的人才。

奈何当时的官场,经过数年的沉淀,已经形成一些不好的风气,大多数人顾及自己现有的权力地位,也不敢轻易得罪人,从而表现出一种不作为的态度,这让汉武帝十分不满,可是一时间也无法对其进行彻底改变。

公元前128年,主父偃受够了别人的冷眼嘲笑,自己打算铤而走险想办法获得汉武帝的赏识和重用,于是主父偃联合严安、徐乐两人,大胆向汉武帝上了一道奏章,主父偃在其中对当前与匈奴作战的形势详细分析,其见解深刻而独到,汉武帝看完之后大为赞赏,当天就召见了主父偃。

靠着这种铤而走险的方式,主父偃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步跨越,汉武帝在见了主父偃之后,两人畅谈一番,汉武帝觉得主父偃就是自己要寻找的那种做实事之人,遂感慨相见恨晚,之后对主父偃委以重任,主父偃的人生要开始发光发热了。

主父偃大有作为

主父偃没有辜负汉武帝的重用,在自己的位置上确实做起实事来,经过主父偃对当前时局的分析,提出了第一个最佳的改革方案,那就是我们后人称之为“天下第一阳谋”的推恩令。

汉朝从刘邦将异姓诸侯解决之后,就开始实行分封自己子孙的制度,这个制度一开始确实还是比较不错的,可是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到了汉景帝时期,就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劣势,那些诸侯王在权力以及利益的诱惑下,都变得不安分起来,对皇帝的权力产生极大影响。

汉景帝为了解决一下这个问题,从而开始削藩,结果一削藩就引起七王之乱,汉景帝花费大力气才将其平叛,这件事情对汉武帝影响很大,到了汉武帝登基掌权之后,一直想要对那些诸侯王采取措施,奈何又找不到合适的办法。

公元前127年,主父偃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确实可行而且无懈可击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推恩令,主父偃告诉汉武帝,既然诸侯王的封地太大,对皇权产生影响,那么我们就以仁孝的名义让诸侯把自己的封地分封给所有儿子,这样一来,诸侯王的封地就会越来越小,而他们的子孙由于得到好处,也会大力支持,最终皇上就可以实现皇权集中了。

汉武帝听完主父偃的分析,立刻将推恩令落实下去,那些诸侯王明知这是在削弱自己实力,但是又不敢说什么,只能乖乖接受汉武帝的削藩。推恩令推行得很顺利,主父偃因为这个功劳,再次得到汉武帝提拔重用。

推恩令实施取得巨大成效之后,主父偃继续发光发热,在当年连续又提出两个可行的改革方案,其中第一个是建立朔方郡,第二个是“徙豪策”,所谓建立朔方郡,就是在夺取匈奴黄河以南的地方设置朔方郡,以此来抵御和监视匈奴,为抗击匈奴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徙豪策”就是迁徙各郡国的豪强以及财产超过三百万以上的富豪到茂陵去,这个方案主要是为了解决地方豪强做大做强影响皇权集中的。有了这两个方案的落实,再加上之前的推恩令,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主父偃做出三次巨大改革,汉武帝对其更加信任,委以他中大夫之位。

一时间,主父偃在汉朝的地位迅速飙升,自己终于实现了从前想要建功立业的愿望,按理来说,现在主父偃也算是一个成功人士了,接下来他应该学会明哲保身,以优良的品质在官场生存下去,才是长久之道,结果主父偃的人生与我们所想的恰好相反。

主父偃被满门抄斩

主父偃敢于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丝毫不顾虑别人的面子或者隐私,很多人以为主父偃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他自己足够清高刚正,可实际情况恰好相反,主父偃一边在努力建功立业往上爬,另外一方面却在不断接受其余官员的各种好处,而且丝毫没有避讳的意思。

有官员发现了主父偃的这些作死行为,主动去找到主父偃,提醒他做人做事要小心谨慎为妙,奈何主父偃丝毫没有听别人的善意提醒,还告诉别人自己的人生格言:“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大丈夫要是活着不能名垂青史,至少死后也得遗臭万年,不管怎么说,主父偃的人生总结起来就是喜欢玩心跳和刺激,根本不在乎其余的东西,只要有过心跳和刺激,让人记住自己就可以。

