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祁镇临死前留下遗诏 钱皇后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朱祁镇临死前留下遗诏 钱皇后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119 更新时间:2024/2/6 8:11:17

对明英宗和钱皇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英宗留下善待钱后遗诏,为何钱皇后仍然晚景凄凉,合葬亦成奢望?

古代帝王之中,明英宗朱祁镇或许算不上什么英英主主,但其与钱皇后之间的爱情,却为历代所罕见。“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被俘,钱皇后先是献出所有私财以求将其赎回,失败后又日夜祷告乞求丈夫平安归来,结果哭瞎眼、跪残腿,留下终身残疾。朱祁镇返回大明后,被代宗朱祁钰囚禁南宫七年,又是钱皇后陪着他度过了艰难的囚禁岁月。“夺门之变”后,朱祁镇重夺皇位,虽然周贵妃等人认为身体残废,且无法生育的钱皇后,不应再度立后,正是在朱祁镇坚持下,钱氏才再度被立后。八年后,朱祁镇临终之际,唯一放不下的就是钱皇后,心知周贵妃觊觎后位的他,拉着顾命大臣李贤的手,反复叮咛“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然而,朱祁镇病逝之后,正是在周贵妃的干涉之下,钱皇后的待遇还是急转直下,就连朱祁镇的临终遗愿,最终也没能达成。今天,就让我们回顾一下,朱祁镇去世之后,钱皇后的悲惨遭遇。初期有皇帝与大臣维护,钱皇后地位待遇尚可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在朱祁镇临终之际,除了向顾命大臣交代之外,还特意将太子朱见深叫到身前,叮嘱道,“皇后名位素定,当尽孝以终天年”,希望朱见深能够好好孝敬钱皇后。也正因此,虽有周贵妃的频频干预,但在皇帝和大臣的维护之下,钱皇后早年的地位和待遇还是得到了一定维护。

同年二月,明英宗朱祁镇驾崩,太子朱见深即位,是为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后的头等大事,便是尊礼皇太后,按常理来说,首先应当尊的便是新帝的嫡母(即钱皇后),其次才是生母(即周贵妃)。

然而,就在朝臣们议论尊号之际,周贵妃当即便跳了出来,摆出皇帝生母的身份,派亲信太夏时向大臣们宣布懿旨,以“钱皇后乃病废之人,且膝下无子”为由,要求大臣们遵循宣宗朝胡皇后(即胡善祥)的先例,将钱皇后废掉,而不必为其上尊号。

此语一出,朝臣顿时炸了锅,顾命大臣李贤立即站了出来,坚决反对周贵妃的主张,表示“先帝遗诏已定,怎能随意更改!”大学士彭时也表示支持李贤,“皇上既以孝治人,岂有尊生母不尊嫡母”。在两位大学士的带领下,群臣纷纷附和。

眼看朝臣群情汹汹,周贵妃便跑去向儿子告状,明宪宗虽然年仅十七岁,但对于嫡庶之分却分得很清,再加上有父亲的临终嘱托,因此非但没有支持母亲,反而劝说其接受两宫并尊的事实。

大臣们本就深知钱皇后贤良淑德,眼见周贵妃如此仗势欺人,大家心中都极为不满。于是,在商议两宫太后尊号之时,彭时巧妙的提出:如果两宫都称皇太后难以区分,应该给钱皇后额外加上尊称才好区分。彭时此议不仅得到了群臣的支持,就连明宪宗也表示了同意。

于是,天顺八年(1464年)三月,在明宪宗朱见深和群臣的支持下,钱皇后被尊为“慈懿太后”,而周贵妃则只被尊为了“皇太后”。对此,周贵妃心中虽然不服,却也只能选择接受。

眼看周太后对于一个尊号都要争夺,大臣们心知将来为了与先帝合葬,周太后必然还要生出事端,因此李贤和彭时便想出一个计策,干脆在为英宗修建陵墓的时候,直接在地宫修建三间墓室,到时让两位太后全部合葬进去。却不想,这个提议因为周太后的反对,最终不了了之,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此举最终酿成了帝后难以合葬的结果。

因废后之事生出矛盾,钱太后地位待遇开始下降

早在明英宗在世之时,便已经通过选秀,为太子朱见深选好了皇后的候选人,分别是羽林前卫指挥使吴俊之女吴氏、瑞安侯王镇之女王氏和锦衣卫指挥佥事柏珍之女柏氏。惋惜,在未正式确定太子妃前,朱祁镇便患了重病,临终前才告诉钱皇后和周贵妃,自己觉得三人之中吴氏最佳,要两人再观察一下,并尽早确立皇后人选。

