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官员的收入真的很高吗?

唐朝官员的收入真的很高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231 更新时间:2024/1/17 4:19:09

唐朝官员的收入真的很高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也许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唐朝著名谏官魏征其生活是如此的简朴,那收入一定不高。如果生活在明朝,这样的说法可能成立,但在唐朝,官员的收入都有明确规定,肯定不会少。

其实,若将当时的银子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很容易看出当时的购买力。

若按实物计算,唐朝贞观年间,1两银子是1000文铜钱,可以买200斗米,在唐玄宗时期,只能买100斗米,那今天呢?以普通大米2元一斤来算(10斗米为一石,唐朝一石是79.32公斤),贞观年间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6345.6元。

在初唐时期,官员的薪俸主要有三部分,粮食、土地和薪水。那魏征的官阶是几品呢?据《新唐书》记载,“十年,为侍中。”“十年”指贞观十年(636),“侍中”是正二品。由此可见,魏征在贞观初年,是拜尚书右丞,正四品下。

按照《新唐书·食货五》的说法,粮食的规定是:“武德元年,文武官给禄……二品五百石……四品三百石……从四品二百六十石……”按年发放。

那土地呢?二品十顷地,四品七顷地。当时规定,“度田以步,其阔一步,其长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为顷。”可见,当时的1亩大概等于现在的544㎡。

再来看看最要的一部分——薪水。贞观年间的官员,二品月俸六千五百,食料一千五百,杂用一千,四品月俸三千五百,食料、杂用七百。当时俸禄的货币单位是“文”,也就是二品官员一个月的工资到手是9000文,即9两银子。再折成现在的钱,57110.4元,是不是好生羡慕?

所以,即使是一个四品官,单是薪水每个月也有26651.52元。单看数字的话,魏大人应该是不差钱的。不过,一个人不喜欢铺张浪费,有时和有钱无钱并没什么关系。其实,这些钱只是官员的基本收入,如果官做的好,考核出色的话,还会有相应的奖励。

至于魏征,他的奖励根本不止这些。

史料记载,魏征得到赏赐不下于10次,有实物也有现金。

626年,右仆射封德彝上奏要征招未满18的壮男当兵,唐太宗同意了。敕令传出,魏征固执己见加以反对,不肯签署。于是,唐太宗大怒,将他召进宫中责备:“中男中魁梧壮实的,都是那些奸民虚报年龄以逃避徭役的人,征召他们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如此固执!”当时,魏征以征点兵员、怀疑使诈、失信于民为由,制止了唐太宗征点不满18岁的男子做兵员。

为此,魏征第一次获得了赏赐,得到了一只金瓮。

贞观二年,有人告发右丞魏征偏袒他的亲属。于是,魏征向唐太宗灌输了君臣一体论,要求之间应彼此竭诚相待,并与唐太宗辩论何为忠臣,何为良臣,一直被后人借鉴。“君臣合心,荣耀共享,此为良臣。”“为国直谏身亡,只能说是忠臣。”

唐太宗听后很是开心,赏魏征绢五百匹。

其实,魏征是真的敢于直言,就连唐太宗嫁女儿他都要插话。当时,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唐太宗以公主是皇后亲生特别疼爱,敕令陪送比皇姑永嘉长公主多一倍。但是,魏征却给出了反对意见,告诉唐太宗公主的陪嫁超过了礼制,并以古例为证。唐太宗听后倒也没生气,并转述给了皇后,皇后也觉得有理,于是赏其:钱二十万,四百匹绢。这样的赏赐,即使薪资一品的官员一年也挣不来。

后来,魏征拿出了《十渐不克终疏》,唐太宗万分感慨,那奖赏可是相当丰厚:黄金十斤、马二匹。其实,魏征除了做好自己的谏言工作,还做些文字工作。比如:魏征为《隋史》写序论,写《梁》、《陈》、《齐》的总论。在完成后,魏征不仅被封官,还得到了赏品二千段,大概相当于1500匹绢。

真有人计算过魏征“额外收入”的总价值,说他光绢就有5600匹,那时的一匹绢大概等于十余石粟。所以,魏征的绢可以换来大概56000石的粟。而且,魏征得到的绢和钱,相当于当时二品官179年的收入。

于是,有人产生了疑问,为何魏大人不敢乱花钱,明明钱来的都是正路子。

其实,这和他的职业有关,做谏官必然会得罪一些人。所以,自己得小心点,不然就会被人抓住把柄。单看数字来看,魏征的收入真的很不错,但对于要自个解决住房问题的官员来说,还真的需要精打细算。尤其在长安公贵戚一堆,若想买到地块不错的房子,估计价格也非一般人可以承受。