按照他的人生格言来看,主父偃确实做到了,至少在此时此刻他已经做到了青史留名,只要他做事悠着点,就不太可能有什么遗臭万年或者悲惨结局了,可是主父偃的人生格局注定了他的悲剧。

在自己突然取得成功,官居高位之后,主父偃开始报复从前看不起自己的那些人了,在他回家乡的时候,父老乡亲出来迎接他,结果主父偃根本不屑于和他们打招呼,而是安排手下往地上扔了五百金,随后自己转身离开,意思就是散金断交,大有对父老乡亲的侮辱之意。

一个人要是连自己的家乡之人都不愿意善待,他的格局有多小就很明显了,在主父偃这样的格局下,注定他在官场更无法生存下去。官场之上勾心斗角十分严重,主父偃却对那些曾经对自己有过丝毫伤害的人也要睚眦必报,可想而知他最终会落得什么下场。

主父偃曾经在燕国、齐国、赵国生活过,对这三个国家内部的事情很是熟悉了解,尤其是他们皇室当中的一些隐私和丑闻,主父偃更是了如指掌,所以当主父偃想要继续往上爬的时候,他就将自己的私心和功绩结合在一起,首先对燕国下手。

当时燕王刘定国与自己父亲燕康王刘嘉的姬妾私通,还夺走了弟弟的妻子,私自杀了肥如县县令,主父偃对这些事情十分门清,就立即将其上报给汉武帝,要求汉武帝将燕王杀掉。

燕王得知自己的这些丑事都已经被汉武帝所知,畏罪自杀而死,燕国因此被除。燕王的结局,其实主要是主父偃为了往上爬而导致的,但是接下来齐厉王的结局就和主父偃公报私仇有极大关系了。

主父偃想要和齐厉王联姻,可是齐厉王的母亲纪太后坚决不同意,主父偃觉得这明显是看不起自己,于是暗下决心要收拾齐国一番,当时齐厉王和自己的亲姐姐纪翁公主之间存在私情,主父偃早就知晓,所以主父偃在奏章中说:“齐国都城临淄人口有十万户,市场租税高达千金,人口多而且富裕,已经超过京城长安了,这样重要的地方,要不是天子的亲弟弟或者喜爱的儿子,是不能封王的,齐王和天子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况且我听说齐王和自己亲姐姐私通,请陛下惩治齐王”。

有了上次燕王的前车之鉴,汉武帝不敢行事太过草率,于是就安排主父偃去齐国担任相国,借机查明此事,主父偃去到齐国之后,处事风格异常毒辣,齐厉王看到之后被吓得不轻,最终自杀而亡。

与主父偃有过瓜葛的燕国、齐国国王都纷纷去世,封国也被除,赵王看在眼里,着急在心里,他觉得主父偃下一个要收拾的,必然就是自己了,与其等待被主父偃收拾,还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于是赵王刘彭祖抢先控告主父偃收受诸侯巨大贿赂且逼杀齐王。

汉武帝看到赵王的控告之后,将主父偃逮捕,后来主父偃坚决不承认自己逼杀齐王,只说自己确实收受过诸侯贿赂,汉武帝权衡一番之后,觉得主父偃罪不至死,打算放他一马。

正在这种关键时刻,朝廷里边那些平时对主父偃不满之人在丞相公孙弘的带领下纷纷弹劾主父偃,汉武帝最终也就没有办法庇护主父偃了,只能将其满门抄斩,主父偃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高楼起,又迅速崩塌,可悲而可叹。

结语

主父偃的一生,确实玩的就是心跳,也许在将死之时,他会反思自己的人生,从而悔之晚矣,又或者他在一开始,就明白自己的结局,可是他依旧只想按照自己的人生格言去做事,至于他的人生态度,不觉让我想起一句话:“当你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朱棣造反的原因是什么 朱棣真的是被逼迫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棣是唯一反叛成功的,朱棣成功的原因,朱棣为何谋反

    对朱棣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真的是被逼迫才造反的吗?《明史》上说的,朱棣之所以要发动“靖难之役”,是被逼迫的缘故。本来朱棣一直好好地做他的藩王,并没有想过要造反。但是朱允炆一上台,就开始削藩。他一连削掉了周、齐、湘、代、岷五位藩王,还把这些藩王们囚禁起来

  • 李秀成麾下二号战将:吴定彩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陈玉成李秀成谁厉害,刘五结局,麾下怎么用