虽然朱见深喜欢的,是年长自己十七岁的万氏,奈何老爹朱祁镇对此极为反对,虽然此时他已经贵为皇后,奈何钱太后和周太后对此同样极为反对。无可奈何之下,明宪宗只得在天顺八年(1464年)七月二十日,将吴氏立为了皇后,而万氏则被立为了贵妃。

不过,皇后虽然已经选立,但年轻貌美的皇后并未打动明宪宗,他依然与万贵妃如胶似漆、形影不离。吴皇后对此极为恼恨,便想方设法的找万贵妃的茬,以致万贵妃最终与其当面顶撞,吴皇后遂以此为借口杖责万贵妃。明宪宗得知此事后,当即便下令废后。

按理来说,皇后作为六宫之主,惩戒妃嫔本就在其职权范围之内。因此,对于明宪宗废后之举,钱太后觉得毫无道理,坚决表示反对。结果,钱太后此举非但没能阻止明宪宗废后,反而导致朱见深对其心存芥蒂,两人关系开始逐渐疏远。

与此同时,由于顾命大臣李贤于成化二年(1466年)去世,钱太后的地位和待遇开始急速下降。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明宪宗在成化三年(1467年)曾晋封生母周太后的哥哥周寿为庆云伯,追赠周太后的父亲周能为庆云侯,但对于钱太后家族的晋封却只字未提。

在失去了李贤等大臣的支持,明宪宗又对其逐渐疏远之后,在周太后的有意打压之下,钱太后在宫中的地位和待遇可以说急速下降,再加上其身体本就有残疾,可想而知其晚年生活的凄惨。

虽有大臣们的极力劝谏,英宗钱后合葬最终还是成空

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思夫成疾又抑郁寡欢的钱太后薨逝。按照明英宗的遗嘱,钱太后本应该是唯一与其合葬的女子,然而由于周太后的强力干预和阴谋诡计,这个遗嘱最终也没能实现。

钱太后刚刚去世,周太后便跳出来坚决反对合葬之说,要求明宪宗为钱太后另择墓地。此时的明宪宗对生母的倾向已经十分明显,于是下令宦官夏时和怀恩召来一众辅臣,要求其商议钱太后的丧葬事宜。

此时已经升任首辅的彭时,虽然无法干预后宫事宜,给钱太后的地位待遇带来帮助,但在这种皇家大事上,却不敢有丝毫马虎。于是,彭时当即表示,“合葬裕陵,主祔庙,定礼也”,意思是说钱太后就应该和先帝合葬裕陵,神主祔入太庙,这既是定礼,也是先帝遗愿,没有什么可商议的。

次日,明宪宗再次召见重臣重议此事,彭时便又将前日的话重复了一遍。明宪宗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将话挑明,表示“你说的意思我明白,但是如果钱太后与先帝合葬,岂不是会导致我母后失去与先帝合葬的机会?”(《明史》:“朕岂不知,虑他日妨母后耳”)

彭时回答,“皇上对两宫太后的孝顺,圣德已经广为传播,但只有合乎礼仪,才能成全孝义之名”(《明史》“皇上孝事两宫,圣德彰闻。礼之所合,孝之所归也”),内阁重臣商辂和大学士刘定之也表示支持。之后,彭时又向明宪宗建议,“可以将钱太后葬于先帝之左,虚右位以待周太后将来”(《明史》:(彭)时力请合葬裕陵左,而虚右以待周太后),明宪宗对此沉默不语。

未免日久生变,彭时、商辂、刘定之随后联名上奏,要求钱皇后与明英宗合葬。对于这个方案,周太后坚决不肯接受,于是明宪宗便将奏疏交由廷议。明宪宗本想会有大臣支持自己的主张,却不想以吏部尚书李秉、礼部尚书姚夔为首的近百位大臣一致支持彭时等人。

明宪宗没有办法,只好向大臣们诉苦,表示自己没办法说服周太后,希望大臣们能够体谅自己的苦衷。眼见皇帝对孝道礼仪如此没有原则,反倒激起了群臣的愤慨,詹事柯潜、给事中魏元当天便上疏进谏,次日更是以礼部尚书姚夔为首,四百七十多位大臣联名上疏为钱太后请命。

周太后见此同样勃然大怒,根本不理会朝臣们的意见,严令为钱太后另择葬地。面对周太后的一意孤行,魏元偕同僚三十九人,御史康允韶偕同僚四十一人,下朝后便聚集于文华门外放声大哭,即使面对皇帝的命令也是死跪不退。见到群臣的誓死决心,周太后担心惹出更大的乱子,这才不得不同意了朝臣们的请求。

同年七月,明宪宗为钱太后正式上谥号“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并将神位省祔太庙,与英宗并列,同时宣布将钱太后于九月葬入裕陵。

钱太后虽然表面上选择了妥协,但并不死心的她,却在暗中动起了手脚。由于当初为英宗建陵时,在周太后的反对下并没有预留出合葬的位置,因此必须为钱太后和周太后重新营建墓穴,再从地下打出一条通往英宗墓室的通道。

