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羽兵败后,为何没有处死多次吃里爬外的项伯?

项羽兵败后,为何没有处死多次吃里爬外的项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432 更新时间:2024/1/17 13:44:29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伯多次吃里爬外,项羽兵败后,他为何没像丁公那样被处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根据韩信陈平的说法,项羽这个人唯亲是任,在他手下能做大官的,不是项家的族人,就是他姐姐妹妹的丈夫。

项伯作为项羽唯一的亲叔叔,凭借着最亲的长辈这层关系,在项羽那里自然有很重的话语权。

项伯的影视剧形象

在鸿门宴上,一向被项羽尊为“亚父”的范增,极力要求项羽乘机除掉刘邦。在这种危急关头,项伯选择保护刘邦,他不仅通过对项羽的一番教导,让项羽消除了铲除刘邦之心,还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时,不惜冒着被伤到的危险,把自己的身体当作刘邦的屏障,让刘邦在这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上得以有惊无险。

项伯对刘邦的恩德,不止这一件事。高帝四年,项羽用手中人质刘太公威胁刘邦,他放言:“刘邦速速投降,否则我就煮了刘太公。”

刘邦反而回话道:“你我是异姓兄弟,我父亲同样是你父亲,你若想烹了你父亲,还望分我一杯羹!”

按照项羽的脾气,本来是要立马就把刘太公煮掉的,可是项伯劝他说:“如今谁胜谁负还不好说,你若煮了刘太公,当心刘邦将来用同样的手段报复你!”

项羽因此作罢,刘邦又欠了项伯一个大人情。

救命之恩,无以为报,更何况是接连救过别人父子俩?

项羽战败后,刘邦放过了项家人,让他们都改姓为“刘氏”,项伯这个大恩人,被刘邦封为射阳侯。

救命之恩和不杀之恩的地位是差不多的,楚汉战争时,刘邦那方基本是胜少败多,刘邦虽然多次在楚军层层包围下全身而退,但也有那么一两次逃跑得不那么顺利。

有一次,身边只有几个残兵败将的刘邦,就被项羽手下的大将丁公追上且包围住了。此时的刘邦,也只能丢下面子求饶,他派人往丁公那里送去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两贤相厄哉!”

这句话有点像曹操对刘邦说的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邦夸丁公是一个和自己一样厉害的贤人,丁公听到这番话,心里一高兴就把刘邦给放了。

项羽兵败后,丁公偷偷跑去见刘邦,自以为对刘邦有不杀之恩,刘邦必定会报答自己。

谁料到刘邦说:“丁公对项王不忠,他当初若是把我俘虏交给项王,项王就不会失去天下!”

就派人把丁公绑了起来,让人捆着他在军营中游街示众,然后将其处死了。

丁公对刘邦有不杀之恩,项伯对刘邦有救命之恩,同样是再生之恩,为何丁公被处斩,而项伯得以封侯呢?

这是因为丁公和项伯饶过刘邦的性质不同。

鸿门宴时,项羽是没有理由乘机除掉刘邦的,我为何这么说呢?

在鸿门宴之前,除了刘邦派人加强函谷关的防御不让项羽入关这一次冲突,刘邦和项羽两人之间没有别的冲突了。

而刘邦之所以派人堵住项羽入关的路线,是因为最初楚怀王向刘邦、项羽等人约定过“先入关中者当秦王”。刘邦带兵先打入关中,理应被封为秦王。可是项羽却私自把秦国封给了章邯,刘邦为了保住自己应得的秦国,才派人堵住函谷关。

在这场冲突中,占理的是刘邦而不是项羽。项伯劝项羽时是这么说的:“别人立下了大功,咋们反而要除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若除掉刘邦,恐怕别的诸侯会觉得咋们不讲信用。”

项伯力保刘邦,明面上看好像他是偏袒刘邦的,实际上他是要维护项羽的信誉。项伯保护刘邦也不是为了自己,他只为两点:一是保住项羽的信誉;二是项羽的确不该铲除刘邦,项伯保护刘邦是为了维护道义。

保护刘太公那次,项伯明面上又在偏袒刘邦,实际上也是为了项羽考虑。因为高帝四年时,项羽已经处在逆风中了,刘邦的胜利已经是时间问题了。

项羽如果因为一时之气真把刘太公杀了,后果是很严重的。项羽兵败后,刘邦当然不会饶过项羽,项羽倒是一死了之了,可他的族人该怎么办呢?

项氏这么大一个家族,如果因为项羽杀了刘太公的缘故而遭受灭顶之灾,这样的结果无论是项伯还是项羽都不愿意看到!