    李秀成麾下二号战将:吴定彩最后怎么死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1861年9月,曾国荃“吉字营”攻破安庆,包括守将叶芸来、吴定彩在内,太平军16000余人被杀,城内血流成河。《太平天国史》记载:“定彩、芸来以下将士万六千人战死,或投江自尽,几无降者。”着实悲壮。城池陷落后,曾国藩

  • 都说朱元璋是出了名的残暴 朱元璋为何还对马皇后那么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为什么说朱棣最像朱元璋,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元璋和马秀英的感情

    还不了解:朱元璋和马皇后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是出了名的暴君,为何偏对马皇后那么好?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历史上是个有名的暴君。故而在其统治期间,谁若是做了令他感到生气的事情,或者说权力过大,都很难逃过朱元璋的杀心。既然如此,那按理来说,整日都与他相见的妻子

  •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 一上朝为什么就处死诸多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为什么要杀那么多开国功臣,朱元璋和朱棣谁厉害,朱允炆为什么只当了四年的皇帝

    对朱元璋和大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为何一上朝就处死诸多大臣?朱元璋在皇城里转了一圈,然后上了朝堂,直接将许多官员给杀了,这是什么情况,学生都清楚,朱元璋出身贫寒,从小就过着要饭的生活,后来因为吃饭,被迫出家出家,靠着主角的身份,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第一位,朱

  • 张公谨的军功为何还排在秦琼前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隋唐秦琼排名,秦琼为什么倒数第一,秦琼为什么不救单雄信

    张公谨的军功为何还排在秦琼前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张公谨军功不大为什么在凌烟阁上排名第十八位,还排在秦琼,李绩,程咬金的前面!甚至张公谨还是李绩举荐到李唐的!在古典小说《隋唐演义》中,张公谨是幽州豪强,家住顺义村,与单雄信有八拜之交,后为罗艺标下左营总帅,出任幽州刺史,与罗

  • 经过挺击案以后,万历再也不上朝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万历鞭尸张居正,万历真的昏庸吗,张居正死后万历做了什么

    明朝挺击案以后,万历再也不上朝了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明亡于万历,这个说法由来已久,其实万历皇帝是聪明绝顶的人,他和他爷爷嘉靖皇帝都数十年不上朝但国家大权一直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并且打赢了万历四大征,牢牢得掌控着天下,只是万历皇帝为什么不上朝,就是因为挺击案的发生。挺击案,又

  • 古代后宫女人多多少少会找男宠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嫔妃真的斗心机吗,为什么古代宫女出宫后无人敢娶

    对古代皇帝和男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古代,不光女人找男宠,男人也会找男宠,而且男人比女人更疯狂。皇宫里本来就男人少,皇帝活在,不得宠的女人大有人在,皇帝驾崩后新皇登基,原来的皇后和妃子就升为太后或太妃成了孀妇,但是,正常的生理需要下,就出现了背着皇帝暗中或者

  • 杨玉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 杨贵妃为什么始终只是一个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千宠爱于一身前一句,三千宠爱,杨贵妃为什么得宠

    还不了解:杨贵妃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杨贵妃为什么没有做皇后?又为何不给唐玄宗生孩子?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家喻户晓,她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妃子,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但是杨贵妃却只做了贵妃,而没有当上皇后,也没给唐玄宗生孩子,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 李隆基对杨玉环如此宠爱 杨玉环为何没有被封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隆基喜欢太平公主,杨贵妃得宠的原因,李隆基宠爱了杨贵妃多少年

    对李隆基和杨玉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隆基宠爱杨玉环,为何不封她皇后是和王皇后有关系吗?说起唐代的皇帝,很多人都会想到风流帝王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佳话也是流传甚广,然而却很少有人了解李隆基和正妻王皇后的故事。古代有着森严的登基制度,能够彰显一个帝王宠爱的大概

  • 武惠妃和杨贵妃都是唐玄宗的妃子 谁才是唐玄宗最爱的妃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惠妃和杨贵妃谁的地位高,武惠妃和杨贵妃谁更得宠,唐玄宗爱武惠妃吗

    还不了解:武惠妃和杨贵妃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惠妃和杨贵妃,谁才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杨贵妃陪伴唐玄宗近20年,“李杨之爱”千古流传,可事实上,与杨贵妃相比武惠妃至少在时间上略胜一筹,她相伴唐玄宗25年,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那么,如果二人同台竞技,谁会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