在营建墓穴时,周太后暗中授意办事太监,将钱太后墓穴的通道故意挖错,导致墓穴不仅与英宗墓室错开足足庶长,且在中途就将隧道堵住,结果导致钱皇后与英宗虽然有了合葬之名,但却并无合葬之实。

此事因做的十分隐秘,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都无人知晓,直到弘治十七年(1504年)三月周太后病逝,明孝宗朱佑樘在检阅裕陵地图时,才发现了隧道隐情,并将此事告知了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明孝宗本想为钱太后打通隧道,但钦天监和阴阳师皆认为此举会影响风水,明孝宗这才不得不作罢,而钱皇后也就此失去了与丈夫合葬的最后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王平的军事才能如何?有何表现?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平是三国蜀汉后期名将,他本是魏国将领,在汉中之战时,王平率军投降了刘备,加入了蜀汉阵营。在诸葛亮北伐时,王平立下不少战功,后接替魏延镇守军事要地汉中,成为蜀汉的重要将领。纵观王平一生,非常倒霉,两次因为主将不听他的正确意见,

  • 刘邦生病吕后请名医就诊 刘邦为何死都不愿意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邦和吕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病重,吕后请来名医诊治为他诊治,可刘邦为何宁死也不接受?刘邦,沛县丰邑人,年轻时当过泗水亭长。后来,楚败汉胜,刘邦成了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布衣出生的皇帝。史料记载,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病逝,死因是旧疾复发、重伤不治。楚汉相

  • 司马伷:晋宣帝司马懿第三子,德才兼备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伷(zhòu)(227年~283年6月12日),字子将,西晋宗室、将领,晋宣帝司马懿第三子,伏太妃所生。晋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的同父异母弟,晋武帝司马炎的叔父。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伷少有才气,在曹魏历任宁朔将军、散骑常侍、征虏将军等职,先后受封南

  • 司马朗:“司马八达”之一,晋宣帝司马懿的兄长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朗(171年~217年),字伯达,东汉末年政治家,“司马八达”之一,晋宣帝司马懿的兄弟。司马朗年少时就表现得很有见识,汉末动乱之际,受父命带领家属逃离董卓,又迁往黎阳,成功躲避战乱。曹操任司空后,司马朗被辟为司空属官,又历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兖州刺史等职,所在皆有政绩,深受百姓爱

  • 北宋“五鬼”之首的王钦若为何受宠?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五鬼”之首的王钦若为何受宠?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宋仁宗评价王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贤相王曾说“王钦若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时谓之“五鬼”。奸邪险伪,诚如圣谕。 ”王钦若则是“五鬼”之首。他靠抢名臣毋宾古之功,受到真宗皇帝的器重,一举跨入朝廷核心机

  • 北宋“圣相”李沆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圣相”李沆最后是什么结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李沆(947年-1004年),字太初,今河北省邯郸市人,北宋时期名相、诗人。980年,李沆登进士第,先后任职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礼部侍郎、太子宾客,辅导太子宋真宗赵恒。997年,宋真宗赵恒即位,李沆任职户部侍郎、参

  • 朱元璋的后代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今何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的后代:明太祖朱元璋,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推翻元朝,结束民族等级制度并且消灭群雄,建立明朝加强中央集权。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接下来由小编来为大家说说朱元璋的后代。曾几何时,凤阳朱氏以天潢贵胄而为世人所尊仰、妒羡,不料李自成

  • 孔子后代 中国最后的贵族孔家后人生活现状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后代:孔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是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人们尊称为孔圣人,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接下来由小编来为大家说说孔子的后代。孔德成是孔子第77代嫡孙,是“中华民国”唯一的世袭

  • 隋唐英雄何宗宪是谁?历史上的何宗宪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何宗宪冒名薛仁贵领功是怎么回事?近日电视剧《隋唐英雄3》正在湖南卫视热播,剧情进展到龙门阵大获全胜,李世民要见应梦贤臣,何宗宪冒名薛仁贵领功。在关于薛仁贵传说中,何宗宪常以反面形象出现,冒充薛仁贵邀功领衔,最终被处死,那么历史上的何宗宪究竟是什么样呢?何宗宪是谁?何宗宪为唐初名将虢国公张士贵的女婿,

  • 和珅的后代 揭秘大贪官和珅的后代现在何方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和珅的后代:和珅,清乾隆年间的政治家和商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权臣之一,曾经身兼多职,位极人臣。和珅是清朝历史上资产最多的官员。因为贪污过巨,被国人视为巨贪,后被嘉庆皇帝赐死。接下来由小编来为大家说说和珅的后代。和珅的儿女,历史上有记载的有三个:两子一女。和珅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对于他的这些子女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