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棣和儿子朱高炽之间的父子关系和谐吗?

朱棣和儿子朱高炽之间的父子关系和谐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37 更新时间:2023/12/5 19:19:24

明朝朱棣朱高炽父子都是一代明君,朱高炽不仅是朱棣的儿子同时他也是朱棣得力的臣子。朱棣与朱高炽父子两个分工协作,各有所长。至从朱高炽被册封为太子之后,朱棣长期因征战外地,朝中日常事务都交由朱高炽来处理。所以说朱高炽在为储君太子的时候就已经着手管理朝中之事了。对于朱高炽来说他一向身体不好,但特别善于处理朝中行政事务。当时国家由这两父子相互协作,也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说朱棣和朱高炽两个合作分工明确,但是矛盾或多或少还是存在一些的。开始是由于朱高炽册封太子之事,当时其皇兄朱高煦也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军事将领朱棣在立太子之时也有过甚多考虑。最终选择朱高炽为太子后由于太子在朝中的声望越来越大,朱棣曾一度对其实行打压手段。甚至对朱高炽身边的一些辅佐的官运进行逮捕关押。

朱棣离开京城之后,由于太子朱高炽代理执行朝中大小事务,所以身边辅佐人士又应运而生。后面朱棣担心朱高炽在朝中的势力过于旺盛,怕后面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威胁,所以就这样朱棣不断的消弱朱高炽的势力。

当时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朱棣是否想要废除太子朱高炽之意,其实在朱棣的心里并没有这种想法。他深知朱高炽治国有方,深得民心,以后完全可以做一个好皇帝。但是为什么那时候他要故意打压朱高炽呢,其实这只是一种制衡太子在朝中的势力而以。他一边打压太子朱高炽一边又在又在培养太子,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其实一直是很坚固的。

当时很多朝臣在太子面前说皇帝说其坏话,但是朱高炽从不听从谗言。他从不和父皇斤斤计较,他只会认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从自身找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朝第四代皇帝朱高炽虽然在位仅仅只有十个月时间,但是他生前的伟绩确给世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朱高炽品行端正,好爱读书,谦恭有礼,当时深受其祖父朱元璋的喜欢。但由于朱高炽身体肥胖,一直疾病缠身,几个皇子当中并不算出类拔萃的。

朱棣在位期间,朱高炽的胞弟朱高煦在军事业绩上可以说为朱棣立下不少的功劳。但是为什么最终储君之位不是朱高煦而是朱高炽呢?当时朱棣在靖难之役的时候曾经多次遇到困境都是朱高煦英勇善战转败为胜。但是朱高煦与朱高炽很大的区别就是其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后来被朱棣调往边境防守。

正当朱高煦在边境值守的时候,朝中正在商讨新立储君的事情。由于朱高煦曾多次为朝廷立汗马功劳,朝中也有很多大臣极力举荐朱高煦为太子。当时朱棣一时也是甚多犹豫但是最终还是觉得朱高煦品性过于自负,要想择一代贤君不仅要英勇善战,德才兼备也非常重要。最后朱棣再多思虑之后还是选择朱高炽为储君太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朱高炽被封为太子之后其兄弟朱高煦也被册封为汉,并前往边境任职。当时朱高煦极其不愿前往边远地带任职,所以没过多长时间最终还是调回了京城。

但由于朱高煦一直野心勃勃,回京之后曾多次陷害太子朱高炽,但最终都未能得逞后被派往青州。后来朱高煦竟有夺位之意,朱棣仍想将其贬去藩国,后来朱高煦多次行违法乱纪之事。其父朱棣一一查实之后本想将其贬为庶民,但是太子朱高炽人性宽厚,注重兄弟之情为之求情,最终被贬封地。到达封地朱高煦心存不满最后骑兵造反,做出诸多忤逆之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王安石:中国历史上“只吃眼前菜”的极品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我喜欢历史,是因为历史有趣。有趣之一,在于总有惊人的相似处,却又于相似里见出各自的情怀。就吃饭而言,史上有三位名人极为相似。网络配图一是北宋大改革家王安石。有一次,朋友请他吃饭,王安石慨然应允。席间,朋友们高谈阔论,王安石却只顾埋头吃饭,酒足饭饱回家,只当是平常一餐。第二天,朋友送了很多獐脯肉到王家

