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孝节烈周皇后,她的一生经历过什么?

孝节烈周皇后,她的一生经历过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046 更新时间:2024/1/6 10:55:39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孝节烈周皇后的文章。

公元1627年(天七年)八月十二日,明熹宗朱由校病重,这位“木匠皇帝”自感时日无多,因为无子,他决定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在御榻前,明熹宗拉着弟弟的手说了一句:

“吾弟,当为舜!”

两日后,明熹宗驾崩,其弟朱由检登基,是为崇祯帝。这是明朝的第16位皇帝,也是明朝的末代皇帝(不包括南明)。

有意思的是,当初朱由检被病重的哥哥召入皇宫的时候,心中满是恐惧,他不是担心哥哥,而是担心大宦官魏忠贤会对自己不利。为了避免魏忠贤在宫中给朱由检的饭菜里下毒,朱由检的妻子、信王妃周氏亲自烙了两个麦饼,让丈夫揣到怀里,到宫中果腹。

作为一个皇储,不敢吃宫中的饭菜,而偷偷吃烙饼,纵观史册,非常罕见。而朱由检的这位妻子周氏,后来被称为孝节烈周皇后,她虽然是亡国皇后,但仍不失为古代女子的典范。

明朝天启六年,信王朱由检16岁,明熹宗打算为弟弟选妃。由于朱由检的生母早逝,长嫂为母,明熹宗便让懿安皇后(明熹宗之妻)帮弟弟挑选。

自明仁宗之后,明朝给皇子选妃,一般都挑选家境普通,且没有背景的小吏之女。朱由检也没有例外,当时,候选的女子有三个,懿安皇后看到一位女子身材瘦小,认为她弱不禁风,便想把她淘汰掉。不料,刘太妃(万历帝的昭妃、朱由检的祖母辈)却说,这个女子身量虽小,只是尚未长大(15岁),她面有贵气,是最佳人选。懿安皇后听信太妃之言,便定她为弟媳,把她嫁给了朱由检。这位瘦小的女子,就是后来的周皇后。

周皇后的父亲周奎,最初只是微末小吏,她的母亲是父亲的续弦。有一日,明朝大儒陈仁锡到周奎家做客,偶然见到年幼的周皇后,便对周奎说:

“君女天下贵人!”

于是,陈仁锡抽空教周皇后经史之书,并给她讲解《资治通鉴》。周皇后长大后,知书达理,落落大方。因母亲多病,周皇后自幼便操持家务,代母主持中馈。

事实证明,刘太妃的眼光还是有独到之处的。周皇后出身一般,又在藩邸(信王府)生活过,后来她贵为皇后,仍然保持平民本色。

周皇后在后宫之中,常常不穿锦缎,她吃素食,穿布衣,经常纺线织布,就连崇祯帝的贴身衣物,她都要亲手缝制。不仅如此,周皇后还抽空亲自下厨烧饭,俨然把自己当做农妇。所以,文学家张岱认为:

自古贤后居多,但能够缝衣做饭,纺纱织布,而且经常如此的皇后,的确罕见。

周皇后十分节俭,崇祯年间,外忧内患不断,国库入不敷出,周皇后刚入主中宫,把自己的陪嫁全部捐做军费,还下令裁撤后宫用度。

崇祯登基之前,宫中每逢喜庆之日,便会请戏班唱戏,周皇后当了17年皇后,紫禁城一共只唱过两次戏。第一次发生在崇祯五年,周皇后过生辰,崇祯帝瞒着周皇后请来戏班演了一场《西厢记》,想给周皇后一个惊喜。另一次发生在崇祯十四年,宫中演了一出《玉簪记》。史载,这两次,后宫之内万人空巷。其实,《西厢记》和《玉簪记》都是常见的戏文,因为后宫之人平时没机会看,所以稀罕。史载:

后性慎,每裁抑外家恩泽。宫中礼数,加严于旧。定位数年矣,赐黄乃敢服

周皇后治理后宫非常严格,赏罚分明,后宫嫔妃无人不服。她为人谨慎,崇祯每次要封赏她娘家人,都被她阻止。

崇祯十七年,明朝即将灭亡时,崇祯对大臣们说:

“朕非亡国之君,尔等皆为亡国之臣!”

