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明皇李隆基开创盛世晚年生活却很悲惨

唐明皇李隆基开创盛世晚年生活却很悲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369 更新时间:2023/12/27 22:22:23

李隆基是唐朝的皇帝,他开创了开元盛世,使唐朝空前繁荣;也是他宠信奸佞,使唐朝出现了中衰的迹象。那么,这样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帝王,他的晚年又是怎么样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隆基的晚年是十分凄惨的,他在一片灰暗和绝望之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李隆基在铲除太平公主,掌握实权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选贤任能,提拔贤才,整顿吏治,使大唐呈现出了勃勃的生机,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安定,大唐空前繁荣。

可惜,李隆基在开创了一片盛世之后,开始逐渐懈怠,沉溺于享乐之中,将许多直言进谏的贤臣良相罢免,而任用谄媚的小人。他还将杨玉环召入宫中,因宠信杨玉环而提拔杨玉环的家人。杨父一招得势,就在朝堂中兴风作浪,使朝政出现了混乱,进而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李隆基还发动了对外的战争,使边境的安定局面再次被打破,唐朝将士损失二十余万,元气大伤。这个时候,安禄山趁机发动兵变,一路势如破竹,直抵长安。长安沦陷,李隆基仓皇出逃。

757年,随着安禄山之死,李隆基回到了长安。只是,这时的李隆基已经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了,太子李亨已经已经登基称帝,而李隆基只能成为了太上皇。当时,宦官李辅国在李亨面前极尽谄媚之能事,并挑拨离间李亨和李隆基的关系。于是,李隆基被变相软禁在宫殿内。

所以,晚年的李隆基先是经历了一次叛变,饱受惊吓;后来又被自己的儿子软禁,痛苦不堪。他在郁郁寡欢中度过了每一个日出和日落,终于在绝望中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762年,李隆基病逝,享年78岁。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的关系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是姑侄,是合作伙伴,也是政治对手。那么,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关系为什么会那么复杂呢?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谁又是最后的赢家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隆基之父李旦与太平公主是一母同胞的兄妹,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自然也就是亲姑侄了。当初,在面对韦氏集团的时候,因为有着共同的利益纽带,他们俩可以联合起来,将韦氏铲除。等度过危险以后,在利益上有了争夺之后,他们俩的矛盾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了。毕竟在帝王之家,亲情总是要排在利益的后面。

李旦将李隆基立为太子的时候,太平公主仍以为李隆基不足为惧。但是随着李隆基的锋芒毕露,太平公主终于开始忌惮他了,并一直试图将太子换掉。可是,李旦却在突然之间将皇位传给了李隆基,这打乱了太平公主所有的计划,令她措手不及。

经过重新部署,太平公主图谋再次发动政变。她与许多的大臣相勾结,并联合御林军,意欲起兵夺权,并开始计划在李隆基的饮食中下毒药。

太平公主不知道的是,她的一举一动都被李隆基所获悉。在李隆基知道了太平公主的计划后,他决定先发制人。他先围困公主府,再率领三百余人,将太平公主的亲信全部擒获和射杀。

太平公主在不得已之下,逃入佛寺躲避,不久就返回了府中。李旦亲自出面为太平公主求情,但李隆基决意赐死了太平公主。

唐玄宗李隆基墓在哪里

李隆基是唐朝的皇帝,在他执政的前期开创了开元盛世,给了百姓们富足的生活。那么他的墓在哪里呢?他的墓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让我们去看一下李隆基墓。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隆基在安史之乱被平定之后,就回到了长安,成为了太上皇,被软禁在一座宫殿内。没有自由的生活,以及前后极大的落差,使得李隆基始终抑郁寡欢。终于抑郁成疾,病逝了。李隆基死后就被葬于唐泰陵。

唐泰陵就是李隆基墓,在这座陵墓中,除了李隆基的主陵墓以外,还有元献杨皇后和宦官高力士的陪葬墓。整座唐泰陵以山为陵墓,在山腹内建造墓室,并在四周都筑起了墙。整个唐泰陵看起来气势磅礴,又威严大气,是皇陵中的典型代表。可以想象,当年为了建造这座陵墓花费了多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据证实,唐泰陵的整个建造格局就是以长安城为模本,虽然规模宏大,但是每一处都尽善尽美。所以,哪怕已经经历了千年的风霜,它的石刻依然完好如如。

可惜的是,在这千年之中,唐泰陵曾多次遭到盗墓者的破坏,使得其中的奇珍异宝被盗窃一空,还殃及了李隆基的遗骸。甚至到了文革期间,唐泰陵也没能幸免于难,又遭受了一次浩劫。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唐泰陵才迎来了它的新生。

唐泰陵就是李隆基墓,气势磅礴,是皇家陵墓的典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一生清廉正直的狄仁杰拒绝女色的方法让人谈之恶心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狄仁杰的妻子是婉清么,狄仁杰的一生爱的人,清廉的近义词

    狄仁杰一生为官,两次做宰相,终身清廉,为民请命,剿匪除恶,惩治腐败,铲除贪官,辅助武则天建立起盛唐大业。狄仁杰少年时代文采过人,俊朗出众,且读书刻苦,心定如铁。有一次,他去京城赶考,投宿到一家旅店。深夜正聚精会神地在灯下读书,却听到有敲门声,原来是旅店的主人——那个年轻貌美的夫人。她因丈夫刚死不久,