再说,勤俭节约,本就是一个好品质,为何要和挣钱多少混为一谈?换句话说,难道能挣钱就一定要能花钱吗?史籍上,关于房屋买卖的记录并不多。而且,在官员退休后,一般都会回到原籍,都会在原籍修建房屋,这些都需要钱。

其实,不必羡慕古代的官员,为皇帝服务始终都是个危险的活。在魏征死后,由于他生前举荐的两人都犯了事,不仅被李世民怀疑,还将自己亲自为魏征书写的墓碑给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后宫佳丽三千 李世民为什么会看上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李世民和武则天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则天能被李世民看上, 除了长得漂亮, 还有别的原因。武则天14岁就被征召入宫,成为李世民的才人,李世民一开始似乎也挺喜欢武则天的,还亲自给她赐名为“武媚”,这可是极高殊荣,而且一个媚字也能说明某些问题。那么问题来

  • 历史上汤若望是什么人?康熙能继位与他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特别是大清的历史上,康熙帝是一个了不起的帝王,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我们能知道的历史就是康熙帝八岁登基,八岁失去父亲,十岁失去生母,在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抚育下成人,成为一代英主。关于康熙帝继承大统的缘由,历史上有一

  • 康熙的亲姐姐为何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的亲姐姐为何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赤裸裸地被当作政治的筹码,并且没有反抗的权力,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和硕恭悫长公主,为了自己弟弟的江山社稷,被自己的祖母,视作棋子和筹码,嫁到了当朝权臣的家族,来维护弟弟的安危。本是荣华富贵的一生,却因为这无奈的决定,葬送了

  • 三国时期24名将的都有哪些人?是如何排名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一说起三国武将,许多网友都会拿三国24名将来说事,其中的“一吕二赵三典韦”早已深入人心,大家都认为吕布是天下第一猛将,赵云是第二猛将,典韦是第三猛将。然而这份排名真的就完全准确吗?事实上,三国24名将的排名中,有3人被严重低估,5人名不副

  • 乾隆对一个侍妾情有独钟,此女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对一个侍妾情有独钟,此女是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从古至今,我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大多都是后宫佳丽三千,一入后宫深似海就是形容妃嫔们为争夺皇帝的恩宠而背地里进行的勾心斗角。曾经大火的《还珠格格》让我们认识乾隆这位皇帝,他在位时的清朝是最鼎盛的时期。但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这

  • 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爱情是真爱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武则天与李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则天与李治之间是真爱吗?为何帝王家的爱情总是给人意外。传统历史形成了一个固有观念,普通人谈情说爱天经地义,帝王之家便是一种虚无或浪费。所以,普通人生活的超然,帝王家的生活庸俗,以致于人们宁肯相信潘金莲曾经爱过武大郎,也不愿相

  • 李治夹在李世民和武则天中间 李治真的平庸柔弱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唐代李治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夹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双重光环下的李治,真的平庸柔弱吗?首先,李治这人性格仁厚,能够善待自己那些在皇位争夺战中被“淘汰”的兄弟。我们了解,在李治之前,李世民曾有两个属意的人选,一个是被立为太子的李承乾,一个是李泰。这两位和李

  • 武则天当初和李治有私情 李世民对此一点也不知情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对武则天和李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则天与当时还是太子李治有私情,李世民到底知不知情?这件事情还真不好说,毕竟只有当事人了解。就算是李世民了解,他也不会公开处理,毕竟是皇家丑闻。虽然李唐王朝对此不算在意,李世民自己还纳弟媳,后面还有唐玄宗纳儿媳妇。所谓:“践元

  • 张柬之将武则天赶下台之后 张柬之的下场又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八十岁的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把武则天赶下了台,后来下场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唐代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朝代,在男权社会中,武则天的登基为当时的政权增添了不少的色彩,很多清代遗老对武则天当政不满,想要恢复李氏家族的皇权,便联合起来发动了“神龙政

  • 明朝争议极大的皇帝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争议极大的皇帝究竟是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1507年,9月16日这一天,安陆兴王府上下一片欢腾,兴王妃生了一个儿子,兴王朱祐杬给他起名朱厚熜。夫妇二人对这个儿子格外看重,他们的长子出生不到5天就夭折了,这个儿子一出生就被寄予了厚望。而朱厚熜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