崇祯帝虽然不是昏君,但他总喜欢在别人身上找原因,在笔者看来,周皇后最起码不是“亡国之臣”。

二、帝王夫妻,琴瑟和鸣

《石匮书》曾评价崇祯:

古来亡国之君,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以穷兵黩武亡者,唯崇祯帝,焦虑心求治,旰食宵衣,恭俭辛勤……

崇祯帝是一位特殊的皇帝,他继位时,接手的是明熹宗留下的烂摊子,东林党和阉党已经斗了许多年,再加上明朝赶上了罕见的“小冰河时期”,灾害瘟疫频发,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宵衣旰食,可也未能力挽狂澜。

和其他亡国之君不同的是,崇祯帝没有沉迷于酒色,也没有骄奢淫逸,笔者在以往的文章中发表过自己的观点:明朝灭亡,虽然崇祯帝有责任,但若换做其他人来做皇帝,也很难避免亡国的命运。

据《烈皇帝遗事》介绍;

崇祯帝深感国事日非,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几无宴乐之事……

崇祯帝是一位勤政的帝王,然而,他面临的问题太多,常常使他陷入困境。这时,周皇后的存在,是崇祯最大的慰藉。

周皇后知书达理,早在潜邸为王妃时,就深得崇祯之心,后来崇祯登基,周皇后母仪天下,她仍然把为丈夫解忧作为第一要务。史载,崇祯和皇后感情甚笃,崇祯每有难色,周皇后总想办法劝解。

崇祯在位17年,一共发过7次罪己诏,崇祯十七年正月,因凤阳皇陵被农民军挖掘,崇祯帝下诏罪己,他数月不食荤腥,表示和天下将士共苦,可身体到底支撑不住,周皇后苦劝无果,非常心疼。为了劝崇祯养好身体,周皇后谎称自己梦见了孝纯太后(崇祯帝生母),《明史》云:

曰:“夜梦孝纯太后归,语帝瘁而泣,且曰:‘为我语帝,食毋过苦。’”

崇祯帝听完,对着母亲的画像泪流不止,然后决定好好吃饭。周皇后亲自服侍,“泪盈盈沾案”,眼泪都滴到了桌案上。

某一年夏天,周皇后起床后正在梳头,崇祯帝偷偷走到妻子身后,撩她的头发,皇后不知是谁,大惊失色,袖子一甩,正好打在崇祯帝的脸上。这一幕,正好被宫女看见,皇后大窘,崇祯帝却坦然一笑,可见,对这位皇后,崇祯内心还是十分疼爱的。

还有一次,周皇后教坤宁宫的一位小太监识字,过了两个时辰,太监竟然全部忘记了,周皇后很生气,罚太监跪在台阶上。正好被崇祯帝看见,他便开玩笑说:“我替他(太监)向先生求个情,先生给不给面子?”

周皇后听完后,脸红地对崇祯嗔道:“坏了我的规矩!”崇祯见状,哈哈大笑。

笔者认为,如果崇祯不是帝王,如果周皇后不是皇后,如果他们生在平常人家,这样的夫妻,或许让人羡慕。

夫妻之间,当然也有闹矛盾的时候,有一次,崇祯和周皇后起了争执,崇祯大骂周皇后,甩袖而去,周皇后掩面而泣,哭着喊“信王”,崇祯一听,心中五味杂陈,连忙回来拉起皇后,一阵安慰。

周皇后刚嫁给崇祯时,崇祯便是“信王”,崇祯听见皇后喊他潜邸时的称呼,夫妻恩情顿时战胜了怒火,二人和好如初。

其实,周皇后之所以能深得崇祯器重,就是因为他始终把崇祯当成丈夫,而不是皇帝,这是古代皇后很难做到的。

在封建思想中,总要求女子要宽容,不能做一个“妒妇”,周皇后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崇祯的田妃因故惹怒了崇祯,崇祯把田妃幽闭在启祥宫思过,三个月不得出。周皇后见崇祯不肯和田妃和解,便邀请崇祯赏花,故意接田妃出来相见。

周皇后此人,俨然像一个大家长,希望一家人和和睦睦。

明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明朝的皇帝,各具特色,有熟女控,有道士,有木匠,但有明16朝,大多皇后都非常贤明。周皇后作为明朝末代皇后,她的个人品质是一流的。如果她不是亡国皇后,她或许会被明朝臣子誉为“一代贤后”。

三、大厦将倾,赐死红颜

天启七年,崇祯帝刚继位时,大臣们曾为崇祯准备了4个年号,其中一个是“兴福”,崇祯觉得不好,因为他怕自己当不好“中兴之主”。最终,他选择了“崇祯”。

其实,崇祯帝虽然怕自己当不好“中兴之主”,但他从登基后,一心都在“中兴”二字上。崇祯帝继位3个月后,他站稳脚跟,立即铲除“阉党”。当时,灾害频发,国库空虚,崇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裁撤机构,节省开支,不料情况越来越糟。再加上女真在关外虎视眈眈,农民军星火燎原,崇祯帝殚精竭虑,一心要挽回败局,但无力回天。