  • 齐国的孙膑为何被称之为兵学亚圣 他的兵法真有这么牛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商鞅和孙膑谁更厉害,战国孙膑为什么跳崖,孙膑为什么离开齐国

    孙膑,齐国人,兵圣孙武的后世子孙,战国中期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真名不详,因其曾受膑刑,故称孙膑。据记载,青年时代的孙膑曾与庞涓一起,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下山后,投奔魏国,得到魏惠王的宠信,被任为将,庞涓自忖才能不及孙膑,害怕他下山到魏国后会影响自己的前程,更担心他到魏

  • 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埃及女王哈特谢普苏特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埃及最年轻的法老是谁,缇娜·斯普朗特,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是哪国人

    哈特谢普苏特,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女王,她在位时间是在公元前1479年到公元前1458年,在位时间一共有21年。她是图特摩斯一世的嫡女,也是她同父异母的弟弟图特摩斯二世的王后。在图特摩斯二世逝世后,她成为图特摩斯三世的撮致者,之后宣布自己成为古埃及的法老。现在就来看看哈特谢普苏特生平吧。图片来源于网络

  • 曼苏尔对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做出了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阿拉伯帝国的历史地位,曼苏尔是谁

    曼苏尔作为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第二任哈里发,历史上对其的评价是十分中肯的。那么曼苏尔生平事迹主要有哪些呢?图片来源于网络首先,曼苏尔是出生在非常富有而且地位显赫的家庭,其家族非常有历史,祖上是古莱氏族的哈希姆家族。曼苏尔是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的第五代孙子,地位显赫,而且曼苏尔在伊拉克拥有非常多的地

  • 埃及艳后为什么要血亲通婚嫁给自己的亲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埃及法老近亲结婚后果,埃及艳后是白人吗,埃及近亲结婚后果

    托勒密十三世和埃及艳后既是姐弟,也是夫妻,共同执政埃及。根据父亲的遗嘱,托勒密十三世在继位后与自己的姐姐结婚。在这两人看来,姐弟结婚并不是不伦。因为托勒密家族乃至整个古埃及王宫都有血亲通婚的传统,没有不伦的观念。图片来源于网络埃及艳后与亲弟弟结婚 尽管托勒密十三世和埃及艳后有着如此亲密的联系,但是权

  • 赵高竟是小人?他的所作所为要如何解释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蒙正不记人过的启示,孔子是小人,闭门思过的故事道理

    读《史记》,对赵高的所作所为,颇为不解。始皇在时,他备受宠爱,不仅是皇帝的贴身侍从,还是皇帝爱子胡亥的老师,并担任“中车府令行符玺事所”掌管着皇帝玉玺大印,“管事二十余年”,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网络配图但是皇帝驾崩,他却秘不发丧,联合李斯、胡亥篡改诏书,矫诏将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赐死,立混蛋胡

  • 古代的文人官场多失意:谢灵运密谋造反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官员丁忧期满后会怎么样,历史上夺情的官员,文人误国出自

    自古文人官场多失意。屈原在诗歌创作上独步千古,然而在官场上却屡遭排挤打击,最终自沉汨罗江。贾谊20岁左右就当上太中大夫,眼看马上就要当上公卿之位了,却被人诽谤陷害,只被汉文帝授以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之类的闲职,郁郁不得志,33岁便英年早逝。谢灵运山水诗景色 司马相如是赋中第一高手,最后也只是当了个

  • 揭秘平原君为何事对自己的爱姬痛下杀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爱姬的意思,吕雉为什么放过薄姬,爱姬无双

    提到乱世,你也许首先想到的就是春秋战国。不错,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可以真正称之为乱世的时代。然而,与此同时,在一些大的诸侯国中,一些有远见、有魄力的贵族大臣们开始广泛收拢人才充当自己的门客,来增强自己以及国家的威望。比较著名的当属战国四公子——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魏公子无忌、春申君黄歇,这

  • 李白:从默默无闻到出人头地的秘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一个人怎样才能出人头地,形容一个人默默无闻,李白一生最大的三件事

    唐朝时候的李白从默默无闻到出人头地,除了自身的能力外?还有什么其他走红的秘诀呢?现在就来说说李白走红使用的那些招数。网络配图秘诀一:找个好版主争取首页推荐——公元725年,李白从四川的大山中走出来了。这时他24岁,比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年龄略大。他有才华,有志气,“心雄万夫”地云游天下,奔往长安。不过,

  • 狼爸皇帝:道光皇帝一脚踢死厌学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狼爸现在怎么样,道光皇帝简介,清朝道光皇帝简介

    中国自古迷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一时气急,出手“教训”不听话的孩子,似乎无可厚非,尤其是处于十来岁青春期的孩子最难管,厌学叛逆的比比皆是,不少缺乏耐心的家长打孩子两下也合乎情理。可一记窝心脚当场要了亲儿子的命,这未免太狠了点,更何况酿成这起亲子悲剧的不是别人,而是清朝还算口碑不错的儒学皇帝——清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