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反腐最有成效的皇帝唐武宗:反腐的五大措施

唐朝反腐最有成效的皇帝唐武宗:反腐的五大措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318 更新时间:2024/2/4 16:10:17

幸福来得有点突然,做为唐穆宗的第五个儿子,唐敬宗唐文宗的弟弟,王爷李炎眼看着大唐皇帝宝坐在哥哥们的屁股下面挪来挪去,原想着自己没这个福分,只能以锦衣玉食的王爷身份终老一生,却没有想到在哥哥文宗死后,会在宦官和后党们的利益博弈中鬼使神差的成为了唐王朝第十五任CEO。历史上的唐武宗因为崇道灭佛而被人们记住,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武宗李炎还是中晚唐那些懦弱昏庸的皇帝中,一位极少见的颇有作为的皇帝,尤其是他对于吏治的整顿,即旗帜鲜明的反对腐败,在帝国的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网络配图

武宗原来叫做李瀍,李炎是他死前十几天才为自己改的名字,这个名字比较通俗,再加上武宗主政以后政治改革方面的风风火火,我们就叫他李炎好了。李炎这个人不简单,身材高大,面相威猛,李唐家族返祖现象在他身上充分显现。因为长期耳闻目睹宫廷政治斗争的惨烈,所以其性情豪爽刚毅,喜怒不形于色。武宗很有政治手腕,因为皇位得益于大宦官仇士良和鱼弘志的鼎立相助,所以他即位以后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然后不动声色的铲除了这些威胁皇权的政治毒瘤,李炎最大的好处是虚心纳谏,并且知人善用,尤其是他信任和重用李德裕,君臣之间相得益彰大刀阔斧的吏治整顿就此拉开了序幕。

唐武宗李炎整顿吏治,反对官员腐败主要有以下几大措施。

一是裁撤冗员,对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不遗余力的进行裁减,唐朝自武周朝以来,特别是武则天鼓励告密,并给告密者许以高官厚禄以后,因为合法官位不够,于是又增加了大量的只领俸禄不干实事的里行、拾遗、补阙、御史等闲官差,致使朝廷上下充斥着大量冗员,既使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又使帝国公务开支庞大,唐帝国已经到了入不敷出,财政枯竭的地步。

会昌四年,即公元844年,唐武宗听从国家总理大臣李德裕上书建议,全国一下子裁减了各级冗员2000多人,按照唐朝时全国人口和官员比例来看,这个数字还是比较惊人的,此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最难的改革是什么?是针对人的改革,想想我们现在的步履维艰的人事制度改革,就可想而知武宗对于吏治改革的决心和魄力。

影视剧中的唐武宗李炎

二是以高压政策,严刑峻法反对官员贪腐。这是武宗吏治改革最突出的内容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乱世用重典,武宗朝立法极其严峻,尤其是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基本做到了从重从严,雷霆万钧,且绝不故息养奸,这与武宗还是颍王时耳濡目睹朝廷上下贪污贿赂成风,官员沆瀣一气有关。不反腐败,唐王朝举步维艰,反腐败,帝国则有可能走向新生。开成五年,即公元840年,武宗即位伊始,在大赦天下的诏书中就明确宣布,除十恶、叛逆、杀人和官员贪赃外,一切皆可赦免。将官员贪赃与谋反和十恶不赦大罪并列,显示了武宗反腐的决心和力度。李德裕当了宰相以后,全国开始大范围的反腐肃贪,公元841年正月,武宗再次下诏,要求全国执行统一标准,凡文武官员贪赃绢三十匹者,一律处死。二月再下诏,凡官员贪污满千钱者,处以极刑。武宗李炎在位六年,自始至终保持了肃贪政策的连续性。

三是严禁官员借婚丧嫁娶大肆敛财。这一条与现行中纪委有关规定不谋而合,而武宗李炎很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首创者。会昌元年即公元840年11月,御史台上书皇帝武宗,说京城文武百官以及平民百姓皆以丧葬事宜,逾越礼法,靡费钱财,奏请皇帝禁止此种流弊。武宗在当王爷时就深知此种官场风俗,极易导致官员们变相行贿受贿,借机敛财,而败坏吏治。这种请客送礼风还有可能使官员相互勾结,深陷朋党之争。于是下旨,限制官员借婚丧嫁娶事宜叨扰民众,严禁借机敛财,损坏政风民风,这是武宗明确要求官员廉洁从政的又一举措。

四是严禁官员从事高利贷和典当行业,不准与民争利。会昌五年,即公元485年,武宗下诏“古者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人争业,然后利可均布,人可家足。

影视剧中的唐武宗

如闻朝列衣冠,代承华胄,或在清途,私置质库,与人争利。今日以后并禁断。仍委御史台察访闻奏。”唐朝时有官办高利贷机构,禁止官员私放贷款,可以增加国库收入,这可能是武宗的真实想法。但官员放贷,显然有权钱交易的弊端,官员还可以利用手中职权胡作非为,并对民间正常的借贷产生巨大影响和冲击,扰乱唐朝金融市场。武宗严辞禁止,客观上起到了保护民众以及促使政府公务员廉洁从政的作用。