崇祯十七年,帝国到了危急关头,有大臣建议迁都南京,被崇祯拒绝,“天子守国门”,崇祯拒绝迁都,更拒绝将太子送往南京,此时的他,打算“君王死社稷”。

《明史·后妃传》记载,周皇后当了17年的国母,她从来不干涉朝政,但在帝国的最后时刻,周皇后曾委婉地提过南迁。《明史·后妃传》云:

后性严慎。尝以寇急,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帝问之,遂不语,盖意在南迁也。至他政事,则未尝预。

意思是说,周皇后平时谨言慎行,从来不干预国事。当时情况紧急,周皇后轻声说:“我家在南面还有一处房子。”崇祯一听,连忙追问她是何意,可能怕被怪罪,周皇后没有继续说。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的大军攻到北京城下,满朝文武闻风而逃,崇祯帝派去守城的太监也趁机反水,投降了李自成。那些满口忠义的东林人士,在改朝换代之际,迅速抛弃了旧主,投向了李自成的怀抱。

崇祯帝听闻城门已破,知大势已去,他来到后宫,见到周皇后,痛哭起来,崇祯说:“你是一国之母,绝对不能被贼人所辱,速速自尽吧。”

自古以来,当男人无法保护女人的时候,就要求女人守住贞洁,自我了结,这是那个时代的通病。

周皇后得到“圣旨”后,抱着三个孩子哭了一会,然后对崇祯说:

“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出自《明史·列传第二》)

周皇后的意思是说:我嫁给你,前后有18年之久,我相夫教子,力争做一个贤德的皇后,但这么多年,陛下从未听我一句劝,才有今天这样的结局!

说罢,周皇后毅然转身,反锁房门,不一会,屋内宫女哭着冲出来,大声嚷道:“皇后已经领旨悬梁自尽了!”崇祯听完后,18年的回忆涌上心头,他悲痛欲绝,泪流不止。

崇祯的事情还没做完,他先求皇嫂(明熹宗的懿安皇后)自尽,皇嫂向崇祯跪拜后,上吊自杀。崇祯又逼袁贵妃自缢,因为绳子断了,崇祯便提剑将她杀死。崇祯要做亡国之君,但他还要保全女人的名节,看着6岁的昭仁公主,崇祯挥剑刺去。15岁的长平公主,被父亲砍断手臂。

夜半三更,崇祯送走了三个儿子,然后带着太监王承恩,来到煤山的歪脖树下,用和周皇后相同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崇祯死的时候,不知道还会不会想起哥哥当年的那句“吾弟,当为尧舜”的话。

时光荏苒,歪脖树还在,但王朝坍塌,覆水难收。

四、生同衾、死同穴

崇祯死了,李自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后山找到了崇祯帝的尸体。李自成给崇祯留了几许尊严,他让人准备好柳木棺材,将崇祯和周皇后的尸体入殓。

那些个明朝旧臣,例如翰林院庶吉士周钟,曾经是崇祯的爱臣,当他路过崇祯和周皇后的灵柩前时,他扬长而去,没有祭拜,没有默哀,甚至没有看一眼,一位他要去效忠大顺王朝的新主子去了。

因为崇祯生前没有给自己修陵,李自成决定将他葬在崇祯已经故去的爱妃田妃墓中。半个月后,崇祯帝和周皇后安葬,他们夫妻二人和田妃一起,挤在了同一个墓穴中,这就形成了帝国的另一个风景——明十三陵的思陵。

后人认为,崇祯帝虽然勤政、宵衣旰食,但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这一点,笔者是认同的。

关于明朝灭亡的具体原因,恐怕一万字也说不完,但对于周皇后,后世对她的评价多为正面。

清军入关后,摄政王多尔衮曾评价说:

“崇祯之亡,天数已定。彼时纵有良臣,也济不得事。”

笔者认为,周皇后,或许就是崇祯的“良臣”吧。她勤俭持家、胸怀宽广、贤良淑德,是一位合格的皇后。

笔者认为,周皇后虽然值得尊敬,但她毕竟是封建社会的陪葬者,古代帝王希望女子贤良大度,不问政事,在特定的标准下,周皇后俨然是古代女子的典范。

笔者时常在想,若周皇后这样的女子,没有嫁到帝王之家,她或许会一辈子相夫教子,或许史书上不会有她的名字,但至少,她能有一个美满幸福的结局。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人们在痛骂崇祯亡国的时候,有多少人会独立地看待他后宫中的某一个女子?历史是辩证的,也是残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多疑寡断的咸丰,让曾国藩组建湘军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咸丰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晚清名臣、湘军统帅曾国藩在组建湘军的时候,非常艰难。朝廷不仅没有粮饷支持,就连招兵买马,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可是,性格多疑寡断的咸丰皇帝,在他任命的43名团练大臣中,为何独让曾国藩组建湘军呢?并不是咸丰皇帝信任曾国藩,对他