  • 揭秘那些年王莽都做过些什么荒唐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王莽毒死汉平帝,又废了孺子婴,把汉室江山平白占据,自称新朝,号为始建国元年,于是,我们不得不和前汉告别,进入后汉时期。王莽篡位后,封孺子婴为定安公,将他禁锢在定安公府,不准别人和他说话,只能送水送饭给他吃。梓潼人哀章曾经上过一封所谓的“天书”,王莽就按照这本天书所列的秩序封拜功臣,封王舜为太师安新公

  • 北魏孝文帝:千古第一痴情男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人间自是有情痴,皇帝也不例外。北魏孝文帝元宏的一生对推进鲜卑族的汉化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不啻为一代英主。无奈遇人不淑,栽在了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手中。冯润是孝文帝的皇后,她不但私通内侍,淫乱后宫,还用巫蛊之术诅咒孝文帝。即便如此,痴情的孝文帝仍不忍心废后,最终这位痴情男子为情所苦,年仅三十三岁便在失

  • 解密:于成龙是如何成为“第一廉吏”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文化向来推崇少年天才,官场亦是如此。不过,封建官场升迁有着严格的制度,宋人形象地将其称作“磨勘”,即需要一步一个台阶升迁。制度设计的益处在于,官员能够经历各种职务、不同环境的历练,进而逐渐具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在不同的岗位上锻炼并锤炼出真正的人才。但弊端则在于,每一级职位对于年龄的要

  • 司马绍的故事:举目见日 不见长安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②。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便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

  • 司马奕被污蔑阳痿后废黜 仓皇度日仅活45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桓温为了把皇帝赶下台,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想出的理由匪夷所思:性功能障碍。于是晋废帝司马奕成了东晋唯一被废的皇帝,也是历史上唯一“被阳痿”的皇帝。夸张的是:他其实是个“纯爷儿们”,还生了好几个小孩。桓温决定分“三步走”桓温战败后声望跌到谷底,要想把老百姓对他的信心拉升到顶点,短时间是不可能了。非常时

  • 皇帝为何被妖魔化?商纣王其实是一代贤君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成王败寇,历史多半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丑化和诋毁失败者,是胜利者的惯用手段。那些取而代之的“幸运儿”们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向世人阐述自己改朝换代是顺应天意,是众望所归。商纣王就是一个被严重妖魔化的失败者。网络配图历史上的商纣王不仅是一个容貌俊美、力大无穷的帅哥猛男,同时也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文治武功

  • 揭密:雍正为何除掉登基大功臣年羹尧?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为什么对年羹尧、隆科多翻脸?年羹尧、隆科多本来是雍正对付胤禩集团的两把利刃,没想到先于胤禩集团走向覆灭。到底原因何在?以往一些清史研究者多以年羹尧、隆科多“骄纵不法”作为唯一的答案,这是不准确的,也没有道出年、隆遇难的真相。雍正为了制衡胤禩、胤禟、胤禵,搞了一些政治上的花样,但这些花样、戏法灵不

  • 揭秘晋孝武帝司马曜是如何登基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晋孝武帝司马曜,字昌明,生于晋哀帝隆和元年(362年)。他的祖父是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父亲是会稽王司马昱(后来的简文帝),母亲是李陵容(孝武文太后)。司马昱共有七个儿子,但前五个都早亡,只有司马曜和胞弟司马道子存活下来。网络配图兴宁三年(365年)琅玡王司马奕继承皇位后,司马昱徙封琅玡王,四岁

  • 曹操其实也有真情!曾失去爱将七次痛苦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历来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在一般人的眼里,是一个坏人、奸人的形象,其实,用真正的历史评价,曹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唯才是用,他是一个很惜才的人。曹操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所受的痛苦和委屈而流泪,《三国志》中关于曹操哭的记载总共有七处。他的这七次哭,一是哭袁绍,二是哭陈宫,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