项伯无论是保刘邦那次还是保刘太公那次,从本质上讲都不是为了给自己争取利益,他都是为了项羽和项家人考虑。

项伯这样做,是为了道义,而不是为了巴结刘邦。

而丁公放过刘邦那次,明显就是“持两端”。

什么叫持两端呢?我们来分析一下,丁公当时已经是项羽手下的一员大将了,如果楚汉之争的胜利者是项羽,丁公自然是功臣之一,他将来的日子当然是好过的。

可是丁公也要考虑项羽兵败这个情况啊!刘邦就算被丁公俘虏交给了项羽,他还有刘盈这个太子呢,刘盈从小被立为太子,在刘邦手下的心目中他就是刘邦的合法继承人。加上吕雉和萧何的辅佐,就算刘邦遭遇不测,刘盈也可以顺利接过刘邦的事业。

所以就算刘邦遭遇不测,楚汉相争的结局还是那么难以预测。丁公当时可能就是考虑到了这点,才放过刘邦。

他自以为这么一来,自己就成了刘邦的恩人,这样的话,无论是刘邦胜利还是项羽胜利,自己都能得到好处。

丁公自以为放过刘邦就是给自己上了双层保险,实际上,刘邦会留你这种为人臣不忠的人吗?在刘邦看来,丁公能背叛项羽,也总有一天会背叛自己,这种人才是最危险的人。

这就是同样是刘邦的恩人,项伯被封侯,而丁公被处死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历史上他的性格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对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随着电视剧《清平乐》的热映,由演员王凯饰演的男主角宋仁宗进入大众视野。在此之前一些群众可能并不熟悉宋仁宗这一历史形象,而是对秦始皇、乾隆、雍正等历史人物了解比较多。宋仁宗赵祯之前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可能就是民间故事狸猫换太子

  • 杜秋娘是如何成为皇帝宠妃?她的一生是什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杜秋娘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中国古代,野鸡飞上枝头变成凤凰的故事有许多。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后宫中的宫女一跃枝头,摇身一变,成为了皇帝的宠妃。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女子,她的经历也差不多,但是故事却有一些反转,这位女子最终却又变成了平民。唐代著名诗人杜

  • 魏延被追杀向南逃亡外,为何不投降曹魏?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魏延被追杀向南逃亡外,为何不投降曹魏?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234年秋,身在五丈原的诸葛亮病情加重,他秘密的召集杨仪等人交代后事,在他病逝后,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大怒,当即赶在杨仪大军前面,同时将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两人的矛盾到达顶点。当时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

  • 朱棣在朱允炆削藩后,是如何完成人生逆袭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朱允炆削藩,朱棣靠什么逆袭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谈起明朝初年的靖难战争,人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初出茅庐的建文帝朱允炆在面对自己四叔朱棣时昏招百出,他的智囊集团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人更是书生误国,最终导致大好基业就此断送?如果我们仅仅是以成败论英雄的

  • 魏延是什么实力?他死后蜀国便再无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蜀汉大将魏延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小说集演义中对魏延的点评其实都是诋毁,《三国演义》中随便就提出魏延脑后有反骨。就是这样,一位在历史上蜀汉国之柱石般存在的角色,被污蔑变成反贼。许多不了解三国历史的人,提到魏延的第一印象都是反贼。但实际上却正好相反。在历史上魏延只

  • 独孤信的三位女儿都曾贵为皇后,她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独孤信的三个女儿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北周柱国之一独孤信,他的一生有六儿七女。其中独孤般若、独孤曼陀、独孤伽罗,他们姐妹三人都曾贵为一朝皇后。大女儿独孤般若因与其父亲与宇文护的斗争,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嫁给了宇文毓。后宇文毓接受禅位,成为北周明帝。独

  • 太武帝拓跋焘是一代枭雄,为何在看到高允的时候会哭?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太武帝拓跋焘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的时候,观念比较落后,不像现在,觉得哭的话正好可以发泄情绪,免得强忍着伤身。在古代,哭泣却被认为是懦弱的做法,男人要是喜欢哭的话,往往会被人看不起。而太无敌作为一个崇尚武勇的鲜卑人,一辈子十分的豪迈,按理说是应该

  • 杨宪最终为何会落得被诛灭九族的下场?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杨宪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杨宪是明初一位有名的人才,深受朱元璋的赏识,还是朱元璋钦定派往扬州治扬的官员,把全扬州的所有事情都交代给杨宪负责,所以杨宪不管是在朝廷之上,还是在朝廷之下,几乎没有人敢得罪他,但是就是这样的人,却最后落个被诛灭九族的下落,这

  • 慕容冲的登基之路有多坎坷?他与苻坚有什么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慕容冲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370年,建国三十四年的前燕被前秦所灭,二十万大军被秦军击溃。不但前燕皇帝慕容暐被生擒,慕容俊之子,时年十二岁的慕容冲和哥哥慕容泓以及一众皇室成员被当成俘虏押送关中。慕容冲因为长相清秀被前秦大王苻坚看中,将他与十四岁的

  • 历史上的张皇后:唯一“一夫一妻制”的帝后,她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张皇后的文章。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以“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来形容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然而比起明孝宗朱佑樘对张皇后的宠爱,却仍有不足。作为历史上唯一遵循“一夫一妻制”帝后,明孝宗不仅一生除张皇后外从未纳妃,且对张皇后的宠爱简直无以复加,可以说做到了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