五是实行高薪养廉,对官员发放“养廉银”。传统认为清朝的官俸较少,所以雍正皇帝才想出了这个招术,以“养廉银”缓解官员收入过少的窘状。其实中国历史上不少朝代都采用过此招,现代术语叫做高薪养廉。唐朝官员收入也不高,而且许多地方即使微薄的薪金也未发放到位,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官员从政的积极性,并为贪腐造成口实。武宗敏锐的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制定措施及时稳定官员队伍。其一,要求国家有关部门严格官员薪俸发放,及时兑付。二是给官员加薪,在原来基础上发放两月俸禄,促使官员奉公守法。其三,提高边远贫穷地方官员待遇,改变国家公务人员只想做京官不想去偏僻之地现状,并为此专设观察使监督执行。其四国家借款给官员偿还债务。给官员加薪,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官员贪污腐败的问题,但是对武宗朝吏治清明的积极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慕容熙:在棺材里与死去的皇后同房的奇葩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皇帝奇葩很多。皇帝荒淫也不是什么怪事,皇帝与皇后相爱的也不少,但在皇后死后还要爬进棺材与其同房的皇帝还真是少见,但后燕君主慕容熙就是一位,也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慕容熙画像慕容熙是后燕成武帝慕容垂少子,惠愍帝慕容宝之弟,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燕国君主。最初封河间王,兰汗之乱时曾被封为辽东公,慕容盛即

  • 窝囊皇帝李煜的爱情生活 两个皇后是亲姐妹!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李煜和娥皇在一起的幸福,或许能把那些苦痛与屈辱冲淡些,只是他们幸福并不长久。娥皇一死,李煜非常悲痛,写了很多的诗词悼念娥皇,即使在娥皇亡故多年之后,李煜仍然触物伤怀,不能自持。南唐后主李煜本不想当皇帝,他只想当个风流才子。他善绘画、精通音律。他的书法学柳公权,甚得其妙,诗、文均有造诣,尤其词的成就最

  • 调包之计!宋仁宗赵祯的龙种身份为何被怀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的身份被后人怀疑的事情并非少见,先有秦始皇的纯正皇室血统被后世史学家们传得沸沸扬扬,后有唐太宗李世民的汉族血统又开始遭到考古学家的质疑,随之而来的却是宋仁宗的龙种身份遭到史学家们的挑战。宋仁宗的龙种身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网络配图1022年,真宗之子宋仁宗登基称帝,成为宋代历史上第5

  • 揭秘:杨贵妃征服唐玄宗的三大“法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唐玄宗李隆基与其贵妃杨玉环的缠绵哀怨故事,几乎无人不晓。《杨太真外传》、《开元天宝遗事》等若干野史笔记资料,甚至于把他俩说成是一段可歌可泣的“生死恋情”,这无疑带有不少演义的成分,应该不足证信。关于他俩的真实恋情,《新唐书·则天武皇后杨贵妃传》、《资治通鉴》卷215—216中所记则大抵不虚。那么,杨

  • 盘点:古代10大著名的“软饭王”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能包养上“二爷”的,则大抵是一些掌控大权的贵妇们。而傍上这些贵妇的“二爷”们,被民戏称为“食软饭”。当然软饭有时也不少很好下咽的,笔者细数古代十大著名“软饭王”的归宿,发现能善终者竟鲜见。网络配图1.秦太后赵姬“软饭王”嫪毐当年吕不韦相中嫪毐,将其假“去势”后,以太监身份入宫侍奉寡居的秦王政生母

  • 揭秘:古代皇帝处死后妃的各种手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在被杀的众多后妃中,我们简直可以看到古代皇帝们杀人方式方法的大展示:幽死、砍去手脚而死、毒死、吓死、死于暴室、死后被斩首示众、吊死、不给饭吃饿死……所有这些刑罚中最最残忍的是磔死,俗称“千刀万剐”。为何皇帝酷爱以残忍的方式处死妃子?辽帝国有后妃40人,被杀者8人:让国皇帝耶律突欲妻柔贞皇后萧氏、世宗

  • 明代皇帝如此差劲为何还能够延续这么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不过严嵩的有名,除“罪大恶极”外,还因为他这个奸臣当得有点“不合时宜”。《明史》所列奸臣,其时代不是在开国之初(如胡惟庸、陈瑛),就是在亡国之际(如周延儒、温体仁、马士英),唯独严嵩不三不四,是在嘉靖一朝。网络配图嘉靖朝是个什么概念呢?明代十七朝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嘉靖是第十一位皇帝,登基的时候

  • 揭秘明朝朱元璋究竟为何要屡抢刘伯温兵书?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告老还乡的大明军师、诚意伯刘伯温病危,临终前对守候在身边的儿子刘琏、刘仲景说:“我死后担心会给家里留下祸害,我写的兵书《百战奇谋》乃我一生心血,可惜没有找到传人……本想把这本书献给皇上,但皇上多疑,就是献上去了他也不会相信,倒不如烧了可保一家人平安……”第二天,刘伯温就

  • “唐宋八大家”丑闻:苏轼抛弃已有妻妾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这些大儒中,较有代表性的可举“唐宋八大家”为例,这八个人是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与曾巩。虽然他们都是历史上的正面人物,文章千古流传,人们读了他们的诗、词、文章肃然起敬,可是从现在可以找到的资料分析,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很风流、好色。韩愈网络配图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文

  • 揭秘:努尔哈赤死因之谜到底是炮伤还是病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努尔哈赤死因之谜:努尔哈赤,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奠基人。金庸称他为“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但关于他的死因,史学界争论不休,始终没有定论。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他是被袁崇焕的炮火所伤,郁闷而死,还是因为身患毒疽,不治身亡。朝鲜人的著作中明确记载努尔哈赤在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