  • 朱允炆如果打败朱棣的话 明朝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允炆和朱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元璋在世时,为了让后代安心坐稳天下,朱元璋分封了25个藩王,散布全国重要的关隘及边疆,以达到“藩屏帝室,国祚永久”的目的,不仅如此,他还允许各地的藩王拥有一定数量的亲兵,甚至让一些藩王亲自带兵。后来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后,发现散居在各地

  • 魏征只是一介凡人 魏征为什么能够斩杀泾河龙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魏征斩龙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世民杀兄屠弟逼父退位,魏征是他的遮羞布,也是他的政绩牌。不动魏征,才能标榜李世民的贤德,不杀魏征,才能成就李世民的千古一帝!魏征原本是太子李建成集团的心腹幕僚,后来因为李建成失败才被推荐到李世明羽下!由于之前在李建成手底下谋公

  • 朱棣篡位如果改国号的话 明朝算不算二世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棣改国号,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国号就是大明,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朱棣作为大明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使用大明国号不存在法理障碍,继承皇位虽不是名正言顺,却也有理有据。如果朱棣篡位改了国号,那么大明的国号就不复存在,新的国号将出现,也

  • 褚蒜子的一生有多传奇?她的一生扮演过哪些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在哪里看褚蒜子电视剧,褚蒜子,杂家小子师父谁演的

    说到褚蒜子,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晋书》:"昔者高宗谅暗,总百官于元老。成王冲眇,托万机于上公。太后御宸,谅知非古。而明穆、康献,仍世临朝,时属委裘,躬行负扆。各免华阳之衅,竟蹑和熹之踪,保陵迟以克终,所幸实为多矣。"褚蒜子,太常谢鲲外孙女,卫将军谢尚

  • 左良玉拥兵百万是真的吗 这里边有没有水分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完颜阿骨打2万破70万,左良玉秦良玉,石达开有留下后代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朝左良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要说明朝的忠臣有哪些人?可能大家心里会有很多答案,但左良玉肯定算不上。 这位可以算得上是戎马一生,在辽西前线和后金军队干过架,在松山、杏山战场得以生还,后来发迹于镇压中原地区的农民起义军。可以说左良玉的前半生是大明的优秀员工,但

  • 张居正是为大明江山累死的 万历皇帝为什么还要打击他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万历和张居正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张居正的结局确实非常惨。可以说,他对大明王朝忠心耿耿,为了大明王朝的江山稳固,累死在任上。可是他死后才第四天,七名言官就集体弹劾张居正选定的接班人潘晟。潘晟还没有来得及走马上任,万历皇帝就强迫他退休。清理掉潘晟后,言官们又开

  • 嘉庆皇帝到底有多悲催 当初差一点就死在厨师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悲催啥意思,嘉庆皇帝的真正死因,嘉庆皇帝的儿子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嘉庆和厨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清朝历史上曾出现了很多皇帝,比较出名的有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由于清宫剧的普及,很多人对清朝皇帝的都比较了解,但大部分和历史相差甚远,比如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期间,英国曾派出使者送上蒸汽机和工业革命的图纸,可惜乾隆皇帝却不屑一顾,最后错

  • 宇文护共杀了哪几个皇帝?他自己为何没能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宇文护是帝王吗,宇文护为什么不直接当皇帝,宇文护被杀不反抗

    说到宇文护,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咱们都知道,在古代皇帝就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存在,黄泉绝对不容侵犯。但是历史上有一个人却杀死过三位皇帝,着实厉害,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护。宇文护是南北朝时期西魏的权臣,宇文泰的侄子

  • 汉宣帝当初毫无根基 他是怎么把霍光势力铲除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武帝和汉宣帝,汉宣帝灭了霍光满门,汉宣帝为什么这么恨霍光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宣帝和霍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想必列位也都知道,汉宣帝“刘询”就是被当时一直把持朝政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一手拥立登基的,登基之后呢,霍光曾当即便表示要“归政”于刘询,不过,刘询碍于自己刚刚登基,又是从民间而来,所以并没有马上就接受霍光的请求。当然啦,霍光